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看看文藝青年和吃貨青年的對話吧:
文藝青年說: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吃貨青年說:世界那麼大,我想去嘗嘗。
文藝青年說:心靈和身體,必須有一個在路上。吃貨青年說:嘴和胃,必須有一個在咀嚼,有一個在消化。
文藝青年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目的地。吃貨青年說:這個目的地有哪些必吃美食我早已查好。
文藝青年說:帶上膠片機。吃貨青年說:帶上健胃消食片。
文藝青年說:挑一個天氣晴好的日子,在城市一隅的咖啡館,讀著喜歡的書籍,慵懶地度過一下午。吃貨青年說:挑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在城市一隅的咖啡館,先吃一個布丁,略少;再來一杯咖啡,不夠;嘗了一塊巧克力布朗尼,半飽;哇,天黑了,來盤義大利肉醬面當晚飯吧。
文藝青年說:去鼓浪嶼,逛逛老洋房,住一住小情調的民宿,日落時分在海灘漫步。吃貨青年則說:去鼓浪嶼,吃魚丸,吃海蠣煎,吃薑母鴨,吃封肉,吃土筍凍,吃沙茶麵。哦,怎能忘了張三瘋奶茶葉氏麻餈黃勝記肉鬆呢!順便買些御餅帶回去當手信吧……
文藝青年在結束旅行之後,會帶回一堆小小的紀念品,每一個都有它自己的故事。而吃貨青年旅行結束時,帶回的是幾袋特產食品當手信,送爺爺,送奶奶,送爸爸,送媽媽,送老師,送同學,送……哇我自己還沒吃到呢!
沒錯,在一些人眼中,吃,甚至成了旅遊當中最美好的一個環節。那麼,國內有哪些城市,單是為了吃,就值得特意去一趟的呢?
【吃在成都】
從歷史地理人文來說,四川盆地資源豐富,「天府之國」的人總是愛鑽研如何把東西做得好吃些,所以無論是古典的川菜,還是現代的川菜,都在成都人的精雕細琢下,在中國的美食體系中佔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再加上成都這個城市擁有安逸包容的性格,當地人非常會生活,會享受,所以美食帶來的愉悅感和幸福感就在無形中被放大了許多。
交通:金華至成都沒有高鐵,只能飛機前往。杭州—成都往返機票總價在2000元以上。
推薦美食:
成都火鍋、缽缽雞、冒菜、甜水麵、擔擔麵、川北涼粉、酸辣豆花、雙流兔頭、麻婆豆腐、肥腸粉、腦花、夫妻肺片……
成都火鍋:
與重慶火鍋相比,成都火鍋更加溫柔,味道沒有那麼厚重,更追求麻辣的均衡。成都火鍋湯汁中的名堂很多,即使最普遍的紅味火鍋,也以雞、魚、牛棒骨熬湯。在香味上,是以五香味和豆瓣味為主。蘸料碟則是香油和蒜泥的經典搭配。
在成都吃火鍋,蜀九香火鍋酒樓、寬坐火鍋、三隻耳火鍋、小龍坎老火鍋等,都是當地人常去的火鍋店。
缽缽雞:
「缽缽」其實就是瓦罐,缽外面是畫著紅黃相間的瓷質龍紋,缽內盛放配以麻辣為主的佐料,菜品在特殊加工後用籤串制,晾冷浸於各種口味的佐料中,食用時自取自食,除味道悠長外更添情趣盎然。
而成都的缽缽雞,從清代流傳至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更像是神一般的存在,好吃不貴。
在當地想吃到最正宗的缽缽雞,不在錦裡這種旅遊人的聚集地,只要在街邊看看哪家的本地人最多,就去哪家,錯不了。
冒菜:
