知情人士講述當年匯源「賣身」可口可樂失敗背後的故事

2021-02-24 糖酒會

【提示】廠家招商、經銷商選品,請在公眾號菜單欄點擊「卜食」,實現一鍵式自主發布、在線查詢與對接:讓招商更簡單、讓選品更容易!

可口可樂後來也意識到,匯源當時的收購價確實偏高了。如果不是中國民意的反對,可口可樂可能就將錯就錯了。

伴隨著上市地位被取消,一代「果汁大王」匯源果汁退出資本的舞臺。


1月18日,匯源正式退市,官司纏身的朱新禮還將面對的是巨額的欠款,截至目前其仍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多次被法院列為限制高消費。


2008年可口可樂的收購案被認為是匯源由盛轉衰的關鍵節點。


當年,可口可樂開出了150億元的高價,如果收購成功,朱新禮將直接套現74億港元。該案後因觸犯國家新頒布的《反壟斷法》被商務部叫停而未能成行。


塵埃落定,可口可樂與匯源分道揚鑣,匯源卻因大舉擴產、裁減銷售團隊帶來連鎖反應,加上此後戰略轉型失敗,開始陷入虧損的泥潭。


收購匯源在可口可樂內部被稱為Maggie計劃,知情人士陳倩向搜狐財經講述了這場「世紀收購案」的波瀾起伏,陳倩提到,匯源的失敗既是朱新禮戰略的失誤,同樣展現了特殊時代背景下,中國飲品行業的飛速蛻變。

據陳倩回憶,收購匯源主要由彼時可口可樂總部CEO穆泰康(Muhtar Kent)主導。


公開資料顯示,穆泰康為土耳其裔美國人,自1978年在亞特蘭大加入可口可樂後,曾出任執行長、總裁以及董事長等多個職位。


2008年穆泰康被任命為執行長,2009年任董事長,2017年5月辭去執行長職務。直到2019年4月正式退休,穆泰康掌舵可口可樂長達11年。


而宣布收購匯源正是在2008年。

可口可樂公司2008年9月3日宣布,計劃以約24億美元的現金收購匯源果汁。交易還需獲得中國有關主管部門的批准。若收購完成,匯源果汁將在香港聯交所退市。


可口可樂公司建議收購要約為每股12.20港元,並等價收購已發行的可換股債券及期權。這一價格相對匯源果汁停牌前一交易日收市價4.14港元溢價約192%。


「主要是穆泰康想要收購匯源,實際上當時可口可樂整個中國區域,都不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標的。」陳倩提到,當時中國的飲料企業及市場情況不像現在,發展得並不充分,大中華區認為匯源的估值過高。


可口可樂於1919年上市,1978年進入中國,2008年可口可樂全球的收入約319億美元,淨利潤84億美元。當年,可口可樂中國標準箱銷量增長了19%,僅次於法國。


可口可樂在財報中提到,尼爾森稱可口可樂為北京奧運會最有辨識度和成效的贊助商。


匯源果汁2008年營收為28.20億元,淨利潤8890萬元,在中國百分百果汁以及中濃度果汁市場所佔份額分別為42.10%和43.60%,穩居市場第一。


陳倩表示,當年可口可樂已經推出了美汁源果汁飲料,計劃開發全果汁產品,收購確實是最快的方法,穆泰康早在一年前就開始計劃收購匯源,所以儘管朱新禮在談判基本確認後又提出了新的條件,可口可樂還是採取了接受。


「後來我們回憶道,穆泰康來中國約朱新禮一起看了奧運會開幕式,其實是談判已經談成了。」陳倩說。


可口可樂要收購匯源的消息發布後,立即引起軒然大波。


中國的《反壟斷法》也在當年的8月1日開始實施,收購匯源成為了第一起國際案例。按照中國《反壟斷法》的規定,這樁併購案必須要獲得中國商務部審核通過。


2008年12月5日,中國商務部首次公開表態稱已經對可口可樂收購匯源的申請進行立案受理。


公告發布後,這一交易遭到了大量網民的反對。


「可口可樂一開始篤定相關部門不會反對。」陳倩提到,相關部門後來提出了一個可口可樂不可能答應的條件,即收購匯源後不能完全控股,必須留出部分股份給朱新禮或中國公司。


陳倩回憶到,雖然當時預感相關部門可能駁回,但在可口可樂大多數人看來,收購一家果汁企業並不是很大的事情,相關部門沒有理由不通過。


之後的局勢更加不明朗,當可口可樂預感到相關部門的態度並不樂觀後,立即給相關部門送去了信函。


在信函中,可口可樂提到,同意相關部門提出的一切條件。


「送去信函的當天下午,相關部門宣布不通過。」那天是2009年3月18日,陳倩想,如果信件能早點發出,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還是輸給了民意」。陳倩提到,除了文件中提到的反壟斷原因外,當時主要是受輿論的影響。

