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晚間,順豐公告子公司順豐快運及其所有股東與其可轉債投資方籤署《股東協議》,各方同意將投資方向順豐快運提供的3億美元可轉債轉換成順豐快運新發行的1.5億股普通股股份,這一舉動無疑將減輕順豐快運財務壓力,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
剛剛過去的雙11,雙品牌運營的順豐快運、順心捷達單日貨量雙雙突破歷史高峰。11月12日,順豐快運+順心捷達單日貨量達69061噸,其中順豐快運45224噸,順心捷達23837噸。
而從競爭對手來看,無論是營收還是業務量,順豐快運依舊處於領先地位。安能雙11單日貨量達51357噸,儘管創造了新的記錄,但業務總量尚不及順豐快運網絡。緊隨其後的中通快運雙11當天貨量突破3.1萬噸。
在不少投資人看來,目前中國大票零擔市場CR10不足5%,市場極度分散,疫情之後將加速行業格局變化及整合,中國大票零擔市場甚至有機會再造一個新順豐。
不止順豐快運,今年以來,包括安能、壹米滴答、以及德坤、快兔等公司相繼獲得資本青睞,德邦快遞與韻達的牽手也讓大包裹市場生出新的變量。這些都讓零擔快運這個傳統的領域變得刀光劍影。
根據安能制定的五年規劃,安能要實現每年增長30%,五年達到日均貨量十萬噸的目標。而順豐快運或許在資本市場有更多的動作,甚至不排除剝離出上市公司,與順心捷達打包運作的可能。快運市場的競爭本來就相當殘酷,加上快遞公司不斷下沉搶食蛋糕,可以想像,明年行業的競爭將更加白熱化。
接下來的一年裡,順豐、安能、壹米滴答、百世快運誰將成為零擔「一哥」,「快運第一股」將花落誰家,則成為當今市場最大的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