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的脂醯化修飾(一)

2021-02-21 李老師談生化

蛋白質的脂醯化(acylation)是脂化修飾的一種,是脂肪酸以脂醯基的形式連接到肽鏈上。根據脂醯基受體的不同,又可進一步分為N-脂醯化、S-脂醯化和O脂醯化三種形式。

常見的蛋白質脂醯化形式。Prog Lipid Res. 2016 Jul; 63: 120–131.

N-脂醯化是脂肪酸與肽鏈末端氨基或賴氨酸側鏈氨基形成醯胺鍵。其中最常見的是N端甘氨酸的豆蔻醯化(N-Myristoylation),由N-豆蔻醯基轉移酶(N-myristoyltransferase,NMT,EC 2.3.1.97)催化。

哺乳動物細胞中至少有150多種蛋白質的N-末端甘氨酸被豆蔻酸(14:0)醯化。這些蛋白質通常包含N末端共有序列:Met-Gly-XXX-Ser / Thr。因為NMT只接受N-端甘氨酸作為醯基受體,所以先由甲硫氨酸氨肽酶除去甲硫氨酸,將Gly暴露為N末端胺基酸。

NMT的醯基供體是豆蔻醯輔酶A,動力學為有序機制。豆蔻醯輔酶A先與酶結合,將烴鏈插入酶的疏水口袋,導致形成肽鏈結合位點,從而形成三元複合物。然後將醯基轉移到甘氨酸上,依次釋放輔酶A和醯化產物。

NMT的催化機制。Acta Pharmacol Sin. 2020 Aug; 41(8): 1005–1015.

大多數的N-豆蔻醯化是共翻譯修飾。但在凋亡過程中,Caspase介導的Asp-Gly之間的裂解會產生N末端甘氨酸。如果後面的序列符合豆蔻醯化共有序列內,就可以發生翻譯後的N-豆蔻醯化。這種蛋白有40多個,包括PAK2、肌動蛋白、BID等。其中某些產物可以靶向線粒體,調控細胞凋亡。

甘氨酸是唯一可以作為NMT底物的殘基,所以實驗室中通常使用Gly-Ala(G2A)突變產生非豆蔻醯化的蛋白突變體。已經有人開發出預測N-豆蔻醯化的算法,一些網站提供N-豆蔻醯化和S-棕櫚醯化的在線預測程序。

蛋白質脂醯化預測程序。Prog Lipid Res. 2016 Jul; 63: 120–131.

大多數N-肉豆蔻醯化的蛋白是膜結合的。豆蔻醯基可以提供約8千卡/摩爾的能量,但不足以將豆蔻醯化蛋白穩定地錨定在脂雙層上。所以豆蔻醯化的蛋白質還需要第二種信號,如蛋白上的疏水區、鹼性區或另一種脂修飾等。

一些N-豆蔻醯化蛋白,如c-Src、MARCKS、組蛋白等,包含一個與豆蔻醯基協同作用的強鹼性區域,可以與帶負電荷的膜磷脂發生靜電相互作用,從而提供第二種膜親和力。

甘氨酸的豆蔻醯化是不可逆的,目前尚未發現去豆蔻醯化酶。但是,志賀氏菌表達一種半胱氨酸蛋白酶IpaJ,可以從宿主蛋白的N-末端切除豆蔻醯甘氨酸。志賀氏菌感染細胞後可以結合併破壞高爾基體的ARF蛋白,從而破壞宿主的高爾基體結構,影響其分泌途徑。

更普遍的N-豆蔻醯化蛋白調控機制是豆蔻醯開關,即通過將豆蔻醯基暴露在蛋白表面或掩埋於內部疏水口袋,來控制蛋白質的膜結合狀態。控制豆蔻醯基轉換的方式有多種,如配體開關(通過Ca離子、GTP等配體的結合觸發轉換)、靜電開關(通過蛋白激酶C的磷酸化降低鹼性區的正電荷)、熵開關(通過多聚體的形成或解聚驅動豆蔻醯基翻轉,如HIV-1 Gag的MA域)等。

豆蔻醯開關的機制和功能。Acta Pharmacol Sin. 2020 Aug; 41(8): 1005–1015.

