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修道層面去讀《聊齋志異》,看因果報應和懲惡揚善

2020-12-16 香哥哥自媒體

清代民間的道教信仰十分盛行,山東是全真教的發源地,有著悠久的道教歷史傳承和豐厚的民間土壤。蒲松齡自幼就喜讀道家經典,生長在山東並曾寓居嶗山寫作的他深受道教文化氛圍的影響,對道教思想中的神仙高道、鬼狐花妖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一生更以「雅愛搜神」標榜。

蒲松齡嘔心瀝血歷時四十餘年創作的《聊齋志異》,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直接與道教有關的就達157篇之多。其中大名鼎鼎的《勞山道士》更是與嶗山道教分不開的。故事中的青年王七慕名來嶗山學習道術,但他「過月餘,手足重繭,不堪其苦」,偶然見到道長施展神奇的道教術法:以箸擲月中,見一美人,自光中出,翩翩作霓裳舞。此後王七再次堅定道心,不過又堅持了僅一個月而已,最終學得「穿牆術」而歸,回家後炫耀術法,失效而貽笑大方。

據說當年蒲松齡在嶗山寫作時就遇到了一位年輕男子,男子自稱在家不愛讀書、常受責備,聽說嶗山道士神異,想來學點本領。此男子雖不姓王,但道長們推斷蒲松齡創作《勞山道士》很可能以此人為原型而發揮創作。「聞道易,信道難;信道易,行道難」,世人多歆慕道教的神奇術法、養生之術,而真實的修道卻是一個漫長清苦的過程。道不妄傳,《勞山道士》中的王七是很多慕道人士未能通過前期的艱難考驗最終悻悻而去的生動寫照,同時烘託出深山道士的清規戒律和清苦修行,從而點明了真道難求的主旨。

除了好道之人,《聊齋》中也記述了許多法術高明的道士,例如《寒月芙蕖》中有著高超道術的濟南道人,他有種種奇異之術,當中最精彩的莫過於他在凜冬之際宴請賓客,繪雙扉於牆壁上,以手撾之,振管而啟,立刻別出洞天,內中陳設滿亭、窮極奢麗,並有荷花十頃、一望無際。待到賓客酒足飯飽,荷花凋謝,北風驟起,景色也不復存在了。

然而,道術並非用來自娛自樂,蒲松齡以他的生花妙筆講述了道士濟世度人的精彩故事,他們或降妖除魔,或助人為樂、匡扶正義,例如《向杲》中的道士就幫助向杲化身成猛虎為死於非命的兄長報仇。《聊齋》中的道長們常作為推動劇情的關鍵人物而出場,而且多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個性超脫、落拓不羈,這大約也是作者心目中道長們的形象吧!

蒲松齡還深受道教懲惡揚善、因果報應等教義思想的影響,記述了大量反映此類主題的作品。在《二班》中,擅長針灸之術的醫生殷元禮,因機緣湊巧治好了虎精二班兄弟母親的疾病。一日他於野外意外遭遇到狼群的攻擊,幸而被兩隻老虎搭救。事後,方明白當日醫治的老婦人原來是這兩隻老虎的母親。藉此神奇故事,蒲松齡將善惡循環、報應不爽的道理戲劇化地體現了出來。

若說這些道教文化的印記是隱而不顯的,那麼《嬰寧》的故事就可謂喻意明朗了。古代嬰、攖相通,「嬰寧」即「攖寧」,《莊子·大宗師》中說:「其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其名為攖寧。攖寧者,攖而後成者也。」攖寧是指一種心神寧靜、不被外界事物所擾的修養境界。「牛馬四足,是謂天;落馬首,穿牛鼻,是謂人。故曰:無以人滅天。」相較外物,道教更尊重人的本真。

