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封面:每天工作21.5小時的AI化學家,8天內完成688個實驗,已...

2020-12-23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學術頭條」(ID:SciTouTiao),作者:學術君,36氪經授權發布。

日本現代機器人之父大阪大學教授石黑浩曾經表示,「人類的進化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基因進化,還有一種是技術進化。而在他看來,技術層面的進化比基因層面的進化要快很多。」

而他說提到的技術層面,就是指未來機器人會代替人類的軀幹,幫助人類進行行動。

雖然我們曾在電影中或睡夢裡無數次看到過這種場景,但是,當人工智慧機器人真的發展到這個地步,我們不免感嘆,未來自己還能做什麼?

近日,來自利物浦大學的研究人員,成功的開發了一款人工智慧機器人化學家。這款機器人化學家具有人形特徵,可以在標準實驗室中自己工作,像人類一樣使用各種實驗儀器。然而,與人類不同的是,這種機器人具有無限的耐心,可以同時考慮數十個維度的變量,每天工作 21.5 個小時,剩下的時間用於暫停充電。

更重要地是,這種機器人可以獨立思考,自主完成一系列的實驗操作。在第一次測試中,這個 1.75 米高的 AI 機器人在 8 天時間裡獨立完成了 668 個實驗,並研發出了一種全新的化學催化劑。這一重磅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在最新一期的 Nature 雜誌上。

最新一期 Nature 封面

對此,本次研究的領導者、利物浦大學化學和材料系教授 Andrew Cooper 教授表示,「我們的想法是讓科研流程化,而不是讓機器流程化。人工智慧實驗機器人的出現,可以讓我們的工作更靈活。它改變了我們工作的方式,它不僅是實驗室的一臺機器,也是一個具有超能力的實驗夥伴,它為人類騰出時間來進行創造性的思考。」

永遠不會累的 AI 化學家

根據研究人員介紹,這款機器人化學家,可以獨立執行化學實驗中的所有任務,例如稱量固體、分配液體、從容器中除去空氣,運行催化反應以及定量反應產物等,甚至它還可以對下一步需要進行什麼化學實驗作出自己的決定。

所有的這些實驗都是在實驗室中,由機器人本身來操作實驗工具來完成。而且,這種機器人具有類似於人類的尺寸和可觸及範圍,因此可以使用專為人類操作而設計的實驗設備。它結合了雷射掃描和觸摸反饋來進行定位,可以在實驗室自由走動,執行各種任務。

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就像人類研究員一樣,可以使用各種各樣的儀器。這種機器人功能如此強大,離不開研究人員為其設計的強大的人工智慧算法。這種機器人的大腦,根據前一個實驗的結果,對 10 個維度的變量進行分析,可以在實驗室中從 1 億多個候選化學實驗中,確定下一步要進行的最佳實驗。

不知疲倦地做實驗

不分晝夜地做實驗

因此,在第一次測試中,這種機器人便在沒有任何研究人員的指導下,8 天內進行了 688 次實驗,工作了 192 個小時,進行了 319 次移動,完成了 6500 次儀器操作,並自主發現了一種活性非常高的催化劑。

啥都會使,啥都會做,關鍵是還有腦子

對此,本次研究中參與機器人算法研究的 Benjamin Burger 博士表示,「在研發機器人的時候,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讓這個機器人的大腦耐用。因為機器人需要在多日內自主進行工作,並進行數千次精細操作,因此每項任務中,機器人的失敗率必須極低。

但一旦機器人完成了這些實驗,與人類相比,它所犯的錯誤是一定會少很多。」

同時,研究人員還表示,這種機器人可以解決目前我們無法掌握的大規模和複雜性實驗問題。例如,自主機器人可以通過自動搜索廣闊的、未開發的化學空間來尋找清潔能源材料或新藥配方。

重塑化學研發的未來

事實上,這並不是人類創造出來的第一個人工智慧化學機器人。例如 2018 年,來自格拉斯哥大學的研究人員就訓練出了一個由人工智慧驅動的化學合成機器人,從而使探索大量化學反應的過程實現自動化。該研究同樣發表在 Nature 雜誌上。

研究人員當時表示,這項新技術能夠變革分子的發現方式。只不過與這次 Nature 封面的自主機器人化學家不同,當時的這套機器人系統在一定程度上只能算是一個人工智慧反應器。

格拉斯哥大學的研究團隊使用這個機器人系統,對 18 種不同的起始化學物質組合而成的約 1000 個反應進行了搜索,從而展示了該系統的潛力。

令人驚訝的結果是,僅在探索了大約 100 種可能的化學反應之後,機器人系統就能以超過 80% 的準確度來預測應該搜索哪些起始化學物質的組合,從而產生新的反應和分子。

而就在上個月,來自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和布法羅大學的研究人員也開發了一項「人工化學家」的技術,該技術結合了人工智慧(AI)和執行化學反應的自動化系統,能夠加速研發和生產商業所需的新化學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人工化學家不僅有一個執行實驗並感知實驗結果的「本體」,還有一個記錄數據並利用它來決定下一個實驗是什麼的「大腦」。

