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被端上餐桌?大自然正用自己的方式給人類上重要一課

2020-12-14 幻之獅

人類之所以能夠走到生物鏈的最頂端,是因為人擁有了智慧。自從認知革命以後,人類運用自己獨有的智慧一路暢通無阻,從農業社會晉級到工業社會,再晉級到網際網路時代,這期間人類的發明創造不勝枚舉。藉助這些發明和創造,人類不管是在物質層面,還是在精神層面的生活,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豐富。

然而,一切都有兩面性,人類在享受著自己智慧所帶來的種種好處的同時,也接受著由此所帶來的傷害。氣候問題、汙染問題、物種滅絕乃至各種疾病如影隨形。這不免要倒逼著人類去思考,到底我們該如何運用自身智慧這把雙刃劍,才能趨利避害呢?

就拿塑料的發明來說,在上個世紀初,當塑料被發明出來的時候,人類歡呼雀躍,認為這絕對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然而,時至今日人類卻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相信當今社會的每一個人都聽說過白色殺手——塑料,它充斥著海洋,改變著海洋的生態環境,充滿海洋生物的胃,造成大量海洋物種死亡甚至滅絕。而從前那些無法跨越大洋的病毒通過依附在微塑料上飄到了大洋彼岸。這些還是看得見的危害,實則還有一種看不見的隱形危害正在悄無聲息地逼近人類。

很多人可能並不是知道,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陽光的照射,那些大塊的塑料正在被分解成極小的顆粒,也就是科學家所說的「微塑料」。這些微塑料被海洋生物吞噬,並在整個海洋生態中循環。那些沒有被排出體外的微塑料顆粒就會在生物體內不斷地釋放毒素。

科學家們通過實驗已經證明微塑料所釋放出來的毒素會直接影響生物的繁殖能力,甚至一些能夠順利繁殖的海洋哺乳動物也會被媽媽的奶水毒死。

科學家們通過探測發現,即便是在世界上最深的海溝生活的生物,身體裡也已經有了微塑料的身影。此外,在南極和北極也都發現了微塑料的身影,甚至連我們的飲用水當中也充斥著微塑料。也就是說,整個海洋生態系統都遭到了微塑料的毒害。更可怕的事,這些攜帶著微塑料的海洋生物已經被端上了人類的餐桌,並在我們大口朵頤的時候進入了我們的體內。

2018年的時候,維也納的醫科大學通過採樣已經證實,在人類的糞便當中已經找到了微塑料的身影。隨後,這個實驗就在世界各地展開了,結果毫無懸念,在世界各地人類的糞便中都找到了微塑料的蹤跡。

根據這些科學家的保守估計,平均一個人一周大概就會吃掉2000粒微塑料,也就是相當於一張信用卡的量。剛才咱們說過,微塑料所釋放出來的毒素會影響生物的繁殖能力,科學家們也推斷未來50年,微塑料可能是人類所要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之一。

說到此不免讓人感嘆,當人類享受著自己智慧創造出來的一切的同時,也在自食惡果。當我們將向大自然盡情拋灑塑料的時候,從沒有想過我們要用自己的身體去淨化因此對大自然的汙染。這真應了那句話:「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或許,人類真的到了該深刻反思的關鍵時刻了!

