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換沒半年又走不了路,莫非手術失敗?醫生:康復入歧途

2021-02-08 廣東衛生在線

年輕時,範阿姨曾是部隊文藝團的活躍分子,歌唱跳舞樣樣都行。

但步入老年後,她由於膝關節疼痛,不能彎曲,日常生活都受了影響,更不要說是唱歌跳舞了。範阿姨嘗試過各種保守治療,效果不甚理想。

幾經輾轉,範阿姨找到了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關節外科主任劉寧。經檢查,她所患的疾病被診斷為左膝骨關節炎。

結合實際情況,劉寧主任及其醫護團隊為範阿姨制定了一套完善的膝關節置換手術計劃和術後康複方案。

劉寧介紹,膝關節置換術使用新的活動關節替換膝關節損壞部分,使膝關節達到穩固、受力平衡的狀態,從而消除疼痛。另外,手術使用鈦合金部件和高分子量聚乙烯墊片,跟人體相容性好,極少出現排斥反應。

經溝通和確認,劉寧為範阿姨進行了手術治療。

術後第1天,範阿姨便能下地行走,5天後,順利出院,困擾她多年的疼痛煙消雲散,美好的「夕陽紅」生活向她招手。

▲手術前的X線圖(左) 和手術後的X線圖(右)

或許是「無痛」的關節來之不易,範阿姨對術後的膝關節倍加「珍惜」:能不走就不走、能坐就不站,然而這卻讓範阿姨的術後康復誤入了歧途

原本「乖巧聽話」的膝關節,開始出現疼痛和活動受限。由於疫情原因,她也遲遲不敢未到醫院複診。術後6月,疼痛難忍的範阿姨,終於跑來醫院就診複查。

劉寧了解具體情況後,糾正了範阿姨「能不走就不走、能坐就不站」的錯誤做法,並表示如果想要獲得一個「滿分」關節,手術治療只佔一半的分數,還有一半分數靠科學康復,如加強鍛鍊。

在進行科學、依據個人情況制定的康復鍛鍊後,範阿姨的膝關節終於恢復到了滿意的狀態。

「很多人覺得做完手術,關節就治癒了,其實這並不是治療的終點。」劉寧提醒,手術僅僅是快速康復的一部分,快速康復的核心內容是指盡最大的努力減少圍手術期(手術前中後)的併發症,通過多科室協同合作,在最短時間內恢復患者最佳的關節功能。

術後,患者要加強鍛鍊,制定詳細的功能鍛鍊、肌肉訓練和早期下地附中行走等康復計劃。疼痛逐漸消退後,只有堅持練習,步態才能逐漸恢復至術前水平。

劉寧強調,患者出院回家後,完成日常生活運動量即可,避免過量的行走帶來膝關節的腫脹,在腿部力量逐漸恢復後,再逐漸增加行走量!

