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真的「丟了商標」

2022-01-08 中服圈

12月11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就無印良品侵犯商標權糾紛案作出終審判決,判株式會社良品計劃及其子公司立即停止侵犯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


在天貓「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和中國大陸的實體門店發布聲明以消除侵權影響,並賠償經濟損失50萬元及合理開支12.6萬餘元。北青報記者注意到,目前日本無印良品已在天貓「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放出聲明,部分產品的名稱也從「無印良品MUJI」更改為「MUJI」。


事件:中「無印良品」告日「無印良品」侵權


根據判決文書,本案原告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下稱棉田公司)系第7494239號「無印良品」商標(下稱涉案商標)的所有權人,該商標註冊於2001年,核定使用在第24類「棉織品、毛巾、毛巾被、浴巾、枕巾、地巾、床單、枕套、被子、被罩、蓋墊、坐墊罩」商品上。


北京無印良品成立於2011年6月,棉田公司為其投資人之一。2011年6月,棉田公司授權北京無印良品在中國獨家使用涉案商標,用於商標項下指定商品的生產、銷售及宣傳推廣。


本案被告之一株式會社良品計畫(下稱良品計畫)是註冊於日本的一家企業,2005年5月其成立了上海無印良品,主要經營生活雜貨等商品。


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發現良品計畫、上海無印良品生產、銷售的抹布、面巾、浴巾、浴室用腳墊等商品上使用了「無印良品」「無印良品」,侵犯了其對涉案商標享有的權利,遂訴至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請求判令二被告立即停止侵犯相關「無印良品」商標權的行為,共同在天貓「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muji.tmall.com)和中國大陸的所有實體門店及相關媒體發布聲明消除影響,並賠償其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共計260萬元。


二被告共同辯稱,其在浴室用腳墊商品上有註冊商標,在該商品上使用「無印良品」「無印良品」系使用己方註冊商標的行為,不構成商標侵權。此外,原告主張權利的商標是簡體字「無印良品」,而其使用的是繁體的「無印良品」,且為其首創,主觀上沒有侵權故意,故不應承擔賠償責任。


二審判決仍認定日方在浴巾等品類商標侵權


法院經審理查明,被控侵權商品上使用的「無印良品」「MUJI無印良品」「無印良品MUJI」與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的涉案商標「無印良品」相比,僅存在「無」和「無」的差異以及有無「MUJI」的差異,故構成相同或者近似商標。


此外,二者同時使用在浴巾、面巾等同一種或類似商品上,容易導致相關公眾對商品來源產生誤認。另查明,良品計畫在第20、21、27類商品上擁有「無印良品」註冊商標,但上述商標指定使用商品均不涉及被控侵權商品,不能成為合理抗辯事由。


因此,二被告在浴巾、面巾、浴室用腳墊等被控侵權商品及商品包裝上和商品宣傳推廣中使用與涉案商標相近似的「無印良品」「MUJI無印良品」「無印良品MUJI」標識,侵犯了原告對涉案商標享有的註冊商標專用權。


綜上,判決二被告立即停止侵權行為,並在天貓「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muji.tmall.com)和中國大陸的實體門店發表聲明消除影響,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及50萬元及合理開支12.6萬餘元。


對於此次判決,良品計畫和上海無印良品不服,並提起上訴。最終,北京高院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MUJI旗艦店發聲明澄清 部分商品名稱去「無印良品」


北青報記者登錄相關電商平臺發現,如果搜索「無印良品」關鍵詞,並不會像其他品牌旗艦店一樣彈出頂部專屬的半屏頁面,而是只有商品連結。處於搜索最頂端的還是一則廣告連結,非其旗艦店內商品。


在該平臺的「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中,日本無印良品已經在其首頁的底部掛出「鄭重聲明」。


聲明稱,「無印良品」自1980年在日本誕生以來,株式會社良品計畫在包括日本在內的世界各地開設店鋪,註冊「無印良品」和「MUJI」商標。在中國大陸範圍內,株式會社良品計畫幾乎在所有的商品·服務類別上註冊了「無印良品」商標,但是僅在布、毛巾、床罩等商品類別的一部分上,被其他公司搶註了「無印良品」商標。


因此,株式會社良品計畫以及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在中國大陸範圍內,針對這些商品不能使用「無印良品」商標,但於2014年及2015年錯誤使用了該商標。

「為消除上述行為給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等造成的影響,我司已對上述商品的商標標註情況進行了整改。」株式會社良品計畫以及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在聲明中表示。


此外,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在該電商旗艦店中,部分商品已經在名稱中去掉了「無印良品」字樣,包括箱包、拖鞋、家居用品中的沙發、床上用品、織物的筆袋和桌墊等紡織品。


對於無印良品的此次敗訴,法律業界人士認為,日本無印良品在進入中國市場之前,沒能提前布局註冊商標,導致中國的「無印良品」商標在部分商品類別中被他人搶先註冊。而這類國際商標訴訟,此前也有一些案例,如王致和在德國遭遇搶註等。


