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抗日聯軍共有多少個軍?領導人是誰?你知道他們最後的結局麼

2020-12-15 自遊的大峰

1936年2月中共滿洲省依照共產國際的指令,將所屬部隊組建為東北抗日聯軍。

東北抗日聯軍是中國東北地區的抗日武裝,來源為原東北軍餘部、中共抗日遊擊隊、農民暴動武裝、義勇軍等1931年至1945年的14年抗戰,高級將領全部由中國共產黨員擔任,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組成部分他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長達十四年的艱苦鬥爭,牽制七十六萬日軍,消滅十八萬日偽軍據黑龍江省抗日戰爭研究會統計,東北抗日聯軍對日作戰次數約10餘萬次。據日偽統計機關統計:1935年39105次,1936年3617次,1938年13110次,1939年6547次,1940年3667次

1936年至1937年的兩年中,東北抗日聯軍處在一個大發展階段。到了1937年,東北抗日聯軍共編成11個軍,人數達2萬5千至3萬人。其中第1至第7軍是中共黨組織直接領導武裝,第8、9、10、11軍是統戰性質的非黨抗日武裝。

東北抗日聯軍第1軍

前身是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1軍,於1936年7月改編成立。楊靖宇任軍長兼政委,下轄3個師、1個教導團楊靖宇(1905年2月-1940年2月23日),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河南省確山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1932年,受命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於白山黑水之間,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緊急情況下,最後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鬥幾晝夜後壯烈犧牲。楊靖宇將軍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東北抗日聯軍第2軍

前身是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2軍,於1936年3月改編成立。王德泰任軍長,魏拯民任政治委員下轄3個師、1個教導團王德泰1907年5月23日出生遼寧大石橋1932年,參加延吉抗日遊擊隊,先後任遊擊隊小隊長、中隊長、大隊參謀長等職務,成為延吉遊擊隊的主要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1933年參與指揮遊擊隊作戰50餘次,重創敵軍,延吉遊擊隊也在戰鬥中發展到300餘人,並開闢了五隅溝、石人溝、三道灣等抗日遊擊根據地。1934年3月,參與組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獨立師,任師政委。同年6月,又被選為中共東滿特委臨時執行委員會委員。此後,他即與特委和獨立師的其他領導人一起,開展大規模的遊擊戰爭,在延吉、安圖、汪清、敦化等地開闢了新的遊擊區。1935年5月30日,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獨立師擴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升任軍長,所轄4個團,總兵力達1200餘人。

1936年6月,抗聯第一、二軍合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任第一路軍副總司令兼第二軍長。同時,被選為中共南滿省委委員。他在指揮作戰時不僅足智多謀,而且軍事技術好,步槍、手槍、機槍都打得很準,一向身先士卒,勇猛頑強。

1936年11月初,在臨江、撫松交界的大陽岔把兩連偽軍包圍,迫使敵人投降。爾後,率領抗聯第二軍第四師第一團、第二團三連和第六師一部,到撫松、臨江邊界的小湯河村召開二軍幹部會議,研究確定新的戰鬥部署。

11月7日早7時,遭到600餘敵人的襲擊,他帶領四師與六師的部分戰士與敵激戰。下午3時,在追殲逃敵時,不幸中彈犧牲。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東北抗日聯軍第3軍

前身是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於1936年8月改編成立。趙尚志任軍長,下轄10個師趙尚志1908年出生於遼寧省朝陽市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東北地區最早的共產黨員之一。1925年趙尚志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冬季進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習。「九一八事變」後趙尚志被任命為中共滿洲省委常委、軍委書記。

趙尚志領導創建中國工農紅軍36軍獨立師,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軍長,1936年,第三軍在趙尚志的率領下,在半年多時間裡就參加了大小百餘次戰鬥,殲滅敵人一千多人。後任北滿抗聯總司令,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北滿戰場上的常勝將軍,有南楊北趙之稱。日寇驚呼:小小的滿洲國,大大的趙尚志。日偽軍曾懸賞萬元通緝趙尚志,叫囂「一錢骨頭一錢金,一兩肉得一兩銀。」日偽軍還多次派遣日本特務混入抗日軍內部,企圖暗殺他,均未得逞。多次被錯誤的開除黨籍,卻矢志不渝的跟著共產黨走。

