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目前有56個民族。
56個民族56多花,相親相愛是一家。
每次說到這個話題,就忍不住要唱一句啊。
大家都知道,很多少數民族都生活在西南地區,雲貴高原大山深處,藏著很多少數民族。
今天我們要講的主角,也分布在雲南省,包括滄源、西盟、孟連、耿馬、瀾滄、雙江、鎮康、永德等縣和緬甸的佤邦、撣邦等地。另外,在西雙版納和昆明等地,也有少量人居住。
這個少數民族叫佤族。
在不同的生活區域,佤族人對自己的稱呼不完全相同,大體說來,鎮康、永德一帶的佤族自稱「佤」;耿馬、雙江、滄源、瀾滄的佤族自稱「巴饒」或「布饒」;西盟、孟連的佤族自稱「阿佤」、「阿佤萊」和「勒佤」。
後來,在新中國建立以後,根據大多數人的意願,統一稱為「佤族」。
這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民族,所以傳承著具有自身特色的文明習俗。其中,有一項就是關於喝茶的。
你可曾想過,茶葉也可以做成鐵板燒?
鐵板燒茶好不好喝?
下面,我來給大家解答這兩個疑問。
其實,所謂的鐵板燒茶,跟我們現在常見的鐵板土豆片或者鐵板魷魚可不是一個概念,它是茶而不是菜。
這是佤族傳統的飲茶習俗。
雲貴地區是茶葉的發源地,這裡的先民大多都喝茶,而且與長江中下遊地區不一樣,這裡人喝茶,大多保留著古老的傳統習俗。
大概是地處西南,受中原茶文化的影響比較小的緣故。
也正是這個原因,才讓我們有機會看到很多少數民族的特色飲茶方式。
鐵板燒茶在佤語中叫「旺臘」。製作方式大致是這樣的:
先去打一壺山泉水,坐在火塘邊把它燒開。等它咕嚕咕嚕冒泡的時間裡,開始製作鐵板燒茶。
將一塊薄鐵板,放在火塘上烤熱。
把採下來的茶葉,直接放到滾燙的鐵板上,進行烘烤。為了防止焦邊,還要不停的抖動,讓茶葉受熱均勻。
等鐵板上的茶葉,由草綠色變成了焦黃色,聞到一股焦香味時,差不多水也就開了。
把茶葉輕輕的放到水壺裡,接著煮個三五分鐘。
當茶水再次咕嚕冒泡,就可以從火塘上撤下來,分給客人喝。
這種茶喝起來有一點苦味,而且焦香比較明顯,並不像我們日常喝的茶,那麼清香回甘。
不過,這就是佤族人鐵板燒茶的特色。
因為他們喜歡喝苦茶,先苦後甜,回甘還是不錯的。
佤族人招待貴客,都會煮鐵板燒茶。
當然,除了鐵板烤茶以外,其實過去鐵礦比較精貴的年代,佤族人採用更便宜或者更容易獲得的工具來烤茶。
比如瓦片,比如石板。
操作的方式也一樣,不過烤出風味,還是有細微差別的。
說到這裡,大家注意到沒有,不管是用瓦片石板還是鐵板,其實烤茶的過程,有點類似於我們在製作綠茶時的高溫殺青過程。
雖然,並不完全一樣,但其目的,也是殺青。
傳統的佤族苦茶,其實對於我們來說,是喝不習慣的。
傳統佤族苦茶,通常用一個大的沙罐,放入一二兩粗製的大葉茶,水也不太多,放在火塘上一直煮。
就像我們平時熬湯或者煮菜一樣,把茶葉煮透,茶湯熬到黑紅黑紅為止。
這時候,其實沙罐裡已經沒多少茶水。
其茶湯的濃度可想而知,已經不僅僅是,而是真正的苦茶。
外人根本不敢喝,佤族人卻甘之如飴,十分歡喜。
有人說,每一片茶葉裡都深藏著一個民族,這話真不假。下期我們繼續和大家一起聊少數民族特色的茶飲。感謝大家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