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古詩詞十首,一葉梧桐一報秋

2021-03-04 中華詩文學習

《立秋》

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這首詩的最大特點是寫出了夏秋之交自然界的變化。仿佛立秋一到,大自然就換下了一副容顏,人們的生活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滿階梧葉」,所謂「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立秋夜扇的風特別涼爽。這都反映出詩人對事物的變化特別敏感,對生活的觀察與體驗特別細緻。

《立秋前一日覽鏡》

唐·李益

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

惟將兩鬢雪,明日對秋風。

這是一首悲秋之作。秋風一起,萬物凋零,自己的命運也如此,不容超脫,無從選擇,只有在此華發之年,懷著一顆被失望涼卻的心,去面對肅殺的秋風,接受凋零的前途。

《立秋夕有懷夢得》

唐·白居易

露簟荻竹清,風扇蒲葵輕。

一與故人別,再見新蟬鳴。

是夕涼飈起,閒境入幽情。

回燈見棲鶴,隔竹聞吹笙。

夜茶一兩杓,秋吟三數聲。

所思渺千裡,雲外長洲城。

秋天是一個思念的季節。在這個立秋的夜晚,詩人想起了自己的友人劉禹錫。與他相別,已有一年了吧。他如今在遙遠的地方,我的思念要跨越千裡。

《新秋》

唐·齊己 

始驚三伏盡,又遇立秋時。

露彩朝還冷,雲峰晚更奇。

壟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

幸好清光裡,安仁謾起悲。

立秋來了,壟上的禾苗半熟,原野上的草已經微露衰跡,這些生活化的描寫,讓這首詩極為清雅有趣。

《立秋》

唐·劉言史

茲晨戒流火,商飆早已驚。

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一句「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將夏去秋來寫得生動有趣,令人久久回味。

《思佳客·立秋前一日西湖》

宋·高觀國

不肯樓邊著畫船。載將詩酒入風煙。

浪花濺白疑飛鷺,荷芰藏紅似小蓮。

醒醉夢,喚吟仙。先秋一葉莫驚蟬。

白雲鄉裡溫柔遠,結得清涼世界緣。

立秋前一日,作者在西湖遊賞,白鷺、紅蓮,俱是風景。詩人在遊覽中,對即將到來的秋天,十分喜悅,因為有清涼世界就要來了。

《宣府逢立秋》

清·計東

秋氣吾所愛,邊城太早寒。

披裘三伏慣,擁被五更殘。

風自長城落,天連大漠寬。

摩霄羨鷹隼,健翮爾飛搏。

我國幅員遼闊,每個地區,節氣時令都有差異。在這首詩中,詩人寫邊城的秋天,寒氣來得太早了,三伏天,都一直披著裘衣,五更天時,還蓋著被子。

話說,面對這樣的天氣,詩人不知是喜歡呢還是喜歡呢!

《立秋日》

唐·司空曙

律變新秋至,蕭條自此初。

花酣蓮報謝,葉在柳呈疏。

澹日非雲映,清風似雨餘。

捲簾涼暗度,迎扇暑先除。

草靜多翻燕,波澄乍露魚。

今朝散騎省,作賦興何如。

節氣到了立秋,蕭條的秋天從此開始,蓮花雖盛也有了凋謝的氣象,柳葉雖在也有了稀疏的面貌;朗朗秋日少了雲層環繞,風雨減少只留下清風徐徐;捲起珠簾,涼風暗度;偶爾運扇,暑氣漸無;青草靜默,燕子翻飛天空;河水澄淨,魚兒時時露頭。如今我官務輕鬆,寫詩一首以助興。

《立秋》

宋·方嶽

秋日尋詩獨自行,藕花香冷水風情。

一涼轉覺詩難做,付與梧桐夜雨聲。

立秋時節,天氣轉涼,詩人出門轉了一圈,也沒有找到寫詩的靈感。天氣涼了,詩反而難作了,只得聽著梧桐雨聲安眠吧!

