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又要坑印度!空降戰車當坦克賣,裝甲薄弱近乎裸奔,一炮秒

2020-12-26 騰訊網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據《俄羅斯報》網站12月18日報導,俄羅斯在黑海水域對「章魚」SDM1坦克殲擊車進行的測試證明,該車無需準備就能在3級海況下破浪前行,它還能在航行時射擊並登海灘。

報導將這種輕型戰車稱為輕型坦克,並稱印度已經表示對該車很感興趣!

該車曾在「軍隊-2020」國際軍事技術論壇上進行了首次展示,引起了印度軍方的強烈興趣,據印度媒體報導,有關印度購買首批「章魚」SDM1的談判已在今年夏天啟動,如果順利印軍將把「章魚」SDM1作為一種輕型坦克列裝,並部署到北部山地高原地帶。

圖片:進行浮渡試驗的「章魚」SDM1坦克殲擊車。

坦克殲擊車和輕型坦克是一回事?當然不一樣,其實這是俄羅斯的軍火商為印度陸軍挖的另外一個巨大的坑,就等著人傻錢多的印度陸軍跳進來。

「章魚」SDM1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蘇聯時代的末期。

蘇聯曾經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空降部隊,最多時編制有15個空降師,人數更是超過10萬,並且獨立成軍,即使在現在的俄羅斯,空降軍仍然是與俄羅斯陸軍、海軍、空天軍、火箭軍並列的獨立軍種,而非兵種。

蘇聯空降軍的作戰任務就是在可能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中,利用蘇聯空軍堪稱恐怖的戰略空運能力將大量的兵員和技術兵器空降到北約軍隊後方,協助正面進攻的蘇軍進行大規模殲滅戰。屆時需要面對北約重裝甲部隊的瘋狂衝擊,因此蘇聯空降軍非常重視反坦克武器的研發和裝備,尤其是包括具備空降能力的大口逕自行反坦克炮。

圖片:蘇聯空降兵的ASU-85空降坦克殲擊車。

作為空降軍機械化的一部分,蘇軍曾經先後研製並裝備了ASU-57、 ASU-85兩款空降坦克殲擊車,此後大批量生產的BMD-1、2、3等三代空降戰車均裝備有不同口徑火炮和反坦克飛彈,將殲滅敵方坦克裝甲車輛作為其主要任務之一。

蘇聯解體前,蘇聯空降軍就已經下達了研製下一代空降坦克殲擊車的任務,為應對北約新一代主戰坦克,要求裝備125毫米級別的反坦克炮。

圖片:安裝有BMP-2炮塔的BMD-3空降戰車。

上世紀90年代,接受了任務的伏爾加格勒拖拉機廠(前身是著名的史達林格勒拖拉機廠)在蘇聯解體後仍然沒有放棄這一項目的研發,在「934工程」輕型坦克設計方案基礎上研製新型空降坦克殲擊車。

該廠是俄空降戰車的定點生產廠家,因此其挑選了當時最先進的BMD-3空降戰車的底盤作為開發基礎,集成了葉卡捷琳堡第9炮兵工廠(OKB9)生產的炮塔武器系統,組成為新型的「952工程」坦克殲擊車。

圖片:「952工程」坦克殲擊車原型炮塔。

2001年5月,樣車在北高加索軍區進行測試,俄軍將其命名為2S25「章魚」SD空降坦克殲擊車。

有意思的是OKB9工廠曾經在上世紀80年代研製過一種2A45「章魚」125毫米牽引反坦克炮,其技術基礎來源於T-64和T-72「烏拉」坦克上的2A26型125毫米坦克炮,與2A46M1、2A75等新一代火炮都有血緣關係,因此要將「章魚」SD坦克殲擊車與「章魚」牽引反坦克炮區分開來。

圖片:俄羅斯還有一款「章魚」牽引反坦克炮。

不過,此時的俄羅斯空降部隊已經不再是蘇聯時代氣吞山河的那支雄師,窘迫的國防預算使得其無法按照既定計劃裝備這種戰車。

俄軍最初打算採購85~110輛2S25「章魚」SD坦克殲擊車裝備空降軍,2005年開始生產交付,截至2009年停車總計交付了24輛戰車,僅裝備空降部隊4個連。2010年在參加紅場閱兵的時候還發生了燃油洩漏的火災事故,差點報廢一輛戰車。