事實上,目前有一定商標意識的國內企業在開展生產經營之前都預先合理進行商標布局,應儘可能在和企業生產經營的商品或服務類別有關的商品或服務類別上註冊商標,有的甚至是全品類註冊,從而預先防止其他企業的搶註。部分企業在進軍海外市場前幾年就會考察相關市場的近似商標情況,以防搶註發生。




相關焦點

  • 無印良品在中國真的「丟了商標」
    記者 | 樓婍沁編輯 | 周卓然1無印良品在中國真的把商標丟了——至少,之後在賣床單、毛巾等產品時是這樣。據中國裁判文書網,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已於11月中旬就無印良品侵犯商標權糾紛案,作出終審判決,判令良品計畫及其中國子公司無印良品上海公司立即停止侵犯棉田公司以及其旗下北京無印良品公司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並須在天貓「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和無印良品在中國大陸市場的實體門店發布聲明以消除相關侵權影響,並賠償棉田公司及北京無印良品公司經濟損失50萬元及合理開支12.6萬餘元。
  • 無印良品在中國,丟了商標
    最近,北京「無印良品」起訴日本「無印良品」侵犯其商標權,並將其告上了法院,要求賠償260萬元並立即停止這種侵權行為。據悉,日本無印良品的總公司良品計畫於1980年註冊於日本,2005年5月成立了上海無印良品,主要經營生活雜貨等商品。
  • 無印良品真的「丟了商標」,只因商標註冊不全面!
    導語: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判定日本無印良品在一起與中國公司發生的「無印良品」商標侵權糾紛訴訟中敗訴。相信很多人對日本的「無印良品「並不陌生,殊不知,中國也有一個「無印良品」品牌。而就在此前,中國「無印良品」把日本無印良品MUJI告上了法院,索賠金額高達六十餘萬元。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就無印良品侵犯商標權糾紛案作出終審判決,判決認為「商標註冊有地域性限制,良品計劃方侵害了中國北京棉田公司的商標權利」,維持了良品計劃敗訴的一審判決。
  • 無印良品慘遭敗訴,丟了商標又賠錢!
    萬萬沒想到,曾經勢不可擋的無印良品竟然會在商標上認栽。山寨是把殺豬刀,賠了錢財,丟了商標在全球零售業中,有兩個獨特的自有零售品牌,一個是來自瑞典的宜家,另一個是來自日本的無印良品。它們的所有產品都自成一派,從不銷售其他品牌的產品。其中,無印良品可謂生活百貨中的王牌。
  • 被判商標侵權!日本「無印良品」輸給了北京「無印良品」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日本無印良品在中國真的把「無印良品」的商標丟了——至少,以後在賣床單、毛巾等產品時是這樣。近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就無印良品侵犯商標權糾紛案,作出終審判決,判令良品計畫、上海無印良品立即停止侵犯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在天貓「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和中國大陸的實體門店發布聲明以消除侵權影響,並賠償經濟損失50萬元及合理開支12.6萬餘元。
  • 日本無印良品不僅丟了「無印良品」,還賠了62.6萬元…
    日本無印良品在中國真的把「無印良品」的商標丟了——至少,以後在賣床單、毛巾等產品時是這樣。
  • 「無印良品」無商標,日本「無印良品」正在申請破產中
    近日,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MUJI)的美國子公司申請破產,這個消息令人感慨萬分。據悉自2006年無印良品進駐美國的3年內,無印良品一直處於虧損狀態,負債超過6400萬美元。今年受疫情影響,更是雪上加霜,只能宣布申請破產保護了。
  • 「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 商標侵權標準是什麼
    當市場上「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僅有一字之差,誰的商標是「正品」,自然會引起雙方以及消費者的注意和甄別。經過調查,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公司認為,良品計畫、無印良品上海公司生產、銷售的腈綸毛毯、麻平織床罩、無印良品MUJI羊毛可洗床褥、無印良品MUJI棉天竺床罩等商品侵害其對涉案商標享有的專用權,遂訴至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
  • 當「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如何判定商標侵權?
    此前,一審法院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判決,良品計畫、無印良品上海公司立即停止侵犯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北京無印良品投資有限公司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賠償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公司經濟損失、合理支出,共計40萬餘元。提起無印良品,除了人們熟知的主要經營生活雜貨等商品的日本品牌,也許少有人知道,國內也有一家生產銷售家紡用品的「無印良品」。
  • 無印良品有哪些商標糾紛事兒?
    近日,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MUJI)的美國子公司申請破產,這個消息令人感慨萬分。作為零售行業中的翹楚,無印良品居然也日薄西山,真的讓人感嘆2020年真是命途多舛。2018年,中國的市場上出現了多家「山寨」的「無印良品」,後來發現「無印良品」商標早就被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成功註冊在第24類紡織品、床上用品等商品類別上面。