為了進行概念驗證測試,人工化學家』的身體整合了實驗室開發的自動化納米晶體工廠和納米流體合成平臺。人工化學家的大腦是一個 AI 程序,它通過識別和探索本體正在合成的材料形成獨特的數據,並利用這些數據對下一組的實驗條件做出自主決定。

不得不說,以往的人工智慧大部分生活在硬碟和內存裡,人工化學家則突破了「次元壁」,能直接將自己的「想法」在現實世界中通過物理手段來驗證。

正如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化學和生物分子工程學的助理教授 Abolhasani 所說,「人工化學家就像一個真正的自主導航系統,在紛繁複雜的化學宇宙裡穿梭。」「我相信由人工化學家實現的自主材料研發可以重塑材料開發和製造的未來。」Abolhasani 說。最後,一起來看下 AI 化學家的表演~

活脫脫一隻不會喊累的實驗民工(視頻來源:利物浦大學)

資料來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442-2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07/uol-lrb070620.phphttps://news.ncsu.edu/2020/06/artificial-chemist/Robert W. Epps, Michael S. Bowen, Amanda A. Volk, Kameel Abdel‐Latif, Suyong Han, Kristofer G. Reyes, Aram Amassian, Milad Abolhasani. Artificial Chemist: An Autonomous Quantum Dot Synthesis Bot. Advanced Materials, 2020; 2001626 DOI: 10.1002/adma.202001626