圖片:閱兵式上的「章魚」SD坦克殲擊車,注意負重輪是兩棲車用的空心腔式輪。

已轉型的俄羅斯國防公司伏爾加格勒拖拉機廠股份有限公司不滿足於這樣的生產成績,也不願意看到辛辛苦苦研製成功的戰車就此停產,因此積極地向海外市場進行拓展。

此時俄軍空降部隊已經開始換裝新一代的BMD-4M空降戰車,該車底盤擁有更強的負載能力,因此很自然成為了「章魚」SD坦克殲擊車的改進型底盤,而新技術研發的火控系統也能夠為其賦能,換裝了新底盤和火控系統的戰車被命名為2S25M1「章魚」SDM1坦克殲擊車,而在出口過程中為了迎合國際上對輕型坦克的需求俄羅斯人又改口將其稱為輕型坦克。

「章魚」SDM1坦克殲擊車於2016年首次公開,第一批6輛於2017年交付給俄羅斯空降部隊試用,並進行技術測試。

圖片:改進後的「章魚」SDM1坦克殲擊車,注意不同的底盤和炮塔。

無論是「章魚」SD還是「章魚」SDM1,雖然長得一副坦克的模樣,但其設計思想均是為了研製一種具有較高戰略投送能力和全域機動性,能夠為空降部隊在敵後作戰提供火力支援的輕型戰車,並非坦克。

「章魚」SDM1採用新型BMD-4M空降戰車底盤為基礎研發,戰鬥全重18噸。

設計師們將BMD-4M空降戰車的底盤拉長,由5對負重輪增加到了7對負重輪,以滿足承載大型炮塔戰鬥部的任務,不過負重輪從增加水上浮力考慮的密封腔式輪變成了鏤空輕質負重輪,進一步降低車重。

車體後部安裝了一臺UTD-29多燃料柴油發動機,替換掉原有的2V-06-2S柴油發動機,輸出功率510馬力(380千瓦),配有一套自動變速箱,擁有五檔前進檔和五個後退檔,最大公路時速可達70公裡/小時,越野平均時速為55公裡/小時左右。

履帶式底盤還安裝有一套可調液氣懸掛系統,可以很方便地根據需要來調節車身離地高度,進一步降低車體高度以滿足運輸機裝載和空投時車身尺寸。

圖片:後部的噴水推進系統。

車體後部還安裝有噴水式水上推進裝置,水面航行速度可達約7~10公裡/小時。擁有水上行駛能力是蘇俄空降戰車的傳統,這種能力並不是要求空降戰車像水陸坦克那樣去搶灘登陸,只是為了在水網密布的西歐平原上能夠暢通無阻。

除了會水,「章魚」SDM1坦克還能「飛」,能夠使用降落傘空投,並憑藉車底空降平臺的緩衝裝置實現安全著陸。

圖片:實行空運的「章魚」SD坦克殲擊車,注意此時並沒有安裝傘降包。

「章魚」SDM1的雙人炮塔與「章魚」SD類似,位於車體中部,主要武器是一門125毫米2A75型滑膛反坦克炮。

為了將這門125毫米滑膛炮安裝在僅有18噸的戰車上,設計師設計了一個新型的反衝裝置,降低火炮開火後的後坐力,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該炮並沒有安裝傳統的炮口制退器。

2A75炮能夠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破甲彈、破片殺傷榴彈和9M119「反射」雷射制導炮射飛彈,,9M119飛彈最大射程4公裡,主要用於打擊威脅最大的敵軍主戰坦克。

全車共攜帶40枚彈藥(一般包括14枚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20枚破甲彈和破片殺傷榴彈及6枚炮射飛彈),其中22枚安裝在自動裝彈機上,能夠保證射速達到6~8發/分,在自動裝彈機受損後允許車長使用手動裝填。

此外,該車還有一挺7.62毫米PKT同軸機槍,備彈2000發。而炮塔上方還增加了一座新型遙控武器站,可以加裝12.7毫米重機槍,這是「章魚」SD所沒有的,極大增強了戰車在城市作戰中的火力靈活性。

圖片:火力是「章魚」SDM1最大的依仗。

「章魚」SDM1與「章魚」SD變化最大的還在於火控系統。

從炮塔外形就能看出,「章魚」SDM1炮塔上安裝了「松樹」U多通道炮長瞄準鏡和「鷹眼」車長周視鏡,具有「獵殲」功能。特別是「松樹」U與俄軍T-72B3、T-90MS等主戰坦克上使用的瞄準鏡同款,產自白俄羅斯,是一種集成了雷射測距儀、熱成像儀的下反式雙穩瞄準鏡,具備動對動瞄準能力。

此外,還增加了一個新型的炮長備用瞄準鏡,換裝了新型彈道計算機等。

圖片:「章魚」SDM1的機動性很強。

應該說,2S25M1「章魚」SDM1是一種性能不錯的坦克殲擊車,不但擁有獨一無二的空降屬性,還具有良好的戰術機動性。該車擁有28.3馬力/噸的高功率重量比,可以在4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區作戰,同時可安裝橡膠或雪地履帶進一步擴展車輛在各種氣候條件下的安全行駛能力。

