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每一個故事,都種在靈魂深處

2020-12-21 澎湃新聞

村上春樹:每一個故事,都種在靈魂深處

2020-12-05 21: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村上春樹,日本後現代主義作家,1949年1月12日生於京都伏見區。畢業於日本私立第一學府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演劇科。村上春樹29歲開始寫作,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即獲得日本群像新人獎,1987年第五部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上市至2010年在日本暢銷一千萬冊,國內簡體版到2004年銷售總量786萬,引起「村上現象」。其作品在世界範圍內具有廣泛知名度,作品風格深受歐美作家的影響,基調輕盈,少有日本戰後陰鬱沉重的文字氣息,被稱作第一個純正的「二戰後時期作家」,並被譽為日本80年代的文學旗手。2017年2月24日,村上春樹出版兩卷本長篇小說《刺殺騎士團長》,小說上卷命名為「念頭顯露篇」,下卷命名為「隱喻改變篇」。該作品的中譯本首印達70萬冊,由於預售反響不俗又進行了加印。

眾所周知,我一般不參加電視節目或演講等公開活動。有人說我是個性格高傲、孤僻的怪人。對此,我想說,我也只是個普通人。我也會坐地鐵或者公交車去逛舊書店、CD店,或者在近處的商場逛逛。對我來說,如果能被當做是如同西表山貓(日本獨有,生活方式不明)一樣瀕臨滅絕的動物,必將深以為幸。寫作是我的工作,所以,我不想涉足其他方面。

我們每個人,都好比一座雙層建築。入口在一樓,那裡住著我們的家人;二樓是每位家人各自的房間,大家可以在這裡自由地聽音樂、讀書。還有一個地下室,我們姑且稱之為「靈魂地下一層」。這是一片廣闊的空間,儲存著我們記憶的碎片。而不為大部分人所知的是,在更深處的「地下二層」,還有著一間漆黑的屋子。沒有人知道這個黑屋子有多深,也沒人知道它的最低處能到達何處。

在音樂和文學領域,雖只需觸及「地下一層」就能進行創作,但是這樣的作品很難擁有撼動人心的力量。

美國作家菲茨傑拉德曾經說過,要想寫出與眾不同的作品,就得用區別於別人的語言。也有人曾經問美國爵士樂鋼琴大師塞隆尼斯·孟克:「你何以能彈出如此美妙的聲音來呢?」他的回答是:「這世上的每一架鋼琴都是88個鍵,每個人都是在這上面進行彈奏,沒什麼區別。」然而,再也沒有第二個人,能彈奏出像他彈奏的那樣精妙絕倫的曲子。

由此可見,如果創作者沒有深入到一定程度,創作出的作品就無法真正打動人們的心靈。顯然,以上兩位都找到了通往更深處——也就是「靈魂的地下二層」的道路,在整個藝術領域,這都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單拿小說來講,如果只是一篇觸及「地下一層」的作品,讀者很容易找到問題,因為讀者都能輕易讀懂。但深入到「地下二層」的小說則不同,這樣的作品因為足夠深入,所以更有可能引起讀者的共鳴,讓人震撼、無法忘卻。就如在家淋浴和泡溫泉的差別一樣,一個是滲入到最核心的部位,另一個則只停留在皮膚表面。所以,作為一個小說家,我必須一邊保持清醒,一邊深入到靈魂的更深處。

人若是沒有故事,就難以維持「自我」。小孩們需要故事,每當他們聽到別人說什麼,就本能地跟著模仿。於是,一個個簡單的故事,就在他們的生命裡生長起來。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故事會變得蕪雜。這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在自己或繁或簡、或喜或悲的故事裡,體驗著獨一無二的人生。

那麼,這些故事的意義在何處呢?要想明白它們的意義,就必須把這些故事「相對化」,但要自己把自己的故事「相對化」,向來非常困難。小說家的職責,就是把這些故事寫下來,供讀者品讀。當讀者讀我的小說時,會感同身受,這就是讀者自身的經歷和我筆下的故事產生了共鳴。