相關焦點

  • 再次登上《Nature》封面!這個可靈活移動的機器人,每天工作21.5...
    據了解,AI機器人化學家在科研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它可以完成數千種催化劑的篩查工作,並從中發現能夠提取氫元素的催化劑材料,更重要的是,它的效率非常驚人,可以在一周之內研究1000種催化劑配方,而這相當於一個博士生4年的工作量。當時這項新發明還登上了《Nature》封面。
  • 在藁城,她們每天工作12小時,8天完成核酸採集2.6萬餘人
    長城網訊(記者 段維佳)1月14日,接到記者採訪的電話時,陳培培正在隔離賓館內,整理因緊急支援藁城區核酸檢測而耽誤下的醫院工作。這一天,是華北石油管理局總醫院核酸採集醫療隊連續工作9天後,迎來的第一個休息日。
  • 5個可以幫助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新AI工具
    毫無意義的新聞、故事和活動會佔用你每天多少的工作時間?假如你是一名需要高績效的高管或專業人士,如果在工作中可以不分心,那你的生產力如何呢? 我們在貌似重要,實則不然的活動中浪費了太多的時間。 研究數據表明,大多數人每天大約花費6小時在網際網路上。在菲律賓,人均每日最高網際網路使用時間可達10小時,這意味著人們一天幾乎有一半的時間都在痴迷地查看手機和進行社交活動。相當於每年花費152天的時間在上網。無論你是在翻看無數的網頁,還是只是在回復家人以及朋友發來的無數日常信息,事實都是一樣的——那就是你正在失去自己寶貴的生產工作時間。
  • 如何在幾個小時內完成一天的工作?試試這5個小技巧
    編者按:有的時候,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我們都難以集中注意力,容易受到周圍事物的幹擾而打斷。久而久之,效率低下,陷入拖延,幾個小時就能做完的事幾天都無法完成,這樣無止盡的循環浪費了我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那應該如何科學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提高專注力,重啟高效的工作呢?相信看完這篇文章後的你會有答案。
  • Nature封面:這種新的酶,10小時就能「吃掉」塑料瓶,分解率高達90%...
    全球每年生產3.59億噸塑料,其中1.5-2億噸就堆積在垃圾場,或暴露在自然界中。 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塑料最為豐富,全球每年產量近7000萬噸——它就是我們每天都可能接觸到的塑料瓶。 但現在的回收技術,要麼會破壞PET的機械性能,要麼就是酶水解效率過低。
  • 周工作時間是40小時還是44小時,月工作時間是20.83天還是21.75天
    《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第三條規定:「國家實行職工每日工作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40小時的工時制度。」以上規定均為現行有效法律法規,到底應該適用哪一個呢?《勞動法》頒布於1994年7月5日,實施的時間是1995年1月1日;《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最後一次的修改時間是1995年3月25日,實施時間是1995年的5月1日。從實施時間上來說,應該適用實施時間在後的規定,即40小時。
  • 北京戰疫40天:16小時鎖定新發地,市委辦公廳每天工作16小時,1小時...
    此時,北京已連續56天無本地新增確診病例。唐大爺的樣本迅速送達北京宣武醫院檢驗科主任王培昌領銜的方艙PCR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團隊;核酸檢測在這裡分為樣本採集、樣本接受、信息錄入、病毒滅活、核酸提取、核酸擴增、結果審核與報告7個步驟,全程需要8個小時。首次檢測結果出來,讓身經百戰的王培昌和同事們心裡一緊:「雙靶標陽性」!「立刻進行第二種試劑複測!」第二輪結果依舊是「雙靶標陽性」。
  • 每天睡6小時和8小時的人,差別到底有多大?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睡個好覺」已經成為了一種奢侈。
  • 每天睡6小時和每天睡8小時,5天後的變化,讓人震驚!
    熬夜八年,經常凌晨一兩點睡覺,每天睡眠不足5小時。免疫力下降,紅斑全身蔓延,查不出病因,後來連續四個月清湯寡水,睡眠充足,規律作息,才慢慢好了。一名學生網友,每天熬夜到凌晨三四點,皮膚變黑變粗、黑眼圈變重、毛孔變大,外加起痘。
  • 成年人每天睡多少小時合適?每天睡8小時和6小時,有什麼區別?
    睡眠對每個人都很重要,每天的睡眠保證充足,身體的運行也就能保持穩定。經過一個晚上的休息,身體也能補充到充足的能量,就有充足的精力去面對工作或學習,心情都會比較好。如果一個人長期睡眠不足,整個人看起來就會萎靡,精神狀態就不是太好,健康也會容易出現問題。
  • 每天睡6小時和8小時的區別
    ,46歲的Sarah Chalmers是實驗者之一,驚人的變化讓教授都大吃一驚。這是每天睡8小時的Sarah Chalmers。▼再來看每天睡6小時的Sarah Chalmers,而這僅僅只花了五天時間。▼
  • 登上《Nature》封面!一種酶讓塑料分解率10小時內達到90% 而且還很...
    3月8日,相關論文以「An engineered PET depolymerase to break down and recycle plastic bottles」為題發表在最新一期《Nature》上,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出現。
  • 每周4天,每天6小時的工作制度,讓網友羨慕,芬蘭政府正式回應
    不過,在網際網路公司工作並不容易,高薪資的背後是高強度的工作,在國內這些網際網路公司中,「996工作制」已經成為了常態,更有甚者還有796、896等,工作強度非常大,對身體健康的危害也顯而易見,所以現在人們也在熱烈討論996工作制。令人羨慕嫉妒恨的是,此前曾有媒體報導芬蘭將實行每周工作四天、每天工作6小時的制度,這個消息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關注。
  • 每天睡6個小時和睡8個小時,區別不是一般的大!看完後悔熬夜了
    人每天應該保持7—8個小時的睡眠時間,但在現實生活中,能夠達到這個標準的人並不多,有不少人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熬夜,每天只能睡6個小時,甚至更短的時間。但你知道嗎?每天睡6個小時和睡8個小時,雖然只差兩個小時,但區別真的不是一般的大!
  • 芬蘭擬實行每周四天工作制,每天工作6小時,網友:先保證雙休吧
    據每日郵報報導,芬蘭新總理馬林呼籲引入新彈性工作制,每周工作四天,每天工作六小時。這位全球最年輕的新總理認為人們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在陪伴家人、愛人,培養愛好以及生活的其他方面上。她提倡縮短工作時間,以改善員工關係和提高生產率。這一提議立即受到了教育部長的熱烈歡迎。
  • 每天睡6小時和8小時的區別!
    今年46歲的Sarah Chalmers參加了英國倫敦的一個睡眠學校的實驗,連續五天只睡6個小時與睡滿8個小時的面容對比照, 讓所有參與者都大吃一驚!實驗結果:每天睡8小時的Chalmers▼每天睡6小時的Chalmers從年輕到蒼老,僅用5天。▼
  • 曉星 :「高級鑑定員」小姐和「化學家」先生的神仙愛情!
    化學家先生的名字叫Ben,一個眼裡只容得下家人和實驗室的人。他的活動半徑就是實驗室,在家和實驗室裡每天重複,15年來一直如此。化學家唯一的愛好是做研究,對研究有近乎苛刻的標準,配方一流才肯拿出手。在化學家眼裡,目前市面上最好的產品所用的配方,是十幾年前就應該被淘汰的。
  • 每天睡6小時和8小時的區別,看完我震驚了!
    英國倫敦曾做了一個睡眠學校的實驗,46歲的Sarah Chalmers參與了實驗,分別連續五天只睡6個小時與睡滿8個小時,驚人的變化讓人大吃一驚。這是每天睡8小時的Sarah Chalmers▼再來看每天睡6小時的Sarah Chalmers▼
  • 外賣員確診背後的平凡故事:年近50,每天接老婆下班,工作14個小時
    該騎手近20天行動軌跡,我們已如實上報給北京市疾控中心,並配合疾控中心積極排查。沒有接到官方信息的市民不用過度擔心。 餓了麼將持續積極配合有關部門防疫工作。 看似有些爆炸、然後歸於平靜的新聞,還蘊藏了哪些信息?
  • 「8小時隨便吃」減肥法!親身試驗,5天瘦8斤!
    它就是——8小時減肥法▼做法簡單而且做法非常簡單:一天24小時內,在8小時內吃完飯,剩下16小時不吃任何東西。假如第一餐上午10點吃的話,最後一餐要在18點前結束。體重減掉了3.5kg!!▼看一下這兩個人的對比圖吧完全不用忍著不吃,只需要在8小時內吃完飯,兩個人就都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