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的「五桶」,講述潮汕人舊時生活方式!

2021-02-23 時年八節

在舊社會,潮汕富裕家庭嫁女兒,嫁妝可謂一應俱全,小到日常生活用品,衣服,大到嫁田嫁房嫁銀,甚至是嫁奴囝,也是隨嫁婢僕,場面無限風光。但是不管是富裕家庭還是貧窮家庭,嫁妝中潮人的「五桶」是必須要有的,「五桶」也是女兒到婆家後急切要用到的物品,而從這些物品,我們又能看到那時候屬於潮汕人他們自己的生活方式。

何為「五桶」,面桶、水桶、腳桶、屎桶、旗桶。舊時的潮汕沒有塑料搪瓷製品,所以很多都是木製的,不過一些富裕的家庭也有銅製品。而為何說這些是新娘過門後的必需品。那時候潮人每天都要洗澡,而且要上廁所,但潮汕的老式建築,不管是「下山虎」、「四點金」、「四馬拖車」,還是「雙背劍」,這些裡面都沒廁所的。一般會在屋後放個屎缸,或者加個尿缸。屎桶也相當於北方人的馬桶,放在屋子裡的陰暗角落,上廁所的時候用。再到一天的大清早倒到屋後的缸裡,一般幾天後就會有專門的人來挑走。

而在汕頭的老市區,那裡是沒有坐廁,也沒有屎缸,公廁也非常少,所以女人上廁所非常不方面,所以汕頭有一景,就是倒馬桶。入夜之後,聽到鈴聲響起,每家每戶的女人就會提著自家的馬桶到孟工等著,馬桶形狀各式各樣,顏色不一,有紅有黑,還有些白胚只上桐油而已。倒糞的人走了之後,各家的女人就在自家門前衝刷馬桶,有些人家,不願意把馬桶提回屋裡,會放在門外晾乾,等臭氣沒了在拿回家,而路上走在路上只好掩住鼻子急忙走過去。所以有些不雅,但也是生活必須做的。

在潮汕地區,不像北方那邊,有澡堂,潮人洗澡的時候也只能躲在自家的房間裡。會用水桶提水,然後倒在腳桶裡面。但一般腳桶是有兩個,一個是女人洗澡和洗自家衣服的,一個用於男人洗澡,還有洗男方和孩子的衣物,分得很清楚,是不能隨便換用的。

旗桶也叫腰桶,是一個直徑和高度都是50釐米的木桶,此桶是女人專用品,桶底隔在桶牆的黃金分割處,上淺下深,倒過也是可以用的,但用法不同,上層是專門洗女人的褲子,而下層是洗布類的,例如纏腳布、產婦蓐布、馬布(舊時衛生巾)等等,在潮人眼中,這些都是穢物,所以只能用下層洗。現代人很多已經不知道旗桶是什麼東西了,也不分男女衣物,直接扔洗衣機就一同洗就完事了,很多人看到「旗桶」,還以為跟旗袍有關係呢!

潮人不管是上廁所,好是更衣洗澡都是在房間裡面解決,所以為了不讓人窺見。在舊式建築中講究的是「光廳暗房」,也是廳要光亮,而房間要幽暗。很多旅客來參觀,也是驚訝為什麼房間裡面沒有窗。

其實在過去潮汕的桶是不止這五個的,比如還有飯桶,但不能做為嫁妝,不讓人家會有鮮花,說這是靠媳婦家吃飯。潮人很注重面子,寧願嫁一百畝田,也不嫁一隻飯桶。而如今生活習慣不斷改變。潮人在嫁女兒的時候也沒有那麼多的桶了,有的地區也只保留一隻一隻搪瓷臉盆。

「時年八節」

是每個「膠己人」生活的節奏、情懷的歸屬。

你知,或不知;

