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知道汪精衛叛國後 憤怒地在日記裡寫下了5個字

2020-12-21 上遊新聞

對於汪精衛叛國降日的原因,有很多種說法。有些人認為這是蔣介石與汪精衛導演的一出「雙簧」,汪精衛受了蔣介石的密令,委身敵營來到日本人中充當和戰使者。馮玉祥在他的《我所知道的蔣介石》一書中也認同這種看法。

那時重慶交通完全由軍統局戴笠管制,人民出境買飛機票都要先登記,經過審查、核准。高級官吏更要先經蔣介石個人批准,汪精衛帶著曾仲鳴、林柏生以及許多人乘坐專機飛昆明。事先既沒有政府與國民黨交給他甚麼任務,戴笠豈有不先報告蔣的道理?說汪精衛是潛逃出重慶?於是他認為斷不可能。

連日本人都在懷疑,汪精衛出逃不過是一個騙局。

「汪精衛和蔣介石是互相勾結在一起的,和平運動不過是緩兵之計,是一個企圖鬆懈要粉碎中國全面抗戰的帝國陸軍決心的詭計。」

甚至有人還懷疑,汪精衛出逃是蔣介石刻意打擊政敵的一次政治手段,汪精衛是中了蔣介石的計並無法脫身,只能假戲真做含冤而終。

汪偽集團裡的大漢奸褚民誼在關押期間就曾說過:「有人處心積慮,想把一隻臭馬捅套在汪先生頭上,這次是千載一時的機會,既經動了手,就決不會輕易放過了」。

汪精衛叛逃背後的真相到底如何,已經有許多論述的著作,角度也不盡相同,但結論大多是一致的,就是蔣介石對於汪精衛的出逃事前一無所知,並採取了一系列的積極措施,將汪出逃的影響降至最低。本文主要是從《蔣介石日記》的記敘出發,從蔣介石對汪精衛叛逃的看法、所採取的策略來一探究竟。

1938年12月18日,汪精衛根據與日本達成的「日華協議記錄」所擬定的計劃,偕陳璧君、曾仲鳴等人逃離重慶,飛抵昆明,與先期到達的周佛海、陶希聖會合。次日,在龍雲的幫助下潛入越南河內。當月31日,汪精衛在香港《南華日報》發表《豔電》,公然響應、擁護日本22日發表的旨在滅亡中國的近衛第三次對華聲明,邁出了叛國降日當漢奸的決定性一步,這就是汪精衛叛逃事件的大致經過。

汪精衛12月18日秘密逃出重慶,來到雲南並準備前往越南一事,蔣介石是12月21日才知道的。在得知這個消息後,蔣介石最初的反應是「痛惜」,當時並未確定汪精衛就是叛國降日,只是心裡有所預感,希望他能儘快回頭。

「聞汪先生潛飛到滇,殊所不料。當此國難空前未有之危局,不顧一切,藉口不願與共黨合作一語,拂袖私行,置黨國於不顧,豈是吾輩革命黨員之行動乎。痛惜之至。望其自覺回頭耳。」(1938年12月21日)

12月22日,日本發表近衛第三次對華聲明,「日本政府,本年曾一再聲明,決定始終一貫以武力掃蕩抗日的國民政府,同時和中國同感憂慮、具有卓識的人士合作,為建設東亞新秩序而邁進」,與汪精衛出走遙相呼應。同時,蔣介石也從龍雲哪裡了解到了汪出走的真正目的,開始斥罵汪精衛是「無廉恥之徒」,並思考如何降低汪出走的影響。

「黨國不幸,乃出此無廉恥之徒。無論如何誠心義膽,終不能當其狡詐奸偽之一顧,此奸偽之尤者也。注意:

一、接龍志舟(龍雲)電稱,汪臨行時明言與敵倭有約,到港商洽中倭和平事件,不料其糊塗卑劣至此,誠無可救藥矣。

二、汪去後對黨、政、軍以及各地之關係。

三、近日肝氣旺盛,驕矜之態漸起,應特戒懼,以免隕越。

四、汪去後外交與對敵或有影響乎。」

汪精衛早期追隨孫中山,又因刺殺攝政王載灃一事在國內外暴得大名,在國民黨內也是排名前幾的大佬,如果不處理好汪精衛事件,不僅會降低蔣介石在黨內的威信和統治力,甚至可能造成國民黨派系分裂和全國統一抗戰路線。