在同一個故事裡,不同的靈魂交織在一起,就形成了「靈魂之網」,人們在這張網裡解讀彼此,剖析自我。對我來說,最高興的,莫過於讀者說:「為什麼村上能這麼輕易知道我在想什麼呢?」

我寫過的每一個故事,都源於靈魂深處,寫小說就是一個不斷往深處走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會沾染上一些黑暗,但跑步可以幫我抖落它們,跑步就如驅魔。這就是我為什麼喜歡跑步的原因。

說起來,我從未被自己的作品感動過。但是很多讀者在讀完我的小說後被感動得哭。比起讀完小說哭的讀者來說,我更喜歡讀完會笑的讀者,因為哭是內向的,無法對外敞開胸襟,反倒是幽默會讓人鼓足勇氣,產生力量。我喜歡這種力量。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尋找光明。讀睡詩社創辦於2015年11月16日,詩社以「為草根詩人發聲」為使命,以弘揚「詩歌精神」為宗旨,即詩的真善美追求、詩的藝術創新、詩的精神愉悅。現已出版詩友合著詩集《讀睡詩選之春暖花開》《讀睡詩選之草長鶯飛》。詩友們筆耕不輟,詩社砥礪前行,不斷推陳出新,推薦優秀詩作,出品優質詩集,朗誦優秀作品,以多種形式推薦詩人作品,讓更多人讀優秀作品,體味詩歌文化,