N-豆蔻醯化修飾賦予蛋白靈活可變的膜結合能力,用於調控某些細胞過程。例如,N-豆蔻醯化的Akt1傾向於在富含膽固醇的細胞膜區域積聚,並積極刺激下遊信號傳導。

酵母蛋白酶體Rpt2亞基的N-豆蔻醯化有助於蛋白酶體進入細胞核,降解其中的錯誤摺疊蛋白。在Rpt2-G2A和Rpt-G2Δ(Δ表示缺失)細胞中,缺乏豆蔻醯化的蛋白酶體無法充分轉運到細胞核,導致細胞核中錯誤摺疊蛋白積累。

Gag是HIV病毒衣殼結構的前體蛋白,可被宿主NMT豆蔻醯化,這個修飾對HIV的組裝至關重要。Gag之間的聚合可以觸發熵開關,使豆蔻醯基向暴露構象轉換,從而為蛋白質組裝提供動力。

熵開關與蛋白質組裝。Acta Pharmacol Sin. 2020 Aug; 41(8): 1005–1015.

除甘氨酸的氨基以外,賴氨酸的側鏈氨基也可以被脂醯化修飾。白介素1α、TNF-α以及組蛋白均有賴氨酸殘基可以發生豆蔻醯化。

催化賴氨酸醯化的酶尚未確定,但已經發現了去除賴氨酸上脂肪醯基的酶家族。Sirtuins最初被表徵為NAD依賴性脫乙醯基酶家族,但Lin和同事證明Sirt2和Sirt6具有脫醯基酶活性,並優先從含有醯化賴氨酸的組蛋白中水解豆蔻醯基和棕櫚醯基。

總之,蛋白質的N-豆蔻醯化參與多種細胞事件,與多種生理病理過程相關。NMT抑制劑非常適合用於對抗由細胞或病原體增殖引起的疾病,如惡性腫瘤和傳染病。所以NMT抑制劑可以作為抗真菌劑和抗病毒劑,在免疫缺陷和腫瘤治療方面也有廣闊前景。

參考文獻:

1. Marilyn D. Resh. Fatty Acylation of Proteins: The Long and the Short of it. Prog Lipid Res. 2016 Jul; 63: 120–131.

2. Ritsuko Takada, et al.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 Modification of Wnt Protein: Its Role in Wnt Secretion. Dev Cell. 2006 Dec;11(6):791-801.

3. Meng Yuan, et al. N-myristoylation: from cell biology to translational medicine. Acta Pharmacol Sin. 2020 Aug; 41(8): 1005–1015.

4. Ayuko Kimura, et al. N-Myristoylation of the Rpt2 subunit of the yeast 26S proteasome is implicated in the subcellular compartment-specific protein quality control system. J Proteomics. 2016 Jan 1;130:33-41.

