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說起香氣史,估計人們印象中所浮現的都是諸如嬌蘭,香奈兒,寶格麗之類的國際香水大牌吧。不過這似乎也沒什麼毛病,畢竟如今的香水市場基本被歐美各大品牌所佔據,而提起國產香水,大部分人都會一臉茫然。
這也難怪,國內還真沒出過什麼讓人印象深刻的香水產品,類似於貝麗絲、高夫也不過是小眾玩家玩玩罷了。
說起國外的用香史,古埃及人很早以前就將香水用於與神靈的交流。對於埃及人來說,那迷人的香氣,是太陽神所散發出來的汗水氣息,因此使用神的香氣可以讓靈魂升華而更接近神靈。
古埃及文化沒落之後,歐洲人對香水有了瘋狂的執念。不過要說歐洲人為什麼會對香水這麼瘋狂呢?Emmmm說起來還真是讓人有點小尷尬啊。
說起中世紀歐洲的環境,小約大概可以用三個字來概括「髒、亂、臭」,還真是不冤枉歐洲人啊,歐洲人的髒亂臭主要體現在中世紀的歐陸人民不喜愛洗澡;而且連大城市都沒有配套的下水道系統,因此不管是居民還是公共場合的汙水,或是人們的排洩物都是臨窗隨意潑灑,或是直接倒入內河。
所以啊,你想想看,滿城都是不洗澡的人們,滿城都是隨意潑灑的屎尿,那味兒,想想就已經讓人作嘔了。而中世紀,數次大型傳染病也正是這種「髒,亂,臭」的環境所導致的。
可是,城市髒歸髒,人們臭歸臭,作為貴族終究還是需要有貴族的體面。因此,上層的貴族們就開始研究起了能掩蓋這些難聞味道的東西,於是香水就在這種汙濁的氣息裡為歐洲人帶來了一縷獨特的嗅覺美感。
所以,我們現在仍可以發現,歐洲人的香水大多香氣濃厚。畢竟香不夠濃,就不足以掩蓋歐洲人獨特的體味,以及那個年代的氣息。
但是中國人顯然不一樣啊。從古至今就「潔身自好」的中國人,擅長於將自己打理得乾淨妥帖,所以中國人不需要以濃烈的氣息來遮掩什麼不體面的味道。再加上文化及宗教習慣使然,中國人追求的香,是讓人心曠神怡,素雅而淡逸的氣息。
因此不管國人喜愛的檀香、沉香抑或是麝香,多是幽綿而飄逸的,就如同道家所追求的道「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只能用心去感受;更如禪一般無形無色,卻無處不在,只能隨緣體會。然而對於更多的古代文人來說,茶香、藥香,這些充滿自然和生活的氣息,都是極其迷人的。而這正是國外的香與國內的香的不同之處。
國外的香味為掩蓋臭味而生,因而濃烈而帶有侵略性;而中國的香則是隨心自在,追求自然雅致。但是如果將中國的香氣與國外的香氣融合,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結果呢?
Emmm檀香香水的嘗試是相當成功的,不管是蒂普提克的檀道還是盧丹氏的白檀,抑或是克利安的聖木,都很好地融合了東西方的特色,並調劑出自己獨特的香型,而檀道更是成了小約的日常必備香。但是,各大品牌對於茶香香水的嘗試嘛……小約只能說一言難盡。
最早的時候,小約也曾興匆匆地嘗試了寶格麗的茶香系列,不管是綠茶、紅茶、還是藍茶,小約感受到的只有西方風格的香甜,而感受不出所謂的茶香的淡雅。
不過小約也估摸著,或許作為義大利時尚品牌的寶格麗需要迎合歐美消費者的口味,因此只能在氣味的設計上選擇妥協,所謂的茶也不過是個噱頭罷了,香才是關鍵吧。
不過,當小清新網紅「祖馬龍」推出茶香系列的限量版香水時,又勾起了小約的興趣。不知道這個小清新淡香品牌是不是可以為我們帶來驚喜?但是,如果硬要說有所收穫的地方,小約在這組茶香香水中所體會到的或許只有一種似是而非的意境。
例如大吉嶺中,小約所體會的是那艾嵩的綠意揉和著茉莉的香甜,氣息清逸而充滿靈犀;而氤氳烏龍則是以可可和蜂蜜的甜香融入那香草的粉潤感,醇厚溫潤中帶著幾分可口的甘美;而銀針白毫則是以含羞草的恬雅綻放出柑橘的清新,最後綿延而出的則是麝香的綿韻;而雨露蒸清茶的靈感據說來自於日本的煎茶,可是其氣息則是以冷松的清寒溢出清新的柚香來營造夏日山間翠嶺的氣息,最後隱隱帶出的則是絲絲乳香鞣混著馬黛葉的清苦。
可以說,從香水的角度來欣賞祖馬龍這組茶香可以說是相當清新誘人的,但是硬要說他們與茶香有什麼關聯,或許只有想像和意境吧。
那麼,茶香香水真的這麼難以提煉麼?小約估摸著,這或許跟東西方的人對於香氣的認知和感受有所不同有關吧。就如同小約在之前的文章中提過,舊時國人大多愛淡雅的清茶,而那為了喝茶不惜發動鴉片戰爭的英國吃貨則大愛相對重口味的紅茶。
在香氣的選擇上,西方人愛濃香,愛花香果香;而國人則愛淡雅,更傾向於木香。這……品味都不一樣,估計一時半會還是比較難以協調的吧。所以,老外調製出來的茶香香水對於國人來說,或許多少都有些是是而非吧。
倒是這些年,日本的調香師調出的幾款香氣或許會更接近國人的審美意境,例如出品了一生之水的三宅一生和,以及擁有風之戀和水之戀的高田賢三。不知道他們接下來是不是能為我們貢獻出符合國人香味審美的茶香香水呢?
為什麼說,茶香香水很難調呢?首先,外國調香師對於茶的感觸自然不如國人了。至於調香師是不是能感受到茶香的文化和魅力,小約覺得難,太難了。畢竟隔著文化的鴻溝,這點真的很難調節。
再加上茶香的提純在技術上也存在相當大的難度。可以說剛剛衝泡的茶,氤氳而出的茶香,硫化物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而想提取硫化物融合入香水,並自然揮發而出,這道工序怎麼解決,還真是個大問題啊。
所以,很多時候只能靠香氣模擬,那我們來看看老外是怎麼模擬香氣的。
綠茶:使用的是白花來模擬清淡偏綠調的氣息,而至於綠茶的意向那根本就不用提了。
這類香型的香水就有:愛馬仕的丹桂雲南,寶格麗的綠茶和伊莉莎白雅頓。
紅茶:時常被外國調香師調劑出木質香調,小約的感受是不是過於偏煙燻感帶著幾分皮革氣息,再不然就是清冷過頭了。
其中的典型就是寶格麗的大吉嶺,和香水實驗室的Thé Noir。
納黛茶:阿根廷的馬黛茶也是西方調香師大愛的主題,不過西方人手中的馬黛茶氣息則是以皮革混合著綠調香型再混入馥奇氣息的香味。
代表作有阿蒂仙的綠夏清茶,祖馬龍的玉露清蒸,安霓古特的決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