編輯|任君飛 責編|張秀麗

來源|張燦城

廣東衛生在線全媒體團隊出品 

相關焦點

  • 實用分享 | 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入路詳解!
    該入路的優點是:a)手術中組織分離較合乎人體自然狀況。這是唯一可以保留完整伸膝裝置的入路,可將髕股關節不穩定與髕股軌道不正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保持伸膝裝置的完整性,能更加準確地判斷髕骨滑行軌跡和外側關節囊松解的必要性,避免關節切開處傷口開裂造成髕骨半脫位的可能。另外,若有皮膚感染,因有股內側肌保護,感染不易向深處擴散;b)髕骨血供損傷相對較小。
  • 圖文詳解——膝關節手術入路
    圖1 膝關節髕旁內側入路切口髕旁內側入路是顯露膝關節的應用較廣泛的入路,皮膚切口起於髕骨上極上方5cm處的股四頭肌腱內側緣
  • 膝關節置換術要點、適應症和手術評估精準指導!30個手術視頻!
    本書儘可能全面涵蓋與部分膝關節置換術相關的內容,涉及其發展歷史、假體設計理念、適應證選擇、替代手術方案、內側單髁和外側單髁的外科技術、髕股關節置換術和雙間室置換術、術後失敗的評估和處理、圍術期管理及機器人輔助的單髁置換術等內容。周一新教授作為全國骨科醫院的學術帶頭人,在大量臨床實踐的基礎上,適時提出聯合編寫《部分膝關節置換術》。
  • 關節囊切開——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手術入路
    手術入路又可分為標準型和擴大型。較小的兩個索帶(內側束和外側束)是由支持帶和關節囊組成的,松解這些較小的索帶就形成了標準的手術暴露方式。另兩個較大的索帶,即近側束和遠側束,分別由股四頭肌和髕腱組成,松解這兩個較大的索帶的手術就形成了擴大型手術暴露。膝關節置換關節囊的切開方式包括髕旁內側入路、股內側肌下方入路、經股內側肌入路、髕旁外側入路及擴大顯露方法等。其中以內側髕旁入路最為常用。
  • 膝關節軟骨損傷術後康復
    隨著對關節軟骨結構和功能的深入了解,關節軟骨修復術後的康復得以持續發展。關節軟骨的損傷機制包括直接創傷、間接撞擊負荷或膝關節扭轉負荷。膝關節的軟骨損傷會降低活動性,通常會導致運動時疼痛,最終發展為關節畸形和持續疼痛。
  • 【學員案例】膝關節疼痛的運動康復
    (學員訪談)日常生活中,許多中老年人群時常感覺到膝蓋疼痛,膝關節發僵、使不上勁,常常就會問:「我的膝關節疼是什麼病?」這是很多膝關節疼痛的患者最想問的一個問題。據臨床數據顯示,65歲以上人群中,由於膝關節退行性病變引發的疼痛人數,達到了50%以上,而在75歲以上人群中,這一數值可達到約85%。那麼我們究竟如何訓練,或者說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對膝關節的保護呢,我們接著看。
  • 骨科常見手術:膝關節置換術
    康復計劃通常包括改善活動範圍(你可以彎曲和伸直膝蓋的距離)和加強腿部肌肉的鍛鍊。你的外科醫生和理療師會幫助你在康復過程中設定目標。在恢復期避免過度勞累或使膝蓋勞累是很重要的。你通常可以在手術後三到六周內恢復正常的日常活動。經過幾個月的康復,你將能夠有一個更積極的生活方式。高衝擊性運動,如跑步和涉及大量接觸(足球)的運動是不推薦的,但你應該能夠參加像步行,自行車和遊泳這樣的活動。
  • 膝關節置換手術 為患病膝關節「補牙」
    而膝關節一旦出現退化和變形,保守治療效果就會很差,甚至完全無效,患者會遭受長期持續的關節疼痛,讓簡單的行走變得異常艱難。在古稀之年、本該享受天倫之樂的李奶奶,卻飽受膝蓋疼痛的困擾。李奶奶平素身體硬朗,只是右膝關節疼痛困擾了她十多年,平時貼貼膏藥、吃吃藥,卻不能徹底根治,輾轉多個醫院治療效果不佳。
  • 人工膝關節置換
    手術禁忌證包括膝關節局部或全身性感染。過度肥胖只被認為是手術相對禁忌證。肌肉神經方面的疾病應考慮到關節置換後的效果及併發症,根據情況應用。 (二)手術入路及選擇 絕大部分膝關節手術均採用膝前正中皮膚切口,髕旁內側入路。在膝關節置換手術入路中,伸膝裝置切開術根據病變及手術需要有較多變化。
  • 科普 | 關於膝關節手術的十個知識點