相關焦點

  • 紛來沓至:賴氨酸醯化修飾在多個物種中的鑑定與功能探索
    除了乙醯化修飾外,芝加哥大學趙英明教授實驗室陸續發現並報導的丙醯化、丁醯化、巴豆醯化、琥珀醯化、丙二醯化、2-羥基異丁醯化、3-羥基丁醯化、戊二醯化等八種醯化修飾。這些蛋白質修飾廣泛參與表觀遺傳調控,代謝途徑調控和生殖發育等重要的生物學過程,極大加深了我們對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的認識。
  • Immunity綜述精讀|免疫代謝物對蛋白質的修飾作用
    、乙醯化、丙二醯化、琥珀醯化修飾等)在免疫學這一特定領域內的重要研究進展,文中涉及的大量線索也必將為開發治療免疫、炎症性疾病的免疫調節療法有所幫助。 2010年,趙英明教授課題組利用質譜技術證明,丙二酸的類似物——琥珀酸(succinate),以及琥珀醯CoA(succinyl-CoA) 同樣可以修飾蛋白質賴氨酸,即琥珀醯化修飾(succinylation)。
  • 年終盤點:2018蛋白質修飾研究的現狀與未來
    蛋白質翻譯後修飾(PTM)包括磷酸化、甲基化,乙醯化等。蛋白質表達受基因組和表觀遺傳學的調控,並且在表達以後還需要經過不同程度的修飾才能發揮所需要的功能,PTM研究至關重要。下面讓我們看看2018年蛋白質修飾領域有哪些重要研究。
  • 考研熱點/蛋白質修飾-泛素化/類泛素化
    >【蛋白修飾】蛋白質的翻譯後修飾使得蛋白質上胺基酸殘基的官能團發生改變,進而改變蛋白質的性質與結構,使得蛋白質具備多種功能。細胞內很多蛋白質功能的調節都是通過動態的蛋白翻譯後修飾進行的,因此,蛋白修飾為生物體利用有限的蛋白去完成複雜的生命活動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泛素是一種小蛋白,只有76個胺基酸(MW8.6KD)。目前發現所有生物的泛素都是由胺基酸編碼的,而且序列相當保守。比較人與酵母的泛素序列,只有3個胺基酸不同。
  • 蛋白質修飾研究的最新篇章
    這些修飾包括磷酸化,糖基化,亞硝基化,甲基化,乙醯化,脂化和蛋白水解,並且影響正常細胞生物學和發病機理的幾乎所有方面。蛋白質磷酸化是迄今為止最常見的PTM,已在大約17,500種人類基因產物中檢測到。翻譯後修飾是增加蛋白質組多樣性的關鍵機制。儘管基因組僅包含20,000至25,000個基因,但估計蛋白質組包含超過100萬個蛋白質。
  • 研究揭示蛋白質泛素化與SUMO化修飾交互作用在減數分裂中的新機制
    蛋白質翻譯後修飾(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PTM)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重要調控方式,蛋白質的泛素化(Ubiquitylation)與SUMO化修飾(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SUMOylation)是當前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研究領域的熱點
  • 乙醯化修飾組學揭示致病真菌抑菌新機制
    依託景傑生物基於高解析度質譜平臺的蛋白質修飾組學技術,金奇教授團隊從紅色毛廯菌分生孢子的285個蛋白中鑑定到386個乙醯化修飾位點,在其菌絲的2335個蛋白中鑑定到5414個乙醯化修飾位點。兩個生長階段,其乙醯化修飾差異都與其自身蛋白合成聯繫緊密,不同之處在於紅色毛廯菌兩種不同生長階段其KEGG通路和表觀遺傳調控差異極大。
  • 蛋白質組學揭示磷酸化修飾在神經細胞自噬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近照自噬」(autophagy)一詞源於希臘語「auto/自我」 和「phagein/吞食」的組合而成。因此, autophagy顧名思義就是「自我吞噬」。這一概念最早由諾貝爾獎獲得者Christian de Duve於上世紀1960年代提出。
  • 研究發現新型醯化氨基寡糖類降糖、降脂活性候選藥物
    HO1518 as Both a-Glucosidase and Lipase Inhibitors的研究論文,是繼此前研究工作(Marine Drugs 2018, 16, 403)的又一篇關於海洋鏈黴菌HO1518醯化氨基寡糖結構及活性的研究報導。該研究獲得系列新型醯化氨基寡糖,並首次報導了醯化氨基寡糖同時具備降糖及降脂活性。
  • 蛋白修飾研究的最新篇章
    這些修飾包括磷酸化,糖基化,亞硝基化,甲基化,乙醯化,脂化和蛋白水解,並且影響正常細胞生物學和發病機理的幾乎所有方面。蛋白質磷酸化是迄今為止最常見的PTM,已在大約17,500種人類基因產物中檢測到。翻譯後修飾是增加蛋白質組多樣性的關鍵機制。儘管基因組僅包含20,000至25,000個基因,但估計蛋白質組包含超過100萬個蛋白質。