不過,印度想要將「章魚」SDM1作為一種輕型坦克來使用,可能就入了俄羅斯人的坑。

「章魚」SDM1車體採用焊接鋁裝甲和複合材料蒙皮組成,在保持重量較輕的同時具有一定裝甲防禦能力,其正面左右40°的弧形區域內,裝甲能夠滿足防禦500米外23毫米機關炮的攻擊,其餘車體和炮塔裝甲能夠抵禦輕武器火力和炮彈破片的殺傷。炮塔上還有兩排三聯裝煙幕彈發射裝置。

可以看出,「章魚」SDM1為了具有空降能力在防護力上犧牲太大,僅具備防護機關炮和輕武器的能力,在戰場上很容易被敵方輕型坦克的火炮或者反坦克飛彈、反坦克火箭彈擊毀。而18噸的戰鬥全重已經沒有多少重量可以用來增加裝甲,即使採用附加裝甲也只能在車體或炮塔表面薄薄地覆蓋一層,聊勝於無,而要安裝更重的模塊化裝甲不但車體承載能力不夠,發動機功率也不能滿足。

圖片:俄羅斯推出的附加裝甲型「章魚」SDM1,但是這點裝甲根本不夠看。

近年來輕型坦克發展方興未艾,各國都推出了性能優越的輕型坦克,戰鬥全重一再狂飆突進,基本上已經抵達到了35噸級,逼近傳統中型坦克戰鬥全重的底線。

這些輕型坦克又被稱為輕量化主戰坦克,不但擁有較好的機動性和火力,在防護力上也能夠通過安裝模塊化裝甲和主動防禦系統等來強化。

18噸的「章魚」SDM1還真的不夠看!

因此,「章魚」SDM1是一種特定需求下研製的坦克殲擊車,如果印度談判順利將其裝備印軍,那最可能的就是憑藉較好的機動性和可調液氣懸掛系統帶來的地形適應力,作為高原山地作戰機動火力點使用,解決印軍T-90S坦克上不去、跑不動的問題。