相關焦點

  • 形似松果球的魚類,擁有「刀槍不入」的魚鱗,卻依舊被端上了餐桌
    物的多樣性在大自然的撮合下表現的淋漓精緻,很多生物都擁有奇特的外表,有些看似美麗的生物,卻用偶有劇毒,例如森林種常見的美麗毒蘑菇,面對站在食物鏈頂層的人類,許多生物曾為了我們的食物。即使如深藏劇毒的河豚,經過特殊的處理,也被人類端上了餐桌,滿身是刺的海膽稱為了不可多得的美味,除此之外,生活在海底種的一種魚類,即使它擁有「刀槍不入」的外殼,依舊是難逃人類的「魔爪」。
  • 飲用水、海鮮、啤酒裡可能布滿「微塑料」
    難以降解的塑料垃圾每年造成數十萬海洋動物的死亡,還以碎片、顆粒狀的微塑料形式出現在海洋食物鏈中,進入我們的飲水中和餐桌上,影響人類健康,成為重大環境隱患。專家指出,微塑料能存在數百年時間,將持續危及海洋生態,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垃圾的總重量可能將超過魚類。
  • 三伏天餐桌上有這盤菜就夠了,鮮香微辣,夏天食用正當時
    三伏天餐桌上有這盤菜就夠了,鮮香微辣,夏天食用正當時三伏天看見熱菜就煩?試試這盤養眼的涼拌菜,吃過會念念不忘三伏天,不僅是一日三餐進廚房的主婦們喊熱,就連那些只等著菜端上桌的人,雖不下廚,見到熱菜也搖頭。這種天,迫切需要一盤涼拌菜。
  • 人類胎盤中首次發現微塑料,科學家:人類還不醒悟
    最大汙染莫過於塑料汙染,塑料是近幾十年來人類發明的高分子聚合物,因為製造成本與工業簡單等等,被廣泛使用,但是一場全球性的塑料汙染卻已經到來,我們不禁吶喊,地球怎麼了?人類胎盤中首次發現微塑料,科學家:人類還不醒悟。
  • 用一次性紙杯喝熱飲,15分鐘幾萬個微塑料顆粒進入身體!減少危害...
    ,一次性紙杯中裝上熱飲,在15分鐘內會向飲料中釋放大約25,000個微米大小的微塑料微粒。論文估計,人類每年攝入的微塑料量高達3.9萬-5.2萬顆,如果考慮到呼入的情況,這一數值將為7.4萬-12.1萬顆。
  • 比塑料的危害大4倍!人類的「頭號敵人」被發現,你每一天都在用
    而在所有的塑料垃圾中,危害最大的,是肉眼看不到的微塑料垃圾,在今年6月份的時候,科研人員在南極——地球最後的「淨土」上,也發現了微塑料垃圾的存在,這意味著,它已經成功入侵全世界
  • 你丟棄的塑膠袋是怎麼爬回餐桌的?
    「微塑料」是指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顆粒,它們有些來自碎裂的大塊塑料,有些來自人類的發明。未被回收的塑料垃圾被埋進土壤、丟進焚化爐、倒進海洋,有的甚至直接「曝屍荒野」……這些被丟棄的塑料通過食物鏈的層層遞進,最終可能到達人類的飯碗。被塑料傷害最深的就是海洋生物。編輯記得自己大概4、5歲時,有一次跟著我媽去買東西,我發現有個小攤的架子上掛著一個塑膠袋,裡面裝著水,紅色的小金魚在水裡遊來遊去。
  • 淡水環境中發現微塑料,影響的不僅僅是水生生物
    2014年,首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海洋塑料垃圾汙染被列為 「十大緊迫環境問題之一」,並對微塑料進行特別關注。2015年召開的第二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微塑料汙染被列入環境與生態科學研究領域的第二大科學問題,成為與全球氣候變化、臭氧耗竭等並列的重大全球環境問題。
  • 人類胎盤內首次發現微塑料,可能來自BB霜、睫毛膏、粉底液……
    天下網商記者 張超隨著科學家對微塑料的研究不斷深入,我們正在發現一些觸目驚心的真相。比如,從馬裡亞納海溝到珠穆朗瑪峰,從海洋、雨水、河流到空氣,微塑料在地球上無處不在,而且最終會通過各種渠道進入人體。最新的一項研究成果來自義大利科學家,他們在孕婦分娩的新生兒胎盤中發現了微塑料。
  • 基因編輯食品,能否端上我們的餐桌?
    站在2021年初,我們不由得感慨過去一年來新冠病毒肆虐所造成的全世界的支離破碎,同樣也慶幸我們很快將暴風驟雨的中心變成這個世界上少數安全無憂之地。但恐懼仍然保留下來,除了年初家人心急火燎地搶口罩、消毒水(足夠家裡用好幾年了),儘管有袁隆平教授出面保證,「不會出現糧食荒」,但今年我們家中的糧油米麵的存量明顯高於之前,「寅糧卯吃」可能是很多家庭的真實寫照了。