在經過兩天慎重的考慮之後,蔣介石終於做出了處理汪精衛出走事件的處置方式。

一、派人立即通知英美大使館,稱汪精衛「並未獲得授權去向任何人談論和平問題;中國不僅不會考慮日本人的和平條件,而且正在積極準備付出更大的努力繼續進行抵抗」,向英美表明抗日的態度,避免因汪精衛出走影響了爭取外國援華制日的外交策略。

二、公開發表聲明,斥責日本人意圖侵略中國的狼子野心,表明抗戰到底的決心,也是向汪精衛一行人表明態度,間接勸其迷途知返。

「滅亡中國之計劃與工具已經一切齊備,其侵略併吞之手段與心事已畢露無遺,所缺者只待中國受其欺矇、受其威脅而向之屈服,上其圈套罷了。事實已經明白顯露到這個地步,如果我們還要想在虎頷之下苟求餘生,想以和平妥協的方法求得獨立平等的生存,那就無異於痴人說夢。」(蔣介石《揭發倭寇陰謀昭告世界》)

三、表明汪精衛出走是其個人行為,並無政治意味,同時動員報紙輿論不要為難汪精衛等人,避免過激言論將汪精衛逼上不得不降的境地。

「汪先生此次離渝轉赴河內,實為轉地療養,純系個人行動,毫無政治意味。此行不僅與軍事委員會無關,即與中央與國民政府亦皆毫無關涉… …故外間一切猜測與謠言,國人必不置信。」

12月27日,蔣介石還親自致電香港《大公報》總編輯張季鸞,希望對於汪的有關輿論,「寬留餘地」,又秘密指示各報紙停止「停止討汪肅奸」。

四、通過各種途徑聯繫上汪精衛,讓汪「勿公開主和」,「勿與中央斷絕關係」。如果不願意回國的話,可以給其前往歐洲的護照,讓他飛往歐洲,「勿住香港,但不妨赴歐」。

從上面四條處置措施,我們可以看到蔣介石前期對汪精衛出逃是否降日是持保留意見的。處置措施主要是對外表明國民政府堅定的抗日態度以求得國際援助,又不逼迫汪精衛,希望勸其迷途知返。

可惜的是,汪精衛並沒有體會蔣介石的一片苦心,而是一意孤行,在12月31日發布了響應近衛第三次對華聲明的豔電,公開承認賣國投敵條件,這讓蔣介石尤為憤怒。

「本日見汪響應近衛宣言之明電,其通敵賣國之罪已暴露殆盡,此誠不可救藥矣。多行不義必自斃也。」(1938年12月31日)

對汪精衛公開叛國降日的行為,蔣介石雖然非常憤怒,但汪精衛此時並未有實質性的行動,蔣介石認為汪精衛還是可以爭取的,因此在對汪精衛的處置上還是留有餘地。

1939年元旦,蔣介石召開國民黨內部會議,就對汪精衛叛國問題進行討論。會上最終通過了開除汪精衛黨籍、撤除其一切職務的決議。但是在蔣介石的建議下,並沒有對汪精衛發出通緝令,留有一線餘地。

1月20日,在知道汪精衛有前往歐洲的意願之後,蔣介石馬上指示外交部做好護照,並派和汪精衛關係密切仍保持聯繫的谷正鼎將護照帶至越南河內,但被汪精衛拒絕。

這次行動的失敗,讓蔣介石徹底認識到汪精衛叛國降敵已是無可挽回,「今日之汪精衛,其罪惡較之民國三年王金髮降袁賣友為更大,王則賣友,而汪則賣國」,決定正式將汪精衛當成叛國分子來處理。

