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鐸草書研究第九期:用什麼詞來形容王鐸的書法比較合適?
以上所論都是指向王鐸行書和草書。王鐸的行書與草書的風格基本是一致的。「蒼老勁健」、「魄力沉雄,邱壑峻偉」、「飛騰跳擲」、「筆宕而勢峻密」等都可以作為歸納王鐸草書風格的詞彙,但給人的感覺是不夠全面,各偏於王鐸草書創作形式之一隅。
-
王鐸草書研究第二期:學習「二王」,努力尋找通向晉韻的階梯
作者:鄧建民(首都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王鐸在《草書頌》裡說:「草書之始,本篆所為。鳥跡穗象,施張有宜張芝羲獻,餘鏟邪枝。」他的取向是相當鮮明的:以張芝、二王為草書正宗,其餘諸家皆為「邪枝」。從他的草書臨古作品看,也以學張芝、二王為多,如張芝的《冠軍帖》、《終年帖》和《今欲歸帖》,王羲之的《適得書帖》、《差涼帖》、《汝不帖》、《清和帖》、《散勢帖》,王獻之的《江州帖》、《集聚帖》、《忽動帖》、《委曲帖》等。這些作品王鐸經常臨寫,並且得益甚多。
-
王鐸行書集字創作
王鐸的書法恪守古法,一生勤奮臨池,書法藝術經歷了積累、沉澱和超越三個過程。青年時期,王鐸主要師法二王、鍾繇,能形神兼備,40歲之後,王鐸的書法作品漸入佳境,如行書《題青山莊五律十首冊》用筆清爽,字形雄壯,草書《贈子房公草書卷》,字跡連綿瀟灑,通篇參差錯落,富有韻律美。
-
王鐸《求書帖》、《歡呼帖》鑑賞
晉唐以後,王鐸只學米芾一人,也是因為米書有縱肆奇險、筆勢凌厲、鋒開八面而沉著痛快的雄強之風。 姜紹書《無聲詩史》稱其「行草書宗山陰父子(王羲之、王獻之),正書出鍾元常,雖模範鐘王,亦能自出胸臆」。其傳世作品主要有《擬山園帖》和《琅華館帖》等,諸體悉備,名重當代,學者宗之。
-
陳佔超:「神筆」王鐸故裡行(散文)
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者的李志敏評價:「王鐸的草書縱逸,放而不流,縱橫鬱勃,骨氣深厚」。王鐸一生勤學好問、博古通今,他的詩書畫才藝堪稱三絕,在書畫方面造詣高深,尤以書法獨具特色、獨樹一幟,他不但是一位各體皆能、風格多樣的書法全才,而且他的草書已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的高度,也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書法家,影響中國書壇400餘年,世稱「神筆王鐸」。
-
淺談:王鐸書法藝術特徵及審美思想
他精於使轉與澀行的結合用筆,每一筆在運行中都有種一往無前的推進力,在或順或逆、或正或側之中,同時又有一種反掣力控制著筆的速度和力度,線條就這樣自由和掌控下運行著,絕無「失度」,「縱而有斂」的特質正是王鐸的書法魅力之所在。孫過庭在《書譜》中說「草以點畫為性情,使轉為形質」。王鐸的用筆方法豐富、放大了草書的線條表現力,動感更強,內涵更足。
-
「神筆王鐸」 的生平與藝術成就
王鐸博學好古,工於詩文,精於書畫,尤以書法見長,有《擬山園帖》《琅華館帖》等,諸體悉備,名重當代,學者宗之,對日本近世書壇影響較大,在中國書法史上有「神筆王鐸」之譽。行草宗「羲獻二王」,楷書師法鍾繇,又學顏柳,然多自出胸臆,雄健悠肆,骨力暢達,端正莊重,靈氣俊逸,於時風中另樹一幟。
-
王鐸與《汴京南樓》
鄰居劉玉雪贈送珂羅版王鐸橫幅草書《汴京南樓詩卷》:「夷門蕭瑟俯晴空,萬事欷獻向此中。梁苑池臺新萑葦,宋家艮嶽老苔叢。牧人壕外時驅犢,獵騎天邊晚射鴻。舊月多情依汴水,滔滔東去更朦朧。崇禎十五年三月夜 洪洞同邑弟王鐸具草 抱翁公祖教正。」
-
王鐸行草書法第三期:書宗魏晉,名重當代,與董文敏並稱
王鐸從小刻苦讀書,入仕後一心效忠朝廷。作為一位朝廷文官,他博學多才,在詩、書、畫各領域藝績卓著,是明末清初藝壇的傑出人物。王鐸崇古而不泥古又能創新,他書法中既有揮斥方遒之勢又有簡靜平和之作,他的繼承與革新的精神值得探究。
-
胡秋萍的草書無底價,整體有浩莽氣勢,有一個細節不足:橫畫遲疑
胡秋萍的草書無底價,整體有浩莽氣勢,有一個細節不足:橫畫遲疑。在當代書法藝術之林,胡秋萍是一個草書的書法實力派。她的書法修煉有諸書皆成的成績,以前小楷精湛,令人服氣。到了後來,胡秋萍的草書專攻王鐸的筆墨氣象,也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
薛龍春談王鐸其人其書
薛龍春談到,他想做的不單單是王鐸的書法研究,而是以王鐸為中心的文化研究,而這兩本專著,既是某一個學術階段的研究成果,也為將來計劃中的王鐸研究專著打下了良好基礎。在接受《上海書評》的採訪時,薛龍春談到了他所理解的王鐸其人其書,他的王鐸研究的緣起、發展,以及未來的研究計劃。
-
他是書法史上最用功的人,每天能寫3萬字,草書獨步天下!
