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裡的中國人名地名怎麼念,才不栽跟頭?

2021-01-09 文匯報

今年六月,虛構的「雙鴨山大學」爆紅,原因是中山大學的英文校名Sun Yat-sen University用的是孫中山的英文名字Sun Yat-sen (孫逸仙),而在某些人聽來,Sun Yat-sen宛如「雙鴨山」,始作俑者因此刻意加以挪用,成了他小圈子裡流傳多年的一個梗。這個「雙鴨山」事件,不免讓人想起多年前因誤譯Chiang Kai-shek (蔣介石) 而名噪一時的「常凱申」事件。

Sun Yat-sen、Chiang Kai-shek這樣的拼法、讀法存在已久,有其時代背景,目前仍通行於英語世界。英文裡的中國人名,存在著因方言、拼寫系統而產生的歷史遺留,可能會讓人栽跟頭,譯者宜多方查詢,小心求證。然而眼下我比較關心的是,現在我們中國的人名放到英文的脈絡裡,究竟該怎麼念為宜?

首先是順序的問題。眾所周知,英文的名(first name)在前,姓(last name)在後,如現任的美國總統Donald Trump(唐納·川普),前面的Donald(唐納德)是名,後面的Trump(川普)是姓。長久以來,國人在說寫英文、把自己的姓名轉寫為羅馬字時,幾乎總是迎合英文的習慣,刻意加以顛倒,自己說得彆扭,別人聽得也彆扭。如「孔乙己」作Yiji Kong(乙己孔),本來姓「孔」名「乙己」的,換了英文,卻似乎成了姓「乙」名「己孔」。自古以來,中國人講究「行不改名,坐不改姓」,這個原則碰上英文就轉了個大彎,令人費解。

事實上,英文媒體在提及中國的人名時,反而是尊重我們「姓在前,名在後」的順序,提及領導人如此,講到平民百姓亦復如此,幾無例外。英語世界肯定我們的姓名傳統,而我們卻缺乏文化自信,扭曲自己迎合他人,這是何苦來哉?

其次是發音的問題。在英文的語境下念中國人的名字,許多人念得洋腔洋調,我覺得沒有必要。中國人的名字外國人不會念,念不準,以他們的方式念,念得洋腔洋調,這很自然,可以理解。然而我們自己念中國人的名字,即使在英文的語境下也該要有中國人的樣子。最理想的情況是,字正腔圓的普通話,Kong Yiji就念「孔乙己」。退而求其次,由於聲調對外國人來講太難,把四聲拿掉,融入英文的語調(如Kong Yiji念「空伊紀」),這可以接受,但個別漢字的發音則不應遷就。最不理想的情況是,中國人的名字完全按英文拼讀的規律來念,這樣的發音從我們的嘴巴出去實在不妥,有失我們中國人的身份。

當然,當事人若有英文名字,按英文的順序、發音辦事,順理成章,不在此限。

無獨有偶,人名是一,地名是二。日前我受上海外國語大學某教授之邀錄了一段英語音頻,由他的助理匯集整理,上傳到他個人的學術微信公眾號上。我念了一小段羅伯特·弗羅斯特(Robert Frost)的名詩《未選擇的路》(The Road Not Taken),再用英文說出自己的姓名、工作單位及其所在地。我在東吳大學工作,學校在臺北,孰料我認為理當如是念的英文地名,卻引發了我倆之間熱烈的討論。

東吳大學於1900年創建於蘇州,英文校名Soochow University (即「蘇州大學」之意),Soochow乃「蘇州」早期的郵政式拼音(postal romanization)。我把Soochow念成「蘇州」,卻引來該老師不同的看法,他認為應按拼字念成「蘇超」,否則就會與歷史讀音產生斷裂。

