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日常很美

2021-02-22 香襲書卷

日常很美

文/香襲書卷

相較于波瀾壯闊,我是那種更傾心於日常的人。日常,一個帖膚的詞語。它是生活中最平淡的一面,卻又是最具有互動感的。

與生活,任是誰也不能拿捏得恰到好處,一生太長,變故無數。我們能夠真正把握的是當下光陰裡的分秒,那些生活得好的人,是懂得與日常相交好的。

生活,是一個百變的萬花筒,每個人搖出的圖案都不同。這一生的光陰,我們都在做一道題,那就是生命的拼圖。一小塊,一小塊的時光裡,我們在生活的底布上,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日常,是與我們最親密的相伴。

一粥一飯,一花一木,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這些都是日常。這幾日,到了歲末,家家戶戶都在打掃衛生,置辦年貨。生活中升騰起濃濃的煙火氣,日子裡充滿了一種期待。

閒下來的時間裡,我把心思放在生活的點滴之間。偶爾會坐在餐桌旁,修剪幾枝正開的花束,把枯黃的葉片,一片一片摘下來,輕輕地,不驚動那些花兒。

時光緩緩,心底溫良。原來覺得治癒這個詞語,是用於生病,而成年後我才明白,在日常中我們有太多的時候,需要治癒自己。

日常之美,是凡俗中最好的治癒方式。

曾經讀過一段話:「這個世界並不需要更多成功的人,但是迫切需要各式各樣能夠帶來和平的人,能夠療愈的人,能夠修復的人,會說故事的人,還有懂愛的人。」

能夠療愈,能夠修復,以及懂愛,這不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嗎?在奮力奔跑的過程中,時有傷痕累累,而我們更多的時候,是在日常中去療愈,去修復,去愛。

日子是靠自己過的,有人過得無趣,有人過得熱騰。用愛去經營的日常,就有了別具一格的美感。

自古以來,中國人都會把日子成一種美學。古人的雅趣中,大多是與日常息息相關的。他們會在閒暇之餘,沉檀焚香,棲霞品茗,落花聽雨,踏雪賞梅,銜花候月,清月酌酒,蒙雨蒔花,逐水尋幽,閒風撫琴。

這些在日常中的生活之樂,讓人的心境不再煩躁,能夠沉靜下來去融入當下的境遇。任何一個時刻,都可以有美存在。

日常之美,美在它的內涵。村莊的炊煙升起,是日常。一日三餐的食物中,藏著許多美的因子。天地裡趕著耕牛的漢子,城市裡每一戶窗口裡傳出的聲響,都是一種美。

我們更應該把多一點的時間,放在日常生活中。與家人小聚,臨窗獨坐,侍弄花草,或者行走四方,把自己放逐在大自然中。

日常的樂趣,是多種多樣的。

當我們懂得怎麼去愛上日常,我們就學會了怎麼去好好生活。所有在奔跑與用力過程中受到的創傷,都可以通過日常之美來治癒。

沒事時,會在大街小巷行走。巷弄裡的生活氣息,從腳底傳到心底,讓人心生暖意。這邊是一家賣餅子的小夫妻,那邊是一家人忙碌著小餐館。

賣餅子的小夫妻,都是外地人。結婚沒多久,出來創業。先是去學習了烤餅子的技術,然後來到這裡租了一間小小的門臉,做著小生意。

兩個年輕人,忙得熱火朝天。女孩在爐膛裡不斷地翻動著,熱情地招呼每一個光顧小店的客人。真是小呀,他們的那間小店,就是一個樓梯間改成的,可是他們臉上的笑容,把空間照得明亮。

女孩說:「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烤出將近一千個餅子。」她的手在寒冬的風中,已經有了幾處凍傷的斑痕,她的溫厚,讓人感受到了生活的踏實。兩個人已經開店三年了,女孩很開心地說:「每年都能攢一筆錢。」

年輕的小夥子,言語不多,功夫都在手上。做出來的餅子,餡多厚實,味道也好。停下來的功夫,指著小店上掛著的一幅字畫,笑著說:「這是我自己寫的。」他們把自己融入到生活的日常中,那麼接地氣地活著,小日子過得紅火。