1942年2月12日,趙尚志戰鬥中被日本特務開槍擊中腹部犧牲,時年34歲。2009年,趙尚志被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東北抗日聯軍第4軍

前身是東北抗日同盟軍第4軍,於1936年3月改編成立。李延祿任軍長,下轄4個師、3個遊擊團李延祿吉林省延吉縣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活到建國後的兩位抗聯軍長之一。1936年李延祿去蘇聯後由其弟弟李延平續任4軍軍長1938年10月,李延平率領4軍部隊在五常縣南磨石頂子活動時,不幸遭到敵人的重重包圍,戰鬥中,李延平身負重傷,壯烈犧牲,是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之一。

東北抗日聯軍第5軍

前身是原東北反日聯合軍第5軍,於1936年2月改編成立。周保中任軍長,柴世榮任副軍長下轄3個師周保中原名奚李元,號紹璜白族1902年2月7日,出生於雲南省大理灣橋村。1926年在國民革命軍第6軍中任團長、副師長1927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32年7月到哈爾濱任中共滿洲省委軍委書記。1945年9月中旬,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擴建為東北人民自衛軍,任總司令兼政治委員,後任由林彪任總司令的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1955年,被授予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是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始人和東北地區抗日遊擊戰爭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毛澤東主席說「保中同志在東北十四年抗日救國鬥爭中寫下了可歌可泣的詩篇。」抗日悍將副軍長柴世榮被蘇聯肅反人員整死,屍骨無存。

東北抗日聯軍第6軍

前身是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6軍,於1936年9月改編成立。夏雲傑任軍長,下轄4個師夏雲傑山東沂水1932年入黨,夏雲傑率部活躍於松花江兩岸,被日寇視為「北部國防線上的心腹之患」。1936年犧牲。後接任軍長的是戴鴻濱遼寧人,1938年2月指揮所部在蘿北反擊日偽軍"討伐"受挫,遂退入蘇聯境內。1939年7月隨趙尚志返回東北堅持鬥爭。1940年6月任東北抗聯第3路軍12支隊支隊長,率部轉戰在黑嫩平原。9月指揮攻克肇州豐樂鎮。由於怕黨內鬥爭,後離隊脫黨。1945年10月15日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由於是抗聯出身了解東北匪情,快速地指揮消滅了謝文東李華堂匪部一萬餘人的主力部隊,解放了土匪佔領的廣大區域,立下剿匪第一功。

東北抗日聯軍第7軍

前身是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4軍第4團,於1936年11月擴編成立。陳榮久任軍長,崔庸健任參謀長下轄3個師陳榮久黑龍江省寧安東京城鎮三家子村人。1931年參加抗日救國軍,任新編五連連長。1933年2月參加抗日救國遊擊軍第四軍,任軍副官。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去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36年秋回國後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七軍軍長,兼第一師師長。1937年3月,率150餘名戰士在饒河大頂子山後天津班屏嶺山下阻擊300餘人的日偽軍討伐隊,為掩護部隊轉移,不幸中彈犧牲。2014年9月1日,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在抗日戰爭中頑強奮戰、為國捐軀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後任軍長景樂亭在內部鬥爭中,於1940年3月27日虎林小木河被王效明、崔庸健等人莫須有的「企圖叛降罪」處以死刑,時年37歲。

東北抗日聯軍第8軍

前身是原東北民眾救國軍,於1936年9月收編並改編成立。謝文東任軍長,下轄6個師謝文東原名謝文翰,滿族,1887年生於遼寧寬甸縣永甸村。後來因為參與綁富戶的票全家入黑龍江勃利縣碾子河村。早年種地,養蠶等。1932年參加李杜的抗日自衛軍,任騎兵旅團長,1933年秋,領導了震動國內外「土龍山起義,被王明稱為「名族英雄」。後曾任民眾救國軍總司令、東北反日聯合軍軍事委員長、東北抗日聯軍第八軍軍長。

為了抗日謝文東全家犧牲了八口人,包括兄弟、夫人、兒子女兒。和日本人如此深仇大恨,誰也沒想到,1939年3月在日軍討伐下,謝文東帶著僅剩的一雙兒女無恥的叛變投敵了,還向土龍山起義中打死的日本鬼子墳墓下跪懺悔,真正的變為了一條狗。抗戰勝利後,被國民政府委任為新編第二十七軍第八十五師師長、第五戰區中央先遣軍第三軍軍長、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等。1946年,所部被東北民主聯軍擊潰,11月被俘虜,12月3日,在勃利縣經公審被槍決。