冒菜是一種傳統小吃,它可不是一道菜哦。冒菜與麻辣燙略微不同,準備一鍋麻辣鮮香的湯汁,把菜用一個竹勺裝好,一勺就是一份。在鍋裡煮熟,然後盛到碗裡,順便再舀一勺湯汁,加入老闆調製的各種調料,再撒上點香菜、蔥花和四川特有的豆豉,便可大快朵頤。
簡單來說,冒菜是一個人的火鍋,火鍋是一群人的冒菜。而冒菜和缽缽雞、火鍋的區別大概在於,冒菜的湯可以喝,而缽缽雞、火鍋的鍋底估計沒人敢用勺子舀到嘴裡去。
當地的特色冒菜,有毛記冒菜,一到飯點,門口排起長龍的就是他們家。還有無名冒菜,有店鋪沒有招牌沒有名字,所以都叫它無名冒菜。
甜水麵:
甜水麵可以算是美食界中的「男子漢」。粗壯的麵條,有硬朗、堅韌的風格,一上嘴就能感覺它的力度。筷子頭粗的面入口有嚼勁,還有花生碎和花椒的香味,入口微甜,最後會辣上那麼一下,香味會在嘴裡停留很久。而且筋道的麵條配上脆脆的花生碎,感覺相當好。
【吃在西安】
西安美食雖不敢說「甲天下」,但見於諸多權威論壇的溢美之詞從來是滔滔不絕。
在西安吃小吃,一個直觀的印象便是「好吃不貴」。當然,前提是能頓頓吃牛羊肉,可別離了蔬菜不成,那樣在西安會很不適應。
很多吃貨面對西安眾多的小吃時,似乎會亂了陣腳,每種都想嘗個遍,而要想做到「吃遍西安」,只要保持靈敏的嗅覺+健康的腸胃+與時俱進的攻略+胖就胖唄的精神,然後記住以下八字箴言———淺嘗輒止、少吃多餐,這個夢想不日即能實現。
交通:金華至西安有直達高鐵,需8.5個小時,票價為722元。也可從杭州飛西安,有時甚至可以買到單程200多元的低價票。
推薦:
涼皮、肉夾饃、糊辣湯、羊肉泡饃、biangbiang面、油潑麵、臊子麵、褲帶面、小酥肉、酸梅湯、粉蒸牛羊肉、葫蘆頭、柿子餅、臘牛肉,甄糕、烤油饃……
肉夾饃:
如果說兵馬俑是西安乃至中國的文化精髓,那麼肉夾饃一定是陝西美食的靈魂符號。
據說,正宗的肉夾饃裡面是不放青椒的,推薦碑林區的樊記臘汁肉夾饃(竹笆市店),離鐘樓不遠,分為普通的、純瘦的和優質的,百吉餅外酥內軟烤得很香,裡面的臘汁肉也很入味。
涼皮:
西安市面上的涼皮大概分三種:岐山擀麵皮、漢中熱麵皮和秦鎮米麵涼皮。其中以岐山擀麵皮最受歡迎,因為擀麵皮是從唐代冷淘面演變而來,涼爽可口,具有筋道、柔軟、涼香、酸辣可口、四季皆宜之特點。
在西安吃涼皮,只要遠離景區的小館子,味道都不會差。
羊肉泡饃:
羊肉泡饃是陝西的風味美食,它烹製精細,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因它暖胃耐飢,所以也為西安和西北地區各族人民所喜愛。當地人吃泡饃的頻率很高,別看一塊饃不大,由於不是發麵,還是很容易飽的。
至於去哪裡吃最正宗的泡饃,就記著當地的這句順口溜:外地人吃老孫家(東關正街)的,西安人吃老米家(西羊市中段)的,坊上人卻吃的是老劉家(北廣濟街)的。
biangbiang面:
自從biang字複雜的筆畫在網絡上流傳開來以後,這種面為更多的人所知曉。雖然字典裡找不出這個字,可它早已成了陝西麵食的代表。關於此字的來歷,最普遍的說法就是取自其製作時,麵條擊打面案時所發出的聲音。
作為西安特有的美食,隨便找一家味道都不錯。推薦的一家在碑林區的南院門店,據說上過湖南衛視的天天向上節目。
糊辣湯:
西安的糊辣湯有兩個流派,肉丸糊辣湯,還有素胡辣湯。肉丸糊辣湯和胡辣湯在本質上是有區別的,糊和胡的寫法上就不一樣。
當地人早餐的標配,來一碗胡辣湯再掰一個饃,享受!
