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年來經濟條件提升
給孩子補充營養,讓孩子長得又高又壯
被越來越多家長重視。
孩子身高體重遠超同齡人絕對是好事麼?
食用補品真的有利於身體發育麼?
在深圳市兒童醫院內分泌科,就診的性早熟兒童數量逐年上升,而其中有一部分就是盲目進補惹的禍。從孩子出生開始,孩子的身高、體重都被一些家長拿來「攀比」,這種心理實在不可取。
專家表示,從臨床上來看,經常食用補品的孩子一般發育會相對比自然飲食的孩子提前1~2年。
9歲的男孩浩浩(化名)被家長帶來深圳兒童醫院內分泌科就診。浩浩身高已150cm,並開始長鬍鬚變聲。據家長回憶,浩浩6歲時陰莖、睪丸如大人樣,但並未引起足夠重視。「這是明顯的性早熟。」 深圳市兒童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張琴對這個案例印象非常深刻。
經過張琴醫師詢問,奶奶從浩浩一兩歲起,就開始在為其煲湯時不時加點胎盤,認為這樣可以為孩子增加免疫力。而孫子一直長得高高壯壯的,超前同齡人不少,為此老人家還很高興。在深圳兒童醫院,醫生檢查發現浩浩的骨骺已經提前閉合,不會再長高了,這讓奶奶後悔不已。
「胎盤含有的多種激素和酶,如果孩子進食了含豐富性激素的胎盤,則有可能導致性早熟。」張琴說。
圖文無關
作為兒童內分泌科最常見的疾病,性早熟目前發病率逐年上升。在深圳市兒童醫院內分泌門診,目前每個月有7000名左右的患兒來就診,其中六成以上是性早熟患兒;而在五年前,該比例還不到四成。
張琴舉例說,有一對雙胞胎小姐妹今年12歲了,一個身高148釐米,一個身高149釐米。來深圳市人民醫院檢查骨齡時,被發現骨骺已經閉合,沒法再長高了。原來,這對雙胞胎姐妹在7歲半時就發現了提早發育的情況,但直到孩子9歲來月經,家長也沒有重視。
張琴惋惜地說,「儘管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孩子小的時候身高、體重不錯,遠超同齡人,但長著長著沒有『後勁』,身高停留在之前的水平,最終成了身材矮小的人。」張琴表示。
張琴告訴記者,目前80%~90%性早熟無明確原因,稱為特發性性早熟;而比較嚴重的由疾病引起的性早熟情況需要儘早治療。深圳兒童醫院接診過的年紀最小的性早熟患者是一名5歲的小女孩,5歲時乳房就發育,半年後來了月經,來深圳市兒童醫院內分泌科就診,做盆腔B超,發現是卵巢腫瘤導致的性早熟。
據介紹,由疾病引起的性早熟有兩種類型,一是繼發性中樞性疾病的性早熟,也就是中樞神經系統異常,如下丘腦、垂體腫瘤或其他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引起的。另一種則是繼發於外周性性疾病的性早熟,由腎上腺疾病、性腺(卵巢、睪丸腫瘤)、腎上腺腫瘤等引起的性早熟。
性早熟該如何辨別?張琴告訴記者,女童在8歲前出現乳房發育,或者10歲前來月經,男童在9歲前出現陰莖及睪丸增大,都屬於性早熟範疇。正常青春期發育年齡:女孩是10~12歲 ,男孩是11~13歲。
「女孩子一般會主訴說乳房痛。而對於男孩子來說並未有明顯症狀,有的睪丸陰莖發育比正常孩子大也並未引起足夠重視。一般是到變聲時,才被大人發現,那時已經骨齡很大了。」張琴介紹。
「對於特發性性早熟來說,是否需要治療幹預,一般要考慮兩個因素: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以及身高是否處於正常水平。」張琴表示。
「性早熟對娃的身心危害很大,而且還會產生社會問題」。張琴告訴記者,「當孩子發現自身身體發育與周圍同齡人不同後,如遭受同學的取笑等,容易加重心理負擔。這是兒童性早熟帶來的直接危害。」
張琴提醒,當孩子出現性早熟症狀時,應該及時去專業的小兒內分泌科就診。了解孩子性早熟的原因,對症下藥。如果無明顯原因導致的性早熟,目前國際和國內也有針對性早熟的標準藥物進行治療。
從臨床上來看,經常食用補品的孩子一般會相對比自然飲食的孩子發育提前1~2年。張琴提醒說,從孩子出生開始,一些孩子的身高、體重都被家長拿來「攀比」,這種心理實在不可取。
雖然說,80~90%的小孩性早熟的發生真正原因和機制尚不十分清楚,食物與性早熟的關係不能完全肯定,但營養過剩會導致孩子肥胖,肥胖會導致孩子提前發育。
如何預防性早熟?張琴建議:
不要盲目進補保健品,少食用煎炸食品,蔬菜和肉蛋奶合理搭配。
不要用泡沫塑料容器泡方便麵,方便麵容器90%是泡沫苯乙烯產品,它是一種致癌的環境激素;不要將聚氯乙烯包裝食品放在微波爐中加熱,因為在高溫條件下,環境激素雙酚A會從中滲出。
對於口服避孕藥等含有激素的藥,家長要妥善保管。
視覺的刺激會影響孩子性發育,家長應讓孩子少看成人愛情電影及電視。
不要長期晚上開燈睡覺。
不少國人認為「吃胎盤大補」。2005年,原衛生部明確指出:胎盤歸產婦所有,產婦放棄或者捐獻胎盤的,可以由醫療機構處置,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買賣胎盤。此外,2015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也已將紫河車(乾燥人體胎盤)及其中成藥全部剔除。
來歷不明的胎盤往往含有細菌和病毒。胎盤可以攜帶的有害微生物包括李斯特菌、肝炎病毒、梅毒螺旋體、愛滋病毒、麻疹病毒、皰疹病毒、萊姆病病原體等,其中有一些可能通過食用或接觸導致感染。
來源:廣州日報(guangzhoudaily)
吃胎盤是陋習,
同意的點❤
編輯 左腳
杭州日報 誠意出品
更多新聞下載杭州首席新聞客戶端
「杭+新聞」
長按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