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浮漂才是好浮漂?看看制漂工匠怎麼說

2021-02-14 遼寧釣魚司令部

電話:18640558690

微信號:zhang23901827

今天推送一位資深浮漂設計師對浮漂選擇的理解。


臺釣所使用之浮標對作釣時的影響程度,就單看比賽釣手們標盒內浮標的數量及款式便已經知道對實際作釣的影響有多深遠了。

要懂得浮標, 最快的方法是自己設計浮標,當自己設計浮標後,便會有更深刻的認識,而且由自己設計浮標到自製浮標的過程中的樂趣,我想沒有什麼能比得上。但終因術業有專攻, 自作浮標是一個很有難度的DIY。當你自己嘗試去設計製作浮標一段時間之後,你會得到很多感悟,在這裡我把我的一些總結說給大家,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標尾:

標尾長,下降自然,佔用較多殘餘浮力,較穩定。

標尾短,站立快速,殘餘浮力佔用較少,靈敏度高。

標尾粗,比較受風,佔用較多殘餘浮力。

標尾細,比較抗風,殘餘浮力佔用較少。

標體:

巴爾沙木靈敏度中,溫度影響穩定,耐用程度中。

蘆葦靈敏度中,溫度影響不穩,耐用程度低。

去皮羽毛靈敏度高,溫度影響一般,耐用程度高。

標體短翻身快。

標體長翻身較慢。

標體細浮力小水阻小。

標體粗浮力大水阻大。

標腳:

竹腳:靈敏度中,訊號輕浮,耐用程度中。

碳纖腳:靈敏度高(反映細訊清晰),訊號穩定,耐用程度高。

短碳纖腳:翻身快, 佔用殘餘浮力較少。

長碳纖腳:翻身較慢, 佔用殘餘浮力較多。

細碳纖腳:殘餘浮力佔用較小。

粗碳纖腳:殘餘浮力佔用較多。

制漂心得:

1. 標尾要細——為了減低浮標自重, 保留最多的殘餘浮力, 反映最多的魚訊。

2. 標尾不能太長——希望翻身快,抓取宙層魚訊得心應手,亦不希望佔用殘餘浮力,影響靈敏度。


3. 標體——一句說穿便是要自重輕。用巴爾沙木製的浮標,除了是為了排除氣溫影響浮力的浮動因素之外,還有的是最疏鬆的木質可以用最少的浮標體積做到最大的浮力值。這樣對於浮標的浮力跟下鈍能力有一個正比的影響, 水面的浮體的體積越少時相比吃鉛重量較多的強烈對比之下,反映魚訊便會越有能力。所以我要求的浮標除了要是以木質製作浮標外,還要本身木質的密度為最疏鬆的結構才達到極品浮標的要求。但是如果你有手研浮標的經驗便會知道, 木質密度疏鬆的木材是不能裝上浮標車床上車出成品的,因為木質鬆軟的程度, 只要輕輕用力按一下便會下陷損毀,更不可能裝在車床上打磨。

4. 標腳: 標腳的長度除了要根源整體的翻身速度, 釣組下降速度來決定設計的藍本外, 還要根源浮標本身的實戰能力來決定標腳的值入標體長度。 很多人都忽略了手工浮標跟機制浮的分別, 因為手工浮標的工匠會根據經驗及木質的密度而大約知道製成品的浮力值, 而有認知地決定浮標應值入標體多少或標腳的粗細度, 因為單單這一點便影響浮標訊號會否過於靈敏還是過於遲鈍。

有一些說法是以調釣控制靈敏度,當然筆者也是專此道者。大家知道標腳值入標體的長度及粗細度絕對關乎靈敏度跟空竿率, 文中提及碳纖腳的長度越長,便佔用越多殘餘浮力, 而標腳值入標體越多便等於把標腳的長度加長,所以如果浮標工匠沒有根據浮標本身的材質得出的浮力而設計標腳的值入長度, 便等於一支失敗品。因為浮標根本沒有靈性, 很多被釣手評定為粗劣的浮標也是有這一關卡住。 我以前做一支浮標出來, 也是同一個款式,做出標腳值入程度不同的幾個版本去池子測試,才決定一套浮標當中其中一支浮標的標腳最佳值入長度。一套浮標少則5支多則9支不同大小的長度。

「浮標是工匠們的心血」這種說法我認為一點也不過分。

這些設計的知識可能要經過浮標工匠慢慢根據製成品的下水反映慢慢修改之後得出結果。


5. 浮標的款式是針對那一種魚, 相信大家也有個底,這一點不作詳說。

6. 最後便是浮標的防水漆。手研浮標最難的一關便是用甚麼防水漆最好呢?