【吃在重慶】
在重慶,「辣是一種性情,麻是一種態度」,麻辣美食更是重慶人孜孜不倦的追求。所以想去重慶旅遊,就得帶上一個能吃辣的胃和一顆嗨到爆的心。
重慶菜屬於川菜系分支,辣椒、胡椒、花椒、豆瓣醬等是主要調味品,不同的配比,化出了麻辣、酸辣、椒麻、麻醬、蒜泥、芥末、紅油、糖醋、魚香、怪味等各種味型,無不厚實醇濃。重慶美食頭塊招牌當屬火鍋,最初為船夫和縴夫為應對潮冷冬季所創,現在重慶當地比較出名的火鍋店有秦媽、德莊、蘇大姐、巴鄉魚頭、小天鵝等。如果是初去重慶,受不了麻辣的刺激,那就選擇鴛鴦鍋吧。
交通:金華至重慶沒有直達高鐵,杭州—重慶往返機票總價在2000元以上。
推薦美食:
重慶火鍋、重慶小面、豌雜麵、酸辣粉、棒棒雞、麻圓、山城小湯圓、熨鬥糕、毛血旺、油醪糟、萬州烤魚、陳麻花、雞汁鍋貼、涼糕、雞絲豆腐腦、雞絲涼麵、辣子雞……
重慶火鍋:
有些美食愛好者,就是想要將成都火鍋和重慶火鍋分個高下,實際上這兩個四川火鍋的流派,一個綿裡藏針,一個劍拔弩張。與溫柔的成都火鍋相比,重慶火鍋紅油滾滾,辣味十足,散發濃濃的牛油的香味,更加熱情似火。
重慶火鍋,其實又叫毛肚火鍋或者麻辣火鍋。傳統的毛肚火鍋以牛的毛肚為主,而正宗毛肚火鍋的菜品用的幾乎都是牛身上的肝、心、舌、背柳肉片、血旺和蒜苗、蔥節、豌豆尖等素菜。
在重慶吃火鍋,可以選擇的店家有太多,如果無法判斷的話,就去找「德莊」「小天鵝」「秦媽」「孔亮」「蘇大姐」「奇火鍋」等連鎖品牌吧。
重慶小面:
狹義上,小面是指以蔥蒜醬醋辣椒調味的麻辣素麵。而在老重慶的話語體系中,即使加入牛肉炸醬、排骨等豪華澆頭的麵條也稱作小面,如:牛肉、肥腸、豌豆炸醬麵等。但小面默認是素麵。
當地人對小面優劣的評價標準,最主要是看佐料,小面的佐料即是其靈魂所在。作為南方人,可能小面也是最容易讓人接受的重慶美食之一。重慶人曾評過小面50強,央視拍了紀錄片《嘿,小面》,主持人孟非還在長江下遊開了家小麵館。
酸辣粉:
手工製作的主粉由紅薯、豌豆澱粉為主要原料,然後由農家用傳統手工製成。酸辣粉中的粉絲筋道彈牙,口味麻辣酸爽,長期以來一直深受重慶人的喜愛。
一碗酸辣粉足以代表重慶人的性格,因此重慶的酸辣粉店也不比火鍋店少。在磁器口或洪崖洞,你會看到很多手工酸辣粉的表演。像這樣的特色小吃,不一定非得坐下來,排隊買到捧著碗坐在路邊吃,甚至站著吃,才是最接地氣的。
山城小湯圓:
重油重辣之後,你會需要一碗山城小湯圓來中和嘴巴裡的味道。
山城是重慶的別稱,山城小湯圓以其小巧玲瓏、皮薄餡大、香甜滑糯而著名。別看湯圓個頭不大,黑芝麻餡兒卻給得很足,輕咬一口,芝麻香味便充溢整個口腔。
想吃一碗小湯圓,到解放碑的八一好吃街可以找到。酸辣粉之後來碗山城小湯圓解解辣,正好。
【吃在廈門】
一個城市吸引人的魅力之處,不僅是濃厚的人文氣息、飽受好評的景觀,更要有可以抓住遊客的胃的美食。廈門的美食,就能牢牢抓住你跳動的味蕾,讓你享受來自海港城市的饕餮大宴。
鼓浪嶼的龍頭路、中山路的步行街、臺灣美食街等都是廈門美食的大本營,濃鬱而清新的小吃、豐富的海鮮大餐,讓人口水直流,讓你徹底愛上這個城市。
交通:金華至廈門,高鐵單程4.5小時,票價為309.5元。飛機的話,可杭州直飛,往返約1000元,低價時可買到600多元往返的機票。
