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據《俄羅斯報》網站12月18日報導,俄羅斯在黑海水域對「章魚」SDM1坦克殲擊車進行的測試證明,該車無需準備就能在3級海況下破浪前行,它還能在航行時射擊並登海灘。
報導將這種輕型戰車稱為輕型坦克,並稱印度已經表示對該車很感興趣!
該車曾在「軍隊-2020」國際軍事技術論壇上進行了首次展示,引起了印度軍方的強烈興趣,據印度媒體報導,有關印度購買首批「章魚」SDM1的談判已在今年夏天啟動,如果順利印軍將把「章魚」SDM1作為一種輕型坦克列裝,並部署到北部山地高原地帶。
圖片:進行浮渡試驗的「章魚」SDM1坦克殲擊車。
坦克殲擊車和輕型坦克是一回事?當然不一樣,其實這是俄羅斯的軍火商為印度陸軍挖的另外一個巨大的坑,就等著人傻錢多的印度陸軍跳進來。
「章魚」SDM1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蘇聯時代的末期。
蘇聯曾經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空降部隊,最多時編制有15個空降師,人數更是超過10萬,並且獨立成軍,即使在現在的俄羅斯,空降軍仍然是與俄羅斯陸軍、海軍、空天軍、火箭軍並列的獨立軍種,而非兵種。
蘇聯空降軍的作戰任務就是在可能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中,利用蘇聯空軍堪稱恐怖的戰略空運能力將大量的兵員和技術兵器空降到北約軍隊後方,協助正面進攻的蘇軍進行大規模殲滅戰。屆時需要面對北約重裝甲部隊的瘋狂衝擊,因此蘇聯空降軍非常重視反坦克武器的研發和裝備,尤其是包括具備空降能力的大口逕自行反坦克炮。
圖片:蘇聯空降兵的ASU-85空降坦克殲擊車。
作為空降軍機械化的一部分,蘇軍曾經先後研製並裝備了ASU-57、 ASU-85兩款空降坦克殲擊車,此後大批量生產的BMD-1、2、3等三代空降戰車均裝備有不同口徑火炮和反坦克飛彈,將殲滅敵方坦克裝甲車輛作為其主要任務之一。
蘇聯解體前,蘇聯空降軍就已經下達了研製下一代空降坦克殲擊車的任務,為應對北約新一代主戰坦克,要求裝備125毫米級別的反坦克炮。
圖片:安裝有BMP-2炮塔的BMD-3空降戰車。
上世紀90年代,接受了任務的伏爾加格勒拖拉機廠(前身是著名的史達林格勒拖拉機廠)在蘇聯解體後仍然沒有放棄這一項目的研發,在「934工程」輕型坦克設計方案基礎上研製新型空降坦克殲擊車。
該廠是俄空降戰車的定點生產廠家,因此其挑選了當時最先進的BMD-3空降戰車的底盤作為開發基礎,集成了葉卡捷琳堡第9炮兵工廠(OKB9)生產的炮塔武器系統,組成為新型的「952工程」坦克殲擊車。
圖片:「952工程」坦克殲擊車原型炮塔。
2001年5月,樣車在北高加索軍區進行測試,俄軍將其命名為2S25「章魚」SD空降坦克殲擊車。
有意思的是OKB9工廠曾經在上世紀80年代研製過一種2A45「章魚」125毫米牽引反坦克炮,其技術基礎來源於T-64和T-72「烏拉」坦克上的2A26型125毫米坦克炮,與2A46M1、2A75等新一代火炮都有血緣關係,因此要將「章魚」SD坦克殲擊車與「章魚」牽引反坦克炮區分開來。
圖片:俄羅斯還有一款「章魚」牽引反坦克炮。