「臺北」在國際上的英文名字是Taipei,此乃循傳統的威妥瑪拼音(Wade-Giles)簡化拼寫而成。舊版的完整拼法是T』aipei,T右上角的撇號代表送氣(簡言之,威妥瑪的p』二漢語拼音的p,威妥瑪的t』二漢語拼音的t,威妥瑪的k』二漢語拼音的k),後來系統簡化,撇號省略。此外,威妥瑪拼音的p/t/k分別對應到漢語拼音的b/d/g(亦即威妥瑪的p二漢語拼音的b,威妥瑪的t二漢語拼音的d,威妥瑪的k二漢語拼音的g)。是故,「臺北」的英文雖然拼成Taipei,但我認為,理當按照它威妥瑪拼音原先設定的音值讀為「臺北」,而不宜按如今省略的拼法讀為「臺培」。

在Taipei的發音上,該老師的看法同Soochow,一樣與我有所分歧。他認為我的做法就像把古城老屋全拆了,建上新的,然後跟人家說這就是老城,但事實上古風與人文已消失殆盡。

是嗎?這的確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不過我認為,Soochow、Taipei雖是舊的拼法,背後代表的卻是這兩座城市的官話(或普通話)發音,不應受其拼字的影響念成「蘇超」和「臺培」,而就是該反映其官話語音,念「蘇州」和「臺北」。我的見解,在各家權威英文詞典的音標上也都得到了體現。

英文裡的中國地名該怎麼念?同中國的人名,因方言、拼寫系統而產生的歷史問題得另外處理。Cathay為「中國」的古稱,源自古時「契丹」的發音。China為「中國」的現名,在耶穌時代就見諸梵文(Sanskrit)。Peking(北京)的k反映的是早期官話的語音,把p念成b的耶穌會傳教士明末來華時,就以此傳回歐洲。Hong Kong(香港)源自粵語,在英文裡根深蒂固。Kashgar為「喀什」的傳統稱呼,源自突厥語。這些地名都有其鮮明的歷史積澱,應從其英文的發音。

至於一般地名的念法,個人建議比照人名的念法,以字正腔圓的普通話為上選(如Shanghai念「上海」),以去四聲的普通話為次選(如Shanghai念「商嗨」),迎合英語人士的洋腔洋調再次。外國人的中國地名念不準,我們可以理解。中國人自己念中國的地名,雖然出現在英文的語境下,應該還是要有一點自己的堅持才是。