東北抗日聯軍第9軍

前身是原自衛軍吉林混成旅第2支隊,於1937年1月改編成立。李華堂任軍長,下轄3個師李華堂河北灤縣人,「九一八」時是東北軍的一個營長,東北淪陷後拉起一支隊伍抗日,後加入了趙尚志為總司令的北滿抗聯總司令部,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九軍軍長。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他都是趙尚志抗日路線的追隨者和趙尚志本人的崇拜者。1938年冬,當趙尚志赴蘇未歸,李華堂的九軍主力隨三路軍總指揮部西上嫩江之後,一向躲在深山裡不向日寇投降的李華堂成了孤家寡人。等到他的另一個結盟者二路軍也在日寇打擊下幾乎全軍覆滅時,1939年2月,李華堂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帶著妻子下山投降了日偽東北光復後,李華堂重新出山組織軍隊,被國民黨任命為東北挺進軍第一集團軍上將總司令,不久被戴鴻賓率部圍殲了謝文東李華堂等人的主力部隊後,又成為了孤家寡人,結果於1946年11月被東北民主聯軍合江軍區剿匪小分隊在依蘭東部地區擊傷被捕,死在押解的路上。

東北抗日聯軍第10軍

前身是原反日山林隊反滿抗日救國義勇軍汪雅臣部的「雙龍」隊,1936年曾改稱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8軍,於1936年11月改編成立。汪雅臣任軍長,張忠喜任副軍長,下轄10個團汪雅臣(1911年-1941年1月29日),山東蓬萊縣人,中國共產黨員,東北抗日聯軍高級指揮員。「九一八」事變後,他樹旗抗日,組織「雙龍隊」,開闢了五常抗日遊擊區。1934年,汪雅臣被推舉為各抗日隊伍聯合成立的反「滿」抗日救國義勇軍首領。1935年春,他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8軍軍長,改編後任東北抗日聯軍第十軍軍長。率部隊在五常、舒蘭、榆樹等地作戰。

1941年1月29日,在蛤蜊河子突圍戰鬥中身負重傷,壯烈殉國,年僅30歲張忠喜副軍長同時為國捐軀。

東北抗日聯軍第11軍

前身是原東北反日山林隊祁致中部的「明山」隊,1936年5月曾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獨立師,於1937年11月組建成立。祁致中任軍長下轄1個師,師轄1、2、3旅。祁致中原名祁寶堂,別號明山,山東曹縣人,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東北抗日聯軍獨立師師長和第十一軍軍長。1939年,在襲擊偽滿烏拉嘎金礦偽礦警隊的戰鬥中取得勝利後,因內部發生矛盾,不幸被趙尚志錯誤地處死時年只有26歲。