但該戰車並不適合出擊作戰,一旦衝出隱蔽的掩體或陣地,薄弱的裝甲防護力會讓其在受到戰場上多種武器打擊下瞬間被擊毀。

圖片:15式輕型坦克全裝甲重達35噸,已非「章魚」SDM1那18噸的全重能夠比擬的。

相關焦點

  • 戰車:美軍加速研發新一代坦克裝甲車輛 第四代坦克真的要來了?
    不說俄羅斯的 T-14主戰坦克,就法國和德國等在開發的135毫米坦克炮,如果將其應用到主戰坦克之上恐怕車重馬上就朝著65噸以上的重量飛奔而去了。而大噸位的戰鬥全重帶來的還有良好的裝甲防護,即使在信息化在坦克設計佔比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如何保證坦克裝甲不被神出鬼沒的飛彈、火箭筒擊穿,最終還是要落在硬碰硬的「甲彈之爭」上,大噸位也就成為必然趨勢。
  • 印度擁有4000多輛坦克,卻沒有實現機械化,原因是缺乏步兵戰車
    而主要國家的坦克與步兵戰車的數量比基本都在1:1以上,也就是說步兵戰車比坦克多,因為所有步兵,包括後勤的都要有車坐。比如美軍現役坦克2400輛,僅M2步兵戰車就有2500輛。因為只有步兵坐上了步兵戰車,才能在複雜的戰場上跟上坦克的新進速度並且保護自己,同時步兵戰車還能給步兵提供火力支援和物資補給(步兵戰車裡面可以放大量彈藥和武器,比如蘇軍的BMP裡就常備一把SVD狙擊槍,隨用隨取)。
  • 國產50噸級重型步戰車現身,全身包裹反應裝甲,能正面迎戰坦克
    參考消息2月27日引述外媒的消息稱,在2月17日至21日舉行的2019阿布達比防務展上,中方推出的全新VN-50重型步兵戰車引起各方面的廣泛關注。這款以VT-4坦克底盤為基礎改裝的重型步兵戰車,是專門為當前的城市巷戰所打造。雖然目前還只是一個概念車,但是已經充分顯示了其強大的作戰能力。
  • 既要當輕型坦克還要當步兵戰車?美國下一代步戰「看上」了它
    然而有趣的是,就在最近,美國陸軍又公布了另一個廣受矚目的新一代主戰裝備選型競標項目——替代M2「布拉德利」步兵戰車的美國陸軍下一代中型步兵戰車項目,而巧合的是,美國通用地面系統公司的「格裡芬」裝甲戰車又成了「大熱門」。為什麼?這全都是因為這款新型戰車有個非常特殊的設計——「一車兩型、既能當坦克也能當步兵戰車」。
  • 反應裝甲雖好卻不敢用,敘軍裝甲車要提高防護,還是得靠「柵欄」
    政府軍裝備的最先進坦克,也不過是早期型號的T-72,其側面和後方難以抵擋RPG-7火箭筒的攻擊,更別說威力強大的反坦克飛彈了,至於BMP-1步兵戰車等,更是裝甲薄弱,政府軍士氣低落
  • 俄羅斯陸軍再迎8輛新戰車!鋼鐵洪流不再,俄羅斯陸軍依舊堅挺!
    俄羅斯陸軍再迎8輛新戰車!鋼鐵洪流不再,俄羅斯陸軍依舊堅挺!俄羅斯軍隊雖然實力大不如前,但仍然是一支不斷從戰爭中學習的武裝力量。據研製BMPT的烏拉爾運輸工程設計局介紹,這種坦克支援車是一種重防護作戰車輛,能夠打擊輕型裝甲目標、坦克和步兵戰車,並對武裝直升機和低空低速飛行的敵機有一定的防空能力,是一種可以與主戰坦克配套使用的全能型作戰車輛。與T-15相比,BMPT的火力異常強大。
  • 輪式戰車裝甲防護水平幾乎可忽略,為何在軍中仍有一席之地?
    要說到我們國家最主要的兵種,那必然要說的就是陸軍了,解放軍的陸軍近幾年的發展速度也是十分驚人的。雖然裝備了各種各樣的輕型坦克和明星裝備,可是有一種裝備,雖然說比15式輕型坦克更加低調,但是其列裝意義並不亞於15式輕型坦克!
  • 印度在中印邊界地區動用坦克、步戰和美制武裝直升機進行大型軍演
    軍事演習涉及的裝備包括BMP-2「薩拉特」步兵戰車,T-90S主戰坦克以及AH-64武裝直升機,HAL Rudra直升機和米-17V5直升機。對於印度軍隊來說,達布克-什約克-道拉貝格玉爾地(DSDBO)公路非常重要。什約克和道拉貝格玉爾地之間的220公裡長的路段是由印度邊境公路組織(BRO)在2000年至2019年之間建造的。達布克-什約克-道拉貝格玉爾地公路將從列城到道拉貝格玉爾地之間的旅行時間從2天縮短到了6個小時。「薩拉特」(Sarath)戰車是在印度按照許可證生產的蘇制BMP-2履帶式裝甲步兵戰車。
  • 印度少將宣稱,可在零下40度操作坦克和步兵戰車,你信嗎
    嚴冬開始來臨,印度前線少將指揮官宣稱,已做好防寒準備,裝甲團已準備好在超過4500米海撥的高原作戰,出動T-90和T-72 及BMP-2步兵戰車。卡普爾是軍團參謀長,負責該地區的整個戰爭準備。少將阿文德·卡普爾說,為確保機組人員和設備準備就緒,人員和機器均已安排妥當。
  • ...印度陸軍|輕型坦克|vt-5輕型坦克|印度軍隊|孟加拉國陸軍|印度...