幾年前我在找這些漆時,在不斷測試中買下過20個品牌的防水漆來測試、到最後才找到一種漆達到要求。因為防水漆會把浮標的浮力減少,一支浮標泡漆小則6次多則15次。如果防水漆的重量是達不到要求,浮標本身材質多精選也是浪費了,所以早年的達摩浮標等高質數浮標才會被眾多釣手接受,跟大家說手研達摩上了15次漆,每上一次漆便用人手打簿才再上漆,每一次上漆便要等一天至二天時間, 早期售價港元二百元到三百元也有人收購便是這個原因。

結繩哥留言:但是普通浮漂結繩哥真不贊成上漆過多次。漆太厚了的話,信號會比較蔫,得不償失。

點擊原文閱讀進入微店團購

相關焦點

  • 浮漂價錢越貴就越好?不一定,滿足這些條件,才是釣魚人的好浮漂
    一款浮漂的好壞,我覺得不在於價格,並不是貴的浮漂就是好浮漂,我覺得一款好的浮漂需要滿足很多必要的條件,只有這些條件達到了釣魚人的需求,那麼這款浮漂才可以稱之為好浮漂。我記得之前我一個朋友經常和我說買浮漂一定要買貴的,其實我是完全不贊同這種說法,一個好的浮漂我覺得,浮漂材質、漂相反饋、吃鉛量、靈敏度等參數才是評價一款浮漂好壞最重要的指標。
  • 硬尾漂比軟尾漂靈敏?影響浮漂靈敏的因素
    有釣友認為:硬尾浮漂的靈敏比軟尾漂的高。其一種解釋,認為軟尾漂是空心的,空心的浮力大,浮漂下頓時漂尾增加的浮力就大,阻力也就大,所以靈敏度低;還有一種解釋,認為硬尾漂較重,可幫助浮漂下頓,所以實心硬尾浮漂的靈敏度高,真是這樣嗎?根據阿基米德定律,一個物體所受液體的浮力只決定於它浸入到該液體中的體積,與物體的重量及物體內部的質量分布無關。
  • 釣魚你習慣用長漂還是短漂?浮漂選錯了,魚口再好也會空手回家!
    釣魚你習慣用長漂還是短漂?用長漂和短漂抓口大不相同,一旦浮漂選錯了,魚口再好也會空手回家。比如說大家在選擇合適的浮漂時,就要按照浮漂的外形還有材質等等因素,來做出相應的調整,不過有一大部分的釣魚人總是忽視了對浮漂的漂腳有正確了解,或者只是知道了大概,例如長腳浮漂翻身速度會慢一點,而短腳浮漂翻身速度就比長腳的要快,而對浮漂的其他方面就不太清楚了。
  • 吃鉛克數不同的浮漂,漂尾大小目數相同,浮漂的靈敏度會一樣嗎?
    漂身對靈敏度的影響型號相同的漂,浮漂的總長度,浮漂的總目數,漂尾的大小都一樣,吃鉛克數大的漂,它的漂身肯定大於吃鉛小的。比如,我們常見的蘆葦漂,出廠時一般都是以三支浮漂為一套,標為1、2、3號漂,從它們的漂身可以看出,吃鉛小的1號漂的漂身,明顯小於吃鉛量大的3號漂。那問題來了,同樣是調漂,都是用調平水釣二目,而且都是把鉛墜的重量與浮漂的浮力調到臨界點。
  • 挑選浮漂要講方法,老釣手分享「四步選漂法」,實用又省錢
    我覺得應該有不少釣友也犯了相同的錯誤,買的時候只顧著好看、順眼,而忽略了實用性,於是就導致漂盒裡一大堆漂但用來用去就那麼一兩隻,有時候魚情發生改變了想換個不同功能的漂竟找不到合適的。當然了,還有一部分釣友是純粹的不會選,買漂都是靠身邊的朋友推薦,或者直接問漁具店老闆、網店客服,要麼就是完全憑感覺,看到一款便宜的點進去看看,發現銷量很大、釣友們評價又不錯然後就直接下單了。
  • 浮漂吃鉛量大小、調漂的關係——詳解
    排水量就是漂身的體積,同樣的材質的浮漂,漂身體積大的浮漂因為排水量大所以吃鉛量就大;而同等漂身體積,漂身平均密度越小的浮漂吃鉛量就越大,也就是說漂身越輕的吃鉛量越大,舉例說明同樣漂形的蘆葦漂要比巴爾杉漂吃鉛量大。浮漂在我們垂釣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是通過浮漂調整鉤餌在水底的狀態;其次是根據浮漂產生的魚汛決定抬竿的時機。