相關焦點

  • 東北口岸饒河縣歷史文化抗日第七軍千鳥湖溼地自然藝術讓人懷念
    《黑龍江省雙鴨山市,東北邊陲口岸饒河縣歷史文化,抗日聯軍第七軍軍長紀念豐碑,美麗富饒的土地上,千鳥湖溼地自然風光藝術讓人懷念》饒河縣位於東北邊陲,烏蘇里江中下遊,與俄羅斯隔江相望,邊境線長達128公裡。地理坐標為北緯46°30′44″~47°34′26″,東經133°07′26″~134°20′16″之間。南部與完達山脈相環抱,北部與三江平原相依託。
  • 金正恩送花圈,悼念最後一位東北抗聯女戰士
    李在德出生於朝鮮,是著名抗日女烈士金成剛之女,自幼來到中國黑龍江參加抗日,此前是唯一健在的東北抗聯女戰士。8月22日,她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2歲。 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李在德與朝鮮已故最高領導人金日成是戰友,兩人在抗日時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 抗日女英雄胡真一的傳奇人生
    胡真一,遼寧鳳凰縣人,1937年參加東北抗日聯軍,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多次參加與日本關東軍的正面戰鬥,並與抗聯第5軍軍長柴世榮結為伉儷。 1941年,為保存力量,黨中央決定將東北抗日聯軍1萬餘人撤入蘇聯境內,改編為蘇聯紅軍第88特別旅,在東北地區繼續進行抗日鬥爭。
  • 解放戰爭中,東北野戰軍四個副司令員都是誰?後來被授予什麼軍銜?
    東北野戰軍是解放戰爭時期我軍主力部隊之一,也是當時實力最強的一支野戰部隊,其前身是東北民主聯軍,是由抗日戰爭後期開赴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主力各一部及東北抗日聯軍逐步發展起來的。
  • 民國著名4大軍閥:東北王、西北王、西南王、東南王,他們都是誰
    民國是個亂世,遍地英雄起四方,有槍就是草頭王,在這樣的土壤下,誕生了當時著名的4大軍閥,東北王、西北王、西南王、東南王,今天就來說說他們的故事。東北王張作霖在中國近代史上,東北軍閥張作霖、愛國將領張學良無疑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內戰時期,有四位抗戰名將被老蔣派往東北戰場,後來他們結局如何
    當然了,蔣介石一方也不示弱,他們擁有先進的交通工具,利用飛機空調士兵到東北戰場。並且,在內戰初期蔣介石派往東北戰場上的國軍士兵,大多數都是抗戰時期,在滇緬地區長期與日寇作戰的部隊。其中最有名的新一軍,新六軍,第52軍這樣的王牌部隊都被派往東北戰場。
  • 楊靖宇:為抗日隱姓埋名十多年,犧牲後日軍為之泣!後人承其遺志
    正是在此間,已加入共產黨的楊靖宇開始領導東北地區的抗日工作,並組建了遊擊隊。在奉系、國民黨軍都不抵抗的當時,楊靖宇領導的抗日隊伍幾乎形同一支孤軍。1935年6月,楊靖宇將東北地區抗日聯軍合編成了抗日聯軍第一路軍,他還擔任了總司令和政委兩個職務。
  • 解放戰爭時期,東北地區國民黨軍起義投城之一:第184師海城起義
    1946年春夏之交,當蔣介石挾優勢之兵力,向東北解放區發動瘋狂進攻的時候,國民黨軍第60軍第184師在潘朔端師長的率領下,於1946年5月30日,在遼寧省海城縣舉行了反內戰起義,開創了解放戰爭時期東北戰場上國民黨軍一個師起義的先例。
  • 東北抗聯英雄楊靖宇|年僅35歲壯烈犧牲,殘暴日軍為其舉行「慰靈祭」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幾十萬東北軍不戰而退,總兵力不足兩萬的日本關東軍長驅直入,僅用四個多月的時間,就佔領了中國東北的大部分地區,然而在東北,仍然有虎膽英雄領導組織了東北抗日聯軍,其中,領導人中有「南楊北趙」之稱,南楊,指的便是楊靖宇。
  • 抗美援朝「東北三隻虎」,38軍、39軍和40軍,誰是真正虎王?
    抗美援朝70年之盤點2:東北虎 作者:相忘於江湖 抗美援朝有27個軍入朝參戰,來自四野的8個軍實力最強。抗戰勝利後,山東1、2師進入東北,與東北軍111師編為東北民主聯軍一縱,司令員萬毅。 東野1縱三下江南,四戰四平,戰績輝煌。1948年11月,改為38軍,軍長李天佑。遼瀋戰役擔任預備隊,平津戰役與39軍西線主攻,殲敵2.7萬,活捉陳長捷。 渡江後,38軍從松花江打到中緬邊境,縱橫萬裡轉戰11省市,殲敵16萬。
  • 【國家公祭日】十首抗日詩詞,重溫英雄的愛國情懷