    外科醫生將根據您的個人生活方式評估疼痛程度及其原因,然後與您討論您的治療方案,並建議是否需要進行膝蓋手術。 最常見的膝關節手術類型包括:膝關節置換手術涉及用由金屬或塑料製成的人造關節替換受損、磨損或患病的軟骨和骨骼。 這是膝關節疼痛的常規手術。 在麻醉期間,外科醫生會將您的膝蓋移到側面以接觸您的膝關節。
  • 膝關節置換術沒你想的那麼可怕!(附康復鍛鍊方法)
    >⑨靜息的感染性關節炎(包括結核);⑩膝關節重建術失敗。④膝關節痛性融合(多由治療交感神經營養不良所致,而交感神經營養不良加以外科治療並無幫助)。很多人會想問是不是關節置換術後疼痛就會消失?為什麼手術後醫生要讓做各種鍛鍊?能不能不做?首先,手術後殘留疼痛是正常情況,但疼痛會隨著時間逐漸緩解。醫生會根據疼痛的具體情況開具止疼藥。
  • 膝關節翻修入路不簡單!這7大要點你都了解嗎?
    充分的顯露對於膝關節翻修術至關重要,選擇適當的入路是能否保證充分顯露的關鍵。對患者進行仔細評估和對膝關節解剖的深刻認識基礎上選擇合適的入路,可以減少翻修手術併發症,例如皮膚邊緣壞死和伸膝裝置損傷等的發生,並取得比較滿意的結果。同時,合適的入路可以防止對膝關節重要組織的損傷。
  • 課程筆記丨多次手術後伴強直和大量陳舊瘢痕的TKA之Judet入路
    膝關節強直的話,皮膚缺乏柔軟性,無張力下縫合十分困難,有沒有小技巧?答:多數醫生採用球囊在皮下進行廣泛擴張,可使皮膚張力下降,使縫合更容易,但該法增加了手術和住院時間。個人建議可以將深筋膜與伸膝裝置之間,用尖刀或小圓刀做Pie-crusting松解游離,此時皮膚延展性提高,且皮膚壞死機率很低。
  • 膝關節鏡入路大全
    ➤➤ 優點:可以直視關節間隙的後方結構(通過股骨髁間窩)並且可以方便於前內側、前外側入路時術者雙手的器械操作。➤➤ 缺點:髕韌帶限制了術中關節鏡的移動,且該入路也被認為增加了術後疼痛及降低了股四頭肌等張收縮的強度。
  • 膝關節置換後即無憂?輕視康復,關節恢復可受阻,科學鍛鍊很關鍵
    醫護團隊為她進行了詳細檢查,結果診斷為「左膝骨關節炎」,反覆討論制定了完善的膝關節置換手術計劃和術後康複方案,劉寧主任向範阿姨介紹道:膝關節置換術就是將膝關節損壞的部分切除,換上新的活動關節,使膝關節穩固,受力平衡,從而消除疼痛,手術使用的材料是鈦合金部件和高分子量聚乙烯墊片,跟人體相容性好,極少出現排斥反應。經過劉寧主任的耐心、細緻地解答,範阿姨打消了疑慮,堅定了接受治療的信心。
  • 視頻丨69歲老伯雙膝關節疼痛10多年,「以前路都走不到,現在可以了!」
    近一個月以來,她感覺關節疼痛越來越嚴重,關節發僵,連路都走不了,只能坐輪椅。術後兒女曾帶他輾轉多家醫院進行治療,但效果並不明顯。眼看著老人步履蹣跚的背影,兒女心中非常不是滋味。近日,在朋友的介紹下,袁叔叔來到貴州華夏骨科醫院就診。
  • 關節鏡微創手術—「膝關節韌帶斷裂」患者的福音
    4月18日,湖南師範大學附屬湘東醫院骨外科專家團隊成功為一名55歲患者實施關節鏡微創手術。患者王女士,3月27日晚,在吃完晚餐後散步途中被汽車撞倒,被120急救車送至我院急診科,經急診醫生初步診斷傷者全身多處外傷。隨後入胸腦外科治療,期間骨科專家參與會診,建議轉科手術。
  • 術後交給康復科,手術醫生再也不發飆啦!
    結果因此孩子的腿就殘疾了,目前已經是5至6級殘疾狀態為了女孩的腿部手術,李貴山準備了一個月的時間手術前他和女孩溝通好要配合康復訓練,女孩也都同意。 但術後女孩卻因為怕疼不想訓練,不配合康復治療,於是李貴山就「發飆」了。
  • 【醫學之窗】膝關節置換術後康復鍛鍊計劃,你知道嗎?
    膝關節置換術後康復鍛鍊計劃,你知道嗎?      定期鍛鍊以恢復膝蓋的力量和活動能力對膝關節置換手術後的完全康復非常重要。外科醫生和理療師可能會建議你每天運動2到3次,每次20到30分鐘。另在恢復初期每天走動2或3次,每次30分鐘。
  • 淺析膝關節外側半月板切除入路 | 骨科基礎
    外側半月板切除可以通過多種入路實施。縱向切口和斜行切口可以更好地顯露關節內其他結構,雖然橫行切口只能有限的顯露膝關節,但它可以非常好的顯露半月板本身。所有的切口均於外側淺表韌帶的前方進入膝關節外側室。該入路可用於下列情況:外側半月板部分和全部切除游離體摘除異物取出股骨外側髁骨軟骨炎的治療懸腿位懸腿位與內側半月板切除的體位完全相同,其兩個要點如下:1.沙袋需置於大腿下而非膝下,使膕動脈和後關節囊不至被擠壓於股骨和脛骨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