推薦:
沙茶麵、花生湯、土筍凍、炸五香、魚丸湯、面線糊、燒肉粽、蚵仔煎、燒仙草、薑母鴨、芋包、廈門餡餅、閩南腸粉……
沙茶麵:
沙茶麵是廈門人最常見最平常的小吃了。無論清晨或黃昏,隨處可見賣沙茶麵的小店。沙茶麵的妙處,是湯頭,再加上自選加料,瘦肉、魚丸、魷魚等琳琅滿目二三十種,內容豐富,風味獨特,值得一試。你可以在色澤金黃、味香鮮辣的沙茶麵中大快朵頤地享受鷺島美食,痛快淋漓地品味廈門生活。
作為廈門必嘗的美食,推薦烏糖沙茶麵,在思明區的民族路上,除了遊客也很受當地人的追捧,只營業半天,售完即止,想去的一定要提前一點安排。還有一家大中沙茶麵,在思明區的中山路,這家的沙茶麵湯底濃厚,芝麻醬的香味很足,麵條很入味,配料也很不錯。除了沙茶麵,其他經典的廈門小吃也都有,比如土筍凍、燒肉粽、面線糊、炸五香這種,可以多嘗幾種。
花生湯:
廈門人做花生湯,剝開的花生仁要粒粒飽滿,不能有一顆「臭粒」,要先用開水去膜。燉的時候,把去膜的花生仁,倒入缽中,添加足夠的水量,用火慢慢地燉,直燉至花生仁表面上看起來雖然潔白完整,實則稍為用指一捺,爛如泥漿為止。食用時,舀二三匙花生仁放在碗中,放些白糖,泡以開水就成。泡後的花生仁,立刻帶些小小的白油珠,稀稀的花生仁浮在碗上,一時香味四溢,入口生津,富有營養。
在廈門喝花生湯,首推的是黃則和(中山路店),花生湯也分為加雞蛋和不加雞蛋的兩種。
蚵仔煎:
當年一部《轉角遇到愛》之後,蚵仔煎火了,無論是臺灣還是廈門,都有很多蚵仔煎的身影。
它以鮮牡蠣為主料,以地瓜粉攪拌,再加入已切成小丁節的鮮蒜或芫荽及少許的鹽,倒入熱油鍋煎炒而成。味鮮甘美,糯芳香,又有營養。若再加上一點沙茶、辣醬等佐料,或加雞蛋在一起煎制,味道更加可口,滋味更香。
土筍凍:
有些人不敢吃土筍凍,是因為它其實是沙蟲熬煮冷卻之後形成的凍。實際上,土筍凍的營養價值很高,具有滋陰降火、清肺補虛、活血強身及補腎養顏等功能。而且富含膠原蛋白,吃起來,口感也是Q彈爽口的。
推薦天河西門土筍凍,據說那是廈門最原汁原味的土筍凍店,位於中山公園的西門附近。
燒仙草:
燒仙草是福建閩南地區的特色小吃,因其味道甜美,且有去幹降火,美容養顏的功效,所以備受食客的喜愛。在廈門,就有許多甜品店主打燒仙草,無一例外地號稱「純天然」或「手工燒仙草」,以此作為賣點,價錢自然也就水漲船高。
廈門有很多燒仙草,名氣最大的應該算八婆婆燒仙草,經常需要排隊,6元一杯,分為蜂蜜的和奶茶的,就算不喜歡甜食的人也會覺得爽口好吃。
魚丸湯:
有人曾經說:「沒有吃過廈門的魚丸,就無法了解廈門,也無法了解廈門人。」對廈門人來說,魚丸是點心,也是正餐,甚至可以在宴席上招待貴客。清晨街巷裡的魚丸清香,便是廈門人的故鄉印象。尤其是湯色紅亮、略帶微辣的廈門沙茶麵上鋪著的幾顆魚丸,鮮香、入味,最是勾魂。
好吃的魚丸用鮮魚剔骨取肉製作,以木槌手工敲打成肉漿,再擠入原湯定型,吃起來緊實彈牙、鮮香回味。手工製作的魚丸表面偶有坑窪,並不規整好看,但比起機器製作,多了一份難以複製的口感。
又Q又鮮的魚丸湯,去廈門的時候一定別錯過。鼓浪嶼的林氏魚丸,還有廈門市區的林記木擔魚丸,都值得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