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都說女兒是父母貼心的小棉襖,總能在爸爸媽媽身邊扮演貼心小寶貝的角色,讓他們享受到為人父母的歡樂。但凡事有例外,並不是所有的小棉襖都是貼心的。
01女兒作文只寫"媽媽的愛",嫉妒使爸爸面目全非:爸爸沒有愛?
有一位爸爸,強烈控訴了家裡"小棉襖"對自己的傷害。原來這位爸爸的女兒剛上小學,老師給孩子布置了一篇作文:寫出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這位爸爸知道之後,有一份小小的期待,他想知道女兒眼中的自己是什麼模樣的。可當看到孩子的作文,他驚呆了,孩子四百多字的作文,隻字未提"爸爸",全都在讚揚媽媽。
寶爸看到之後對孩子進行了一連串的靈魂拷問:"房子媽媽一個人買的?媽媽一個人養的這個家?所有的錢都是媽媽賺的?氣死了,一點良心都沒有……"看到爸爸抓狂的模樣,孩子只是淡定地喝著酸奶,答了幾個"對"。
看到孩子這副模樣,這位爸爸都要氣到失去理智了,他生氣地告訴女兒:"必須給我強行寫出來,爸爸的愛在哪裡。"小女孩一臉無奈,只好答應了。
網友們看到爸爸這副模樣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表示深有體會。孩子是由父母一起撫養長大的,但是很多孩子眼裡只有媽媽的愛,感受不到父親含蓄的愛,這對爸爸來說實在是有些委屈。
02為什麼很多孩子只感受到了媽媽的愛?
首先,受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男人多扮演著"主外"的角色,照顧孩子任務就落在了女性身上。即使在社會發展的今天,照顧孩子的責任也多由女性來承擔,有些媽媽甚至不僅要出去工作,回家還要照顧孩子,孩子自然更親近媽媽。
再者,很多家庭都是"喪偶式婚姻",男人下班回家就往沙發一躺玩手機,對孩子的事根本不聞不問,孩子感受到的父愛少之又少,自然就談不上感恩。在孩子眼裡,會形成一個印象:這個家都是媽媽在操勞。
最後,有些爸爸比較含蓄,而媽媽的情感表達得比較直白,一般也更溫柔體貼一些,所以孩子會更親近媽媽,
03怎麼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
1.讓孩子從小事做起
孩子懂得感恩並不是通過講道理就能培養的,主要還是依靠孩子從生活中的點滴感悟出來。父母可以嘗試著讓孩子說"謝謝""早安""晚安"等詞。這些詞人們經常會說,卻很少會對父母說。家長可以教育孩子對自己說,讓孩子意識到,父母的感情也是需要回應的。
2.在孩子面前學會示弱
本著寵愛孩子的初衷,很多父母對待孩子的要求都儘量去滿足,這樣雖然能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卻也有不少弊端,長此以往,孩子可能會理所當然地享受這一切,認為父母是全能的、給予是應該的,而忘記感恩父母。在和孩子的交流中,父母不必每時每刻都扮演無所不能的角色,要讓孩子明白,有些事父母也是完成不了的,需要他們自己去做。
3.父母要起表率作用
一次在孩子面前感恩他人的經歷,有時比給孩子講一百多次道理都有用。所以,想要孩子成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父母首先就要如此。比如在工作之餘,經常去看望自己的父母,對給予幫助的人表示感謝,這樣更容易教育到孩子。所謂言傳不如身教,就是這麼個道理。
今日互動話題:你家孩子有寫過爸爸媽媽的作文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