《新秋》

唐·杜甫

火雲猶未斂奇峰,欹枕初驚一葉風。

幾處園林蕭瑟裡,誰家砧杵寂寥中。

蟬聲斷續悲殘月,螢焰高低照暮空。

賦就金門期再獻,夜深搔首嘆飛蓬。

這首詩寫新秋黃昏到夜晚的景色,本來天上火雲崢嶸,尚未散盡,而涼風卻卷著落葉來了。一片樹葉帶來了秋訊,於是無數園林處於蕭瑟的氣氛中,搗衣聲在寂寥中傳來,蟬在殘月下悲鳴,螢火蟲在夜空中閃爍,這些構成了一幅生動的新秋圖。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來稿請投:shiwenxuexi@163.com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相關焦點

  • 一葉梧桐而知秋至
    梧桐一葉而知秋,立秋後就正式告別夏天了,但這並不意味涼爽的天氣馬上就會到來,俗話說: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今年就是晚立秋,又處在伏中,還需防曬、防暑。立秋後民間有些習俗活動,比如貼秋膘、食秋桃、咬秋等等,這些人類活動都表達出了對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對養生學的獨到見解;秋是收穫的季節,也是人們辛勤耕耘後,自然回饋的季節,所以人們會更加重視和歡喜。茲晨戒流火,商飆早已驚,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 立秋_德州新聞網
    立秋,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一    立秋,是一種預示。《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就要來臨。    立秋又稱交秋,「交秋」意味著夏天把天氣控制權「交給」秋天,從此暑意消退,秋涼漸來。
  • 5首立秋古詩詞,唯美又清新「一夜雨聲涼到夢,萬荷葉上送秋來」
    立秋之後,仿佛這一年,日子就開始倒數了。立秋是「四時八節」其中之一,古人非常的重視。在宋朝,立秋這一天,宮人們會把盆栽的梧桐樹搬到殿內,然後等到時辰到了,就會大聲地喊「秋到了!」《立 秋》宋代:劉翰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 「秋雨梧桐葉落時」,那些關於梧桐的詩,實在是又美又悲!
    如果你喜歡古詩詞的話,歡迎關注我!中國古代有「鳳棲梧桐」的傳說,人們認為梧桐為樹中之王,相傳是靈樹,能知時知令。是以,《聞見錄》有言:「梧桐百鳥不敢棲,止避鳳凰也」。作為百鳥之王的鳳凰身懷宇宙,非梧桐不棲。現在則用來比喻賢才擇主而侍。同時,古人所說「一葉落而知天下秋」,其實說的也是梧桐葉落。
  • 一葉知秋的梧桐
    俗傳,在立秋之日,梧桐必落下一葉,故有「梧葉知秋」之說。如:《夢粱錄》「七月(皇曆)立秋」條記載:「立秋日,太史局委官于禁廷內,以梧桐樹植於殿下,俟交立秋時,太史官穿秉奏曰:『秋來』。其時梧葉應聲飛一二片,以寓報秋意。」北宋文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的《梧桐》詩中也有這樣的描繪:「紫極宮廷闊,扶疏四五栽。初聞一葉落,知是九秋來」。
  • 立秋圖片朋友圈立秋說說配圖 2020立秋文案關於秋天唯美句子
    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裡話豐收。8月7日我們迎來立秋節氣,今年雖然是早立秋,但是還未出三伏天,立秋過後仍然是暑熱一片,立秋來了,我們會相逢在秋天嗎?  「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立秋之後,暑去涼來,白露降,寒蟬感陰而鳴。  秋,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秋,揫也,物於此而揫斂也。  眼前的暑氣未消,遠方的夜風漸涼,趁綠葉還沒金黃,賞盡夏末風光。  清風拂面來,一葉藏秋意。
  • 立秋|立秋喝酒有講究,小酌細品不傷身
    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裡話豐收。雖非盛夏還伏虎,更有寒蟬唱不休。立秋,是一年當中的第十三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立秋時值三伏之末伏,盛夏的餘熱未消,但涼風已起,梧桐落下了第一片葉子,寒蟬開始鳴叫,秋意漸濃。
  • 「悅背悅美」第145期:《立秋》(劉翰)
    立秋(南宋)劉翰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劉翰,字武子,湖南長沙人。曾有詩詞投呈張孝祥、範成大。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舉行祭祀儀式,可見對立秋的重視;在宋代,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裡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故有「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說法。
  • 陳永鏘·一葉落知天下秋