康裡巎巎草書《張旭筆法卷》他是元代頂尖的草書大師,且能達到「通神」的境界,書法史上能夠達到此種的境界,僅僅張旭、懷素、顏真卿、黃庭堅、王鐸等寥寥數人而已!在《書史匯要》中對於它的草書有這樣的評價:元朝以書名世的,趙子昂之後,便無人能比了。意思是說元代的書法除了趙子昂之後,康裡巎的名氣最大了,一直到後世沒有人能夠在草書方面超越他!
-
草書實用與審美的衝突——《非草書》與《草書勢》
殷商、秦漢早期時的文字,主要還以應用為主,到漢末,隨著草書藝術的進一步發展,其以獨特的藝術魅力,吸引著人們的競相追逐,書法的實用價值退居其次,藝術審美意識逐漸增強,尤其是杜度(操)、崔瑗、張芝等大書法家的出現,把書法推向了自覺發展的道路,使其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而存在。由此,出現了草書作為點畫省檢、提高效率的實用性與作為一門藝術的審美性之間的衝突。
-
中書協草書委員會副主任徐利明,作品估價1到3千元,空間有弊端
特別是草書當為書法之冠,作為草書委員會的副主任,徐利明應該有不簡單的書法造詣,草書向來是不太好寫的,寫到草書遂手應手的境界,古代有懷素,明代有王鐸,徐利明的草書師懷素者多,師王鐸草書也有之,並且還參意了米芾書法的一些刷字風格,取法是為上的,並且是多元的。在書畫藝術品市場,看到了中書協草書委員會副主任徐利明的一件草書作品,寫得如何呢?
-
一代書家王鐸生平行跡,盡在《年譜長編》
王鐸在藝術史、文化史與政治史上都有很高的研究價值,《王鐸年譜長編》以王鐸一生行跡、交往與詩文書畫活動為中心,以年月日編次,以煌煌百餘萬字勾勒出王鐸的一生。全書徵引豐富、考證精細,除對王鐸本人的文集、書作、刻帖、手稿、信札等進行系統的整理與考證外,還對其同時期的書家、友人的大量詩文集、筆記、信札等做了搜集與細讀,具有重要的文獻史料價值與學術研究價值。
-
書法欣賞|河南省首屆草書作品展—參展作品選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70 周年,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繼承和弘揚書法藝術,展示當代河南書法的草書創作成果,培養和發現河南書法草書優秀人才,推動河南草書藝術的進一步繁榮和發展,河南省書法家協會特舉辦本次河南省首屆草書作品展。鐵畫銀鉤書萬古,春秋雅事一毫藏。
-
中書協徐利明狂秀草書,筆墨飛揚恣肆,卻被網友批評書法布局太次
在書法界,草書的書寫是最容易弄巧成拙的,結構、筆墨、布局、線條等,有一個地方處理不好就會影響整幅書法作品的品質。因此,許多的書家即使有多年的書寫經驗,也常常出錯。徐利明講書法由此看來要想寫出一幅好的草書作品,不僅需要紮實的書法功底,還需要綜合的文化素養。
-
邱振中:從黃庭堅開始,人們用行書的筆法來書寫草書
草書一直被視為一個特殊的領域,記得早年初學書法時,甚至得到一種印象:草書切切不可隨意碰觸。許多終身研習書法的人們,從不曾接觸草書。林散之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這種狀況。特別是最近十餘年來,研習草書的人數增多,已經逐漸成為一種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