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敘帖》到底好在哪?

2021-12-25 書法功課

提示:點擊↑"書畫超市"免費訂閱,右上角轉發

【書畫超市】採編,轉載需授權,否則舉報!

學習狂草書法的人沒有不知道懷素的,知道懷素沒有不知道他的《自敘帖》的。《自敘帖》是懷素狂草的代表作,狂草也是我的最愛,幾乎有時間就看,說實在的,簡直迷它到發瘋的程度。《自敘帖》全篇七百零二字,一百二十六行。洋洋灑灑,一氣呵成,真如龍蛇竟走,激電奔雷,它圓轉流暢的書法藝術,真是讓我們拍案叫絕。其實《自敘帖》好就好在它的結構和章法上,下面結合自己這麼多年的學習,試著說一說《自敘帖》的結體和章法到底好在哪裡。《自敘帖》的結體可以從下面幾點來賞析:

一、以圖破方,方圓結合。

懷素的狂草,不僅大量使用圓筆圓線,而且運用了圓筆圓線組成的圓形字。漢字是以方塊體為基礎的,如大、小篆書多長方形,隸書多扁方,楷書多正方,行草書則長扁。但隨著今草和大草的出現,由於筆畫的高度省儉和運筆速度的加快,已打破了方塊的外形,趨於圓轉,特別通過懷素浪漫主義的誇張,巧妙地創造,其書法的外形已達到以圓破方,化方為圓,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在《自敘帖》中,一些無外框的字,如「評」、「滿」、「疑」等字,已經塑造出圓的字形來,這不能不說是懷素的一個創造。

但不論獨體字還是合體字,亦不論點畫的長短、疏密、參差如何變化,總是萬變不離方形,故圓中有方,方中有圓,方圓互用。因為方和圓也是相比較而存在的,無方即無所謂圓,故在圓中有方,方中有圓,則更顯出動和靜也是相對而存在的。

二、從破體變成解體。

王獻之的破體書就是敢於打破其父王羲之的受章草舊法的束縛,從打破一般的平正方整和布白的方法。而懷素的狂草也就是敢於打破王獻之以前的布白、平正的方法,懷素在字形布局,在字與字,行與行之間,上下參差,左右錯落,大小相間,大大地擴大了「迴環繚繞相拘連」的運動幅度,已經打破了「破體書」的束縛,從「破體書」而進入「解體書」。所謂「解體」,就是基本上打破前人結體的體勢和一切成法,熔篆、隸、真、行、草為一爐。創造了為自己獨有的新的草書體,即所謂狂草。

三、不拘成法,以險取勝。

他要打破一般的平正、方整以及縱有行、豎有列等等布白方法,在字與字、行與行之間,上下參差,左右錯落,大小相間以險取勝,則更為突出。

懷素採取了各種藝術手法使之富於變化:

(1)大破大立。

懷素大膽地逾越規矩,但又有一定的出規入矩。破和立也是相對而說的。孫過庭《書譜》謂:「至如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第一個平正是合乎規矩的立,險絕就是破,至於第二個復歸平正乃是破後的新立,也是法書險絕以後的新平衡。不破不立,立就是穩,破就是險,只有大破大立才能出現無限風光。

(2)大疏大密。

在布白中對疏密變化的安排,正是懷素著力探究的重要課題。如「醉來信手」四字中,「來」字豎筆,極力伸長,幾乎佔了一行的一半,可謂大疏;而其他三個字僅佔半行,可謂大密,即每行字之間是實中有虛,虛中有實。

(3)篇章布局,

既有變化又有統一。 《自敘帖》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安排,既有變化,又有統一,有全局觀點。字的筆畫粗細不同,字形長短大小不一,長短參差,大小相間,把它安排在一定的地方,就要字字得所,行行有條。字能上下連屬,但不是筆連而是意貫「行氣」。要貫「氣」就要防止字字粘在一起,要行行有活氣。所謂活氣,就是它既能「承上啟下」,又能「自出機杼」,既能連屬又能飛動。它的行筆要筆斷意連,字斷勢連,行斷而氣連,顯得更有精神。如「醉來信手」一行中的「來」字,其中的很長的豎連,那一直可以說是承上啟下的,再加中間的幾撇,這一字便成這行中「畫龍點睛」的一個字。

四、誇張變形,萬態爭呈。

懷素在草書的結體上,大大改變了字的方圓、大小、正斜等方面的變化,大膽地誇張和變形,盡變化之能事。比如字的大小變化,有時甚至上下相連的兩個字,竟相差三至五倍,甚至十倍左右。再如長短之變,有的字形伸長竟達其寬的二至三倍。這種變化是於變化中有「統一」與「和諧」,達到「違而不犯、和而不同」,變化多端卻又調和統一。

總之,懷素《自敘帖》的字體結構和布局上採用大小相間、疏密互映、斜正參差的手法,常常使每行中的字傾跌出中軸以外,造成跌宕的險勢,從破體發展成解體,打破了舊的平衡,從而造成了充滿新意的草書形象。

他利用了點、線型的各種變化,以及用筆的方圓、乾濕對比和空白巧妙切割,使書法具有音樂般的節奏感,從而使觀者與書家的心聲共鳴,同悲、同喜,共同沐浴在書法的韻律之中。他的「狂草」正是古典浪漫主義的書法藝術,為千百年來人們所讚賞。



搜:歷代|牌匾|書法有法|所謂大師|點將|王羲之|名家100人|黃秋園|黃賓虹|齊白石|李可染|張大千|扇面……還可回復任何詞查看哦!

