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開始寫作的時候,差一歲就滿30歲。古人云三十而立,這個「立」古往今來很多人都有不同的見解,有人說三十而立是要成家立業,有人說三十而立是指懂得人情世故。總之眾說紛紜,而我們或許也可以從村上春樹身上尋找答案。
看見自己
村上春樹寫作之前,和普通日本青年沒什麼差別,但卻又顯的那麼另類。他高中時和很多同學一樣,抽菸,逃課,早戀,總之就是芸芸眾生中最普通的一個。但是與此同時,他又喜歡著文字,並且還在翻譯著美國的驚悚小說,這讓他站在普通人群中,不再那麼「渺小」而被一眼發現。大學的時候讀的是旱稻田大學文學部演劇科,沒讀多久又休學去結婚。後來他一邊打零工,一邊借貸,終於經營起了一家小酒吧。
渾渾噩噩的日子過去,村上春樹29歲那年,忽然就明白了自己。無論高中時期的喜愛文字,還是大學時的專業,原來自己最享受的,還是在文字的海洋中暢遊。從那時起,村上春樹才找回迷茫的自己,和以前的墮落說再見。村上春樹開始變得自律起來,並且喜歡上了奔跑,一跑就是30年。所以三十而立,或許就是先要找回自己吧。
看見夢想
當作家之前,村上春樹換過很多份工作。無論是哪種,都像行屍走肉一樣,找不到努力的意義,也失去了奮鬥的方向。即便有了自己的小酒吧之後,他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上心。這才會在某一天突然萌生了寫作的想法。三十而立,夢想是一定要有的。不怕夢想難實現,就怕沒有。村上春樹的這個夢想,對於當時的他也是顯得不可思議。不過後來他做到了,他成為了在日本乃至在世界都有名氣的作家。
所以作為老生常談的話題,夢想還是要有的。而立之時,是人生的重要分水嶺,有夢想以及對現實和夢想的差距認知,決定了之後人生的不同走向,在這個重要的年齡階段如若還不能幡然醒悟,那麼很有可能會一事無成。
貼近現實,承擔責任
無論是自己的夢想,還是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都不可能脫離現實獨立存在。作家也是如此,例如青年作家蔣方舟,她小的時候家裡沒錢,她也總是穿的姐姐們的舊衣服。後來她成名之後,為了提高生活質量,不停地上綜藝,每上一次,就意味著家裡又可以多一件家具。雖然上綜藝和成為作家的夢想相差甚遠,但是她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後來她也學會了分隔自己,面對夢想,堅持不懈,面對生活,也會盡力遷就。
村上春樹為了安心寫作,也曾將他的酒吧轉讓出去,嘲笑和質疑也不能打斷他,功夫不負有心人,後來潛心習作良久,處女作《且聽風吟》讓村上從此一舉成名。最近的村上春樹承認了南京大屠殺的事實,雖然在國內不被很多人理解,但是在讀者看來,這正是一個良心作家,和平愛好者承擔責任的體現。
因此夢想和現實之間的節點,就是三十而立之時應該找到的。怎麼才能不負夢想的同時安頓好現實,值得每一個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