蒲松齡藉助嬰寧的故事,講述了世俗對人自然本真的戕害。狐妖嬰寧「容華絕代,笑容可掬」,愛笑是她的標籤,嬰寧無憂無慮,有著赤子般的純真天性,用她母親的話說:「言少教誨…年已十六,呆痴如嬰兒」。與王子服結為夫妻後,嬰寧雖屢被姑母訶斥,卻不改其「笑輒不輟」的本性。後因上牆摘花憨笑被西鄰挑逗,嬰寧略施小計將其致死,差點兒惹上了牢獄之災。姑母責備她這次丟了她兒子的臉面,自此嬰寧「竟不復笑,雖故逗,亦終不笑」。

從嬰寧自然本性中的笑到笑的消失,由自然而不自然,蒲松齡將道家攖寧的寓意以愛情喜劇中的悲劇形式娓娓道來,令無數讀者莞爾的同時心生嗟嘆。似乎是照顧到讀者的心情,故事的結尾,嬰寧誕下一子「不畏生人,見人輒笑」,似乎再次給人以歸復「自然」的新希望。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這是對《聊齋志異》的經典解讀,而我們由道教的眼光出發,去品味這本蒲松齡記述的故事,也不失為《聊齋》的另一種讀法。我們無法考證這書中的道教底蘊有多少是源出於嶗山的仙境之中。世上有多少人曾被他伏案疾書的精神所動,也想去呼吸那些為蒲松齡帶來靈感的仙家氣息。蒲松齡寫出的,正是我們心中的那個亙古不變的大道。

