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山河成,一念百草生,日子一如往常平淡,也沒感覺哪兒不好,或許季節變化的原因,哪哪都不那麼好。連日焦烤接著梅雨,遠方更是一個追著一個的壞消息,錘打心情考驗脾氣。朋友聚會少了,總是湊不齊人數,作東的那位每每舉杯開場,像個剛學壞的孩子,吞吞吐吐話外有話。三杯竹葉穿心過,兩朵桃花上臉來,老朋友當然酒淺肉深,不需要好酒,只需記得帶著喝酒的好心情。至於肉,從來都不缺發揮,肉歡於口舌,肉慾於下體,肉性即惰性,都契合年齡。半旬過後話題會很自然過渡到時勢,我是有點點小落寞,有點點小頹廢的。將心比心罷了,但凡聽到糞土當年萬戶侯的激昂文字,不禁想打聽打聽對方近況如何,是否因為亂局得益,在中國式的朋友圈裡建構起哪些可愛的三觀。不避諱新人,朋友還是老的好,相互摩擦了許多年,早已生出電來,若是不對脾味早就推託火旺胃淺不再涉足。必須珍惜四十歲之後的每一次飯局,因為你並不確定明天還能不能喝上這口酒,明天朋友能否都來齊。飯桌之上,我訥於言辭,但喜歡洗耳恭聽。有的朋友說事像誦經,你不仔細聽都找不到重點,但聽著聽著似乎也可入定,並刻於心。有的朋友說話像棒喝,再精深的事情被他一說就淺顯了,心頭將將一緊,指甲已然摳進了肉裡。與他們為伍很開心,我一來長得醜,二來缺腦子,就此或可以無所畏懼。
黃醫生訂的小飯店空調不濟,一斤啤酒向老闆討了三斤冰。酒倒是好酒,去年雙十一屯的ORION,衝繩特產,趁著臨期趕緊消滅掉。啤酒加了冰,愈加清澈透亮,扶搖而上的氣泡,發散至空氣裡若有若無的鹹濕,配合著悶熱,眼前似有熱帶美景。啤酒是用來搭配川菜的,正好這家的六合廚師擅長川料。涼菜略去不提,都是大素結合小葷,圖個過嘴香。三道主菜,回鍋肉,麻婆豆腐,開水白菜。
回鍋肉是家常菜,街邊隨便找家人均消費二十的館子,菜單第一頁前十裡肯定有它。四川館子如果沒有回鍋肉,就像進基督教堂沒見到十字架一樣疑惑。四川青年廚師考個最低的三級證書,回鍋肉幾乎必考題。看似簡單,卻最見功底。桌上各位加起來恐怕已經吃下過半噸的回鍋肉,為什麼叫回鍋肉卻少有人提。聽閒人說過,源自川人祭鬼神。大戶人家各種裝逼就不談了,普通人家逢個初一十五,吉利或不吉利的日子總要在案頭擺上一隻公雞,一切豬肉。豬肉一般取頭刀,後來也有人用二刀肉,頭刀肥二刀相對瘦一些,老百姓嘛,還是對肥的更加親近。祭祀完畢,吊過神仙的胃口,人們就不再客氣,拎到廚房回鍋打場牙祭。大薄片,五公分寬,三毫米厚,過刀見影,煸炒之下才能捲曲成燈盞窩。肉當然有講究,川人以前是用成華豬的,吃著吃著,豬的生育能力有點跟不上節奏了,如今已經珍稀如熊貓一般。當然榮昌豬也是不錯的選擇,即便如此,你也得交往個相熟的農戶,並視為知己。菜場販賣的都是大白豬,肉倒是厚,屬於虛胖,刀還沒下到一半肉已然散了,掃了興致。煮肉當然更有講究。肉塊冷水鍋煮至斷生,取出丟冷水裡洗刮浸涼。再次下鍋煮開,重複洗刮浸涼。三番過後,肉將將七分熟,用筷子戳下斷了血水。經此折騰,一驚一乍,肉組織更加緊密彈實。普通二般調廚子總是把肉塊扔湯鍋裡同煮,什麼時候撈出取決於什麼時候想起,這種態度當然永遠成不了大氣。
菜油下鍋煎熟,下肉片反覆煸至捲曲,馬眼姜馬蹄蔥,豆瓣醬同永川黑豆豉跟進煸香,掀點德陽紅增色添鮮。猛火快炒,直至焦香泛起,下小園圃新摘來的蒜苗,切成馬耳小段,再鏟上幾下,翻兩個身,倒進盤裡,湊熱進嘴。成菜金紅油亮,青白點綴,那滋味讓男人想家,女人想嫁。黃醫生介紹這家館子的六合廚師,沒師承,且從業尚淺,勝在有大學本科文憑在手,領悟能力立顯。不是一般在回鍋肉裡胡亂搭配青椒洋蔥芹菜的西域胡吊糙廚師可比。菜館存在六年有餘,全憑口口相傳,三五包間也全部能提前三天訂滿。黃醫生千叮萬囑不可洩露據點,人嘛,到底還是有私心一片,我也有。
另外兩個菜,找機會再分享吧,今天太晚了,明天還得出攤賣衣服,早點上床了。晚安,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