原標題:《村上春樹:每一個故事,都種在靈魂深處》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村上春樹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村上春樹:一個故事大王和半個通靈者
    《國境以南 太陽以西》(1992)脫胎於《奇鳥行狀錄》(1995)定稿前被刪除的三章內容,村上春樹在此三章基礎上旁逸斜出了這個長篇 。這是村上春樹當時在寫實和寫虛兩個方向平衡(調配,混合)得最好的長篇。
  • 老三解說:在這個百無聊賴的午後,我想起了村上春樹
    圖片來源於網絡認識村上春樹是從《挪威的森林》開始的,走進村上春樹的故事是一場夢的開始。準確地說,自從一腳踏進村上春樹的故事裡的那一刻起,一個人的靈魂就已經被喚醒。一個醒著的靈魂是多麼的孤獨、悲涼和充滿缺憾的!在村上春樹的故事裡,沒有一個人物是完美的,他們都是像你我一樣再普通不過的普通人——男人不很帥。女人也不很漂亮。他們每一個人的煩惱都是實實在在的,實在到就好像同樣的煩惱讓讀者都嘗過一遍,不論是來自情感的失落,還是來自生活的迷茫。然而,他們每一個人的靈魂又是那麼的自由,自由到極致只剩下孤獨,孤獨到極致滋生出悽美。
  • 村上春樹經典語錄大全 每一句都值得收藏
    說起村上春樹,應該是很多人心中的偶像吧。他筆下的世界如此的直指人心,書中的每一句話都會讓很多人引起共鳴。每一個人生階段,你讀村上春樹的感覺一定都不一樣。接下來就跟小編一起走進村上春樹的世界,村上春樹經典語錄大全獻給大家。村上春樹經典語錄  1. "在人生中,重要的事情不是勝利,而是奮爭。
  • T恤狂人 · 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正是擅長利用他真實了解,亦真實存在的品牌來交代人物的性格、財力、偏好乃至情節,倒不失為一種一針見血又節省筆墨的方法。 事實勝於雄辯,村上春樹的小說能夠令全球內的讀者都大為動容,原因之一,便是作品中那些「國際品牌」 盡人皆知,大大削減了國籍和階級差異帶來的文化隔膜。再加上深受理察·布勞提根和庫爾特·馮內古特的影響,筆觸本身也十分國際化。
  • 身為村上春樹
    上世紀80年代,中國的村上春樹閱讀熱是從這裡開始的。日本學者藤井省三曾在《村上春樹心底的中國》一書中,引用了一位上海女作家創作於上世紀80年代的小說,裡面描寫了一位年輕的上海「摩登」女性,依照村上春樹書中所寫,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中營造出一個「村上世界」。這個時候正是中國城市化和全球化的開始,上海的年輕人率先在傳統社會的裂縫中,窺探並實踐著一種外來的新生活,村上春樹的書籍為這種生活提供著「指南」。
  • 村上春樹《且聽風吟》:這一生,風雨兼程,而孤獨不過是一種常態
    孤獨是尋常,是自在,而距離,是美,或許,這正是村上春樹想告訴我們的。《且聽風吟》是村上春樹的第一部小說,它發表於1979年,是他「青春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而後,風靡至今。小說的內容極簡單,是村上春樹20歲時的故事。
  • 村上春樹 一棵什麼樣的樹
    ……於是就有了所謂「村上現象」。在這個據說文學越來越低迷的時代,一個作家,尤其是一個日本作家能受到這樣的愛戴,實在是件稀罕事。    了解作家的最佳途徑是閱讀作品。如今村上春樹的主要作品幾乎都已譯成中文或正在譯介中。較有代表性的是上海譯文出版社陸續推出的17卷本《村上春樹文集》。
  • 林少華,陪伴村上春樹三十五年
    林少華將村上的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逐一評述,除了品評每本書、每篇作品所體現或者蘊含的藝術特徵、心靈信息和精神趨向外,他還連續提取了作家較為典型的生活細節和創作思想的變化軌跡,還有一些隨筆、遊記和紀實文學。看《林少華看村上》,不僅僅可以讓我們比較全面地了解村上春樹的作品風格和成長曆程,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文學評論,提高我們的藝術鑑賞力。
  • 解密村上春樹,風靡全世界的奧秘
    》《1Q84》等多部村上春樹代表作,對村上春樹在英文世界被大家廣發接納被大受歡迎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說是村上春樹在英文世界最有力的推手。   他的故事中,有許多我十幾歲時大愛的爵士電影配樂登場。我佩服他讓讀者感覺從主人公的頭腦中看見世界的力量。總之,與其說我作為專業學者,不如說 我作為個人、作為一名普通粉絲,迷上了村上的作品。   於是我從大學的圖書館裡找來日本文藝家協會發行的《文藝年鑑 》,查到村上的住址,給他寫信。
  • 村上春樹: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
