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澳為機器人打造金屬神經網絡,人工智慧覺醒或變為現實?

2021-01-11 奇點使者

人類進入到21世紀以來,短短19年的時間裡,科技發展可以說越來越快,人類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各種功能的機器人開始如同雨後春筍般出現在人類的生活之中,如今在一些領域中,機器人也已經開始取代人類,從事一些基本的生產勞作。

未來人類是否會被機器人取代?多年來這個問題一直都被爭論不休。相信很多人都對霍金生前的3大警告有所了解,其中一個就是警告人類不要盲目的大力發展人工智慧,否則日後人工智慧機器人一旦覺醒,很容易取代人類,成為地球上的新一代主人。

在很多科幻作品中,類似的場景也在不斷地上演。比方說一部國產叫做《二次覺醒》的網劇,背景就設定在了未來世界之中,根據顯示,在未來人工智慧已經全部取代了人類,並且進化出了自主意識,人類的生存也因此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可能在很多朋友看來,人類被人工智慧取代是無稽之談,畢竟人工智慧再厲害,也是人類研發的,它們又怎麼可能取代人類呢?不過「圖樣圖森破」的科學家們,卻開始為機器人搭建金屬的大腦神經網絡了。

前段時間,由日本、美國和澳大利亞聯合的一支科研團隊,竟然成功用銀納米線製作出了模擬人類大腦神經網絡的金屬大腦神經網絡。不僅可以與人類一樣,具有學習、思考等技能,而且還可以產生警覺等特殊的技能,這讓很多人都感到害怕,似乎未來機器人真的可以覺醒,畢竟金屬大腦的神經網絡一旦被放在機器人的身體中,就可以讓它們學會思考。

多年來,我們一直都認為人類的大腦是非常複雜的,這也是我們可以在地球上一眾生物中脫穎而出,成功在短短的百萬年時間裡,就由低等生物進化成地球上唯一智慧生物的原因之一,人類複雜的大腦也是最值得人類驕傲的構成之一,不過,這次科學家們竟然輕而易舉的用金屬材料打造出了一個人類大腦,不得不讓人細思極恐。

目前,研究人員準備再開發出來與人腦相似的存儲設備,主要的材料也是納米線神經材料,不過,這也讓人類的大腦構造,不再顯得那麼神秘,畢竟,金屬絲隨便在納米狀態下就擁有了神經元的特性,機器人覺醒似乎也開始由科幻,逐漸走進了現實。

