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舊社會,潮汕富裕家庭嫁女兒,嫁妝可謂一應俱全,小到日常生活用品,衣服,大到嫁田嫁房嫁銀,甚至是嫁奴囝,也是隨嫁婢僕,場面無限風光。但是不管是富裕家庭還是貧窮家庭,嫁妝中潮人的「五桶」是必須要有的,「五桶」也是女兒到婆家後急切要用到的物品,而從這些物品,我們又能看到那時候屬於潮汕人他們自己的生活方式。
何為「五桶」,面桶、水桶、腳桶、屎桶、旗桶。舊時的潮汕沒有塑料搪瓷製品,所以很多都是木製的,不過一些富裕的家庭也有銅製品。而為何說這些是新娘過門後的必需品。那時候潮人每天都要洗澡,而且要上廁所,但潮汕的老式建築,不管是「下山虎」、「四點金」、「四馬拖車」,還是「雙背劍」,這些裡面都沒廁所的。一般會在屋後放個屎缸,或者加個尿缸。屎桶也相當於北方人的馬桶,放在屋子裡的陰暗角落,上廁所的時候用。再到一天的大清早倒到屋後的缸裡,一般幾天後就會有專門的人來挑走。
而在汕頭的老市區,那裡是沒有坐廁,也沒有屎缸,公廁也非常少,所以女人上廁所非常不方面,所以汕頭有一景,就是倒馬桶。入夜之後,聽到鈴聲響起,每家每戶的女人就會提著自家的馬桶到孟工等著,馬桶形狀各式各樣,顏色不一,有紅有黑,還有些白胚只上桐油而已。倒糞的人走了之後,各家的女人就在自家門前衝刷馬桶,有些人家,不願意把馬桶提回屋裡,會放在門外晾乾,等臭氣沒了在拿回家,而路上走在路上只好掩住鼻子急忙走過去。所以有些不雅,但也是生活必須做的。
在潮汕地區,不像北方那邊,有澡堂,潮人洗澡的時候也只能躲在自家的房間裡。會用水桶提水,然後倒在腳桶裡面。但一般腳桶是有兩個,一個是女人洗澡和洗自家衣服的,一個用於男人洗澡,還有洗男方和孩子的衣物,分得很清楚,是不能隨便換用的。
旗桶也叫腰桶,是一個直徑和高度都是50釐米的木桶,此桶是女人專用品,桶底隔在桶牆的黃金分割處,上淺下深,倒過也是可以用的,但用法不同,上層是專門洗女人的褲子,而下層是洗布類的,例如纏腳布、產婦蓐布、馬布(舊時衛生巾)等等,在潮人眼中,這些都是穢物,所以只能用下層洗。現代人很多已經不知道旗桶是什麼東西了,也不分男女衣物,直接扔洗衣機就一同洗就完事了,很多人看到「旗桶」,還以為跟旗袍有關係呢!
潮人不管是上廁所,好是更衣洗澡都是在房間裡面解決,所以為了不讓人窺見。在舊式建築中講究的是「光廳暗房」,也是廳要光亮,而房間要幽暗。很多旅客來參觀,也是驚訝為什麼房間裡面沒有窗。
其實在過去潮汕的桶是不止這五個的,比如還有飯桶,但不能做為嫁妝,不讓人家會有鮮花,說這是靠媳婦家吃飯。潮人很注重面子,寧願嫁一百畝田,也不嫁一隻飯桶。而如今生活習慣不斷改變。潮人在嫁女兒的時候也沒有那麼多的桶了,有的地區也只保留一隻一隻搪瓷臉盆。
「時年八節」
是每個「膠己人」生活的節奏、情懷的歸屬。
你知,或不知;
它都會定期提示你、教你、為你解答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