相關焦點

  • 人名、地名、商標名等名詞,應該怎麼翻譯才是正確的?
    有關人名、地名、商標名以及機構名等名詞等翻譯方式,根據標準 《GB/T 19682-2005 翻譯服務譯文質量要求》Target Text Quality Requirements for Translation Services 5.2.1 人名、地名、團體、機構名商標名的翻譯方法如下:使用慣用譯名(有特殊要求的按雙方約定
  • 那些死活拼不對的英語人名地名,你能答對幾個?
    誠然,人名和地名是專有名詞裡最令人抓狂的元素,北外(以及其他院校)在考試的時候也會考慮到這些因素,給大家一些必要的提示。 比如當年考Japan: A Seismically Vulnerable Country篇章翻譯的時候,試卷上就給出了Miyagi這個詞的中文翻譯(日本宮城縣)。
  • 英文中常被讀錯的79個單詞/地名/人名
  • 幹部「耍派頭」註定「栽跟頭」
    近期,《中國紀檢監察報》陸續報導了兩起黨員幹部耍派頭、撐面子違法亂紀被查處的案例。事實一再證明,從追求高消費、闊享受的那一刻起,這類黨員幹部就已經踏上了違紀違法的「不歸路」,開啟了自身覆亡的「倒計時」,「栽跟頭」註定是早晚的事情。 黨員幹部的權力是為人民服務的工具,既非身份地位的象徵,也非高人一等的標籤。無論是違規配備高檔轎車、超標準使用辦公用房,還是借用管理服務對象私人豪車,都是違反廉潔紀律的行為,誰突破了這條紅線誰就會被追究,不論他是誰,也不論職位有多高。
  • 玄幻小說地名、人名均可一鍵生成 你也能當個玄幻作家
    這不,現在上已經有了這樣一家網站。這家自詡網絡小說創作輔助平臺的網站,的確是不少網絡寫手的好幫手。點進它的工作檯首頁,首先看到了是各種各樣的生成器,「中文人名生成器」、「英文人名生成器」、「地名生成器」……甚至女子外貌、對話輔助也可以幫你生成出來。其實類似的網站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只要您搜索文章生成器,便可在百度上找到476,000個相關結果。聽說,英文論文也可以生成了。
  • 廈門這些地名這麼念 解讀難懂難念的地名
    【這些地名這麼念】  ●「後江埭」的「埭」念「dài」  ●前埔等帶「埔」地名念「pǔ」  ●檳榔的「檳」念「bīng」  ●篔簹的「篔」念「yún」  ●大嶝、小嶝的「嶝」念「dèng」  ●港仔後、豆仔尾的「仔」念「zǐ」  ●「內厝澳」和「頂澳仔」的澳字「ào
  • 葉羅麗第八季:女王詭計多端,這一次終於栽跟頭了
    大家下午好,現在是傍晚6點,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你媽應該在催你們吃飯了吧,廢話不多說,今天我們繼續聊一聊葉羅麗,劇情更新到第八季,女王大人還在做她的統一葉羅麗仙境,整治人類的春秋大夢,話說她用詭計吸走了靈犀閣大仙子的絕大部分力量,卻在關鍵時刻栽跟頭了。
  • 微胖女生,還是要以「高腰褲」為主,這樣才不會「栽跟頭」!
    其實我們已經談了很多關於女裝的話題,甚至涉及到很多不同的體型,但是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們還是想重點談談微胖女性的服裝,不知道大家想不想聽聽?其實現在微胖的女性佔據了很大一部分,尤其是年輕女孩的轉變,讓大家都有點驚訝,以前只有中年女性才會這樣,現在明顯不一樣了,因為生活節奏的改變,年輕女孩也出現了發胖的跡象。微胖的女性應該主要穿「高腰褲」,以免讓你「栽跟頭」!
  • 英文人名拼法千千萬,那些外國人到底是如何念對的?
    你有沒有想過,沒有哪本英語單詞書是要你記人名的。 但這和現實很矛盾。哪怕範圍只是局限在英文世界中,千奇百怪的名字也總能讓你懷疑自己學了這麼多年英文,為啥連個人名都說不對。
  • 世界上最長的地名,172個英文字母,中文用兩字就能翻譯!
    世界上最長的地名,172個英文字母,中文用兩字就能翻譯!世界上每個地方都會有地名,城市地名的由來也是各不相同,人人往往認識一個地方是從地方的名字最先開始的。世界上有很多特別又有趣的地名,但你們知道世界上擁有最長地名的城市,是哪一個嗎?
  • 這些超難念日本地名你都會讀嗎?5個超難讀地名!
    支笏湖是日本最北的不凍湖,即使到冬季湖面也不結冰,隸屬於支笏洞爺國立公園的範圍中,日文念作「しこつこshikotsuko」。支笏湖源自於愛努語,意思是支笏川匯流而成的湖泊。那麼「笏」中文要怎麼念呢?答案是要念成「戶」(ㄏㄨˋ)!