不過,此時的俄羅斯空降部隊已經不再是蘇聯時代氣吞山河的那支雄師,窘迫的國防預算使得其無法按照既定計劃裝備這種戰車。
俄軍最初打算採購85~110輛2S25「章魚」SD坦克殲擊車裝備空降軍,2005年開始生產交付,截至2009年停車總計交付了24輛戰車,僅裝備空降部隊4個連。2010年在參加紅場閱兵的時候還發生了燃油洩漏的火災事故,差點報廢一輛戰車。
圖片:閱兵式上的「章魚」SD坦克殲擊車,注意負重輪是兩棲車用的空心腔式輪。
已轉型的俄羅斯國防公司伏爾加格勒拖拉機廠股份有限公司不滿足於這樣的生產成績,也不願意看到辛辛苦苦研製成功的戰車就此停產,因此積極地向海外市場進行拓展。
此時俄軍空降部隊已經開始換裝新一代的BMD-4M空降戰車,該車底盤擁有更強的負載能力,因此很自然成為了「章魚」SD坦克殲擊車的改進型底盤,而新技術研發的火控系統也能夠為其賦能,換裝了新底盤和火控系統的戰車被命名為2S25M1「章魚」SDM1坦克殲擊車,而在出口過程中為了迎合國際上對輕型坦克的需求俄羅斯人又改口將其稱為輕型坦克。
「章魚」SDM1坦克殲擊車於2016年首次公開,第一批6輛於2017年交付給俄羅斯空降部隊試用,並進行技術測試。
圖片:改進後的「章魚」SDM1坦克殲擊車,注意不同的底盤和炮塔。
無論是「章魚」SD還是「章魚」SDM1,雖然長得一副坦克的模樣,但其設計思想均是為了研製一種具有較高戰略投送能力和全域機動性,能夠為空降部隊在敵後作戰提供火力支援的輕型戰車,並非坦克。
「章魚」SDM1採用新型BMD-4M空降戰車底盤為基礎研發,戰鬥全重18噸。
設計師們將BMD-4M空降戰車的底盤拉長,由5對負重輪增加到了7對負重輪,以滿足承載大型炮塔戰鬥部的任務,不過負重輪從增加水上浮力考慮的密封腔式輪變成了鏤空輕質負重輪,進一步降低車重。
車體後部安裝了一臺UTD-29多燃料柴油發動機,替換掉原有的2V-06-2S柴油發動機,輸出功率510馬力(380千瓦),配有一套自動變速箱,擁有五檔前進檔和五個後退檔,最大公路時速可達70公裡/小時,越野平均時速為55公裡/小時左右。
履帶式底盤還安裝有一套可調液氣懸掛系統,可以很方便地根據需要來調節車身離地高度,進一步降低車體高度以滿足運輸機裝載和空投時車身尺寸。
圖片:後部的噴水推進系統。
車體後部還安裝有噴水式水上推進裝置,水面航行速度可達約7~10公裡/小時。擁有水上行駛能力是蘇俄空降戰車的傳統,這種能力並不是要求空降戰車像水陸坦克那樣去搶灘登陸,只是為了在水網密布的西歐平原上能夠暢通無阻。
除了會水,「章魚」SDM1坦克還能「飛」,能夠使用降落傘空投,並憑藉車底空降平臺的緩衝裝置實現安全著陸。
圖片:實行空運的「章魚」SD坦克殲擊車,注意此時並沒有安裝傘降包。
「章魚」SDM1的雙人炮塔與「章魚」SD類似,位於車體中部,主要武器是一門125毫米2A75型滑膛反坦克炮。
為了將這門125毫米滑膛炮安裝在僅有18噸的戰車上,設計師設計了一個新型的反衝裝置,降低火炮開火後的後坐力,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該炮並沒有安裝傳統的炮口制退器。
2A75炮能夠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破甲彈、破片殺傷榴彈和9M119「反射」雷射制導炮射飛彈,,9M119飛彈最大射程4公裡,主要用於打擊威脅最大的敵軍主戰坦克。