它都會定期提示你、教你、為你解答疑問。

相關焦點

  • 潮汕人的「五桶」
    從前,潮汕人嫁女,有錢的十箱八囊,嫁金嫁銀嫁奴囝(隨嫁婢僕),嫁田嫁房嫁壽板(六片油上紅漆的棺材板)。
  • 以前潮汕人的「五桶」你見過嗎?
    以前在潮汕,老一輩的家裡多數有「五桶」—— 面桶、水桶、大腳桶、屎桶、旗桶。
  • 巴浪魚,潮汕人的美味,潮汕人的「巴浪」情結
    然而,許多人會把秋刀魚,跟潮汕人喜愛的巴浪魚混淆在一起,以為秋刀魚就是巴浪魚。其實不然,秋刀魚更為瘦長,頭尾尖;巴浪魚學名藍圓魚參,頭身要寬邊一些。秋刀魚分布在黃海,而巴浪魚則主要分布在南海。在潮汕地區,巴浪魚可烹製出多種美味佳餚。
  • 【潮汕「五桶」】面桶水桶腳桶屎桶旗桶
    以前,潮汕人嫁女,有錢的十箱八囊,嫁金嫁銀嫁奴囝(隨嫁婢僕),嫁田嫁房嫁壽板(六片油上紅漆的棺材板)。總之,什麼都可以陪嫁,不嫌其多,越多越風光。當然,貧窮人家日子難度,只有幾件自身紡織剪裁的粗布衣服,但有些東西卻是必備的,這就是面桶、水桶、腳桶、屎桶、旗桶。這是女兒一進夫家便急切要用之物。這「五桶」,反映了過去潮汕人的一套生活方式。
  • 和潮汕人談戀愛.
    臨近春節,又到了動物繁衍的季節,又到了被三姑六婆追問成績,追問婚戀狀況,追問工作,追問各種奇葩問題的季節。
  • 潮汕人這15個習慣,讓外地人嘖嘖稱奇
    ▼   1、一言不合就「滴茶」  喝功夫茶是潮汕最流行的休閒方式,俗稱「滴茶」。  如果用普通話問潮汕人十二生肖的排序,潮汕人一時答不上來。   8、潮汕人的五分鐘叫「字」  潮汕人的五分鐘,常說"字",八點十分不叫八點十分,而是八點兩個字。潮汕人的小時,叫"點鐘",半小時叫"半點鐘"。   9、潮汕人很少準備春秋裝    在潮汕地區,待久了你就知道。潮汕這個地方,只有夏天和冬天。
  • 潮汕人都知道的15個習慣!
    以下是多數潮汕人都有的16個習慣在外地人看來會覺得不可思議但潮汕人看來會笑而不語看看你都見識過多少?▼1、一言不合就"滴茶"喝功夫茶是潮汕最流行的休閒方式,俗稱「滴茶」。潮汕人嗜茶,從茶葉被稱為「茶米」可見一斑。每家每戶必備一套茶具,飯後閒餘喝茶,困了喝茶醒腦,膩了喝茶清胃。
  • 從潮汕俗語讀懂潮汕人的「食」文化!
    ,蘊涵著潮汕人的生活哲理和處事原則。而飲食,作為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頭等大事,自然在潮汕俗語中有著廣泛的反映,其內容涉及到潮汕的小吃、特產,潮汕人的飲食偏好、飲食戒忌、烹調講究等等,潮汕人的飲食習俗在詼諧幽默的潮汕俗語中表現得更為具體生動、活潑有趣。可以這麼說潮汕俗語也是探索潮汕人飲食習俗與文化一個不可多得的重要途徑。下面就將有關潮汕人飲食習俗的潮汕俗語歸納如下,以請教於方家。
  • 為什麼潮汕人的落湯錢黏乎乎的?原來又關神仙的事~
    講述潮汕故事 | 分享趣味生活  一個專為潮汕人打造的平臺
  • 面桶水桶腳桶屎桶旗桶--潮汕的「五桶」
    以前在潮汕,老一輩的家裡必有「五桶」—— 面桶、水桶、大腳桶、屎桶、旗桶。
  • 電影《潮汕人的足跡》 啟動,總製片人黃海亮 李欣奎 陳韋煌
    總製片人: 黃海亮 院線電影《潮汕人的足跡》在潮汕地區的揭陽市正式啟動,本著潮汕人做潮汕事的宗旨,本片得到了全世界潮汕人潮汕商會的大力支持。本片宣揚了潮汕人的歷史文化以及他們的精神,潮汕人名揚海外,對中國以及世界作出的貢獻。現代潮汕人的精神傳承。