  • 【文獻解讀】APPL CATAL B:DMSO-H2O共溶體系催化甲醯化纖維素合成5-羥甲基糠醛
    該研究報導了一種從纖維素高效轉化合成HMF的方法,採用綠色可回收的甲酸對纖維素進行化學改性實現纖維素功能化,考察了甲酸改性處理對纖維素的化學成分與結構特性的影響,揭示了甲酸處理過程中纖維素大分子的演化機制;利用Lewis-Brønsted acid組合催化劑對甲醯化纖維素(cellulose formate,CF)於DMSO-H2O共溶劑體系中進行催化轉化合成HMF,通過分子動力學模擬闡述了纖維素甲醯化修飾與
  • Plant Cell | 解析擬南芥蛋白質K63多泛素化修飾網絡
    ,蛋白質的翻譯後修飾對於蛋白質的功能具有重要調控作用。在各在各種蛋白質翻譯後修飾中,研究最多且過程最為複雜的是蛋白質泛素化修飾。根據所添加泛素分子數目的不同,泛素化修飾分為單泛素化修飾和多泛素化修飾;多泛素化修飾又可根據所連接的賴氨酸位置不同分為K6、K11、K27、K29、K33、K48 和 K63等類型。
  • 蛋白質磷酸化/乙醯化/泛素化…傻傻分不清楚?
    PTM全稱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即翻譯後修飾,是蛋白質生物合成過程的較後步驟。PTM之於蛋白質,有點像PS之於照片,經過PTM的蛋白質會有不同的樣子和功能。今天給大家介紹一款很厲害的試劑盒,能夠準確高效的提取並富集不同的PTM,方便您的後續研究~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層面的研究,最常被關注的就是蛋白表達量的改變。然而,蛋白表達量高低的調控形式過於單一,難以滿足生物體如此複雜的運行要求。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別急,大自然早就為蛋白質加好了buff~ 這個buff就是PTM, 蛋白質的翻譯後修飾。
  • 蛋白質組學鑑定擬南芥去乙醯化酶及其底物
    隨後2009年,蛋白質組學領域的著名專家,Matthias Mann教授利用親和層析和質譜結合的技術,獲得1750個蛋白上超過3600個乙醯化修飾位點的信息。再次驗證了利用組學方法研究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策略的可行性【3】。
  • 五胜肽棕櫚醯五肽-4也叫棕櫚醯五肽-3,可應用在化妝品中
    五胜肽棕櫚醯五肽-4也叫棕櫚醯五肽-3,可應用在化妝品中現在,多肽作為一種趨勢化的原料,在化妝品中應用的越來越多了。除了常用的黃金六胜肽之外,還有其他的多胜肽。今天要來了解的就是五胜肽,棕櫚醯五肽-4。
  • 聚焦蛋白質組學技術開發及應用,「景傑生物」完成5.3億元B輪融資
    該公司目前已經建成表觀遺傳學技術平臺、基因蛋白質組學技術平臺、生物標誌物發現平臺、高質量抗體平臺、診斷試劑盒平臺和大數據平臺。圖片來自企業官方據官網資料,「景傑生物」目前已研究開發21種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類型,400餘種修飾類抗體,實現33000+修飾位點鑑定通量,是蛋白質修飾泛抗體開發領域的領跑企業。
  • 肉豆蔻醯六肽4在改善皮膚方面的功能
    肉豆蔻醯六肽4在改善皮膚方面的功能肉豆蔻醯六肽-4為胜肽系列中是應用最早和最廣泛的多胜肽,也是國內外知名品牌普遍採用作為抗皺配方重要成分,在很多抗皺護膚產品中經常出現它的身影。那麼,最早應用於護膚產品中的肉豆蔻醯六肽4在改善皮膚方面到底具有什麼樣的功能呢?眾所周知,完美的皮膚狀況非常重要,可以使我們感覺良好,自信和舒適。抗衰老是化妝品行業的主要驅動力,如今,各個年齡段的成年人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在尋求解決方案,以解決明顯的衰老跡象。
  • Yufit脂老虎Q&A
    脂肪酸活化,生成脂醯CoA。2).脂醯CoA進入線粒體,因為脂肪酸的β-氧化在線粒體中進行。這一步需要肉鹼的轉運。肉鹼脂醯轉移酶I是脂酸β氧化的限速酶,脂醯CoA進入線粒體是脂酸β-氧化的主要限速步驟,如飢餓時,糖供不足,此酶活性增強,脂肪酸氧化增強,機體靠脂肪酸來供能。
  • 美國Yufit脂老虎
    早餐1:一小碗黑米粥加一袋營養餐;早餐2:一小碗玉米粥、一袋營養餐早餐3:一杯無糖咖啡、一袋營養餐早餐4:一杯脫脂牛奶、一袋營養餐早餐5:一小碗無糖麥片粥加一袋營養餐;早餐6:一袋營養餐、一個煮雞蛋、一杯脫脂牛奶早餐7:一杯咖啡,一袋營養餐、一個煮雞蛋加一個蘋果;
  • 蛋白質的異戊二烯化
    蛋白質的異戊二烯化(prenylation)是脂化修飾的一種,指在受體蛋白質上添加聚異戊二烯(萜類)修飾基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