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象則天下太平,家有象則吉祥平安。
一直以來,大象因其憨態可掬、誠實忠厚的形象成為全世界的吉祥物。而在在中國傳統文化裡,「象」與「祥」字諧音,故「象」被賦予了更多吉祥的寓意,如以象馱寶瓶(平)為「太平有象」;以象馱插戟(吉)寶瓶為「太平吉祥」;以童騎(吉)象為「吉祥」;以象馱如意,或象鼻卷如意為「吉祥如意」。
清乾隆 掐絲琺瑯太平有象
陸遊曾賦詩曰:「太平有象天人識,南陌東阡搗麥香」,象已然成為吉祥、喜慶的祥瑞象徵。
「太平有象」也叫「太平景象」、「喜象昇平」,形容河清海晏、民康物阜。
在戰國至漢代,象紋被鑄造於彰顯權力地位的青銅器中,出現在簋、鬲、壺、尊等器型上。
歷代帝王皆有以銅、玉、瓷等材質御製「太平有象」器型,或陳列於朝堂,或置於案臺,以求「四海昇平、吉祥平安」,更寓意「福壽天地無雙」「掐業萬年青長」。
故宮太和殿裡的皇帝寶座兩側就陳設著一對景泰藍掐絲琺瑯的寶象。
在佛教裡,六齒白象不僅是普賢菩薩的坐騎,更有不墜三昧淤泥、佛法大力無窮的殊勝寓意。
《摩訶止觀》卷二語:「言六牙白象者,是菩薩無漏六神通,牙有利用如通之捷疾。象有大力,表法身荷負;無漏無染,稱之為白。」
人們認為象極有靈性,靈象出現則天下太平,相傳首先馴服象的舜死後,其陵墓前,曾出現「大象刨土、彩雀銜泥」的異常現象,因而人們認為白象耕土是天下太平的預兆,漸漸地以白象寓意昇平景象的傳統習俗。
《魏書》中有個因象而改變國家政治的有趣史實,東魏孝敬皇帝元善見因碭郡出現的一頭巨象,大赦天下,並改當年年號為元象以示紀念。
國有象則天下太平,家有象則吉祥平安。
2009年,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周年,「景泰藍第一人」的張同祿大師,創作了高達2.09米的國寶重器《太平有象》,作品完成後,在北京王府井工美大廈亮相時引起萬眾圍觀,轟動一時。
2016年,中國—東協博覽會國禮發布交接儀式上,鈞瓷珍品《太平有象》被選定為第13屆東博會指定國禮。
<END>
▽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 域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