  • 「無印良品」商標之爭 「無印良品」侵權 日方敗訴
    北京「無印良品」起訴日本「無印良品」侵權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以及其商標授權公司北京無印良品發現株式會社良品計畫以及其子公司上海無印良品生產、銷售的抹布、面巾、浴巾、浴室用腳墊等商品上使用了「無印良品」「無印良品」字樣,侵犯了其對涉案商標享有的權利,遂訴至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
  • 無印良品、無印良品商標糾紛:侵權判定標準是什麼
    原標題:無印良品、無印良品商標糾紛:侵權判定標準是什麼來源:經濟日報商標侵權判定標準是什麼——「無印良品」「無印良品」商標權糾紛案透析董 磊延續多年的「無印良品」商標之爭即是判定商標侵權的典型案例此前,一審法院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判決,良品計畫、無印良品上海公司立即停止侵犯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北京無印良品投資有限公司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賠償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公司經濟損失、合理支出,共計40萬餘元。提起無印良品,除了人們熟知的主要經營生活雜貨等商品的日本品牌,也許少有人知道,國內也有一家生產銷售家紡用品的「無印良品」。
  • 無印良品訴無印良品!日方被判商標侵權!(附判決書全文)
    株式會社良品計畫、無印良品上海公司在浴巾、面巾、被套、枕套、毛圈毯、浴室用腳墊等被控侵權商品及商品包裝上和商品宣傳推廣中使用與涉案商標相近似的「無印良品」、「MUJI無印良品」、「無印良品MUJI」標識,侵害了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公司對涉案商標享有的註冊商標專用權。
  • 沒有商標的「無印良品」成了知名品牌,在我國卻丟了商標
    由於大受消費者的肯定,幾年內在日本就有了上百家專賣店。1991年,無印良品在倫敦開設了它的第一家海外專賣店,此後陸續進入法國、瑞典、義大利、挪威、愛爾蘭等國家,2005年7月,其上海專賣店正式開業。根據查明事實,上述商品在株式會社良品計畫的實體專賣店或天貓旗艦店銷售,株式會社良品計畫、無印良品上海公司亦認可上述商品的委託製造商均為株式會社良品計畫,銷售商均為無印良品上海公司,足以證明上述商品由株式會社良品計畫生產、由無印良品上海公司銷售。 類似商品,是指在功能、用途、生產部門、銷售渠道、消費對象等方面相同,或者相關公眾一般認為其存在特定聯繫、容易造成混淆的商品。
  • 無印良品商標爭奪戰,日本無印良品敗了,判賠60萬
    近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審理了一樁案子,案件涉及「無印良品」商標權糾紛,最終法院作出終審判決,判令涉案被告良品計畫、上海無印良品(日本無印良品)立即停止對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中國無印良品)註冊商標權的侵權行為。
  • 「無印良品」商標之爭 日方敗訴
    北京「無印良品」起訴  日本「無印良品」侵權  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以及其商標授權公司北京無印良品發現株式會社良品計畫以及其子公司上海無印良品生產、銷售的抹布、面巾、浴巾、浴室用腳墊等商品上使用了「無印良品」「無印良品」字樣,侵犯了其對涉案商標享有的權利,遂訴至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
  • 日本「無印良品」再告中國「無印良品」,一文讀懂兩家十多年商標...
    從2005年日本「無印良品」進入中國起,兩家以「無印良品」為名的企業,便圍繞「無印良品」這一商標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爭奪戰,從基層法院一直打到最高法院,互有勝負。如今,烽煙再起。4月24日下午,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法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了株式會社良品計畫,即日本無印良品公司,起訴北京無印良品等公司侵害商標權一案。
  • 解讀無印良品商標之爭的正確姿勢
    日本無印良品於2005年7月在上海開設第一家專賣店,但其在中國的商標布局始於1999年,應該說起步並不晚。但讓人費解的是,日本無印良品在中國申請註冊的「無印良品」商標,指定使用商品或服務包括第16、20、21、35、41 類,卻不知道什麼原因落下了第24類商品(例如毛巾、床單等)上的註冊申請。
  • 這一次,是日本無印良品「山寨」了國產無印良品
    近日,北京「無印良品」和日本「無印良品」的「商標拉鋸戰」終於有了官方定論。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對這場持續了十幾年的「紛爭」作出終審判決,判令株式會社良品計畫以及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立即停止侵犯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
  • 商標糾紛17年 北京「無印良品」現身望京
    而中日間有關「無印良品」商標的糾紛已持續了17年。  提起無印良品,人們都會想起那個設計簡約樸素的日本老品牌。然而實際上,北京也有一家本土無印良品店,該公司成立於2011年,實體店鋪已於一個月前問世,但是總遭網友質疑有山寨之嫌。北京青年報實地探訪發現,該店鋪裝修風格、售賣商品確實都與日本無印良品相似,不過還是很容易就能發現中日無印良品的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