不過,如今的機器人都是需要電能的,簡單來說,如果我們將他們的電源取下,它們也什麼也做不了,雖然,如今科學家已經發現,被斷電的機器人在1分鐘之內,還是存在記憶的。而且,人類的能源也在不斷發展,如果未來真的發展出「五竹」那般的,用核能充電,一次可以堅挺上萬年的機器人,人類未來能否發生人機大戰,還真是說不好。大家覺得呢?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與矩陣操縱 六 AI現實和真實現實 真正的覺醒是什麼
    人工智慧與矩陣操縱 一 與藍鳥人聯誼人工智慧與矩陣操縱 二  澳大利亞的AI蜘蛛和深層地下基地人工智慧與矩陣操縱 三 爬蟲人的攻擊和5D地球人工智慧與矩陣操縱 四 爬蟲人也被AI控制 眾神 = AI人工智慧與矩陣操縱 五 星際種子來地球幫助打碎矩陣AI現實和真實現實
  • 《霹靂遊俠》變為現實 NVIDIA創人工智慧基礎
    深度學習指的是計算機使用神經網絡自主學習的過程,這個趨勢的興起讓 NVIDIA 又進一步改進了原本在去年 GTC 即公布的 Pascal 架構設計內容。  Pascal 架構 GPU 的三大設計特色將大幅加快訓練速度,精準地訓練更豐富的深度神經網絡,猶如人類大腦皮層的資料結構將成為深度學習研究的基礎。
  • 掃地機器人用上神經網絡,還有蘋果同款dToF!科沃斯AI技術
    今天,coworth robot發布了最新一代的清掃機器人T8AIVI,據說這是他們第一次在清掃機器人的視覺識別系統中使用dtof技術。同時,coworth通過神經網絡算法的集成,進一步提高了清掃機器人的人工智慧能力。
  • 當機器人疊加人工智慧,打造最合適宜機器人
    當機器人疊加人工智慧,打造最合適宜機器人 2020-12-16 12: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人工智慧時代機器人外科診療進展及展望|達文西機器人|人工智慧|...
    AI 中有三大分支同醫療關係最密切,分別是專家系統、人工神經網絡和數據深度挖掘。當今時代 AI 在醫療的布局涵蓋院前管理、院內診療、院後康復和藥物研發,涉及的方面從慢病管理到醫學影像、輔助決策和診療的方方面面。
  • 嘉善要打造一個世界級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產業地標
    9月22日,在2020中國嘉善·幹窯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縣委書記洪湖鵬給幹窯鎮提出了新的目標定位,「我們將聯動省級萬畝千億中新產業園平臺,大力培育千億級智能傳感產業,把幹窯『機器人小鎮』打造成為世界級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產業的重要地標。」
  • 機器人正在覺醒?監控發現它們自己去照鏡子,太可怕了!
    這幾年熱播的美劇,很多都是科幻題材的,比方說《西部世界》,裡面講述的是未來世界裡,人類製作的機器人已經可以高度仿真了,而且甚至很難分辨出來,不過,有一天,機器人突然開始覺醒了,擁有了自主意識的它們,開始審視和懷疑起這個世界來。
  • 人工智慧黑盒揭秘:深度神經網絡可視化技術
    但深度神經網絡又被稱為「黑盒」模型,多層隱藏結構,數據 / 特徵矢量化,海量決策關鍵元等因素讓模型使用者犯難:模型決策的依據是什麼?應該相信模型麼?特別是對於金融,醫藥,生物等關鍵型任務,深度學習模型的弱解釋性成為人工智慧項目落地的最大障礙。
  • 塔克創新:專注人工智慧教育科研機器人 打造全球領先品牌
    塔克創新秉持著「產品與服務至上」的理念,專注ROS教育機器人產品的研發,踏實穩健地走在人工智慧機器人的道路上。  以興趣為業,研發人工智慧教育機器人  「從小熱愛機器人,大學學習的是機器人專業。」 煙臺塔克創新總經理韓泉城說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懷著對機器人的熱愛,韓泉城在積累了一些工作經驗後,毅然辭去了穩定的工作,創辦了塔克創新。
  • 人工智慧飛速發展,五竹叔這樣的機器人,現實中能出現嗎?
    慶餘年的機器人五竹叔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電視劇中的五竹叔就是個機器人,平常人很難看出他是個機器人。除了沒有情感,需要充電、雷射眼,其它方面和人沒有差異。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這樣的機器人能夠在現實中出現嗎?
  • 表徵學習、圖神經網絡、可解釋的 AI , ML & 機器人七大研究進展...
    這篇論文與我見過的其它關於機器學習工作的系統論文一樣,但除了表徵特徵化神經網絡訓練這一常年慣用的技巧之外,MuZero 中提出的想法還幫助回答了關於如何為日益複雜的問題構建 AI 的深刻問題。 整個 AI 研究社區都正在努力將個人的想法匯集起來,集合個體思想以建立更強大的決策系統。
  • 掃地機器人用上神經網絡,還有蘋果同款dToF!科沃斯AI技術再突破
    今天,科沃斯機器人發布了旗下最新一代掃地機器人地寶T8 AIVI,據稱這也是他們首次將dToF技術用於掃地機器人的視覺識別系統中。同時科沃斯通過神經網絡算法的融入進一步提升了掃地機器人的AI能力。科沃斯此次在T8 AIVI中搭載的AIVI人工智慧和視覺識別系統,無疑代表了他們對掃地機器人智能化的另一次突破性嘗試。
  • 人工智慧機器人的未來趨勢
    人工智慧機器人的未來趨勢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12-14 15:30:32   人工智慧機器人的未來趨勢   機器人行業發展前景:
  • 陳根:當機器人疊加人工智慧,打造最合適宜機器人
    文/陳根人工智慧的勃興不斷重塑著人們對未來的設想。其中,機器人作為未來人工智慧發展最廣闊的領域,已經不斷滲入我們的生活和生產。機器人總是為各種無窮無盡的任務而設計,但通常,它們的整體形狀和設計非常相似。比如,當人們想製造一個需要穿越各種地形的機器人時,往往會立刻想到一個像狗那樣的四足動物,但這是否真的是最佳設計卻未可知。
  • 科學家使用神經網絡改變步行機器人NeuroPod的步態
    科學家們現在創造了一個小型機器人,利用集成的人工神經網絡,可以做同樣的事情--這項技術最終可能會被用於性能更好的假肢。這款3D列印的六足機器人被稱為NeuroPod,由西班牙的研究人員開發。它的機載微處理器包含30個人工神經元,目前,這些神經元以各種信號的形式接收來自相鄰的硬線計算機的電子刺激。
  • 解讀:科沃斯機器人旺寶是否具備人工智慧?
    科沃斯創造了商用服務領域機器人旺寶Benebot,做真實的產品。而旺寶是否已經具備人工智慧是很多人關注的問題,本文將通過拆解機器人旺寶每個組成部分,層層解讀,解開這個疑惑!  首先,人們一提到機器人就想到人工智慧。機器人只是人工智慧的容器,機器人有時候是人形,有時候不是,但是人工智慧自身只是機器人體內的電腦。人工智慧是大腦的話,機器人就是身體——而且這個身體不一定是必需的。
  • 研究讓神經網絡認清自己「幾斤幾兩」!
    無論是醫療診斷還是自動駕駛,在許多關乎人類安全與健康的重要領域,神經網絡逐漸開始發揮作用。 但是這些神經網絡,可信嗎? 我們都知道,神經網絡善於從大型、複雜的數據中識別模式,以幫助人類決策,但是它進行識別的過程卻是一個黑箱。 一些AI研究者就試圖揭開這一秘密,找出神經網絡可信度的答案。
  • 大疆教育持續發力,聯合華東師大出版社推出「機器人與人工智慧...
    2020年12月16日,智能教育研討會暨「機器人與人工智慧教程」系列叢書新書發布會,在華東師範大學成功舉辦。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江蘇省中小學教學教研室、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上海市電教館、浦東新區教育與發展研究院、上海市曹楊第二中學、華東師範大學等單位的教育界同仁共同出席了研討會。
  • 關於人工智慧你需要知道的一切 - 行業動態_人工智慧 - 企業網D1...
    然後將對網絡進行訓練,調整其內部參數,直到以高準確度對每個圖像中顯示的數字進行分類。然後,可以使用這個經過訓練的神經網絡對0到9之間數字的其他灰度圖像進行分類。1989年,Yann LeCun發表了一篇論文展示了神經網絡的應用,美國郵政局已經採用神經網絡技術識別手寫的郵政編碼。 神經網絡的結構和功能基於大腦中神經元之間非常鬆散的聯繫。
  • 當科幻戰甲變為現實
    而現如今,遊戲中的內容成了現實。 一般來講我們所說的外骨骼是指動力外骨骼,是附著於人體外部的「人工智慧」: 為穿戴者提供保護,並根據人的肢體活動來感應、伺服、驅動機械關節重現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