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學者叢治辰:孩子到底該讀怎樣的兒童文學

2020-12-13 未來公益

2020年6月6日,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以線上直播的方式,我們開啟曹文軒文學講座暨「尋找一隻鳥」—首屆曹文軒青少年文化素養大賽。線上直播中,曹文軒、徐則臣、杜霞、叢治辰、陳思、竇昕、趙伯奇等著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話談「文學與夢想」。未來君將陸續與大家分享各位專家的現場發言。今天推送的青年評論家、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中國現代文學館客座研究員叢治辰老師的發言。叢治辰老師在大咖座談中講述了他眼中的兒童文學,並且根據自己在曹文軒老師身邊的學習經歷,生動有趣的描述了《尋找一隻鳥》的精彩之處以及在一個好的作品中,我們能學到什麼。——編者按

什麼是「兒童文學」?

我們讀曹老師的書時,有一個感受,它會讓我們想起到底什麼是兒童文學,兒童文學從字面意義看,似乎是給兒童讀的文學,其實大家會看一下最重要的文學作品,兒童文學的作品通常有一個特點,兒童可以讀,大人也可以讀,而且在兒童的時期,大人的時期,每一次讀的感受不一樣。

說句不大合適的話,當下有很多文學作品是達不到這個程度的。但是曹老師的作品不一樣,我覺得它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它首先是文學,然後再是兒童文學。

我們在讀書期間,修習文學經典的時候,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文學經典的學習中,很少把兒童文學納入進來。每每提到文學經典,我們會率先想到的是一些巨著,基本上是給成人看的,孩子們不大適合看的那種作品。

但是,曹老師的作品不一樣,在我們修習文學經典的時候,會將其來納入閱讀。

我在我小的時候讀過《草房子》,但是像《細米》、《根鳥》很多這樣的一些作品是大學以後才讀的,當然,也並像大家想像的那樣,因為它是兒童作品而低於閱讀期待。

忽然想到一件很幸運的事情,曹老師有一次在創作一部作品的時候正好在給我們上小說藝術課,這個課我跟了兩次,一次選修一次旁聽,上課過程中,曹老師會向我們分享他在創作時的奇思妙想,而我在接受這樣的教育的時候也感到非常的激動。

因為這是直接伴隨著作家,跟著他的想像跟著他的創作在走的,這樣一種文學教育課比單純的聽理論課會更加具有啟發性 ,當然,曹老師的課不會單純的聽理論。

如何將一個常見主題寫迷人?

回顧我對《尋找一隻鳥》的閱讀體驗,這個故事其實從後半部分中間開始,是一個尋找父親的故事。讓我覺得特別有意思的是,尋找父親的故事是一個很常見的,被講了無數次的主題,但是,曹老師在講述的時候,加進了那麼多對於自然的描寫,那麼多複雜的感情。

複雜但是又易懂,這個是很難的。

所以我說,為什麼我說,為什麼小孩看得懂,然後大人看了又有不同的感觸。能把複雜的情感寫簡單,簡單當中又不失複雜。我覺得這是這本書非常迷人的一個地方。

包括裡面的這種想像力,一個尋找父親的一個古老的主題,怎麼和鳥類那種張揚的飛翔的,關於未來的夢想的和超越性意象結合在一起,我覺得這就是文學的力量。

文學要有正大力量

在我求學的時候,也曾受到曹老師的教誨,雖然我不是曹門的弟子,但是我也學習了很多東西,尤其是跟曹老師的作品也學到了很多東西。

曹老師的小說提供了很多知識,比如說:鳥的知識。比如說,像是之前的那些小說,《草房子》、《細米》那種,看上去好像沒有什麼門類的知識,但是它卻不知不覺間讓我們學習了很多。

再打個比方,像我們這個年紀的讀者讀過書之後,會從中了解了過去鄉村是什麼樣子的,當然文學本身就提供這樣的一個東西。正如當年孔子在他的兒子學詩經的時候所說:「多識鳥獸草木之名」,這也是文學的一個功能,也是今天小說的一個功能。

但是,曹老師教給我們的東西可能不僅僅是鳥獸草木之名,而在一個更多的東西,我一直到現在,印象都非常深刻的是,在上曹老師的課時,他常說一句話:「文學是要美的,文學是要那種正大的力量的」,這其實在我們讀書的時候是有一點反潮流而行之的。

