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吳淡如
這天,我一個人從大阪關西機場回來。
我本來心情很好的。
我買了一盒相當昂貴的神戶布丁禮盒,打算帶給我的小寶貝吃。
我的電腦包在安檢時過了三次,還是無法通過。
「我可以打開它嗎?」一名瘦小、戴著深度近視眼鏡的海關員十分有禮貌地說。
「請便。」我心想,不過是電腦和布丁嘛!我不是恐怖分子,你怎麼檢查都可以。
他很遺憾地拿出了布丁:「這個不能帶,很抱歉,我必須沒收它。」
「為什麼?」
「那是水。」
「那不是水,是布丁。」我說。我當然明白依據法規,不可以帶水過海關。
「其他的東西都可以,就是這個不可以。」
「這是在機場買的,我連包裝盒都沒拆開,」我說,「你們不認識這種神戶布丁嗎?」
「我知道,但是不能帶。」
「好吧!」我無奈地攤開手,聳聳肩。他也做了同樣的動作。其實,我不只攤手聳肩,我還瞪了他一眼。
過了海關,我發現自己在生氣,氣得東西南北都分不清,必須深吸一口氣,才想起來下一步應該是要尋找登機口,在二十分鐘內登機。
有三秒鐘的時間,我很衝動地認為,我美好的旅行被這個敗筆破壞了。哼!你們地震後我積極捐款,而你們竟然沒收我的布丁!你們竟然把布丁視為炸彈!
等我深吸了三口氣之後,我開始問自己:「這件事有這麼嚴重嗎?」
其實不過是布丁。
我生氣,只是氣到自己。那個迂腐的海關人員又感受不到!
我為什麼要為布丁生氣?我開始問自己,我怎樣才不生氣?
回國後,我跟朋友說了這件事。當發現這件事其實是我的錯時,我反而得到最大的釋放。好吧!本來就是我的錯,不是他們故意為難我。
許多難以化解的仇恨,其實都起因於我們認為:他們故意為難我。
其實,所有怒氣都有一致的本質。
至今我還是很有自己的脾氣,只是已經學會,如何不讓憤怒把自己變成一枚不定時炸彈。
是的,我,我們,都需要不生氣的技術。
-End-
作者:吳淡如,臺大法律系畢業,臺大中文研究所碩士。臺灣家喻戶曉的電視臺、電臺節目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