  • 女人是水做的,潮汕人是茶做的
    潮汕人可以做到一輩子不抽菸,不喝酒,但做不到不喝茶。 沒有工夫茶的人間,一點都不值得。標準便攜茶具包,簡約而不失典雅,你值得擁有  不同於北方人的粗獷,潮汕沒有人用大茶缸子牛飲。正宗的潮汕人一定要用茶具泡工夫茶。
  • 潮汕人有些什麼習俗?
    平原地區過河,舊時多靠渡船,解放以來多已建橋,農村的小渡船,也已是鳳毛麟角。辭送——凡親人摯友遠行,必有辭送。潮人出洋謀生者眾,遠離故土,未知何日回歸,親情惜別,往往纏綿悱惻,或互贈禮品留念,或送錢財作盤纏,或煮雞蛋甜丸送順風,千叮嚀,萬囑咐,世俗人情,至善至禮。舊時有「父母在,不遠遊」觀念,今交通便利,人皆以事業為重,觀念漸變。
  • 巴浪魚,潮汕人的「巴浪」情結
    然而,許多人會把秋刀魚,跟潮汕人喜愛的巴浪魚混淆在一起,以為秋刀魚就是巴浪魚。其實不然,秋刀魚更為瘦長,頭尾尖;巴浪魚學名藍圓魚參,頭身要寬邊一些。秋刀魚分布在黃海,而巴浪魚則主要分布在南海。在潮汕地區,巴浪魚可烹製出多種美味佳餚。潮汕魚飯歷史悠久 潮汕地區盛產海鮮,潮汕人以擅長烹製海鮮而聞名遐邇。
  • 潮汕人的命,都是砂鍋粥給的
    作為潮汕人每天早餐的首選項,一碗美味的白糜,需要挑選上等的珍珠米,然後用猛火燒滾。在米粒將開未開之時熄火,讓餘溫把粥熟透,析出米油。無論是上火還是著涼,潮汕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看醫生,而是去喝碗糜。  有清淡的白糜,也就有鹹口的。鹹的砂鍋粥在潮汕,又叫做「香糜」。
  • 舌尖上的潮汕腸粉 | 潮汕人的一百種炊腸粉方式!
    點擊菜單欄,可以查看粵港澳各地遊玩&美食攻略~提到潮汕人,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有錢、團結、熱鬧 然而潮汕人最驕傲的卻是他們的美食牛肉丸、蠔烙、滷鵝、生醃海鮮、  腸粉、五果湯、牛雜粿條、甘草水果……是每個潮汕人心底最美好的記憶!
  • 潮汕人與蜆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潮汕鄉村,物質生活還比較貧乏,普遍吃得比較素,白天大人種田、做工繁忙,開葷解饞的任務就落在「奴囝豚」(略微成熟的小孩)身上,夏天放學有空了,便脫剩一條褲衩潛入一米深左右的水溝裡,推著輕鐵面盆浮於水面,摸到了便一粒粒放入面盆裡,一旰可摸半面盆,回家後還需靜養一兩天,待其吐淨泥沙後方能食用。
  • 潮汕人真是太太太太太太特別了
    示意圖 | 圖源網絡 很多人覺得每天享受這麼多美食潮汕人應該都很肥吧錯,潮汕人還有一樣消食解膩的無敵飲品——茶  紅頭船是由潮汕地區開始駛向世界潮汕人自古就有經商的傳統商業意識較強海洋文化也孕育出潮汕人敢於拼搏、闖蕩天下的開拓精神
  • 千萬不要和潮汕人做朋友!
    做工再好的粿條,仍離不開烹飪者的手藝,三種烹飪方式:泡、炒、幹,囊括了潮汕人的飲食文化。許多人都吃過清湯煮粿條。不同地區對粿片的處理方法也略有不同,汕頭處理方式是把粿片蒸熟再煮,而潮州的做法更講究一些,潮州人會把粿片一片片煎熟,再下鍋來煮。
  • 看潮汕人如何玩轉烏欖
    潮汕人喜歡嚼橄欖,對各類橄欖有許多「吃」情,光是烏欖一樣就吃出了許多花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