蔣介石先是派遣軍統特務到河內去刺殺汪精衛,沒想到誤殺了曾仲鳴,而讓汪精衛逍遙法外,並加強了戒備。刺殺無果以後,蔣介石只能將汪精衛叛國的事實公之於眾,拆穿其「漢奸」的面目,並正式下發通緝令。

令文曰:「汪兆銘違背國策,罔顧大義,於全國一致抗戰之際,潛離職守,妄主和議,並響應敵方謬論,希冀煽惑人心,阻撓大計……不惜自附於漢奸之列,與敵往還,圖謀不軌。似此通敵禍國行為,顯屬觸犯懲治漢奸條例……應即由全國軍政各機關一體嚴緝務獲,依法懲辦。」

從12月18日汪精衛出走河內,到31日出表豔電公開降日,蔣介石從「痛惜」到斥罵汪是「無廉恥之徒」,盡了最大努力挽回無果後,不得不將汪精衛作「漢奸」論處,下令全國通緝。我們可以看出蔣介石對汪精衛叛國降日一事事先是不知情的。汪出走之事給蔣介石帶來巨大的影響,他在勞心焦思之下,才想出了處理的方法,將事件影響降到最低,中間雖然出了誤殺曾仲鳴一事,但蔣介石的處置無疑是積極的。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汪精衛叛國,蔣介石下令嚴密封鎖消息,是誰先把事情揭露出來的
    1938年12月18日,時任國民黨副主席的汪精衛潛逃出去了越南河內,緊接著12月29日發表「豔電」,公開叛國投降。蔣介石得知消息的蔣是緊張壞了,畢竟這副主席叛國了,對抗戰局勢的惡劣影響太大不說,也是在給國民黨的形象抹黑。所以出於考慮,蔣介石下令嚴密封鎖了汪精衛叛國的消息。
  • 汪精衛死後要葬在中山陵,蔣介石聽聞後做了此事,所有人都叫好
    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汪精衛本是國民黨的元老級人物,也是那個年代革命的先驅者,曾和孫中山一起創建了同盟會,孫中山去世後,汪精衛和蔣介石的爭鬥就開始了,1925年,蔣介石利用中山艦事變,將汪精衛趕下了臺,汪精衛本想扣押蔣介石,但發現根本指揮不動手底下的人,這更讓他生出了一種挫敗感,同年五月以就醫的名義離開。
  • 揭秘| 由單獨議和到充當漢奸,汪精衛叛國投日內情
    而民族帝國主義的含義是指本民族鞏固後廣收他族以求膨脹。正是從這種錯誤的民族世界觀出發,「七·七」事變後,汪精衛荒謬地將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侵略類比於元朝滅宋、清朝滅明。他說:「中國歷史上為外族所侵略半亡者數次,全亡者兩次,這些亡,不是侵略者將我們四萬萬人殺盡,能將我們四百餘萬方裡毀盡,而是我們死了幾個有血性的人之後,大多數沒有血性的人,將自家的身體連同所有的土地,都進貢給侵略者,以為富貴之地。」
  • 汪精衛墓地被炸開,屍體尚未腐爛,口袋中的紙條上寫著四個字
    引言你可能知道很多關於君王墓地的故事,也可能知道很多關於嬪妃墓地的故事,但你知道關於汪精衛墓地的故事嗎?汪精衛原名汪兆銘,1883年出生,祖籍紹興。小時候他就很聰明,受到家人的影響,後來走上了考取功名的道路。1903年,他選擇去了日本留學,在那期間結識了不少同盟會成員。
  • 汪精衛的兒子回國祭祖,見到父母跪像說出8個字,字字戳心
    其實縱觀汪精衛的一生,應該可以分為兩部分,前半生可以說他的英雄,後半生他是狗熊,早年間汪精衛寫過一首很出名的詩,即「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此詩寫得大氣凜然。1910年,汪精衛刺殺清朝攝政王載灃被捕,當時被關押待處斬,在獄中他寫下了這首詩,期間僅有富家女陳璧君前往獄中看他,儘管陳璧君不美,但卻令獄中的汪精衛感動不已,正所謂患難見真情。