  • 選擇浮漂時,千萬別忽略漂腳的長度,長短不同,抓口效果不一樣
    自打臺釣流傳內陸,立漂也就隨著風靡全國釣魚群,當時的釣友,無不以擁有一支孔雀羽材質的浮漂為榮,在納米漂出來之前,幾乎沒有人對漂腳有什麼認知。所以我們釣淺水、打快魚時,短腳浮漂的效果可以說非常好,而且,因為我們抽打頻率較快,如果使用長漂腳的浮漂,很容易導致浮漂和子線纏繞;當然,短漂腳浮漂,也有著非常大的缺陷,就是水稍微深一些,不管怎麼調釣,都會導致碎口、雜口、假口比較多,畢竟水線較長,浮漂漂腳在水中,水阻很小,撞漂、蹭線、鬧窩,都會導致浮漂有訊號;小結:短腳浮漂,是我們必須要準備的,但是,使用的局限性是比較大的
  • 三種不同魚情的浮漂選擇技巧,來get吧!
    浮漂是人在水下的眼睛,不同的動作告訴我們水下有著什麼樣的魚情,但魚情出現後,浮漂不合適,出現的浮漂動作也不穩定,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更換一根合適的浮漂來適應魚情
  • 浮漂 | 釣魚人的第三隻「眼睛」!
    每個釣魚人手裡都不只一支浮漂,但缺少的是一支好的浮標,浮漂最基本要求是穩定性好,材質足夠堅固,圓心度好,標尾、標身、標腳搭配合理,油漆薄而輕。以下分別說下:1、穩定性好浮標在使用時,反映信號穩定,對自然因素變化的反映小。如,冷、熱變化。劣質浮標,則在冷熱變化中,有大的變化,使調釣目發生一目,甚至一目以上的變化。
  • 浮漂:釣魚人的第三隻「眼睛」!
    每個釣魚人手裡都不只一支浮漂,但缺少的是一支好的浮標,浮漂最基本要求是穩定性好,材質足夠堅固,圓心度好,標尾、標身、標腳搭配合理,油漆薄而輕。然後空鉤帶漂入水,看看目數是多少,進一步確定鉤重和餌重,心中更加明確水底雙鉤的狀態。2、不帶餌調漂不帶餌調漂也可以說成空鉤調漂。調漂時除雙鉤不掛餌外,其他地方同帶餌調漂相同。這種調漂的指導思想是忽略餌重不計,垂釣時至少讓一個餌球落底。這種調漂方法競技釣愛好者們普遍使用。它的優點是靈鈍共存,攻守兼備,對付滑口魚有一定的作用。
  • 上禾浮漂A22試用報告
    立式浮漂其實就是兩個大類,依主浮體的長與短、瘦與胖而分為長身漂和棗核型漂。相比而言棗核型漂下行水阻更大些,鉤餌下降就更慢些,更有利於誘魚和魚兒接食。養殖魚習慣於抬頭搶食,養殖塘又往往於泥較厚,餌團下降慢才不容易陷入泥中,所以棗核型浮漂才廣泛流行於競技比賽和黑坑,作為主要是野釣、偶而才玩玩黑坑的我,在野釣能用到此漂的機會不算多,因為小雜魚的搶食太厲害,除非是初冬到初春這段時間,小雜魚不鬧了,鯽魚上得也慢了,此漂反而好用。這段時間還不想進黑坑,就只有安排在野釣中試用,所以也是想了點辦法的。
  • 野釣時,浮漂的漂尾,用軟尾比較好,還是硬尾比較好
    水阻小、切水快、材質輕,沒有額外的浮力,漂尾不管長短,在翻身的時候,幾乎不會對漂組產生任何影響,一般12目以上的浮漂比較常見,當然也有一個不友好的地方,就是對近視的釣友非常不友好,因為打磨的比較細,所以視力不好,可能稍遠一點就看不見;最後提一嘴,好些二三線浮漂,總拿漂尾能打個彎來說事,說浮漂多好,不暴頂,這個暴頂和漂尾彎曲度能有什麼直接聯繫呢?
  • 蘆葦浮漂嫁接電子漂,變廢為寶有高招! - 垂釣微課