雅俗共賞,日常之美。我們可以手提瑣碎的柴米油鹽,也可以附身執手琴棋書畫。只要內心能夠向美而生,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有美意。

歲末的梅花,在郊外散發出清麗的氣質。巷弄裡傳出不同的聲響,室內的三餐四季,都在手中握著,那麼穩妥。

家戶人家的日常,也就是一邊熱氣騰騰地生活著,一邊心有詩意地創造著生活。在忙碌的工作之餘,我們可以在日常中放鬆自己。

我在歲末的閒暇中,清理著房間,修剪著餐桌上的花束,順便煲一鍋大骨湯。陽臺上的植物,在冬日的陽關下,撒著歡。

日常,它是內心裡對生活的愛意。是我們在每一個普通的日子裡,給自己的一份禮物。它治癒著人們在塵世的孤寂,它讓日月有了溫度。

相對於驚天動地,我更傾向於把每一個日常過好。

相關焦點

  • 散文時代的日常敘事與抒情——孟慶果散文集子序
    從情感上分析和定位,慶果的散文非關黨政軍國,也不涉文史哲經,即她抒發的既不是那種「高大上」的大我情感——用她的話說,那個離自己太遠,戒了,但她的散文也決非是那種營構小情小感的「晚報文體」,她的散文是一種日常生活敘事與抒情,即她抒發的是一種日常生活情感,一種滲透、包蘊著常人喜怒哀樂和酸甜苦辣的世俗情感。
  • 蔣勳全新經典散文精選上市
    長江文藝出版社近日推出全新經典散文精選《蔣勳散文》,其中既有美學文化隨筆,也有生活感悟類散文,貫穿了蔣勳整個創作生涯,大部分篇目在大陸不曾出版。從1984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至今,三十多年來,蔣勳筆耕不輟,從中華文化之美,寫到西方藝術之美;在巴黎作畫,在淡水河邊禪思;描摹京都的鐘聲,也眷戀臺灣的群山……從未停止過將生活中那些揮之不去的畫面付諸筆端。
  • 徐魯:好的散文語言,一定是準確、質樸和來自日常的鮮活語言
    我沒有想到,她的散文也寫得十分紮實、耐讀。散文,就像是「檢驗」作家文學功夫的「試金石」,一位作家的生活積累、情懷與識見、觀察與發現能力、語言文字的精確描述功底,等等,用小說、童話之類的文體,往往難以「測試」出來,但是散文卻容不得任何水分。汪曾祺先生曾說,很多標榜自己是「新潮派」的詩人、小說家、戲劇家,到了他們寫散文的時候,就不大看得出怎麼新潮了。
  • 【中國西部散文學會】李雅芳| 在散文的創作中感悟思索
    日常的創作中,我認為文學作品應該趨於多樣化,寫作儘量達到的水準是,即能寫溫婉柔和的小橋流水,又能寫雄偉壯觀的江川山河。無論是娓娓道來的人文趣事的浪漫,還是鞭撻社會的語言犀利的直切命門,我都願意嘗試去寫。我想以獨特的視角,敏銳的觀察力去捕捉生活的細節,將文學創作向最高目標邁進,並立志努力攀登文學領域的制高點,追求品味高蹈的創作品質,和高屋建瓴的走筆氣勢。
  • 向秋散文|蕩金秋之九:身邊風景處處美
    蕩金秋之九:身邊風景處處美11月13日上午,站在市委大樓10樓北望,見秋染遠近,河帶如錦。從窗口拍了幾張片子,不過癮,又到了樓下。樓下是個大花園,東西各一。玉蘭初開時美,盛開時美,落花滿地也美。此刻,樹葉凋零,枝條正孕育著下一個花季。走出銀杏林,北面竟修了甬道。道邊,是一片月季。時值深秋,沒想到月季仍奼紫嫣紅。風大枝細,那紅花便在風中搖擺,連拍幾張都不如意。北邊的牡丹花圃,如今成了停車場。某年春天,文產辦的張昕主任給我打電話,讓我到樓下拍牡丹。
  • 赤子余光中,散文也鄉愁
    但其實余光中不僅僅是個詩人,他還是散文家,翻譯家和文學評論家,這是余光中寫作的四度空間。而四度空間之一的散文是什麼樣子的呢?上海文藝出版社出了一本散文集《赤子》,讓我們領略這位文學巨人散文的魅力。余光中的散文文字是極為優美的,詩人的文字肯定是經過淬鍊過得,即使運用在散文上也是簡潔而有力的。「定音鼓的頻率在加速,加強,扭緊我們的每一條神經。