  • 稻盛和夫:有三大「硬傷」的人,遲早要栽跟頭,一個也要防範
    之前認識一個人,十分的自私,什麼都只考慮自己,一個團隊合作的項目,他只管自己完結,完結之後得到了一點小美好,但是其他人的作業被他的隨意完結給牽扯到了,其他人對他充滿了討厭之情,下次堅決不與他合作項目,這就立刻栽跟頭了。沒有了項目也就沒錢賺,會形成更大的美好感缺失,和前面的一點小美好相比,虧大了。
  • 人生不想栽跟頭、就得學會「栽」:人生成功的攻略
    這個「天」字,用重疊結構世界的原理來看,就是表示那個看不見、摸不著的真實世界。「天之」表示「天」所發生的行為,這種行為就是「生物」:產生萬物。「篤」是厚待的意思。這句話意思是,萬物都是由老天(真實世界)創造的,老天(真實世界)會根據萬物的特性而厚待萬物。不少人可能會說,我們也是老天創造的,可是,我們可沒有覺得老天在哪兒厚待我們了,我們活的可累了。
  • Eponym人名詞—英文裡那些來自人名的詞彙
    英文裡有一部分的詞彙源自人名(personal name),這些詞彙一般稱為「人名詞」(eponym)。這些人名的背後可能真有其人,也可能是虛構的。就這樣喝不著、吃不到,吊足了他的胃口,受盡了饑渴的折磨。後人把Tantalus的字尾-us去掉,加上動詞的後綴-ize,造出了tantalize這個新詞,貼切地描述了這種被吊足胃口之痛苦。
  • 淮南子:做人看不到這一點,只能在人生路上栽跟頭,爬不起來!
    古人非常聰明,早就在之前為我們做出了提醒,只不過我們自己不知道,快來一起看看吧。《淮南子》中寫道「善遊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自為禍!」這句話的意思是善於遊泳的人往往容易被溺死,善於騎馬的人往往才會墜馬,是因為自已認為自己對這件事掌控到位,才出現的這樣的禍患。
  • 為什麼我國有些城市的英文譯名並不是漢語拼音?
    對一個國家而言,地名的英文譯名規範與否,直接關係到從上到下的交流和理解。1977年,聯合國舉辦的一次地名標準化會議中規定了「名從主人」的原則,自此,採用漢語拼音為中國地名拼寫成為了國際標準。流行於西方的「威妥瑪式拼音法」說起漢字注音歷史,就繞不開一位英國人威妥瑪,他曾在中國擔任了43年的外交官。為了方便外國人學習漢語,威妥瑪創立了用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的方法——「威妥瑪式拼音法」,成為中國地名、人名及事物名稱的譯音標準。
  • 【趣味地理】中國最最搞笑的地名集,中國最容易讀錯的地名,看看你...
    中國地大物博,文字歷史源遠流長,多音字、形體相似比比皆是,很多被用於中國地名,誤讀地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習慣成自然,往往錯了也不知道。但有時候、有些場合卻很難堪,甚至容易成為一種笑柄。那麼,中國有哪些地名最容讀錯呢?  1、六安市  六(lù)安,位於安徽省西部。
  • 栽跟頭後知道疼了,蓬佩奧罕見低頭服軟,希望中國可以重新考慮
    本以為該公司會不予理睬或者採取其他措施,沒想到的是,政策實施的很是順利,一連串的打擊,讓美國栽了個狠狠的跟頭,這次終於知道疼了。其國務卿蓬佩奧更是罕見的低頭服軟,公開表示,希望中國可以重新考慮雙方關係,進一步促成合作。首先要知道,洛馬公司是美國主要軍火公司之一,廣為熟知的F-35戰機就是來自洛馬公司。
  • 西安地鐵站名很多是大寫拼音 怎麼不用英文呢?
    然而,在西安逐漸走向國際化大都市的過程中,地鐵站中的站名下方卻始終是大寫拼音,如ZHONGLOU、BEIKEZHAN、CHUANGXINGANG這樣的大寫英文字母。為了西安與國際接壤,可否將地鐵站中的導向牌裡的站名大寫拼音更換為英文?回復西安市軌道交通集團地鐵車站屬公共場所,英文譯寫須執行國標《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範》、地標《公共場所公示語英文譯寫規範》等規範、標準。
  • 著名的7-11便利店,英文到底怎麼念?
    你怎麼念"711"這個店名的? 據我觀察,在中國好像沒有統一念法,有人念"七一一",有人念"七么么",還有人念"七一十一"。我有不少廣東朋友的念法很萌,叫"七仔"。 但老外基本都會念成"seven eleven"。在書面中,這個店名一般不寫成711,而要寫"7-Elev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