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是一種病?

2021-03-05 瞭望東方周刊

因季節天氣變化產生的情感障礙或情緒失調,被稱為「季節性情感障礙症候群」。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徐賽虎/上海報導

「最美的季節來臨!」很多人最近常在微信朋友圈曬出這樣的圖文。的確,秋季溫度舒適、秋高氣爽,還是一個收穫的季節。

但秋季也是萬物開始慢慢凋零的時節。「秋風秋雨愁煞人」,不少人的心情也隨之惆悵哀涼,從而產生悲傷、迷茫、孤獨和無助之感。


古人悲秋的詩句非常多。屈原有「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曹操有「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杜甫有「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連樂觀放達的李白也不禁唱起「白髮三千丈,緣愁是個長。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而豪放著稱的辛棄疾一句「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委曲中道盡蒼涼。就連「愁」字,都是由「秋」和「心」構成。

「秋季是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古代詩人的『悲秋』情結,有些也可叫做情志病,是因七情而致臟腑陰陽氣血失調的一種疾病。」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趙錫忠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悲傷是一種常見的情緒,我們每個人都在一生中不斷地經歷著這種情緒。但從現代醫學觀念看來,過度的情志狀況也會引發『生理』上的病變。」 

美國《神經成像》雜誌曾報導,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對23名因散失親人極度悲傷的女性進行了研究,其中大部分人很快恢復了正常,而少部分人的悲傷情緒卻持續了好幾年,進而患上了抑鬱症。

本刊記者接觸的幾位臨床醫師認為,「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正是抑鬱症的主要臨床特徵。

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全球抑鬱症的發病率為3.1%,中南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所長、精神衛生系主任趙靖平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中國抑鬱症發病率約為5%~6%,患者數量超過9000萬。


心理學者認為,除社會、疾病、遺傳導致抑鬱之外,環境影響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比如秋季,秋風蕭瑟,樹木凋零,冷月殘照,天粘衰草,綠池落盡紅蕖……秋日裡一些最為常見的景象或物象,在視覺、聽覺、感覺等方面觸動人心進而影響其心理狀態。

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神經內科專家戴光明教授認為,在臨床上,確實存在這樣一種規律性,也就是說隨著季節的轉化,尤其是秋天的到來,出現厭食、疲乏甚至抑鬱情緒的機率增加。

河北省衛計委主管的《護理實踐與研究》曾刊載臨床研究文章「住院患者秋季抑鬱狀況分析及護理對策」稱,住院的42例抑鬱症患者中,秋季(9~11月份)顯著高於其他季節,佔52.38%。

江蘇南通市精神衛生中心精神科主任胡亞蘭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他們每個月都會接診20個左右有自殺意念的抑鬱症患者,秋季更是抑鬱症的高發期。

而在西方醫學中,早已將這些因季節天氣變化產生的情感障礙或情緒失調作了匯總,名為「季節性情感障礙症候群」。這種病多在秋季和冬季出現,隆冬時節表現得更為突出,大多數患者在一年的大部分時間都有良好的健康狀態,但在白天越來越短,黑夜越來越長的季節會呈現憂鬱的症狀。

「有一個例子,英國抑鬱症患者偏多,尤其是老年人。因為英國很多地方冬季四點鐘就天黑了,他們見不到太陽又不出門,容易患抑鬱症。」 復旦大學計算系統生物研究中心主任馮建峰曾在接受本刊專訪時舉例稱。

悲傷和抑鬱一直是兩個容易被人混淆的概念。很多患抑鬱的人會覺得他們僅僅只是悲傷,而有些極度悲傷的人會覺得他們患上了抑鬱。趙錫忠醫師告訴本刊記者,常見的悲傷只是一種「抑鬱的情緒」,不一定就是抑鬱症。如需確診是生理上的病症,應該遵循一定的診斷標準,包括臨床症狀和持續時間。比如,輕度抑鬱症患者通常具有心境低落、興趣和愉快感喪失、精力不濟或疲勞感等典型症狀。