    從這個愛好上講,渡邊是村上的一部分。現實中的村上春樹對威士忌其實更瘋狂。為了朝聖,他飛到威士忌世界的「麥加」——艾雷島。他在那裡四處遊覽,近距離觀摩威士忌的生產,還和釀酒師成了好朋友。如果你曾像村上春樹那樣,去過海風吹拂的艾雷島,去過風光綺麗的愛爾蘭,那麼對你來說,威士忌的味道跟那裡的風光已經密不可分地連在一起了。書中的蘇格蘭艾雷島,對於一般人來說,只是一個無名小島,但在威士愛好者心目中是聖地般的存在,都想在一生中來這麼一次朝聖之旅。
  • 村上春樹的十句經典名言,每句話都有思想,當我們讀到他時
    你會成為一個安靜的成年人。不要動情,不要暗戀,不要回頭看。過你自己的另一種生活。你得乖乖聽話,不是所有的魚都生活在同一個海裡。我相信無論村上春樹的粉絲們,都在某處聽到過這句話。村上春樹作為日本的著名後現代主義作家,被譽為20世紀代日本的第一個純「二戰後時期作家」和日本的文學旗手。
  • 村上春樹:比莉·哈樂戴的故事|每日讀第94期
    摘自|村上春樹《比莉·荷莉黛的故事》比莉·荷莉黛的故事文|村上春樹   譯|施小煒我來說說比莉·荷莉黛的故事。那是很久以前了。距今三十年以前。是在我成為小說家之前,不如說,是在我腦袋裡毫無寫小說念頭的時代發生的事。那是真人真事。我那時候在東京國分寺市的車站南口一幢小樓的地下室裡經營爵士酒吧。面積約為十五坪,一隅放著立式鋼琴,周末常常舉行現場演奏會(後來搬到千谷時,才終於弄到一架三角大鋼琴)。欠了一身的債,工作又是重體力活,但老實說這些都不在話下。
  • 村上春樹和他筆下的人,都是大吃貨
    說起來,大概這就是村上春樹頗為自得的一點:他筆下的人物,都挺擅長在冰箱裡尋摸點剩菜,就地做點什麼。不妨說,他筆下的主角,多是用日常新鮮小菜,對抗外面成型商業社會的快餐。這也算一種隱喻。他的主角就在這種生活中,自由自在自得其樂。順便說說菜式風格。
  • 村上春樹八字解析!
    每個人的身邊,都總有那麼一兩位朋友,是村上春樹的忠實粉絲,或至少,欣賞他作品中的生活方式。村上春樹何以成為村上春樹?本期,我們就來看一看他的八字。2. 格局圖片由力總暨甲子研究院的「查八字」AI 生成。生辰八字大數據,一秒看穿任何人!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直白的情慾,扯開當代孤獨成癮的遮羞布
    01、面對成名背後的爭議,村上春樹大膽反擊這本書誕生以前,村上春樹便立志要讓它成為,「讓全國少男少女流幹紅淚的小說」。而《挪威的森林》也不負眾望,自問世以來,僅用25年的時間,便在日本銷出1500餘萬冊,相當於,平均每6-7個日本人就有一人有這本書。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誰的青春沒有一段故事
    本來這期要聊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的,但是因為聖誕節要到了,在無能為力的年紀去聊我們的曾經,去聊與理想有關的故事,會變得很感傷,很不符合氛圍,所以決定聊村上春樹的這本愛情小說,挪威的森林,但其實挪威的森林也並不算是一個結局很完美的愛情小說,但是不重要了。我在高中的時候,曾經特別迷戀村上春樹。
  • 15首經典歌曲,來自靈魂深處的旋律,值得收藏!
    送你席琳·迪翁經典歌曲15首, 來自靈魂深處的旋律, 收藏起來慢慢聽!—村上春樹 2、若什麼都不捨棄,便什麼都不能獲取。—春上村樹 3、剛剛好,看到你幸福的樣子,於是幸福著你的幸福。
  • 村上春樹的4個短故事和1個長訪談丨掌柜書單(2)
    文 |本期掌柜 Mathilda ☘ 村上春樹《眠》這本書的情節非常簡單。一個家庭主婦,丈夫是牙醫,沒有經濟上的困擾,過著平淡的生活,無所謂幸福,也無所謂不幸福。然後,她突然陷入了大規模的失眠,17個晝夜不曾合眼,也毫無困意。
  • 村上春樹29歲開始寫作,一個人在而立之年「立」的都是什麼
    村上春樹開始寫作的時候,差一歲就滿30歲。古人云三十而立,這個「立」古往今來很多人都有不同的見解,有人說三十而立是要成家立業,有人說三十而立是指懂得人情世故。總之眾說紛紜,而我們或許也可以從村上春樹身上尋找答案。
  • 關於村上春樹的一點碎碎念
    今天想寫一寫村上春樹,上學的時候曾經一度痴迷他的小說,雖說那時並不清楚到底是什麼吸引了我,現在想來應該是作品本身的魅力。說到村上春樹,可能大家最為熟悉的作品便是《挪威的森林》,有人喜歡到痴迷,也有人覺得平平無奇,但其實《挪》只是他為數不多的現實主義小說之一,我個人認為村上作品的魅力大部分都體現在那些非現實的小說裡: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晦澀不明的誇張隱喻,他的文字行雲流水般地游離於虛幻和現實之間,在我那個叛逆又迷茫的年紀裡,大概是需要一些荒誕不經的東西來釋放自己那些無處安放的無釐頭思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