部分圖文選摘自網絡,如有涉及侵權請告知,將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相關焦點

  • 《聊齋志異》與道教思想
    當今社會,道教文化越來越得到重視,以道教思想研究和發掘蘊涵在傳統經典名著中的道教思想成為流行的學術思潮之一。《聊齋志異》打上了道教思想的深刻烙印。用道教思想解讀《聊齋志異》,或許可以更好地揭示這部傳世經典獨特的思想內涵。
  • 《聊齋志異》只合年少時讀,過知命之年再讀,就不是那回事了
    每一篇都將有一個狐女/翩翩來到你窗前,/招你作一次傳奇的豔遇,/像輕風行過水麵。她負責貌美如花,還負責掙錢養家,最後還給你生個娃,聰明,會讀書,長大了金榜題名,那是靠得住的。開頭的幾行詩,是我二十歲時寫的。接下來這段話,是我這會兒寫的。寫的都是《聊齋志異》。你看,《聊齋志異》只合年少時讀,讀來綺夢聯翩。過了知命之年,再讀,感覺就滿不是那回事了。問題出在誰身上?是這個世界去魅了麼,還是我的人生解惑了呢?
  • 《聊齋志異》法文繪圖本:東方狐仙與西方奇幻的共鳴
    《聊齋志異》兼有「怪異」與「神奇」兩類特性,與歐洲純美的「神奇」有異質反向的區別。按修辭學鑑衡,《聊齋志異》的突出特色是《山海經》《太平廣記》和《幽冥錄》中傳統的「怪異玄幻」,蒲松齡所言之事讓人深以為異、驚奇不已。《綠衣女》敘述秀才於璟在醴泉寺夜讀,忽一綠衣女子來訪:「於驚起,視之,綠衣長裙,婉妙無比。」曾經,秀才聞女簷間呼救,仰首見一大蜘蛛追捕一隻綠蜂。
  • 苗懷明整理:近年新出蒲松齡及《聊齋志異》研究論著一覽
    ——從聊齋詞看蒲松齡的自我意識 (之一)…尚繼武蒲留仙與辛稼軒詞作比較談…張成水聊齋詞與 《聊齋志異》 …王偉偉後記四、張崇琛:《聊齋叢考》>——《聊齋志異·恆娘》與《周易·恆》卦對讀中西交通視野下的《聊齋》狐狸精形象——從《聊齋志異》中狐狸精的「籍貫」說起情趣·美趣·理趣——《聊齋志異》愛情篇章的多重文化蘊涵化俗情為雅趣
  • 聊齋志異:鬼怪、動物和人的互動,反映的卻是真實的人間萬象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幾乎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中國古典文學精品,魯迅先生稱之為 「用傳奇法,而以志怪」。魯迅所說的 「傳奇法」,是指作品借幽冥鬼怪狐妖之說諷喻世情,名為寫冥界事和人,實則筆筆寫現實中習見者,此之為 「影射」。
  • 蒲松齡與《聊齋志異》:不得意的人生有了得意之作
    在中國文學史上,以志怪傳奇為特徵的文言小說中,最富有創造性、文學成就最高的就是清初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聊齋志異》總共近五百篇,其中絕大部分篇章敘寫的都是神仙狐鬼精魅故事,有的是人入幻域,有的是異類化作人形進入人間,也有一些人、物互變的內容,具有超現實的虛幻性和奇異性。
  • 蒲松齡與《聊齋志異》:一個山東女人成就的偉大作品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只有深情的投入,才讓《聊齋志異》避開了妖言惑眾的嫌疑,反倒成了志怪小說最高的巔峰,風行天下。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的一句話,算是對蒲松齡和《聊齋志異》的到位評價了:「愛是一種偉大的感情,它總在創造奇蹟。」
  • 《美人皮》和《聊齋志異.連城》的不同之處,對比發現,差太多了
    《聊齋志異》用簡練的文筆,細膩的描寫,將一個個生動感人的鬼狐故事呈現在大眾面前,讓人愛不釋手,百看不厭。《聊齋志異.連城》是《聊齋》眾多故事中的一個,書中通過喬生和連城純真的愛情,演繹了一幕生死愛戀,從人間到地獄,從地獄返人間,幾經生死,幾經磨難,終於牽手,共度人生的故事。
  • 秋夜讀《聊齋》
    據說毛澤東少年時期專去城門口喧鬧處讀書,意在鍛鍊心無旁騖的專注。可惜蕭三在《毛澤東同志的青少年時代》書中沒有說明讀的是什麼書,喧鬧的噪音和書的內容有無反差。毛澤東是一代偉人,讀書方式自然也異於常人,不過,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讀書與環境氣氛有關係。現代人儘管生活領域多樣,生活節奏快捷,畢竟還要坐下來讀書的,既然讀書,就不會失去對環境氣氛的注意。我以為讀書氛圍的營造因書而異。
  • 《聊齋志異》:精靈成精報恩的故事,是蒲松齡和妻子的寫照?
    作者:孔祥舉一、蒲松齡先生的生平自蒲松齡寫的《聊齋志異》問世以來,後人不斷翻拍成各個版本的電影與電視劇。他創作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是公認為中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中成就最高。多年孜孜不倦的寫作、讀書生涯,而不得官位的生活經歷,使得一身書卷氣的蒲松齡閱盡繁華,看透世事滄桑。晚年的蒲松齡索性自己擺個茶攤,請來往的行人免費喝茶,只求能給其講述個民間傳奇故事。就在這種堅持下,蒲松齡結合自己對人生的感悟,查閱歷史記載,終於寫出了震驚中外的巨著《聊齋志異》。