    相信釣友們也遇到過類似的經歷,剛買的浮漂一不小心就被自己踩壞了。這不,前陣子釣友「小貓→釣魚」收竿時,就把剛買沒多久的漂踩壞了,真是夠心疼的!於是,他看了看還亮著的壞漂,順手撿起來,帶回了家。他想重做一支電子漂,雖然以前做過漂,但製作電子漂還真是頭一回。經過幾次試驗,終於變廢為寶,總算把壞掉的電子票合理利用了一回。今天的【釣具DIY】版塊,釣友「小貓→釣魚」就跟廣大釣友來分享他用蘆葦浮漂嫁接電子漂的高招!選一支做好的蘆葦漂,漂身稍長的為好,漂身在8釐米為佳,在漂肩三分之一處切開,切好後用砂紙打磨平。
  • 技術大牛手把手教你做浮漂,又可以省錢了!
    經常有人問我是納米浮漂好,還是蘆葦浮漂好,其實市場上常見浮漂材質就四種:巴爾沙木,納米,蘆葦,孔雀羽,這些材質的浮漂各有優缺點。巴木浮漂前些年用的多,由於性能穩定,中規中矩,是初學者首選。近幾年納米浮漂迅速佔領市場,從幾元到上百元,納米浮漂最大的好處是不怎麼吃水,即便是便漆面破了,滲水了也沒事,基本上能保持原來的浮力繼續使用。
  • 【化氏論壇】浮漂配重和靈敏性
    使用浮漂的人幾乎都要接觸配重問題,簡單得說就通過鉛皮的增減來調整浮漂的調目和釣目。浮漂配重的重要意義在於決定在水中的平衡性。如果1支浮漂配重失當,在水中站都站不穩,還談何準確傳遞信號?配重主要和自重有關。選購1支浮漂的時候,需要考慮吃鉛量。如果2支外型、外觀、尺寸都相等的浮漂,兩者都調相同的目數,A浮漂吃鉛(配重)較B浮漂多,那麼我們就認為A漂比B漂靈敏,會購買A漂。
  • 釣鯪魚用什麼漂型的浮漂好?(強烈推薦)
    對於我們平時喜歡作釣的鯪魚,今天我和大家說下怎麼選漂吧。釣鯪魚用什麼漂型的浮漂好?建議使用細尾、短棗核身、細腳浮漂。吃鉛分別為一號漂1.3克、二號1.6克、三號漂1.9克左右的浮漂,長度不需要太長,選擇35公分左右最好。(例如這款心境X-02浮漂)為什麼要選這樣的浮漂呢?原因在於短棗核身浮漂行程適中,很多釣友都知道,浮漂漂身越圓,行程越長,短棗核身不至於太快到底也不會太久。
  • 一位釣魚老師講浮漂的課堂筆記!
    3,漂身粗短的浮漂便於釣浮;  4,漂身細長的浮漂利於釣底;  5,漂腳越短的浮漂翻身越快;  6,漂腳越長,翻身越慢但動作越穩;  7,漂腳越粗越重,翻身越快;  8,漂尾越長,翻身越慢,行程就越大;  9,漂尾越短,翻身越快,到位越快。
  • 野釣選擇什麼浮漂最好?(強烈推薦)
    比如說掛餌後粗漂尾被拉下去2目,細漂尾被拉下去4目,所以我們可以認為,魚的進食力度相同的情況下,細尾浮漂的動作幅度會更大。所以細尾浮漂會更靈敏一些,釣輕口魚最好使用細微的,漂相會更明顯,所以在看得清楚的基礎上,漂尾細會更好一些。
  • 八條總結,直接把複雜的浮漂講透了
    >  1、巴爾沙木浮漂穩定適中,屬於中性浮漂,靈敏又不失沉穩,適合大部分魚情,初學釣魚的首選;  2、 孔雀羽浮漂穩定性高,信號真實,而軟尾去殼更是釣滑口魚的利器;  3、蘆葦浮漂靈敏度高,動作多,輕口和冬釣的首選; 4、超輕木浮漂穩定性好,自身浮力比大,在運用中動作誇張明顯,自身材質穩定,不會出現吸水的情況。
  • 浮漂調釣,貴在精細
    因需要精確調釣,使用的浮漂小吃鉛量輕,在選用鉛皮上,要使用薄鉛皮,在修剪鉛皮時,要密切注意鉛量和浮漂的細微變化。因是釣一目一黑格,不是調一目一黑格,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比較難了。鉛量的細微變化都會造成浮漂目數變化,當浮漂就要調到要調整的目數時,就要小心修剪鉛皮了。此時,最好是掛餌調整。如果無餌調漂,很難把握這「一黑格」所需要的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