    印度陸軍最近發布了輕型坦克的採購需求,計劃在全球範圍內採購用於高原山地作戰的的輕型坦克。就在印度陸軍發布輕型採購需求之後,印度媒體就開始滿世界為印度陸軍物色合適的輕型坦克了,很快印度媒體發現似乎只有俄羅斯的2S25「章魚-SD」自行反坦克炮符合要求,不過緊接著就有媒體指出,2S25除了俄羅斯空降軍少量採購外,就再沒人買了,這賣不出去的2S25會不會不太靠譜?印度媒體犯了難。
  • 中國輪式步戰車是否跟進?俄羅斯步戰開啟中口徑潮流,好處在哪
    裝備長身管57炮的T-15型步兵戰車在今年俄羅斯的地面裝備方陣中,除了俄羅斯號稱第四代主戰坦克的T-14主戰坦克外,即T-15型步兵戰車和「庫爾幹人25」型步兵戰車。在此次紀念日閱兵儀式上,這兩款步兵戰車分別裝備了長管57毫米火炮和短管57毫米火炮,引領俄羅斯步戰正式開啟中口徑潮流。T-15型步兵戰車是未來俄羅斯陸軍與T-14主戰坦克搭配的一型重要裝備,以「艦隊」通用平臺為基礎,搭配了「時代」無人炮塔。戰鬥全重達到了49噸,和以色列的「雌虎」步兵戰車一樣,都屬於以主戰坦克底盤為基礎發展而來的重型步兵戰車。
  • M551謝裡登空降坦克,飛彈萬能論的犧牲品,就連機槍都能打穿側面
    但是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種原本設計用來對抗蘇聯裝甲集群的空降坦克在越南戰場上的表現並不是特別靚眼,為了防止先進炮射飛彈技術的外洩,美國人甚至拆除了M551謝裡登最為倚重的炮射飛彈系統,只裝備常規的破甲彈和用破片殺傷人員的多用途破甲彈。
  • 烏克蘭展示新型步兵戰車,無奈是服役即落後的「老爺車」
    這是烏克蘭軍工企業近些年來首次發布的新型履帶式步兵戰車,烏克蘭陸軍因為內戰爆發大批裝甲戰車被擊毀,極度缺乏裝甲戰車。目前,尚不清楚該項目是企業主導,還是得到了烏克蘭政府和軍方的授意,畢竟國產裝甲車可以做到便宜輛足。
  • 機槍當主炮,裝甲薄如紙,二戰日軍的坦克為何如此奇葩?
    事實上,日本在坦克研發領域的基礎並不算差。導致了日本坦克普遍缺乏重火力,以及裝甲防護能力薄弱的情況。 1929年,在經歷試製一號坦克、試製二號坦克等一系列試驗產品之後,日本列裝了第一款自己研發製造的坦克——八九式中型坦克,其裝配57mm炮,重12噸。之所以被稱為八九式,乃是因為其研製時間為日本天皇紀年二五八九年,後續的日本二戰坦克型號,都是依據這樣的方式命名。
  • 俄羅斯坦克招牌「紅眼睛」為啥沒了?血的教訓表明,根本就是擺設
    【開著窗簾-1的俄羅斯T90坦克,注意兩個燈頻段不同】於是乎,坦克上的對抗手段也要相應進化。這就是俄羅斯推出的窗簾-1系統,它的兩個紅外大燈可以發射具有編碼信息的紅外型號,似乎算是「道高一丈」了。在90年代中期到2010年的這10多年裡,俄羅斯一直把窗簾-1當做坦克產品的一大賣點,不但裝在T-90坦克上,也積極推銷基於窗簾-1的老坦克改進方案。
  • 中國空降兵再添新利器,新型輪式空降戰車曝光
    空降兵,要的就是神兵天降,快速空降到戰場作戰,所以追求高度機動化,而具體到空降兵的裝備而言,那就是儘量輕量化。但是,如果空降兵僅配備輕武器的話,那就是「會飛的步兵」,即使降落到了戰場,一旦遇到有重火力的地面部隊,必將損失慘重。所以,空降兵還是少不了重火器。
  • 99式坦克會被輪式戰車取代嗎?除非一邊打仗一邊鋪路
    因為除了坦克以外,我們現在還有一個新的選擇,那就是輪式戰車。比如我們現在雖然有99式坦克,但是也發展出了許多新型的輪式戰車,未來輪式戰車有沒有可能完全取代99式。
  • 紅警大殺器來了,美帝「光菱坦克」將率先布防歐洲,俄羅斯別慌
    根據美國軍方的規劃,這種「光稜坦克」第一批將不會裝配給美軍,而是送到歐洲去對抗北約的老對手—俄羅斯,那為什麼美軍有這麼先進的武器自己不用,反而要給北約送去呢?其實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在美國看來,歐洲更適合這種武器發揮作用,也只有它可以遏制俄羅斯的殺手鐧。
  • 日本裝甲力量急先鋒,幾乎走遍了亞洲的97式中戰車是如何誕生的?
    由於此時正值日本國曆2597年,因此新式坦克應該被命名為97式中型戰車。 二、三菱公司的97式Chi-Ha坦克 三菱公司在接到招標信件以後判定, 新式坦克應該更加的堅固,同時要滿足便於生產的需求,並且坦克的零件要儘可能的和日軍的輕型坦克和中型坦克通用。
  • 服役40年都沒換,美軍最愛的「裝甲巴士」,還曾單挑主戰坦克
    美軍在新一代步兵戰車設計時,就考慮到速度、裝甲、火力等多個方面。其行駛速度要求必須能夠跟得上M1系列主戰坦克的推進速度,由於M113裝甲車在越戰中的糟糕表現,設計中特意強調了,要求全車任意一個部位都能夠抵禦14.5毫米大口徑子彈(M113在越戰中,其正面裝甲被14.5子彈打穿過,側面則是隨便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