收購失敗對可口可樂總部來說頗感遺憾。


「可口可樂總總部其實還挺懊惱,還花高價委託麥肯錫進行調查。」陳倩透露,麥肯錫主要的結論是不批是政府高層的態度,但不代表可口可樂在中國不受政府的歡迎,相反正面口碑非常好。


陳倩提到,穆泰康後來也意識到,匯源當時的收購價確實偏高了。


儘管可口可樂全身而退,但在全果汁領域,可口可樂並沒有打造出自己的拳頭產品。


「可口可樂當時的銷售經理壓力非常大,推廣新品對於完成業績指標來說比較難,可口可樂、雪碧更好推。」陳倩分析表示,同時可口可樂是一個現金流很好的公司,按理說最簡單粗暴辦法就是收購,但這方面也做得不太好。

對匯源來說,收購卻讓朱新禮走上了「冒險」之路。


在等待商務部審批的半年時間中,朱新禮為了提高資產評估價值,相繼建成湖北鍾祥、安徽碭山和山東樂陵三個水果生產加工基地,兩個月內投資近20億元。


同時,匯源果汁為迎合可口可樂收購條件,砍掉16年建立起的銷售體系,員工人數從2007年底的9722人減少到2008年底的4935人,銷售人員則從3926人減少到僅剩1160人。


可口可樂世紀收購案告吹後,匯源集團資金流緊張,為其後巨額負債埋下隱患。


「匯源能到今天這樣的地步,和朱新禮的激進有關。」陳倩提到,收購失敗後,朱新禮馬上推出果味汽水,要做碳酸飲料。中國的企業家很多在乎的是規模,如果朱新禮能專注於果汁領域,可能到現在還是中國果汁的老大。


同時,收購案流產後,匯源不得不重新招募渠道商、搭建銷售體系和團隊,朱新禮沒有停止「大農業」的夢想,繼續加大上遊投資,在全國20多個省及直轄市、30多個地市縣建立工廠,這些不斷吞噬著匯源的利潤和現金流。


2014年,匯源果汁出現首個虧損,淨利潤虧損1.26億元,2015年虧損擴大至2.29億元。


資料顯示,2013年起,匯源果汁就開始出售工廠紓困資金。2013年至2015年通過資產處置,累計獲得資金超33億元。


2014年4月,朱新禮斥資30億元參與中石化銷售公司的混改。但2015年11月,德源資本將持有的2.4萬中石化銷售公司股份質押給了招行。而德源資本的實際控制人正是朱新禮。


2017年,匯源果汁負債高達114億元,其中銀行借款接近70億元。


因42.82億元關聯借款未合規披露,匯源果汁2018年4月3日暫停在聯交所買賣,之後自動轉成停牌。


匯源的負債與日俱增,直到2019年債務危機全面爆發。


2019年,匯源被曝出欠網貸平臺400萬未還以果汁抵債的醜聞,同年12月,德源資本被法院查封,41億元資產遭凍結。


匯源深陷債務泥潭的同時,時代也沒有給匯源留下喘息的機會。隨著統一、農夫山泉在果汁領域的崛起,匯源的市場份額逐漸被蠶食。


「2008年時可口可樂是被本土企業模仿的熱點公司,可口可樂的經理在國內其他企業很容易找到總監的位置。」陳倩感慨到,十幾年來,中國飲品飛速前行,「在飲品行業生產水平和薪資待遇上,目前中國企業和國際企業已經相差不大。」(文中「陳倩」為化名)

圖文來源:瑞恩資本,作者:李文賢、顧梓仝。文章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之用,糖酒會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刪除。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卜食」平臺填寫招商選品信息。

