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國化妝品國際高端論壇暨行業影響力榮耀盛典
焦點議題
「雙循環」「新條例」行業迎來的機遇與挑戰
《中國化妝品》雜誌2020年12月刊專家訪談欄目
華園美妝聯盟(廣州)科技創新中心總經理 曹偉
記者:天宇
新冠疫情突然降臨,我們生活的世界變得面目全非了。人們的事業、職業、生活全部被改變。原本好端端的事業,變得舉步維艱。家庭日常開支無以為繼。然而,突來的橫禍阻擋不了人類繼續向前的腳步。全球各國紛紛出臺各種政策,予以應對。
疫情下,國際政治和經濟都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的祖國也深受影響。從宏觀經濟角度來看,一方面,我國是一個出口導向型國家,對外貿易依賴度是31%-32%,而當前國際新冠疫情加劇,導致外部需求急劇萎縮。全球經濟衰退預計達到6%;另外,中國在崛起,疫情得以控制,經濟地位在上升,歐美以傳統的思維,對中國在貿易金融科技等方面,採取了單邊主義、民粹主義、保護主義,對我國經濟不擇手段的排擠,我們的外部需求受到人為的遏止;另一方面,我國去年收入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而高收入國家門檻值是12535美元(2020年7月1日新的門檻值)。作為主要特徵之一消費佔GDP的比重在70%以上,我國目前離高收入門檻差距逐步縮小。中國目前已經進入中高等收入國家行列,作為人口數量世界第一的國家,我國擁有巨大的內需市場。
根據世界新形勢,上半年中央出臺了一系列高強度的政策,包括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經濟增長恢復效果很明顯,從第一季度負的6.8到第二季度6.3,第三季度更高,經濟恢復明顯。
目前,國際新冠疫情持續蔓延,經濟發展仍然受到很大的阻礙,除了政治因素以外,國際需求依然低迷,依賴出口的路徑變得崎嶇艱難。而國內疫情基本得以控制,人們的工作生活環境趨於正常,消費抬頭,使得消費市場的佔比進一步提高。在這個背景下,中共中央提出了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給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雙循環」,其根本的方向就是把以前過度關注國外市場,調整到國內市場上來。國內市場發展的根本就是消費。也就是說,「雙循環」的基本思想是提高國民的生活水平,促進國內消費。
對於美妝行業,國際品牌佔主導地位的格局也出現了改變。不少國產新銳品牌受到了追捧,交出亮眼的成績單,為從業者樹立了很好的榜樣,給予民族品牌新的希望。
"雙循環"政策的出臺,讓美妝行業迎來新的發展契機,同時疫情對市場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消費市場出現了以下新特點:
一、國民的消費觀將由於政策導向而改變,國內市場的容量將得到擴大,消費人群進一步下沉,性價比高的產品市場將進一步擴大。
二、國內經濟將進一步恢復,改變疫情帶來的消費低迷狀態,消費規模得以回升。
三、移動網際網路的應用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有形產品線上消費的習慣被強化,據權威數據透露,線上消費已經超過線下消費,線上銷售成為未來市場發展的趨勢,美妝產品是線上消費的主力軍。
四、促進文化認同。對祖國的自信和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進一步加強,文化消費將得到提升。
五、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生產端和消費端距離大大縮短,為了適應消費的需求,研發、生產、銷售的節奏被極大的加快。
六、國際疫情反覆,線上購物比重增加,中國製造的優勢讓中國產品可以輕而易舉地飛到世界各地。
七、線上銷售平臺,使大量的產品在線上同臺競技,讓品牌競爭日趨激烈。
綜合以上「雙循環」推動下的市場趨勢和特點,美妝產品在研發、設計時,可以考慮以下因素,讓產品和市場得以更好匹配:
一、性價比為導向的產品將得到較大的發展。一方面由於美妝產品琳琅滿目,種類繁多。包裝亮眼的產品會第一時間搶奪消費者眼球。其次由於大量產品同臺競技,價格無法迴避,因此在漂亮外表和價格上必須得到優選平衡。
二、部分原來青睞國際大牌的消費者,疫情下秉持著對祖國的信心,增加對民族品牌的認同,這將推動國產高端產品的進一步升級。其次在包裝和內料品質上下功夫,提高內外體驗感,強塑品牌,獲取高端消費群。
三、疫情後的民族自豪感得到空前的提升,以文化消費為定位理念,利用消費者的文化認同情懷,利用民族和地方非遺素材,從包裝到產品成分加以發揮,佔有文化消費群體。
四、有外貿條件的企業,開發性價比高的洗護類產品,抓住海外市場的機會。
五、除包裝、文化概念以外,應始終以消費者的體驗感為原則,讓產品在消費者的心中駐留,讓情懷得以延續,讓品牌永世流傳。
結語:把握市場趨勢,以人為本,以品質為本,美妝行業充滿生機。
*以上訪談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
有關《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的相關內容,《中國化妝品》雜誌將推出專題報導,更多詳情及專家解讀、權威對話以及將於12月23日在北京瑞吉酒店舉辦的中國化妝品國際高端論壇現場報導,請持續關注《中國化妝品》官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