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氣重是很多人身上存在的一個現象,
當體內的溼氣過重,
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不小的影響。
在炎熱的夏季,
溼氣重的情況會更加的嚴重,
這是為什麼呢?
中醫非藥物療法如何幫助溼人呢?
汗多膚潤,以及體液浸潤皮下組織,發為浮腫等症;
溼毒太大:舌頭是大的,厚的,舌苔也厚,眼睛是幹的;
身體睏乏,沉重如裹,四肢酸懶的感覺;
出現面垢,膚腫、面萎黃、眵多;
關節酸痛,固定不移,有沉重感,屈伸不利,或肌膚麻木不仁等;
食欲不振、口膩不渴,胸悶嘔惡、便溏或瀉;
大便溏薄、小便渾濁、溼疹、婦女帶下等穢濁的病態表現。
小腸吸收機能障礙和支氣管滲出性炎症等病《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的「溼盛則濡瀉」,「秋傷於溼,冬生咳嗽」等。
概括一切胃腸機能障礙的疾病。如《素問.氣交變大論》「歲土太過,雨溼流行……民病……體重、煩冤……中滿、食減、四肢不舉。」又雲「溼氣變物、病反、腹滿、腸鳴,溏洩,食不化,渴而妄冒。」
指黃疸諸病。《金匱要略.黃疸病脈證病治》中「黃家所得,從溼得之,一身盡發熱而黃。」
涉及腦、脊髓以及末梢神經的疾病,症見諸痺、疼痛、痿、拘攣、身重等。如《素問.生氣通天論》中「因於溼,首如裹,溼熱不攘,大筋短,小筋弛長,短為拘,弛長為痿。」又《素問.痺論》中「風寒溼三氣雜至,合而為痺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痺,寒氣盛者為痛痺,溼氣勝者為著痺。
中醫認為,溼是水分飽和的一種狀態,大凡陰雨天的空氣,以及低洼地理環境,都富含水分而潮溼。最早體會到外界環境的溼氣是南方的森林、叢林中彌散的山巒瘴氣。
溼邪主要特徵是「重濁」「黏滯」,它不像寒邪把陽氣給凝滯包裹了,或抵消掉了,而是「如油入面,黏膩不爽」,還有個比喻就是火燃溼木。
另外《諸病源候論》中「溼病,由脾胃虛弱,為水溼所乘……則心煩懊」溼氣瀰漫身體會引發情緒,這點要注意哦!
所以如此,主要是溼邪阻遏氣機,損傷陽氣,難於施化之故。
常見的溼邪病症有外溼證、內溼證之分。
自然界,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容易產生陰邪、溼邪、寒邪的地方。
外溼常見兩種:風溼和溼痺。風溼,多見於午後發熱、汗出而熱不得解、惡風、頭身困重、四肢酸楚等;溼痺(著痺)表現關節酸痛,固定不移,有沉重感,屈伸不利,或肌膚麻木不仁等。
內溼證主要由脾病引起,脾具有運化水溼的功能,若脾陽不足,健運的功能受到影響,不能運行津液,便聚而為溼,甚至積而為水。如《素問.至真要大論》「諸溼腫滿,皆屬於脾」。
身體裡流動的體液,正常的是被完全分解消化好的被利用的好的蛋白質,但是很多沒有被分解消化的蛋白質也混雜在裡面就叫做溼毒了。過食生冷,則易損傷脾陽,寒溼內生;過食肥甘厚味,或嗜酒無度,以至溼熱痰濁內生,氣血壅滯。
外界的溼氣瀰漫時,會影響人的健康。
溼氣不是指水蒸氣,而是混濁著細菌、微生物以及病毒的狀態,就像富營養化的水一樣,如果水清亮亮的,它不稱為邪氣。
空氣中的溼毒和飲食中的溼毒是裡應外合的,溼氣像一個潛伏的陰柔的殺手,它是不知不覺要害你。
在之前疫情初期,徐老師就告訴過大家,可以製造一個不溼的小環境,用艾葉、蒼朮、菖蒲點燃生燥。
此外,想治好溼病尤其要忌口:海鮮,河鮮,水果不能吃,如果一定要吃就可以配芥末,振奮陽氣把吃進去的溼毒化掉。
從中醫非藥物療法治療角度來看,氣機的升降出入,本是機體各臓腑組織綜合作用的運動形式,但唯有脾胃的升降功能,對整體氣機的升降出入來說至關重要。
因為脾胃為後天之本,居於中焦,通聯上下,是升降運動的樞紐。若脾胃的升降出入失常,則清陽之氣不能敷布,後天之精不能歸藏,飲食精微無法吸收,腐穢汙濁難以排出,諸病均可由此而生。
溼性下流,有流動傾向,所以易留在足下和陰部。
綜於以上理論,在調理過程中,手法導引、按摩注重氣機升降之導引,艾灸配合效果非常顯著,甚至有曾經針藥治療過的顧客,覺得非藥物治療的效果大大快於針藥。
下面這第一位患者,調理前主訴是長期肚子不舒服,容易上火,調理後,腹部氣漲感消失,舌變小,舌上黏膩痰涎消失,舌邊紅點(虛熱)消失。以下是治療前後的舌像對比圖。
第二位患者,調理前主訴為倦怠乏力,食慾差,食後堵得慌,帶多,調理後:舌輪廓變小,舌色由紫變淡紅,久熱之象消除,顧客反饋不喜歡床了,喜歡站樁了,這之間只做了一次調理,兩次中間間隔6天,食慾好轉,面垢消失。以下是舌像前後對比圖的參考。
第三位患者調理前主訴:子宮肌瘤、更年期症狀,甲狀腺、乳腺問題,中醫認為與肝膽有關,調理後:舌前面輪廓由圓轉尖,舌面瘀斑消失,舌邊紅點減少。下面是舌像參考圖。
張曉輝
厚樸中醫健康管理中心西城店
非藥物療法治療治療師
健康管理中心西城店
•以人為本
•關注生命整體
•解讀身體的密碼
•身心同調
厚樸中醫健康管理中心西城店地址:
西城區廣安門南街48號中彩大廈一層
預約諮詢:010-86575555,18911558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