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圖/阿東
安德魯·布林買賣爵位的網站「精英封號」。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花上幾十英鎊就能買下土地,還有相應的貴族頭銜。這是現實存在的生意,也是一場博取虛名的鬧劇
本刊記者/蘇潔
在英國留學多年的高飛(化名)最近花了50英鎊,相當於502元人民幣,通過一個賣爵位的網站,在蘇格蘭的荒山野嶺買了塊土地。三天後,他收到了購買的證明文件:一張購買證書、一張被購買土地和周圍環境的地圖、購地編號等一系列套餐。最重要的是,他得到了「勳爵」的頭銜。
但高「勳爵」發現頭銜和土地並未有太大實際用途,「其實就是覺得好玩,想留個紀念而已。這個頭銜,更像是『地主』的代名詞」。
據英國《華文周刊》稱,由平民升格之後,高「勳爵」又給朋友買了一個「爵士」。朋友卻覺得這個買來的頭銜「沒有任何優越感」,不好意思拿出來用。
買賣爵位在英國已經存在了十多年,在華人圈中流行,很多外國人也會買。
「我接觸過一些中國、中國香港的客戶,他們對於買爵位的理解很開放,許多人就是想要快樂。在我這裡買爵位的人,既有商人、金融界人士、醫生,也有退休人員,甚至工人。」從事爵位買賣行業14年的安德魯.布林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賣爵位的生意經
獲封爵位對英國人來說是巨大的榮耀。這不僅能獲得政府在衣食住行方面的津貼,而且在英國各地都能受到別人的尊重和優待。按照英國傳統,英國女王可以根據內閣首相的提議,將貴族爵位授予某人。通常每年會公布兩次名單,一次是新年,一次是英王生日。
但現在,事情正在變得越來越簡單。
「想像一下,入住酒店免費升套房,乘坐飛機免費升頭等艙,還有數不盡的VIP服務,享受你的卓越人生……」打開安德魯·布林的「精英封號」網站,一排用花體英文書寫的廣告語頗令人心動。
網站上明碼標價,195英鎊可獲封任何頭銜,終身制;995英鎊不僅可獲得世襲的任何頭銜,還有一塊土地。
1998年之前,安德魯·布林就開始從事爵位買賣的生意,那時候網絡並不流行,他最初是用在報紙上登廣告的方式攬生意。而隨著網絡的興起,他的客戶開始遍及全球。
生意逐漸做大的他在英國西南的南德文郡開了一間辦公室,還僱用了一位兼職助理。
「我們賣的爵位和英國政府、皇室都沒有關係。當然,也是英國現行法律所允許的,其實就是讓客戶買一小塊土地,然後到土地註冊處去登記。所以,這種『爵位』可以理解為是相關土地註冊處『頒發』的。」安德魯·布林直言不諱地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和安德魯·布林一樣在網上從事爵位買賣生意的公司不在少數,在英國《貴族》雜誌透露的信息中,僅在網上有名有姓頗具規模的爵位銷售網絡就有16家。在《貴族》雜誌看來,之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這個市場中,是因為「錢比較好賺」。入行十幾年的安德魯·布林則表示,「我們這行競爭也是很激烈的。只能靠更多的熱情,和提供別人所沒有的服務取勝。」
事實上,英國的榮譽制度雖然有著一套嚴格的評選標準和評選程序,但卻並沒有一部完整和全面的成文立法,《1925年榮譽封號(防止濫用)法例》是現存的僅有的關於榮譽制度的一個法規。這部在1920年通過的法例,是在時任英國首相戴維.勞埃德.喬治被指出售爵位以換取利益的背景下推出的。
如今,這一法例雖然保護了來自皇室的榮譽封號,卻遺留給市場不少可鑽的空子,而最容易被利用的,就是莊園主的榮譽封號。
1999年,蘇格蘭關於土地買賣出臺新政,微型的土地買賣不需要在國家級機構進行登記,而對這種微型的土地買賣也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因此,很多公司喜歡將位於蘇格蘭的某塊土地賣給未來的「爵士們」,並從土地交易登記處那裡,獲得蓋章。
為了證明購買的爵士地位的合法性,不同的爵位買賣公司也有不同的合作機構。除了與安德魯·布林的「精英封號」合作的土地註冊處外,有的公司會設法從專利局獲得蓋章,有的公司則設法從外交及聯邦事務處弄到一紙文件,以證明自己已經獲得了政府的認證。
「除了職責範圍內的土地轉讓登記等,土地註冊處和這些爵位銷售公司或銷售計劃沒有任何關聯。」英國的土地登記處曾發布過這樣一條公告,與套近乎的爵位銷售者們撇清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