    今日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秋季是暑熱與涼寒交替的季節。《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詩人們對於秋來的感慨自古皆然,屈原以「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首發悲秋之聲;宋玉說:「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被譽為"千古悲秋之祖"。
  • 今年的立秋時間 2020年8月7日 星期五
    萬重青山秋生起,一鐮勾月入江中。立秋時,北鬥指向西南,每年太陽從北回歸線向南返回期間到達視黃經135°時為立秋,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後,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詩《立秋》:「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裡話豐收。雖非盛夏還伏虎,更有寒蟬唱不休。」
  • 「雅人韻士」湛江波|一葉梧桐一色秋,寒蟬老柳唱不休
    湛江波作品摘選致八月煙水一汀揮手別,蟬鳴八月入茶壚。軟綿秋雨聲聲慢,尋覓本心雲卷舒。中考九年磨杵鐵成針,三載螢窗萬卷書。大暑(一)燭宵靜夜舞穿梭,手捧伏茶思緒多。物極必反秋黃孕,更嘆分陰惜莫嗟。(二)鬥柄迴環炎暑天,清涼荊楚躁蟬閒。
  • 「詩詞鑑賞」十首吟詠秋荷的古詩詞,讓你欣賞秋荷的美麗!
    十首吟詠秋荷的古詩詞,讓我們在詩詞裡一起欣賞秋荷的美麗吧!慈恩寺南池秋荷詠唐-韋應物對殿含涼氣,裁規覆清沼。賦得秋荷明-李之世盆荷秋欲盡,偏放一枝奇。皎潔凌霜色,娉婷弄月姿。輕颸搖影動,香露泫珠垂。秋荷清-鄭燮秋荷獨後時,搖落見風姿。無力爭先發,非因後出奇。
  • 立秋知秋
    節氣的變化就是那麼執拗,熾熱的中伏還沒走,轉眼間已迎來立秋。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是仲夏大暑之後,秋季節氣的開頭。秋是肅殺的季節,預示著秋天的到來。曆書曰:「鬥指西南維為立秋,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示,谷熟也。」
  • 今日寒露:這十首與寒露有關的古詩詞,快來感受沁涼寒意與詩意吧
    古人筆下的寒露多姿多彩,今天我們就一起欣賞十首關於寒露的詩,感受古人文字描寫出寒露節氣的沁涼寒意。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5個節氣,此時,秋天就快要過去了。寒露是一個反映氣候變化特徵的節氣,至此,晝漸短,夜漸長,日照減少,晝夜溫差較大,早晚會明顯感到冷了。
  • 十首描寫樓閣的古詩詞,體驗古人登高望遠的情懷
    下面精選十首描寫樓臺的古詩詞,體驗作者登高望遠的情懷,希望喜歡。1、滕王閣 唐 王勃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2、黃鶴樓 唐 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 立秋品牌借勢海報合輯,拿走不謝
    今天就是立秋。立秋,是一年當中的第十三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都說立秋之後暑去涼來,可是為什麼天氣一點都沒有要變涼的意思?,下面是匣妹兒整理的往年各大品牌立秋借勢海報,一起來感受下。@海爾一場秋雨一場寒,立了秋,就把扇子丟
  • 這個寧靜古樸的小山村還保留著迎秋儀式
    成語「一葉知秋」是指看見一片落葉,就知道秋天要來了,那麼這片落葉究竟指的是什麼樹的葉子?古人非常看重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到了立秋有非常隆重的迎秋儀式。立秋那天滿街都有賣揪樹葉子的 ,「立秋日,都人戴楸葉,飲秋水,赤小豆」。
  • 立秋|秋意濃,作畫賞
    李可染作品烈日還在炙烤,熱風還在肆虐,暑氣依舊蒸騰;但一覺醒來,不知不覺微風漸涼,告別了六、七月的悶熱天氣,告別了「大暑」,八月的「立秋」便匆匆趕來,立秋之後的梧桐,風吹簌簌。仁美名師 白崇然作品據記載,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裡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 「立秋」是什麼意思?立秋意味著什麼?
    「立秋」是什麼意思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三個節氣,一般在公曆的8月7日、8日、9日這三日內,太陽到達黃經135度時為立秋。立秋意味著什麼立秋後雖然依然炎熱,還有所謂的「秋老虎」,但是,氣溫總體上已經由大暑的最高值下降,白天和夜晚的氣溫差日益增大,這也預示著秋高氣爽、月明風清的秋季的來臨。另外,立秋也標誌著豐收季節的到來,給人以喜悅。
  • 古詩詞中最悽涼的一景: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古詩詞中的梧桐和秋雨聯繫在一起,似乎總有一種悲哀的情緒籠罩。比如題目當中的這一句:「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古人的離別自然是苦澀的,而如果給這份苦澀一張形象化的圖畫,那就是文中的「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