  • 蔣介石晚年在日記中寫到:「此人不死,大陸不丟」,誰竟如此重要?
    並且當時的中國不僅需要和侵略者對抗,國家當中同樣有兩股勢力在產生著小摩擦,在抗戰終於取得勝利後,國共兩黨再次爆發的內戰,最後蔣介石所領導的國民黨軍隊被我軍打得潰不成軍,被迫敗退臺灣。之後再未返回大陸,而蔣介石晚年的時候,曾在日記中寫下這樣一句話:「此人不死,大陸不丟」,這個人是誰呢?會如此重要?
  • 讓蔣介石在日記中反覆提到他,並說必須槍斃
    1945年日本投降後,蔣介石命戴笠成立了調查組,專門懲辦漢奸,順便列出戰犯名單,並統計在抗日戰爭過程中我們所遭受的經濟損失。一個月後,蔣介石向遠東軍事法庭提交了這份戰犯名單。但根據美國的意見,甲級戰犯由法庭處理,而剩下的戰犯則交給蔣介石處理。據史料記載,蔣介石在處理這批戰犯時頗花了一些心思。
  • 蔣介石日記披露:其在1923年訪問蘇聯時碰了「大釘子」
    從日記開放首日起,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楊天石教授就在胡佛研究所開始研究,除該所工作人員,他是第一位去看蔣介石日記的歷史學家。楊教授在美國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研究後回國。在他的辦公室裡,他首次接受了媒體的專訪。蔣介石1923年訪問蘇聯時碰了「大釘子」 蔣介石日記首度披露蔣介石早年對蘇聯非常嚮往。
  • 魯迅批人無數,卻沒指責過蔣介石,病逝後蔣介石獻花圈還題6個字
    魯迅是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學家,他棄醫從文一生嫉惡如仇,寫下了一篇篇引人深思、振聾發聵的文章,可以說他手中的筆桿子比槍桿子更厲害。魯迅對於國民黨官員貪汙受賄的行為,他總是毫不留情的痛批,那些國民黨官員看到了魯迅先生筆桿子的威力,不得不收斂自己的行為。
  • 汪精衛死後,埋在中山陵旁,墓穴被炸開後現出四個大字
    他投敵叛國,枉殺忠臣,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了嶽飛,罪大惡極。而今天說的人是中國抗日戰爭裡的三大漢奸之一——汪精衛。汪精衛的一生汪精衛原名汪兆銘,出生在浙江山陰一帶。汪精衛在他13歲的時候就和他長兄一起生活,因為這個時候他父母已經去世了,吃的住的全是靠長兄給的。十三四歲沒有了父母,再加上家庭生活條件艱辛,使得家庭氛圍十分的壓抑,長年累月塑造著汪精衛的性格,導致他的性格是優柔寡斷,懦弱自卑的。這和他以後投敵叛國有著很大的關係。汪精衛家雖然說是非常清貧,但好歹也是個書香門第。
  • 1944年11月9日,汪精衛客死異鄉,漢奸下場如此不堪
    1935年遇刺後的汪精衛而暗殺者也受到軍警的射殺,傷重被俘,後不治身亡。事後經調查,刺客乃是愛國志士孫鳳鳴。據說刺殺的目標本來是蔣介石,可蔣介石參加完儀式後,臨時有事沒有到場,刺殺汪精衛乃是孫鳳鳴的臨時決定,因為當時的汪精衛已是國民政府第二號人物。然而這意外之舉也引起了汪精衛一伙人的猜測,他們懷疑這是蔣介石在幕後操縱,否則怎麼會那麼巧?
  • 陳璧君去世前,仍在念叨汪精衛的美貌:我的丈夫是個美男子!
    由於家庭條件好,自己又貪吃,還不注意減肥,所以她從小就是個胖子。等到上學後,因為陳璧君的乳名有一個「環」字,因此同學們都叫她「胖環」。1907年,當16歲的陳璧君第1次看到汪精衛時,立馬被他那英俊帥氣的面容所吸引。此後,她開始了倒追汪精衛的旅程。