  • 《聊齋志異》還值得我們深讀嗎?
    如果只是為了看狐精鬼怪去看《聊齋志異》,實在是沒多少意思的,一不刺激,二不恐怖的,還動不動就搞個一夜情啥的,還不如多聽幾集張震講鬼故事。 但如果認為《聊齋志異》裡只有狐精鬼怪,那就真的太小看蒲松齡了。郭沫若評價他「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 他是位大夫,卻迷戀《聊齋志異》,最後看出了不少名堂來
    他本是淄博市一家中醫院的大夫,行醫四十多年,救治患者無數,可是他卻偏偏喜歡上了蒲松齡的小說《聊齋志異》,並且從裡邊研究出不少醫學方面的文章,自己又出版了一本別樣的「聊齋」。也許是出於職業的敏感,他在看蒲松齡小說《聊齋志異》時發現,有不少故事情節涉及到醫學衛生方面,充滿了豐富的中醫藥知識。
  • 《聊齋志異》:好快刀和金永年
    《聊齋志異》是蒲松齡用多年心血編纂而成的故事集,裡面收錄了各地的奇聞異志,大多數作品都是中篇,但也有十幾篇小短文,它們甚至有的才幾十上百字,即使如此短小精悍,讀來卻同樣妙趣橫生,回味悠長。今天我們來欣賞其中的兩篇《好快刀》和《金永年》。
  • 《聊齋志異》:不僅僅是鬼怪亂神的故事,更是一部人生哲學
    而對於蒲松齡來說,作為一介書生,他還有手中的筆,不能正大光明的指責,隱晦一點總沒人管吧,所以也就有了《聊齋志異》。《聊齋志異》是以鬼怪亂力為依託,講述的一個個令人嘆為觀止的故事。這本書有多出名,不用做多贅述。但是它通過狐仙,鬼怪,山石,鳥獸等揭露的官場黑暗,人性的詭辯,愛情的悽美等註定它成為傳世之作。
  • 《聊齋志異》聶小倩是寧採臣產生的幻覺嗎?
    01我們加在《聊齋志異》上的標籤有很多,蒲松齡也利用在家門口開茶館的機會搜集了大量奇聞異事悉數被收集到《聊齋志異》裡,從《畫皮》花花公子的悲劇,到《倩女幽魂》寧採臣和聶小倩的人鬼情未了,我們在影視劇中,見過太多《聊齋》裡的愛恨情仇。
  • 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美醜對照四個模式與法國雨果思想的異同分析
    蒲松齡在開設私塾之餘,寫的《聊齋志異》和詩集裡為讀者營造了藝術美的世界,塑造了很多有著真性情的花仙狐妖的形象,以至於在後世的研究者眼裡,蒲松齡《聊齋志異》就是蒲松齡美學思想、審美經驗和藝術感覺的綜合產物,是蒲松齡美學思想的集大成者。
  • 聊齋志異:《聶小倩》為什麼這麼與眾不同?
    《聊齋志異·聶小倩》雖然篇幅不長,刻畫的人物也不多,卻是蒲松齡的力作。這個短篇小說,把陽剛與陰柔之美、恐怖與安寧、粗獷與細膩,糅於一體,將現實世界與鬼幻世界巧妙地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絕佳的人鬼之戀,並寄託了蒲松齡這類落魄文人的理想化生活,是《聊齋志異》中最具代表性和價值的篇目之一。
  • 王建寫下一首冷門詩,全詩無一生僻字,卻成為《聊齋志異》的常客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大家都很熟悉吧,無論是書籍還是被拍攝出來的電視劇大家應該都看過。這本書籍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藝術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峰。
  • 他寫《聊齋志異》的創作靈感是什麼?
    古典鬼故事《聊齋志異》,提及它我們許多人都不會陌生,如《倩女幽魂》《畫皮》都是出自《聊齋志異》,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聊齋志異》的作者,以及他的創作靈感。第一,蒲松齡的書生情結許多人都喜歡《聊齋志異》這本書,其中我們熟悉的鄧小平同志,他也非常喜歡《聊齋志異》這本書。眾所周知,鄧小平有一句經典名言: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
  • 45 文史哲II《西遊記》《聊齋志異》,《指環王》《哈利波特》
    比較中國的《西遊記》和《聊齋志異》,歐美的《指環王》和《哈利波特》》作者:六度陳偉偉【◆1.我們中國人更懂魔法一些】看了一點電影《指環王》,有些感慨。西方電影《哈利波特》《指環王》和我們中國的《西遊記》《聊齋志異》比較,哪個想像力更豐富一些,我發現還是我們中國人更懂魔法一些,也更懂妖魔鬼怪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