因為那個時候,大家都覺得文學好像要寫人性之惡才深刻,甚至到現在好像還有人這麼覺得,文學寫人性之惡才深刻。

但是,我後來在想,人性之惡其實是在一種正反合的意義上進行的。就是,要寫到人性之惡這是反,最後是要合的,是要超越出來的,曹老師其實就提供了這麼一個超越性的力量。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坐擁書城——走進北大學者的書房
    坐擁書城——走進北大學者的書房 2020-09-29 09: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兒童文學要有精神底色——從超長假期讓孩子讀什麼說起
    面對這個「超長版」的寒假,給居家的孩子提供什麼樣的讀物,特別是兒童文學作品,是不少家長關心的話題。這涉及圖書的遴選與推薦的問題,也涉及兒童文學創作的關鍵問題。為孩子提供高質量、有品位的兒童文學作品,不是一時之事,而具有普遍性與長久性。那麼,判斷一部兒童文學作品質量優劣的參照系有哪些呢?好的兒童文學作品是對現實生活的真情書寫與對美好未來的激情想像。
  • 微博大V痛斥小學生必讀兒童文學作品:你的焦慮,把孩子想得複雜
    這幾天,我看到一個話題「現在的小孩子真的脆弱到連兒童文學都看不了了嗎?」,話題起因是微博某大V發文痛斥新課標指定小學生必讀書中出現的某些不恰當的文字,該博主認為書中不僅文字,連圖片也出現了誤導學生的情況。
  • 超高水準的世界級兒童文學,值得讀一輩子!
    給孩子選文學作品,一定要選擇有趣讀性的,不然買回去孩子還不一定愛看。而這套書主題包羅萬象,內容除了針對兒童的幻想、幽默、冒險等心理層面做巧妙的設計之外,還蘊含了對全球人類以及自然萬物的關懷。這套國際兒童文學大獎系列最大的特點就是可讀性強——無論寫作手法,還是故事情節,都是世界級的。這套書中的每一個主人公形象都非常鮮明,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情或神秘、或冒險、或奇幻。在作者筆觸的帶領下,孩子一眼就能看進去,而且反覆讀很多遍都不膩。
  • 質樸自然的挪威兒童文學,如何講述人生故事
    在此之中,源自挪威的兒童文學又是別具特色的一支。在創作主題方面,既有張揚個性自由、將兒童還原為自然之子的傾向;也有挖掘現實,闡述現實生活中兒童面臨的生存困境。在藝術風格方面,既拋棄了以往的說教氣,以啟迪兒童為主而非教訓兒童,也充分重視兒童文學作品的娛樂性,讀來遊戲意味濃鬱,富於幽默感。
  • 這些易讀的紐伯瑞獎英文原版兒童文學小說,值得讓孩子去試試(附書單) | 讀書
    更別說,還要讀英文書。當我們對閱讀的抗拒變成習慣,一聽讀書就可能哭著喊著說太難的孩子,心理的防禦城牆築得高高的,誰也進不來,誰也打不開。其實,對於已經花了很多時間學習知識的孩子,讀一本書,即使是英文書,也沒那麼難!
  • 「文二代」對談兒童文學創作
    我向她借了好多書來讀,安徒生作品插圖本、《紅樓夢》、馬克·吐溫的作品,《湯姆·索亞歷險記》《湯姆·費恩歷險記》等。    戴縈嫋:識字後,我生活的重心轉移到閱讀上。讀了大量的兒童文學,喜歡安徒生、王爾德的童話,安德魯·朗格的《彩色童話集》,八歲起,我開始讀《紅樓夢》,在上外附中就讀時,英語水平大幅提高,樂意讀英文版的文學、歷史讀物。
  •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楊紅櫻:初心不改 只寫孩子愛讀的書
    無論寫作還是引導閱讀,楊紅櫻都把尊重孩子的閱讀興趣放在首位,堅持寫孩子愛讀的書,讓孩子在自己喜歡的書中做最好的自己。「讀者是小學生,讀我的書會很有成就感,可以毫無障礙地讀完一本書、幾本書。他會發現,這本書或者這些書他全讀得下去,讀得懂,這樣就給孩子從小樹立了閱讀的自信心。」
  • 從葉聖陶的《小白船》,淺談兒童文學在孩子成長路上的3大意義
    尤其對於孩子們而言,兒童文學作品是他們打開世界的一扇窗口,也是他們與世界、與未來產生連接的最好通道。好的兒童文學作品,在孩子成長道路上有著無可比擬的重要意義。我想說:「好的兒童文學作品,是兒童走向世界的階梯。」在兒童文學的海洋中,美麗的大自然,廣袤的宇宙,複雜的社會都是蘊藏其中的珍寶,它們通過各種各樣的作品形式增長孩子的知識,擴大他們的視野。
  • 白坊村-思容原創兒童文學
    到底幸福是什麼呢?這有待於我們每一個人去發現,去探索,去感受,去實踐。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和我們一樣,都需要嘗試的勇氣,及面對矛盾和解決內心衝突的信念,隨著對幸福探索的進展,孩子們也會構築幸福的自我亦或者自我的幸福。我將我對這個過程有限的理解寫成兒童文學,希望孩子們能從中收穫勇氣和樂趣,如果幸運的話,希望我的創作能給孩子們帶去一些內心新世界。
  • 圓桌|「以善為美」是兒童文學作品永恆的評判標準