左下「閱讀原文」看往期·右上「分享朋友圈」轉發

相關焦點

  • 名家臨名帖|鐵保意臨懷素《自敘帖》給人不一樣的狂喜
    《書法課程》 見諸筆墨 | 達於心靈 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國書法 | 最高藝術 名家臨名帖 | 鐵保意臨懷素《自敘帖
  • 狂草派代表懷素,其天下第一草書《自敘帖》,結字簡約一氣呵成
    ;40歲的懷素厚積薄發,寫下了驚世駭俗的狂草《自敘帖》;近50歲時,與「茶聖」陸羽相識,陸羽寫下了《僧懷素傳》;到了晚年,懷素又寫下了「一字千金」的《小草千字文》紙本流傳後世。退筆紛紛集成冢懷素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書法家,自幼聰明好學,他在《自敘帖》裡開門見山的說:「懷素家長沙,幼而事佛,經禪文暇,頗喜筆翰。」
  • 草書可分為哪幾種呢?
    談中國書法時,我們通常會說有篆、隸、真、行、草五種字體,而楷書又有歐、顏、柳、趙四大經典字體,那麼草書是中國書法中最能發揮書法家個性的書體,同時草書也是難度最大的字體,實際上草書規矩更嚴格,基本上要求筆筆中鋒,草書看起來隨意其實法度很嚴,歷來上能達到草書大家的書法家並不多,草書也是書法發展演化出來的一種書體,又可細分為哪幾種呢
  • 原創視頻丨故宮蘇東坡大展的《寒食帖》到底好在哪兒?
    故宮蘇東坡大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中,但不少書法愛好者卻發現其中竟沒有蘇東坡的《寒食帖》。對此,舉辦方的解釋是本次展覽立足於自身館藏,加之考慮到疫情原因,所以並沒有搜羅其他地區的館藏品。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這件作品到底在講什麼?好在哪?
  • 隱居不仕的大書法家宋曹 臨懷素《自敘帖》(蕭平題跋)鑑賞
    清 宋曹 臨懷素自敘帖 南京十竹齋2015秋拍 成交價23萬元作品鑑賞宋曹(1620~1701),明末清初大書法家。字彬臣,一字邠臣,號射陵、耕海潛夫、湯村逸史,室名會秋堂、蔬枰草堂等,江蘇鹽城人。王鐸曾說自己「一日臨帖,一日應請索」,從宋曹留下的大量臨帖作品來看,他的創作狀態也基本類似,但臨摹《閣帖》只是他的手段,崇尚古風,敬畏經典,最終從臨摹中蛻化才是他的目的。正如他在《書法約言》中所云:「若一味摹仿古人,又覺刻畫太甚,必須脫去模擬蹊徑,自出機杼」。
  • 他是宋四家之一,晚年精品力作《諸上座帖》出神入化,美妙絕倫
    他的傳世墨跡有《松風閣詩》、《華嚴疏》、《經伏波神祠》、《諸上座帖》、《李白憶舊遊詩》、《苦筍賦》等。書論有《論近進書》、《論書》、《清河書畫舫》、《式古堂書畫匯考》等。黃庭堅的草書,在宋代更是獨樹一幟。今天特別介紹一下黃庭堅的草書代表作——《諸上座帖》。
  • 乾隆摯愛,《快雪時晴帖》究竟好在哪?
    新展「國寶的形成——書畫菁華特展」,展出被乾隆視為「三希」之首的晉朝書聖王羲之作品《快雪時晴帖》等歷代書畫精華45件。《快雪時晴帖》,這幅被認為是中國古代最高書法藝術成就之一的作品,自1677年進入清宮內府,之後便在乾隆皇帝的手中得到無上的關愛。
  • 當代極品草書常用字臨習帖,筆走龍蛇行書流水,楷草對照的好作品
    草書章法之錯綜變化難以名狀,錯綜者指字之大小錯綜、疏密錯綜、用筆輕重錯綜,欹正錯綜等,懷素《自敘帖》、張旭《古詩四首》皆極盡錯綜變化之能事,其章法常以「雨夾雪」喻之。草書本體而言,則是從漢魏以來大約五百餘年的一個突破性的進展,標誌著草書的第二個高峰。
  • 趙冷月的「醜書」到底好在哪?
    那麼,趙冷月的書法究竟好在哪裡?「書法從不會寫到會寫比較容易,而從會寫到不會寫這個過程最難。」趙冷月的這句話,道出了他一生藝術求變的心路歷程。書法審美須求「生」而不求「熟」。趙冷月書法作品 (網絡)一直來,海派書法以秀美、飄逸、平整的書風為主流,就近現代而言,沈尹默、白蕉、鄧散木、來楚生、高二適、潘伯鷹、謝稚柳等均是以帖學的風姿出現,這種帖派書法一直佔領書壇,其主要原因是大眾在審美上喜好平整、流美、雅逸之風,所謂雅俗共賞。
  • 以斯帖:我們的靈
    王后來將王后的位分給了以斯帖,可見以斯帖是比瓦實提還好的人。以斯帖代表靈,她為什麼比瓦實提更好呢?或者說為什麼更新的靈比良心好呢?因為良心不過是靈的一部分,靈還有另外兩個功用,一個是直覺,就是憑直覺來受聖靈的引導,不是憑著理由。
  • 求助帖 到底買哪一塊寶珀V系列的手錶?
    到底是選擇簡單功能款還是一步到位直接選複雜款?  差不多就是這些了,雖然說買表這件事兒真就是一眼萬年,收與不收就是一眼的事,但是這兩塊寶珀手錶可能是個例外,我實在是選不出到底買哪一塊,不知道你們是怎麼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