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的脂醯化(acylation)是脂化修飾的一種,是脂肪酸以脂醯基的形式連接到肽鏈上。根據脂醯基受體的不同,又可進一步分為N-脂醯化、S-脂醯化和O脂醯化三種形式。
常見的蛋白質脂醯化形式。Prog Lipid Res. 2016 Jul; 63: 120–131.N-脂醯化是脂肪酸與肽鏈末端氨基或賴氨酸側鏈氨基形成醯胺鍵。其中最常見的是N端甘氨酸的豆蔻醯化(N-Myristoylation),由N-豆蔻醯基轉移酶(N-myristoyltransferase,NMT,EC 2.3.1.97)催化。
哺乳動物細胞中至少有150多種蛋白質的N-末端甘氨酸被豆蔻酸(14:0)醯化。這些蛋白質通常包含N末端共有序列:Met-Gly-XXX-Ser / Thr。因為NMT只接受N-端甘氨酸作為醯基受體,所以先由甲硫氨酸氨肽酶除去甲硫氨酸,將Gly暴露為N末端胺基酸。
NMT的醯基供體是豆蔻醯輔酶A,動力學為有序機制。豆蔻醯輔酶A先與酶結合,將烴鏈插入酶的疏水口袋,導致形成肽鏈結合位點,從而形成三元複合物。然後將醯基轉移到甘氨酸上,依次釋放輔酶A和醯化產物。
NMT的催化機制。Acta Pharmacol Sin. 2020 Aug; 41(8): 1005–1015.大多數的N-豆蔻醯化是共翻譯修飾。但在凋亡過程中,Caspase介導的Asp-Gly之間的裂解會產生N末端甘氨酸。如果後面的序列符合豆蔻醯化共有序列內,就可以發生翻譯後的N-豆蔻醯化。這種蛋白有40多個,包括PAK2、肌動蛋白、BID等。其中某些產物可以靶向線粒體,調控細胞凋亡。
甘氨酸是唯一可以作為NMT底物的殘基,所以實驗室中通常使用Gly-Ala(G2A)突變產生非豆蔻醯化的蛋白突變體。已經有人開發出預測N-豆蔻醯化的算法,一些網站提供N-豆蔻醯化和S-棕櫚醯化的在線預測程序。
蛋白質脂醯化預測程序。Prog Lipid Res. 2016 Jul; 63: 120–131.大多數N-肉豆蔻醯化的蛋白是膜結合的。豆蔻醯基可以提供約8千卡/摩爾的能量,但不足以將豆蔻醯化蛋白穩定地錨定在脂雙層上。所以豆蔻醯化的蛋白質還需要第二種信號,如蛋白上的疏水區、鹼性區或另一種脂修飾等。
一些N-豆蔻醯化蛋白,如c-Src、MARCKS、組蛋白等,包含一個與豆蔻醯基協同作用的強鹼性區域,可以與帶負電荷的膜磷脂發生靜電相互作用,從而提供第二種膜親和力。
甘氨酸的豆蔻醯化是不可逆的,目前尚未發現去豆蔻醯化酶。但是,志賀氏菌表達一種半胱氨酸蛋白酶IpaJ,可以從宿主蛋白的N-末端切除豆蔻醯甘氨酸。志賀氏菌感染細胞後可以結合併破壞高爾基體的ARF蛋白,從而破壞宿主的高爾基體結構,影響其分泌途徑。
更普遍的N-豆蔻醯化蛋白調控機制是豆蔻醯開關,即通過將豆蔻醯基暴露在蛋白表面或掩埋於內部疏水口袋,來控制蛋白質的膜結合狀態。控制豆蔻醯基轉換的方式有多種,如配體開關(通過Ca離子、GTP等配體的結合觸發轉換)、靜電開關(通過蛋白激酶C的磷酸化降低鹼性區的正電荷)、熵開關(通過多聚體的形成或解聚驅動豆蔻醯基翻轉,如HIV-1 Gag的MA域)等。
豆蔻醯開關的機制和功能。Acta Pharmacol Sin. 2020 Aug; 41(8): 1005–1015.N-豆蔻醯化修飾賦予蛋白靈活可變的膜結合能力,用於調控某些細胞過程。例如,N-豆蔻醯化的Akt1傾向於在富含膽固醇的細胞膜區域積聚,並積極刺激下遊信號傳導。
酵母蛋白酶體Rpt2亞基的N-豆蔻醯化有助於蛋白酶體進入細胞核,降解其中的錯誤摺疊蛋白。在Rpt2-G2A和Rpt-G2Δ(Δ表示缺失)細胞中,缺乏豆蔻醯化的蛋白酶體無法充分轉運到細胞核,導致細胞核中錯誤摺疊蛋白積累。
Gag是HIV病毒衣殼結構的前體蛋白,可被宿主NMT豆蔻醯化,這個修飾對HIV的組裝至關重要。Gag之間的聚合可以觸發熵開關,使豆蔻醯基向暴露構象轉換,從而為蛋白質組裝提供動力。
熵開關與蛋白質組裝。Acta Pharmacol Sin. 2020 Aug; 41(8): 1005–1015.除甘氨酸的氨基以外,賴氨酸的側鏈氨基也可以被脂醯化修飾。白介素1α、TNF-α以及組蛋白均有賴氨酸殘基可以發生豆蔻醯化。
催化賴氨酸醯化的酶尚未確定,但已經發現了去除賴氨酸上脂肪醯基的酶家族。Sirtuins最初被表徵為NAD依賴性脫乙醯基酶家族,但Lin和同事證明Sirt2和Sirt6具有脫醯基酶活性,並優先從含有醯化賴氨酸的組蛋白中水解豆蔻醯基和棕櫚醯基。
總之,蛋白質的N-豆蔻醯化參與多種細胞事件,與多種生理病理過程相關。NMT抑制劑非常適合用於對抗由細胞或病原體增殖引起的疾病,如惡性腫瘤和傳染病。所以NMT抑制劑可以作為抗真菌劑和抗病毒劑,在免疫缺陷和腫瘤治療方面也有廣闊前景。
參考文獻:
1. Marilyn D. Resh. Fatty Acylation of Proteins: The Long and the Short of it. Prog Lipid Res. 2016 Jul; 63: 120–131.
2. Ritsuko Takada, et al.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 Modification of Wnt Protein: Its Role in Wnt Secretion. Dev Cell. 2006 Dec;11(6):791-801.
3. Meng Yuan, et al. N-myristoylation: from cell biology to translational medicine. Acta Pharmacol Sin. 2020 Aug; 41(8): 1005–1015.
4. Ayuko Kimura, et al. N-Myristoylation of the Rpt2 subunit of the yeast 26S proteasome is implicated in the subcellular compartment-specific protein quality control system. J Proteomics. 2016 Jan 1;130: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