    因此,她覺得讓孩子開心,讓孩子享受文學作為藝術本身帶來的美的感受是兒童文學最主要的功能。讓陳伊瀟得出這個結論的原因之一是市面上兒童文學日益加重的工具導向,這讓兒童文學幾乎成為了另一種形式的「教輔書」。她認為市面上相當一部分的兒童文學其實是「糖衣炮彈」,看似是以兒童為中心創作的讓他們感興趣的故事「糖衣」,實則是成人想要藉此機會無孔不入地向孩子灌輸一些他們認為孩子應該學習的知識「炮彈」,「我們(成年人)總是急於去扮演一個『高高在上』的引導者的角色,在故事裡處處鋪設要告訴孩子的道理,而這種『糖衣炮彈』一旦被孩子發現,反而會引起他們的反感,甚至有可能讓他們從此討厭閱讀這件事。」
  • 甄選兒童文學書單推薦
    在閱讀中長大的孩子是幸福的!優秀的童書不僅是孩子成長的好夥伴,也是成長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當一個家庭中有了閱讀氛圍,孩子也肯定不會差。這次給大家甄選的是兒童文學類的書:兒童小說、畫本、歷史和名作等,其中不乏屢獲大獎的經典作品。
  • 飲「定根水」 讀有趣書
    任女士和孩子的語文老師交流後恍然大悟,多讀書固然有益,還要讀「好」書才能把作文寫好。孩子喜歡讀書,可是讀的都是自己感興趣的書,百科知識、戲說歷史類書,固然可以擴大孩子的知識面,但對幫助孩子寫作並不一定有效果。  濟南市育英中學語文教師郭翠玲說,讓孩子有空時多讀些文筆優美的名家散文,培養自己的「語感」,平時多觀察,多練筆,這樣才能把作文寫好。
  • 楊紅櫻:到底誰有權決定孩子看什麼書
    兒童讀物應該是什麼樣的,到底該由誰來決定兒童讀物的優劣,這一直是個值得爭議的話題。前段時間楊紅櫻的經典童書《淘氣包馬小跳》也引起了一波爭議,有家長覺得這書沒有什麼營養,甚至從中斷章取義挑出了許多毛病,認為孩子不看也罷。
  • 花錢花時間挑的一大堆英文書,孩子碰都不碰!到底怎樣才能讓孩子愛上英文閱讀?!Part 1
    群裡朋友也對我們十分信任,經常也把自己孩子在英文閱讀方面遇到的問題拿來詢問,大家一起討論。這段時間裡,我們被詢問得最多、討論得最激烈的問題就是:花錢花時間挑的一大堆英文書,孩子碰都不碰!到底怎樣才能讓孩子愛上英文閱讀呢?!孩子太小或者總是坐不住,就喜歡玩手機、iPad和電腦,對閱讀不感興趣!
  • 歐巴馬送女兒的書被引入國內,這些好玩的童書該怎麼讀?
    克裡斯·裡德爾呈現的文圖結合形式迎合了現在孩子的喜好,體現出網際網路原住民的閱讀特點。我們該如何看待這樣的書呢?是應該為孩子選擇經典書籍,還是這些更受孩子喜歡的當代作品?孩子在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還能夠肆無忌憚地閱讀好玩的漫畫橋梁書嗎?我們大人是引領孩子閱讀,還是把閱讀權交還給孩子?這些一直存在的爭議問題在這場新書發布會上碰撞出了一些小火苗。
  • 兒童文學要執著追求精品 切勿被市場「綁架」
    還有一位前蘇聯作家阿列克辛,他的小說當年能在東方和西方不同意識形態的眾多國家裡大受歡迎,不但少兒愛讀,連成人也愛不釋手,魅力經久不衰,這是因為阿列克辛的作品始終貫穿的是一種人文主義的情感教育,而不是對現行政治和傳統教育理念的圖解。阿列克辛絕大部分的作品都圍繞著一個主題:如何正確處理「自我」與「他人」的複雜關係,這是任何人一輩子時時刻刻都會面臨的抉擇。阿列克辛的作品也是經典兒童文學。
  • 給孩子讀的中國歷史:歷史就像看電影,讓孩子「秒懂」!
    現在經常說「得作文者得語文,得語文者得天下」,看到今年的高考作文,我信了!這些作文題,對孩子的知識積累程度和思辨能力要求都很高,比如全國卷一的作文題目,就是以歷史人物為觸發基點,拓展延伸至當今社會,選擇角度闡述自己的觀點。
  • 鄭州「北大學城夜市」是否要取消?
    原北大學城夜市的經營地點已被圍擋圍了起來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寧田甜文圖  鄭州北區的北大學城夜市存在多年,很是著名。  【現場走訪】  原夜市一條街正在施工美食攤在路邊繼續叫賣  6月1日傍晚6時許,在鄭州市惠濟區原北大學城夜市一條街(桂圓南街和英才街交叉口路南),20多個夜市攤已出攤,將原夜市一條街的路口佔得滿滿的,數種小吃,吸引過往市民駐足購買。
  • 兒童文學 |《長襪子皮皮》
    自1945年問世以來,《長襪子皮皮》這本獨特的童書憑藉其天馬行空的想像、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陪伴著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們度過了他們寶貴的童年時光。作為世界兒童文學中的經典形象,長襪子皮皮是一個頗具革命性顛覆意義的世界兒童,她那狂放不羈的造型和乖巧淑女完全沾不上邊,她的生活就是遊戲、遊戲就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