  • 閱會|富有情趣的散文
    閱會|富有情趣的散文手頭有一本《現代散文鑑賞辭典》(農村讀物出版社出版,1988年出版),厚厚的一本大部頭,跟隨我十幾年了。朱自清的散文,文章清新,描寫細膩,又催人向上。他在《荷塘月色》中對荷葉、荷花的描寫,有形、有色、有聲,更有一種撲面而來的清新感。他在《溫州的蹤跡》中對畫的描寫、在《綠》中對瀑布的描寫,細膩逼真,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而散文《春》又有一種催人奮進的感覺。徐志摩的散文,又是另一番風味,充滿了愛、充滿了美、充滿了自由。
  • 散文‖父親寫的散文詩
    莊稼早已收割完/我的老母親去年/離開了人間/女兒扎著馬尾辮/跑進了校園/可是她最近/有點孤單瘦了一大圈/想一想未來/我老成了一堆舊紙錢/那時的女兒一定/ 會美得很驚豔/有個愛她的男人/要娶她回家/可想到這些/我卻不忍看她一眼/這是我父親/日記裡的文字/這是他的生命留下/留下來的散文詩/幾十年後/我看著淚流不止/可我的父親已經老得像一張舊報紙舊報紙/那上面的故事/就是一輩子——摘自許飛歌曲
  • 江山散文|曾經而永恆的美
    也許是我曾經對她們的多情凝眸,也許是她們的顧盼生輝的神韻,在我的心海裡一直有一個意願未能夠實現,但又不能雲消霧散,那就是用我自己的筆去書寫一篇散文,來抒發一下我對歷史上的四大美女的情感,但鑑於無數文人墨客的競相風流,對她們不斷地傾情潑墨,我始終欲言又止,在唏噓中窺視。
  • 謅議古典散文之一斑 漫談散文「話中有畫」
    謅議古典散文之一斑漫話散文「話中有畫」                  作者:李建達 各類辭書對「散文」一詞的定義性概述,都未涉及「散文是一種閒暇時光,興之所至,隨意抒發作者潛思默想的小品文」這一屬性。散文的閒散、自任的一種屬性,俗氣一點說,就是散文有「話中有畫,畫裡有話,話外有話。」
  • 小花兒……(散文)
    (註:這些小花是長壽花,屬水仙科,也有著水仙的美與強韌)2020、6、8日於濟寧方圓墾荒齋作者簡介:李木生,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高級編輯。散文集《午夜的陽光》獲山東省首屆泰山文藝獎,散文《微山湖上靜悄悄》獲中國作家協會首屆郭沫若散文隨筆獎,散文《唐朝,那朵自由之花》獲中國散文協會冰心散文獎,作品入選全國各種選刊、選本、大中小學讀本及初、高中試卷。
  • 張愛玲的散文真是妙不可言
    張愛玲在散文中曾將世俗生活中最平凡最普通的生活場景稱為是「心酸眼亮的一剎那」。因為俗世中的一切,終歸是短暫的、「剎那」的,因而也是寶貴的、可留戀的,所以在張愛玲的散文中,熱鬧的俗世生活是她的背景音樂,其主題是對人生本質的思考。她的散文既寫俗世又超越了俗世。
  • 余光中談寫作:散文的知性與感性
    也就是說,感性之美不一定限於寫景、敘事、抒情的散文,也可以得之於議論文的字裡行間。純感性的散文可成為美文,除了文體有別外,簡直就是詩了。留朝的文章,尤其是江淹的(恨賦》、《別賦》之類,正是純感性的美文。但是中國文化畢竟悠久,就連這樣的美文也不脫歷史的背景。若求其更純,或可向小品之中去尋找。
  • 「膠東散文年選·新媒體散文」劉鬱林|小橋流水人家
    我忘情地陶醉在靜美的水鄉裡,發現時光是柔軟的。古城民俗釀出的芬芳可以將你薰染得風情萬種,以前不曾見過的美麗,在生命裡逐漸鮮活生動起來。 走在狹長的弄堂裡,古樸的建築屬於明代的建築風格,張廳到了。船娘柔婉清脆的歌聲、浣女棒槌敲擊衣服的聲音,打破周莊的靜謐,讓靜美的周莊更添一份靈動之美。她們撐一支長篙,在燈影漿聲裡漫溯,撩撥著歲月靜止的時光,打溼遊人善感的情懷,打撈水中千年的滄桑。 離開周莊已經很久了,歲月的蒼臺不停更換著顏色,有翠綠到墨綠;可那些潮溼的情懷總不肯離去,周莊的古韻總在心頭翩躚起舞。