由於平臺推送規則變化,大家記得點一下「在看」,不再錯過新文章。「糖酒會」,您的糖酒資訊平臺,關注了解更多~

相關焦點

  • 匯源果汁負債超100億被退市 成敗朱新禮:如果08年賣身可口可樂...
    而正是這筆違規貸款引發的「多米諾效應」,將匯源果汁一步步推上了退市的風口浪尖。2018年4月3日,匯源果汁宣布停牌,暫停公司股份及債券交易,原定於當年3月29日發布的2017年年報也被延期披露。至今,匯源果汁2017年年報、2018年年報、2018年中報以及2019年中報也遲遲未露。而這也不滿足聯交所給其下發的復牌條件。
  • 「匯源果汁」大敗局:秒殺「德隆系」,可口可樂砸179億收購,如今欠...
    當年,匯源食品就生產出了合格的蘋果汁,但國內消費者還沒有養成喝果汁的習慣,面對滯銷的果汁,朱新禮滿面愁容。朱新禮只好再次起身前往德國慕尼黑,參加展銷會。當時,朱新禮帶了一大撂山東煎餅,白天開展會找客戶,晚上回到酒店啃煎餅。
  • 又一飲料巨頭隕落,兩次賣身失敗,後負債上百億,創始人成老賴
    2008年可口可樂179億港元收購失敗後,就開始走下坡路,接著是連著6年虧損,負債超110億。創始人朱新禮資產被凍結,還成為了失信被執行人,令人嘆息不已。匯源創始人朱新禮,是一個做生意的能手,改革開放剛開始,他就承包了一輛汽車跑運輸,成為了村裡第一個萬元戶,到1982年,就賺到了5萬元,屬於絕對的大富豪。
  • 匯源果汁進入退市倒計時,今年還能喝上嗎?
    今年,你家的餐桌上還會有「匯源果汁」嗎?「有匯源才叫過年」,匯源果汁,是傳統年味的代表。在可樂等碳酸飲料「橫行」的時代,匯源果汁一直牢牢守著中國人年夜飯的餐桌。近日,匯源果汁所屬的中國匯源果汁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源果汁公司」或「公司」)或將退市、董事長失信等負面消息頻出。
  • 為什麼中國喝匯源果汁的人越來越少了?
    匯源出售的不是整個企業,而是銷售渠道,包括全國大小超市的貨架線。而匯源需要的是錢,當時果汁飲料銷售利潤已經在降低,有了可口可樂的錢,匯源就可以轉型上遊原料供應商。所以,在併購前的準備階段,朱新禮已經提前布局,開始上遊建設,投入20多億資金,在湖北、安徽、山東等地建設了水果加工基地,發展水果品種改造及深加工。
  • 曾經的「國民果汁」,可口可樂砸197億沒買到,如今卻已跌落神壇
    曾經的「國民果汁」,可口可樂砸197億沒買到,如今卻已跌落神壇 推薦語:在幾乎所有80後、90後的記憶當中,過年期間有兩款飲品幾乎已經成為每個家庭的必備,這就是當前各大媒體炒得最火的匯源果汁和椰樹椰汁,但是這兩款國民飲料似乎在經營上都著問題嚴重。
  • 匯源果汁被指「病急亂投醫」,營商問題頻發
    據「財經女記者部落」了解到,負責運營匯源產品的企業均存在不同程度瑕疵。對於授權第三方,匯源方面並未進行過多的解釋,只稱,如果有使用匯源品牌侵權行為,匯源將將採取零容忍的態度,維護企業及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作為一個曾經輝煌過的品牌,目前面臨退市的境地,令人唏噓不已。
  • 講述好新聞背後的故事
    陝西日報訊 (記者 李衛)12月4日下午,全省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好記者講好故事」媒體宣講報告會在長安大學渭水校區舉行。室外寒意濃濃,室內座無虛席,熱情湧動,掌聲陣陣。好新聞背後有好故事,好故事背後有好記者。9位優秀新聞人分享了他們親歷親聞的鮮活故事。
  • 匯源果汁被指「病急亂投醫」:欲借品牌授權喘息、運營商問題頻發
    對於授權第三方,匯源方面並未進行過多的解釋,只稱,如果有使用匯源品牌侵權行為,匯源將將採取零容忍的態度,維護企業及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作為一個曾經輝煌過的品牌,目前面臨退市的境地,令人唏噓不已。在業內人士看來,匯源未能實現管理模式、組織架構的轉變,以及產品的升級,最終導致業績虧損,債務累累。