  • 愛因斯坦曾來上海,隨後在日記中寫下對國人評價,讓人難以接受!
    愛因斯坦作為著名科學家之一,目前人類仍然研究他生前提到的理論,愛因斯坦的出現引領人類進入了一個全新時代,甚至有科學家猜測,如果不是愛因斯坦的出現,或許人類的科技至少要倒退100年時間,愛因斯坦不僅僅提出了各種理論,同時他預言了未來即將要發生的事情,當科學家在研究愛因斯坦提出的預言時,竟然意外發現了一本日記,一本日記中寫下了對國人評價
  • 「克己」與「罵人」:蔣介石日記應該怎麼讀?
    所以蔣介石日記,實際上是一個自我反省的日記,每周蔣介石要寫本周反省日記,每月蔣介石要寫本月反省日記,到了一年終結了,蔣介石還要寫上幾千字甚至於幾萬字的本年反省日記。所以他的第三個目的是自我反省,總結經驗。
  • 蔣介石的最大敵人,戴笠多次暗殺均失敗,卻意外死於王亞樵之手
    自1927年後開始獨攬,雖然次後反覆幾次上臺下野,但依靠著黃埔系將領,始終牢牢控制著民國的實權。然而在蔣介石的政治生涯中,有一個人卻始終讓他頭疼,此人就是國民黨元老汪精衛,按資歷汪精衛比蔣介石還老,而且汪精衛經常以孫中山的繼承人自居,讓蔣介石頗為頭疼,尤其是後來汪精衛做了漢奸,蔣介石更欲除之後快。
  • 宋美齡看到蔣介石遺囑後,心碎地去了美國,臨終前含淚說出5個字
    文/阿聞 標題:宋美齡看到蔣介石遺囑後,心碎地去了美國,臨終前含淚說出5個字 民國時期,戰火紛飛國家動蕩,即使在這個不安的年代中也湧現出了許多感人的愛情故事,比如無怨無悔追隨張學良三十一年的趙一荻。
  • 大漢奸汪精衛被炸墓焚屍,立有跪像,漢奸故居要不要保護?
    1944年在日本因「骨髓腫」病死,1945年8月16日汪精衛政權宣布解散。1938年12月,汪精衛、周佛海、陳公博以及汪派要員先後以各種方式逃離重慶,分別抵達越南河內與香港等地。29日,汪精衛發表《豔電》,響應日本首相近衛的對華聲明。1940年3月30日,汪偽國民政府「還都」南京,汪氏出任偽國民政府代主席兼行政院長,成為汪偽政權的主腦。
  • 【90號茶室】 民國三大帥哥之一的汪精衛,是怎樣成為陳壁君碗裡的菜的?
    汪精衛是個大漢奸,現代人應該都知道。那是他死前的蓋棺定論。在年輕的時候,汪精衛還不是個壞人,雖然算是個憤青」,但絕不是只動嘴不敢動手的憤青,而是熱血沸騰的敢想敢做的革命者;而且,他是敢玩命的真正的憤青!不但噴青,年輕時,汪精衛是個大帥哥!
  • 蔣介石去世後,張學良親赴悼念送上16字,道盡一生卻字字戳心
    但要說起張學良對於蔣介石政權上的幫助,得益於「中原之戰」的東北易幟,讓蔣介石的國民政府都得全國統一。中原大戰是汪精衛聯合馮玉祥,閻錫山,馮玉祥等人發動反對蔣介石的內戰,在戰爭之外的張學良自然就成了兩方爭取的隊友了,但張學良並不贊同,他選擇中立的態度,向兩方都出售軍火,只是暗地裡還是偏向蔣介石一方。
  • 陳璧君:他是近代第一漢奸汪精衛的老婆
    在一次非常重要的暗殺任務前面,任務十分危險,所有人都有可能喪命,也不知道該說她是心大,還是說她傻,在這種任務前,陳璧君依舊沒有忘記追求汪精衛,她對汪精衛說:「這次大家能不能活著,誰也不知道,我沒有什麼能獻給革命的了,就把自己獻給你吧!」而這次任務果真以失敗告終,汪精衛被捕,關在北京北郊的監獄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