此外,比如持續的自卑、自責、有罪惡感;注意力難以集中,思維緩慢;煩躁焦慮,嚴重者表現為捶胸頓足;睡眠障礙,早醒或難入睡,噩夢多;食慾和體重改變,胃口變差,體重下降;反覆出現自殺想法,甚至出現自殺行為等也是診斷依據之一。

「抑鬱發作時,會表現出『持續』的焦慮悲傷、思維緩慢、精力下降,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 中國醫師協會精神科分會副會長劉鐵榜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趙錫忠也提醒本刊記者,「一般情況下,以上這些症狀除了滿足『顯著』的要求以外,病程必須『持續』至少2周,臨床上方可確診。」

接受本刊採訪的專家建議,為了預防悲秋情緒蔓延,最好是從心理上予以調節,要保持樂觀情緒。另外,保證充足的睡眠,積極參加體育鍛鍊,如慢跑、戶外散步等。

1.網址:http://www.lwdf.cn/

2.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瞭望東方周刊

3.長按右側二維碼立即訂閱紙質版瞭望東方周刊

相關焦點

  • 怎樣避免「悲秋」
    特別是一些中老年人,身臨草枯葉落的秋天,心中常有悽涼、苦悶、垂暮之感,這就是通常人們說的「悲秋」情緒。  為什麼秋季的氣候和物候容易引發傷感呢?  不可否認,描寫或感悟秋景的文學藝術作品確實對後人有一定的影響。
  • 杜甫《登高》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jiān nán kǔ hèn fán shuānɡ bìn,liáo dǎo xīn tínɡ zhuó jiǔ bēi。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二)內容結構分析:「悲秋」二字是全篇詩眼,綰合寫景與抒情。1、前四句寫景,著眼「秋」字,寫登高所見的秋天景色。①首聯寫近景、局部之景,一句仰視、一句俯瞰;頷聯寫遠景、整體之景,一句寫山、一句寫水。
  • 寂寥悲秋的愁緒,如何驅散?
  •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杜甫名作《登高》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杜甫由寫景轉入了抒情。杜甫之所以這樣安排詩文內容,是因為他心中有無盡的苦楚要傾訴。杜甫一輩子始終有一個遠大的理想,他渴望建功立業,可惜一事無成。安史之亂的時候,別人都想著怎麼逃離長安,他卻獨自逆行趕往長安。這樣一個為理想而活的人,他心中苦悶壓抑真是太深重了。
  • 補冬不如補霜降 防「悲秋」多食GABA食物
    秋天寒風蕭瑟,萬木凋零,在古代文人騷客常常以『悲秋』的心態寫下流傳千古的絕詞佳作。「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秋風秋雨愁煞人」、「萬裡悲秋常作客」……連三國梟雄曹操都說:「秋風蕭瑟」;宋詞人辛棄疾更是說:「是誰到秋更悽涼」。可見一到秋天,雖然大家性格、職業有別,悲傷的情緒卻是一致的。
  • 《慶餘年》裡讓範閒走紅的「萬裡悲秋常作客」,原來這麼牛!
    【萬裡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範閒被逼「詩才初現」之時,是在靖王府與人鬥詩,一句「萬裡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驚豔了四座,而這首被稱為「古今七律第一」的《登高》正是出自杜甫之筆。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 《慶餘年》:讓範閒走紅的「萬裡悲秋常作客」,原來大有來頭?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的這首《登高》,筆者相信很多人都會背,也大致能分析出它的意思。但是,你能說出這首詩究竟有多好嗎?其中包含的感情有多深嗎?如果不知道的話,沒關係,咱們下面來一起探尋一下這首詩背後的深層情感。