  • 【匯源三得利】的新品在引領中國飲料市場發展?
    其實這種「清淡飲料」品類早已經在日本市場流行了,比較有名的是可口可樂旗下的 I LOHAS 這個十億美元級的品牌新貴。附錄:可能有Kenneth零售平臺的粉絲想問:三得利和匯源有什麼關係?根據交易備忘錄,三得利同意將以與上述股權收購價值等值的金額認購部分匯源果汁日後新發行的股份,同時有權在雙方同意的期間將其認購的股份出售給匯源果汁的控股股東。對此交易,匯源果汁主席朱新禮表示:「此次戰略合作為集團長遠的重要戰略布局,有助加強集團競爭優勢,提高公司及股東的價值。」
  • 講述音樂背後的故事:《漂洋過海來看你》——娃娃真實的愛情故事
    李宗盛漂洋過海來看你《漂洋過海來看你》是李宗盛為金智娟(娃娃)量身打造的一首歌曲(傳說是李宗盛聽說了娃娃的故事後才寫的這首歌)。娃娃接受採訪表明這首歌是真實故事當年金智娟曾經有一段刻骨銘心的異地戀,因為這段戀情,讓金智娟一度非常的痛苦,當時在錄製這首歌的時候,她根本哭得唱不下去。她說:當我開口唱到第二句的時候(歌詞第二句為:為了這次相聚。。。)
  • 農民創業成果汁大王,竟栽在了可口可樂上,負債百億,怎麼回事?
    匯源企業就是如此,原是行業第一但最後卻成為負債百億的企業。身家35億的傳奇大佬最終卻是栽在了一瓶可樂上。新的商機匯源果汁的老闆名叫朱新禮,他的成功可謂是業界傳奇,大家也稱他為傳奇大佬,因為他的發家史既曲折又充滿各種故事,的確是引人入勝。
  • 《閃光的記憶》:講述紅色文物背後的故事
    《閃光的記憶》將以紅色文物及其承載的故事為切口,邀請各地紅色紀念館的年輕講解員和各行各業青年代表作為「志願講解員」,與來自全國各個革命歷史紀念館的文物一起組成「紅色巡展團」,前往在黨的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紅色紀念館和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知名院校,以貼近年輕人的表達方式講述一件件紅色文物背後的歷史故事。
  • 可口可樂也撐不住了?
    由於美國餐廳業在疫情期間面臨經營慘澹危機,有很多餐館甚至永久倒閉,這些都對可口可樂的銷量造成重大影響。可口可樂公司表示未來將專注於最受歡迎的細分市場,包括可口可樂和「零度」可口可樂(Coke Zero)等同名飲料。可口可樂公司曾在10月表示,公司將取消名下200個品牌,佔其投資數量的一半。
  • 記者暗訪匯源果汁產業鏈:多用腐爛「瞎果」加工
    老王揮開在自己面前飛舞的蒼蠅,按著計算器盤算著收來的數量,同時伸手指指背後的徐州安德利,「收來的都是要給公司的,按照這速度大概收到明天就能收完送進工廠去了。」說著,將計算器往農用三輪車上隨手一丟,便往剛剛過來的馬路對面的躺椅走去。而四處亂飛的蒼蠅又一窩蜂地撲向了這些散發著酸臭味的水果。事實上,收購「瞎果」的正是這樣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果汁企業。
  • ...最有錢」地方快破產、匯源果汁負債百億:別做那一隻固執的鴕鳥
    「有匯源才叫過年」的廣告詞,曾經在大街小巷傳播,成為我們一代人的記憶。那時候商場最顯眼的地方,都擺著匯源的果汁。過年家裡購買飲料時,匯源果汁也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風景。匯源集團只靠這一種產品,就賣到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一年的銷售額有70多億。
  • 中國最暢銷果汁品牌,年入70億,比匯源果汁還牛,總被認為國產
    很多品牌想要和這些外資競爭十分困難,推出市場火了一陣子之後可能就「銷聲匿跡」了,例如當年的加多寶和天喔蜂蜜柚子茶。 相信很多90後對天喔蜂蜜柚子茶的印象十分深刻,當時天喔集團在巔峰時期一年的銷售額就高達幾十億,而且還憑藉著上市賺得盆滿缽滿,業內人士普遍看好這個品牌未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