    楊靖宇,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抗日民族英雄。1932年,受命黨中央委託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最後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鬥幾晝夜後壯烈犧牲。2009年9月,楊靖宇將軍被評選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 東北戰場曾調整了3個縱隊司令,因何事調整,他們又分別是誰?
    東北野戰軍是在解放戰爭時期,我軍之中最強大的一支野戰軍部隊,在東北三年多的作戰中,自身不斷發展壯大,事實上由於國民黨軍初期進入東北的多是精銳部隊,東北野戰軍在發展初期也曾一度捉襟見肘,1946年5月18日,經歷四平之戰的東北民主聯軍(東北野戰軍前身)遭到了失敗,無奈只能退守松花江,
  • 看一看八國聯軍侵華,各國分別派了多少兵?
    大家都知道,公元1900年5月28日英、美、法、德、沙俄、日、意、奧匈八國列強以鎮壓義和團運動,保衛列強駐華使館的名義,派兵進攻滿清。這就是歷史上的八國聯軍侵華,這場戰爭的結果徹底撕破了滿清政府最後的遮羞布,暴露其賣國苟安的無恥嘴臉。
  • 白山黑水間的抗日足跡——憶抗聯第一路軍參謀長韓仁和
    ,應邀來磐石的17位抗聯將士後人中,包括楊靖宇將軍的嫡孫馬繼民,以及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參謀長韓仁和的侄子韓立新。當時,中共黨員曹國安(後任抗聯一軍二師師長)和宋佔祥(即宋鐵巖,後任抗聯一軍政治部主任)打入迫擊炮連,醞釀發動偽軍起義。他們利用各種形式向士兵進行抗日救國宣傳,使士兵們的反日情緒不斷高漲。他們還以交朋友、「拜把子」等方式,在士兵中秘密串聯,培養反日骨幹,成立士兵反日會。
  • 幾日顆粒未進的楊靖宇:雙腳凍傷潰爛,仍與日軍戰鬥到最後一刻
    這兩支部隊後來發展成為東南滿抗日戰場的勁旅——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楊靖宇擔任總司令兼政委。楊靖宇率領的抗日聯軍始終活動在白山黑水之間,戰鬥在敵人的心臟裡,每天神出鬼沒,給予日軍沉重的打擊,楊靖宇的威名令日軍聞風喪膽。日軍將抗聯部隊視為「滿洲治安之癌」,稱抗聯活動地區為「癌腫地帶」。
  • 少帥張學良到底是不是個東北純爺們?
    1931年,東北軍邊防軍有步兵旅29個,騎兵旅8個,炮兵旅3個;另有獨立的空軍、海軍與屯墾軍,總共約28萬人。此外,省防軍、民團等非正規武裝18萬人,東北軍總數約為46萬人。其軍事實力不可謂不強大!而且當時的瀋陽兵工廠,可以做到年產大炮150門,炮彈20餘萬發,步槍6萬餘支,槍彈18000餘萬發,機關槍1000挺以上。
  • 張學良:從不抵抗丟東北,到逼蔣抗日被軟禁,真正改變他的是什麼
    那時東北的形勢非常複雜,自清政府和日本籤訂喪權辱國的賣國條約後,日本的勢力漸漸滲入東北,並根深蒂固。後來發生了皇姑屯事件,張作霖因為不聽日本人話,被日本人處心積慮地炸死了。日本人鬼精的想嫁禍給別人,張學良當時派人秘密調查到底是誰炸死了他老爹,無疑最後各種證據表明是日本人幹的。
  • 東北淪陷後哪些抗日電影流行
    當上海抗日電影與東北民眾形成一種精神呼應時,共同的欣賞習慣使陷於日偽統治下的東北民眾找到了理想的精神歸屬。 早在1932年,東北民眾開始流亡關內,天一公司就拍攝了由蘇怡編劇、李萍倩導演、胡珊主演的《東北二女子》,講述了為避戰禍流亡上海的兩位東北少女,共同愛戀著一位年輕的醫生,淞滬戰爭爆發,三位年輕人參加義勇軍、投身抗戰。 接下來,許多部抗日題材電影相繼拍攝。
  • 吉林省延邊州近現代六大名人,你還知道延邊州的哪些名人?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首府駐延吉市,是吉林省的9個地級行政區之一 。延邊州地處中國東北吉林省東部中朝邊境,整個地勢西高東低,自西南、西北、東北三面向東南傾斜,地處北半球的中溫帶,屬中溫帶溼潤季風氣候。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有11個對朝、對俄口岸,口岸過貨量佔吉林省的90%以上;有1個國際機場,航線直達「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和環日本海各國;圖們江是中國內陸進入日本海的唯一水上通道。延邊是中國唯一的朝鮮族自治州和最大的朝鮮族聚居地區,中國朝鮮族人口的42.3%居住在這裡。 延邊是滿族及其祖先肅慎人的發祥地、清朝的「龍興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