  • 微塑料入侵人體!嬰兒每天喝下160萬粒微塑料,連大腦都有塑料
    塑料,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糟糕的發明之一,如果時間可以倒流,或者是人類有機會發明出時光機器,可以回到塑料發明之前,那麼,或許未來人類會阻止塑料的發明,因為它的出現,已經讓地球生態環境變得越來越糟糕。 塑料是如何被發明出來的呢?其實這與人類進入工業時代有關。
  • 塑料汙染多嚴重?全球一半的人體內都有微塑料!
    但事實上,塑料這個東西不止進入海洋生物們的環境和胃裡我們人類每天就生活在塑料泛濫的環境裡甚至我們自己每天都在吃塑料此外,奧地利報告明確指出,大部分塑料微粒都是從海洋中的大型塑料垃圾中分解而來,而海洋生物體內含有塑料微粒早已不是新聞了。最後我們會發現,整個生態環境往往通過食物鏈或者其他方式,反噬作用到我們人類自身。
  • 尋找璀璨人生坐標 這堂「重要一課」值得上!
    由福建省教育廳指導,新華網客戶端、新華網教育事業中心、新華網福建分公司聯合推出《尋找最璀璨的人生坐標——學子同上「重要一課」》視頻公開課,以「青年人的擔當」為主題,5月19日19:30在新華網、新華網客戶端播出。
  • 小心你食物中的微塑料顆粒
    事實上微塑料顆粒遠比你想像中離你的廚房和餐桌更近,你一定聽說過一種小東西——鹽,對就是鹽,準確的說 是海鹽,那些直徑0.3毫米的鹽粒裡夾雜著微塑料顆粒,《自然》雜誌最近進行了一項研究,在來自8個國家的16個品牌的鹽裡都發現了微塑料顆粒。微塑料顆粒裡包括纖維和小至160微米的玻璃粉末,不誇張地說地球正在用一小撮鹽乘載我們的垃圾。
  • 技術線上論壇 | 6月9日《微塑料追蹤鑑定新技術——非接觸式亞微米...
    [報告簡介]  作為一種新興汙染物,微塑料以納米、微米到毫米尺度充斥在從海洋到陸地的所有環境裡,這些汙染物不僅有進入到細胞或生物體內的高風險,甚至會對整個食物鏈產生影響,因此對微塑料種類和成份的監測和鑑定技術顯得尤為重要,可為未來制定有效的防治手段提供準確詳細的數據支持。
  • 人活一生會吃掉多少微塑料?麥當勞停用吸管後1年節省400噸塑料是無...
    微塑料很容易被動物誤食,動物體內的微塑料又會順著環環相扣的食物鏈,最終進入到人類的體內。所以最終的結果就是,人類丟下的塑料垃圾,一部分最後又回到人類自己身邊(被吃掉)。而微塑料顆粒通常都會排斥水,還會與無法溶解的毒素相結合。
  • 新生兒每天喝下160萬顆微塑料?科學家提醒:微塑料可能侵入大腦
    塑料的泛濫使得微塑料的大量出現,它們體積小,肉眼難以辨識,很輕易附著在物品和食物上,隨著人類的行為活動被帶去體內。有調查顯示,新生兒每天能喝下160萬微塑料,科學家對此嚴肅提醒,微塑料還有可能侵入人體大腦。這些塑料是如何堆積的呢?所謂微塑料,起源於2004年的《科學》雜誌上,由英國科學家們提出,他們認為直徑在5毫米以下的塑料顆粒以及碎片,都是微塑料。
  • 蔬園鄉綠色蔬菜端上隔離戶餐桌
    蔬園鄉綠色蔬菜端上隔離戶餐桌 2020-03-07 13: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學校倡議學生就地下田:上 100 堂早教課不如帶孩子親近大自然
    在這防疫抗疫的特殊時期,這特別的「自然教育」方式對於學生而言,是紮根家鄉對服務農業農村有更深刻理解和認知的機會;對於老師而言,是一個把「論文」寫在大地上,以身作則給祖國未來的接班人樹立榜樣的機會。 疫情之下不遺餘力地利用所有機會給師生們上最重要的一課——自然教育,讓人不禁為華中農大的倡議點讚。
  • 微塑料已進入人體!這是一個可怕的發現,生態圈已被塑料侵襲
    一般微塑料垃圾的直徑,都小於5毫米左右,這意味著,人們用肉眼是很難將它們一一看清楚的,這就導致它們一直是處於被人們忽視的狀態,但是,它們卻可以隨風飄散,進入到大氣層中、進入到海洋之中,之後在地球生態圈中一輪遊,最終通過食物鏈,被人體吸收,變成了對人類健康威脅最大的物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