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容易守城難,毀城容易得城難。好多事情都逃不過這個自古就存在的定論。回想,父母費勁二十年幫我們養成康健的身體,被我們用熬夜,追劇,外賣,吸菸,喝酒等幾種方式輕鬆擊垮;再比如,幾代人含辛茹苦培養出一個家庭棟梁,被一場意外說帶走就帶走;又或者,幾十個人忍受非人般待遇創辦了創業公司,眼看就要發家致富,因為一場全球疫情,直接宣告結束。可惜麼,當所有精力都放在進攻,沒有任何防禦堡壘,健康,意外,天災,人禍都可以讓苦心經營的一切回到最原始的狀態。
說來也巧,就在我入保險行業幾個月之際,就有一些關係好的朋友、長輩、客戶,都來勸我放棄這個行業,去做他們安排的體面的工作,說只有這樣才不會辜負我的學歷,二十多年的寒窗苦讀。我也知道他們是真的關心我,真心實意為我好。我對這一行,也許理解沒有那麼深刻,但是截止到現在,我還是很喜歡這個工作。我只是後悔,當初了解金融工具時,沒有正眼瞧過保險,如果可以重來,我會選擇在我家經濟最寬裕的時候購入大量保險,健康,意外,年金,傳承,在最早的時間就為我家建造好防禦牆。弱小的家庭需要,龐大的家庭更加需要。
今天也正巧聽到一個大咖分享到國美杜鵑傳奇人物的故事。她是黃光裕的愛人,具有敏銳的商業嗅覺,以及強烈的風險防範意識,在2010年國美危急時刻,她挺身而出。黃光裕入獄,資產被凍結的前提下,杜鵑拿出七千萬化解了公司這一波的經濟危機,而且她陸續又拿出了一億三千萬,帶領國美重上正軌。原來,杜鵑和丈夫有一個約定,每年要拿出淨利潤的2%打入妻子的個人帳戶,她就用這部分錢買了保險。沒想到這筆錢在國美生死存亡間,拯救了國美的危機。這就是為什麼企業資產一定要和家庭資產做隔離。保險是財富管理的科學安排。
再者就是李嘉誠,李家每個孩子出生,就買一億保險。很多人不解,為什麼象李嘉誠那樣的有錢人也要買保險呢?難道他的財富還不足以抵禦風險?李嘉誠這樣解釋說:「我們李家每出生一個孩子,我就會給他購買一億元的人壽保險。這樣確保我們李家世世代代,從出生開始就是億萬富翁。
人壽保險是企業發生財務危機時留給自己與家人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中國古代就有「富貴傳家,不過三代」的說法,多年以來,人人都深信不疑。從今天來看,除了朝代變遷等政治原因、子孫的敗家本性之外,最主要的原因一就是當時的中國社會沒有完善的保險體系。相反,美國的甘迺迪、福特、洛克菲勒、福布斯等家族,至今財富興旺,除了經營有道、教育有方等原因之外,在資產守護與傳承上,也得益於國家完善的保險體系和機制。他們的資產配置體系成熟,家族信託,防禦性資產和進攻型資產配比合理。而且不妨自己仔細對比,國外的企業家、富豪一旦富有,往往終身富有,財富還能傳承。中國的企業家往往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因為他們從未想過做防禦性投資,只知道進攻,進攻,急功近利,往往經歷不起任何波折。
人生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可能讓我們失去財富,從而影響到子女教育、養老、財富的傳承。所以可以在順利的時候拿出年收入的20%作為抵禦風險的資產。一方面不妨礙80%的資產繼續投資,另一方面20%的防禦性資產可以在不好的時候作為應急的資金來進行運轉。
我很感謝我師父帶領我進入這一行,一直以來督促我學習和了解相關內容。接觸形形色色的人,遇到那麼多優秀且對我和自己孩子一樣的客戶。我想他們那麼成功,能把事情做對,絕不是料事如神,而是為自己料不到的事留了餘地。保險不是一個不體面的行業,我們都這麼努力學習,讓自己專業,與時俱進,不忘初心,服務客戶,算得上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最後的最後,在這個人人都想暴富的時代,只要灌輸一點點風吹草動的毒雞湯,就能輕易帶動一波韭菜收割潮,希望我們都能慧眼識珠,安然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