全車共攜帶40枚彈藥(一般包括14枚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20枚破甲彈和破片殺傷榴彈及6枚炮射飛彈),其中22枚安裝在自動裝彈機上,能夠保證射速達到6~8發/分,在自動裝彈機受損後允許車長使用手動裝填。
此外,該車還有一挺7.62毫米PKT同軸機槍,備彈2000發。而炮塔上方還增加了一座新型遙控武器站,可以加裝12.7毫米重機槍,這是「章魚」SD所沒有的,極大增強了戰車在城市作戰中的火力靈活性。
圖片:火力是「章魚」SDM1最大的依仗。
「章魚」SDM1與「章魚」SD變化最大的還在於火控系統。
從炮塔外形就能看出,「章魚」SDM1炮塔上安裝了「松樹」U多通道炮長瞄準鏡和「鷹眼」車長周視鏡,具有「獵殲」功能。特別是「松樹」U與俄軍T-72B3、T-90MS等主戰坦克上使用的瞄準鏡同款,產自白俄羅斯,是一種集成了雷射測距儀、熱成像儀的下反式雙穩瞄準鏡,具備動對動瞄準能力。
此外,還增加了一個新型的炮長備用瞄準鏡,換裝了新型彈道計算機等。
圖片:「章魚」SDM1的機動性很強。
應該說,2S25M1「章魚」SDM1是一種性能不錯的坦克殲擊車,不但擁有獨一無二的空降屬性,還具有良好的戰術機動性。該車擁有28.3馬力/噸的高功率重量比,可以在4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區作戰,同時可安裝橡膠或雪地履帶進一步擴展車輛在各種氣候條件下的安全行駛能力。
不過,印度想要將「章魚」SDM1作為一種輕型坦克來使用,可能就入了俄羅斯人的坑。
「章魚」SDM1車體採用焊接鋁裝甲和複合材料蒙皮組成,在保持重量較輕的同時具有一定裝甲防禦能力,其正面左右40°的弧形區域內,裝甲能夠滿足防禦500米外23毫米機關炮的攻擊,其餘車體和炮塔裝甲能夠抵禦輕武器火力和炮彈破片的殺傷。炮塔上還有兩排三聯裝煙幕彈發射裝置。
可以看出,「章魚」SDM1為了具有空降能力在防護力上犧牲太大,僅具備防護機關炮和輕武器的能力,在戰場上很容易被敵方輕型坦克的火炮或者反坦克飛彈、反坦克火箭彈擊毀。而18噸的戰鬥全重已經沒有多少重量可以用來增加裝甲,即使採用附加裝甲也只能在車體或炮塔表面薄薄地覆蓋一層,聊勝於無,而要安裝更重的模塊化裝甲不但車體承載能力不夠,發動機功率也不能滿足。
圖片:俄羅斯推出的附加裝甲型「章魚」SDM1,但是這點裝甲根本不夠看。
近年來輕型坦克發展方興未艾,各國都推出了性能優越的輕型坦克,戰鬥全重一再狂飆突進,基本上已經抵達到了35噸級,逼近傳統中型坦克戰鬥全重的底線。
這些輕型坦克又被稱為輕量化主戰坦克,不但擁有較好的機動性和火力,在防護力上也能夠通過安裝模塊化裝甲和主動防禦系統等來強化。
18噸的「章魚」SDM1還真的不夠看!
因此,「章魚」SDM1是一種特定需求下研製的坦克殲擊車,如果印度談判順利將其裝備印軍,那最可能的就是憑藉較好的機動性和可調液氣懸掛系統帶來的地形適應力,作為高原山地作戰機動火力點使用,解決印軍T-90S坦克上不去、跑不動的問題。
但該戰車並不適合出擊作戰,一旦衝出隱蔽的掩體或陣地,薄弱的裝甲防護力會讓其在受到戰場上多種武器打擊下瞬間被擊毀。
圖片:15式輕型坦克全裝甲重達35噸,已非「章魚」SDM1那18噸的全重能夠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