  • 新書上架|看章太炎最器重的入室弟子、魯迅師弟如何寫就「散文中的...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散文之大,並不在題材,而在氣象。所謂書齋雖小,格局不窄;書生雖弱,剛健有力。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學者散文」出現並形成熱度。「學者散文」的真正代表,應是那批真正閱歷豐富、學識淵博的學者、作家,他們在博識和才情的基礎上,融合情趣、智慧和學問的文章。孫犁、楊絳、季羨林、張中行等,均是其中的佼佼者。
  • 父親沒有散文詩——《背影》(父親節)
    在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裡,我們見不到任何煽情的話,有的只是父親和兒子最平平無奇的日常對話,但文章裡卻溢滿了濃濃的父愛。有人說,父親是一座山,雖是冷麵嚴酷,但總能為你抵擋風吹日曬。歌曲《父親寫的散文詩》中說,「這是我父親 日記裡的文字,這是他的青春 留下留下來的散文詩。」父親的整個青春都給了家。但是,我想,有多少父親,不會寫散文詩。還有好多孩子的父親,他們甚至不認識字,更不會寫詩,但愛是相同的。孩子就是他們這一生寫的最好的散文詩。
  • 忡忡:美景顯微(散文)
    美景顯微(散文)        作者/忡忡    借千雙眼,放望四周,看這世間曼妙,品那無窮滋味。    看水之動感。碧玉般剔透的波瀾,閃著鱗光的漣漪,一暈,一暈,蕩漾在湖岸的圍城裡,懷窈窕之柔,瓊瑤之晶,沾染著活潑的靈氣,姿身楚楚。
  • 最是流蘇綻放時(散文)
    誰嘆流蘇美, 回眸思故人。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流蘇綻放時。有人說,你的花語是「懷念往事」。是啊,置身於這潔白的花海裡,回首一路走來的人生,不管歲月蹉跎,不問世事滄桑,一切都讓它隨風飄散吧!作者簡介:張玲,濟寧日報社高級記者,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濟寧市朗誦協會副主席。從事新聞工作近三十年。先後在《濟寧日報》、《大眾日報》、《法制日報》、《散文》等全國各大報刊發表新聞稿件數千篇,散文數百篇,並多次榮獲市、省、國家級獎勵。
  • {一讀放不下}散文的門檻
    隨著網絡載體的湧現,人人都是寫手的時代來臨,人人都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華,發出自己的聲音,但是散文是流行的和隨便的麼?我不反對風花雪月吃喝拉撒使酒罵座哭爹叫娘,痛則罵樂則叫,但我想,散文不僅僅是生理的反應,更應有一種精神在,一種高度在。散文是有門檻的,也許是一道門檻,兩道門檻,三道門檻。
  • 【散文】相約走進春天|田榮
    散文◎《相約走進春天》田 榮春天是美麗迷人的,它不僅播種希望和幸福,還在給我們帶來愉悅和激情的同時,也賦予了我們發現美、追求美、創造美的浪漫情懷。人和大自然和諧相處,會使春天更加絢爛瑰麗。想想也是,既然上蒼賜給了我們這麼神奇美好的良辰、美景、清風、明月、夕陽……我們還為何對昨天的成功、失敗、榮譽、恥辱、鮮花、淚水、掌聲、哀嘆……耿耿於懷?為何還那樣在乎、追悔往日的挫折、憂傷、困境、落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