  • 心理小測試:測一測你會有悲秋抑鬱症嗎?
    當心哦,別讓「悲秋」的小煩惱纏上你。「悲秋」是一種中國古代文人的一種風雅情結,其實也是季節性抑鬱的心理問題表現。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尤其是身處異鄉的人,更容易在這個「風起葉落」的季節心生傷感。有人甚至會患上「悲秋抑鬱症」!心理健康測試你是否有「悲秋抑鬱症」:下面的幾個小煩惱你有嗎?
  • 霜降時節話悲秋
    提到養生,不少人想到的是膳食養生,但其實養生最重要的是「養神」。生於東漢,著成《傷寒雜病論》一書,流傳後世千年,備受推崇。其方小而精悍,行之迅速有效,一直是後世研究的熱點。但張仲景的從醫之路,卻是始於宗族的「滅門」之禍,當年因傷寒之故,家族二百多人,有三分之二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相繼病逝。面對如此重創,張仲景並未怨天尤人,逃避現實,他選擇了從醫,選擇了拯救黎民百姓於疾厄。古往今來,多少志士在困厄中反而奮發圖強,將坎坷作為跳板,邁向更成功的人生。
  • 詭神詩話:休將白髮唱黃雞,莫為悲秋浪賦詩
    何人解識秋堪美,莫為悲秋浪賦詩。 攜濁酒,繞東籬。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這首詞不易理解,上片「雨離披」形容雨紛紛下落的樣子,「解識」是知曉之意,「浪」為徒然之意,秋天雖讓人感蕭索,但天淨氣爽,萬物成功,風景獨好,正是宜人之時,若無愁苦之事,又何必學古人悲秋?又何必作無病呻吟之詩?
  • 9月7日白露,悲秋將歲晚,繁露已成霜,秋意漸濃,欣賞下古詩詞
    白露為霜[唐] 顏粲悲秋將歲晚,繁露已成霜。遍渚蘆先白,沾籬菊自黃。應鐘鳴遠寺,擁雁度三湘。氣逼襦衣薄,寒侵宵夢長。滿庭添月色,拂水斂荷香。自立秋前病過白露猶未平遣懷[宋] 陸遊門冷荒車轍,囊空別醉鄉。嬾行眠亦好,倦話默何傷。野叟佔幽夢,山僧送秘方。
  • 懶惰是一種病
    懶惰是一種病 說實話,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覺得懶惰是一種病,而且也越來越深信懶惰不僅是暗藏在靈魂深處與生俱來的
  • 擰巴是一種病
    擰巴是一種病
  • 羊毛疔是一種病
    羊毛疔是一種病名,羊毛疔顧名思義就是說人身上長的疔形狀像羊毛一樣,時間長了羊毛疔會疔住人的氣、人的血。羊毛疔疔住人體的氣血會有哪些症狀表現:羊毛疔疔住人體的氣會表現為:四肢無力、胸悶氣短、易急易怒、心煩、渾身發冷、失眠等。
  • 當「懶癌」真的成了一種病
    2015年籤約湖人的新秀,如今是騎士隊重要的替補內線的小拉裡·南斯就曾經得過「懶病」。小拉裡·南斯,出生在一個籃球世家,和父親有著一模一樣的名字,其父拉裡·南斯曾經是NBA1986年首屆扣籃大賽的冠軍。小南斯同樣繼承了其父的勁爆彈跳及扣籃天賦。
  • 詩詞 | 往事不言愁,餘生不悲秋
    中國文人多悲秋,但秋天本無錯,葉落鳥回只是自然規律,何不坦然的接受?你若豁達,山花爛漫處亦可暢飲;你若憂心,高樓廣廈處亦難心安。所以,縮小你昨天的煩惱,放大你今天的擁有,你的世界才是溫暖的。楊絳先生在《我們仨》中寫:「人生不會有單純的快樂,快樂永遠夾雜著煩惱和憂愁,人間也沒有永遠。」
  • 愛抖腳是不是一種病?
    有人說是一種心理表現、有人說是因為過度緊張、也有人說是因為抖腿的人心裡住著一臺縫紉機、甚至還有人說抖腿是一種病,是智障的表現(你出來我保證不打你)。醫學上,確實有一種病,叫不安腿症候群,但這真的不是智障好嗎!!
  • 有一種抖腿,真的是病!
    每個人身邊都有一個抖腿星球成員吧俗話說每一個愛抖腿的人身體裡都住了一臺縫紉機一天不抖 渾身難受大多數抖腿的人只是一種習慣動作但是有些愛抖腿的人身體裡住的不是縫紉機卻是真的病了!二十年前,葉先生開始患上了一種「怪病」:晚上只要一躺上床,兩條腿就開始躁動不安、無處安放,特別酸脹,一定要抖一抖、動一動,要愛人揉揉捏捏才能睡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