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交換|謝邀。人在牛津大學Hertford學院,剛下飛機……

2020-12-15 南京大學

南大有多大?有一個世界那麼大!南京大學一直致力於推進學生前往全球各知名大學進行學術交流,使學生獲得更開闊的全球化視野。在全球眾多著名高校中,牛津大學以其悠久的歷史和過硬的學術能力一直吸引著各地學子的目光,南京大學也積極推進與牛津大學的各項學術合作。

01

校際關係及交換項目

2016年,南京大學與牛津大學數學係數理金融團隊建立了全面合作關係。2018年「中英大學校長圓桌論壇」上,南京大學推進了與牛津大學的深度合作。除此之外,為給廣大學子提供更多交流學習的機會,南京大學與牛津大學開展了多年的暑期學生交流項目合作。

我校與牛津大學暑期項目合作開始於2012年。迄今為止,我校已有上百名來自各專業的學生參與該項目,為我校學生國際化視野的培養提供了平臺。2017年,在牛津劍橋國際教育交流峰會上,我校獲得了牛津劍橋聯合頒發的「暑期學校榮譽合作夥伴」獎盃。南大為學生提供了非常多赴牛津大學交流交換的機會,短期項目有赴Regent’s Park學院、Hertford學院、Lady Margret Hall學院等學院進行為期數周的交流學習,長期交換項目有交流時長一學年的卓越計劃項目等。

出國交流學習對於同學們來說一定是一次特別的體驗,異國求學的經歷總能成為人生和學習生涯中可以影響我們的一部分。每年前往牛津大學各個學院參加交換學習的同學們對自己的遊學總有很多想和大家分享,小藍鯨在這裡為大家開設了一個交流分享的窗口——提問:在牛津大學Hertford學院交換遊學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02

學生交換體驗

舒適的城市

謝邀。在Hertford學院參加暑校無疑是特別又微微奢侈的: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同坐在一張長桌上吃飯,住在有一兩百年歷史的單人房間,步行十分鐘便能到達牛津中心的繁華商圈;而我們每天從宿舍走到食堂和教室需要穿過的拱形小廊,則是遊人來牛津必打卡的嘆息橋。

在英國暑校的三周時間裡我們不止在牛津留下足跡,但四處遊玩之後還是牛津最能給我舒適的感覺。不僅因為牛津有我們兩位美麗熱情的學伴、從不同文化角度獲得新思想的課堂,也因為牛津本身的溫和以及多元。牛津的安穩和包容讓我們能夠放開膽子探索這座城市,暑校課程理念的開放也給了我們把想研究的問題付諸實踐的機會,所以我們暑校的課程匯報選擇在牛津進行了一次田野調查。我們的採訪對象,不論是中餐麵館的老闆娘還是商店街Zara門店裡的保安,大家都有並且很樂意分享各自與英國和牛津的故事。暑校的交流經歷讓我們收穫了很多超於課程本身的有趣的東西,雖然離牛津已遠,但我還是會一直記得那座給我三周溫暖的城市和其中的人們。

——17級本科 文學院 劉暢

(牛津地標嘆息橋)

(嘆息橋內部)

第一次嘗試

暑假有幸參與了牛津Hertford學院的交流項目,這是我第一次踏出國門的經歷,實在是一段美好的回憶。牛津大學和整個城鎮是交融的,充滿歷史氣息的古典建築風格、修建整齊的草坪、精緻繁複的花紋雕像,讓我感受到英國百年前的典雅風情,然而踏出學院的木門後幾步路又是現代文明的超市、酒吧、商場,古典與現代在這裡充分融合而不衝突。大多數時候,給我們上課的都是一位年長的男老師,每天的上下午我們都在他的引導下交流討論各種話題,我們大膽嘗試著用並不熟練的口語表達我們的觀點,而他最常掛在嘴上的肯定「good」,無疑是對我們很大的鼓舞。課後的閒暇時光,RA小姐姐帶我們去草場漫步、去小河上划船、去各式各樣的酒吧喝酒聊天感受當地的文化,我和幾個好友也在周末規划行程前往倫敦、科茨沃爾德小鎮、巴斯等地區遊玩,沿路的風土人情總是讓我們流連忘返。短短三周的時間,我體驗了完全不同的生活,有了種種第一次的嘗試。

——17級本科 文學院 曹玥

牛津小記

今年暑假,我參加了為期三周的牛津大學Hertford學院短期交流項目,留下了一段愉快而獲益匪淺的難忘經歷。我們的住處和上課地點在學院裡面。平時周一到周四上課,主要內容是語言訓練以及英國文化和歷史,我的英語水平也因此得到了提升。周五集體出遊,我們去了一次倫敦一次巴斯,時間比較趕。周六日是自由活動時間,可以和小夥伴們出去玩。有兩位RA(牛津學生)和我們一起生活玩耍,她們都很熱情很善良,課餘時間會帶我們去探索牛津的各個角落,進行有趣的活動。學院為我們提供的服務也很周到,比如接送飛機,房間打掃等。唯一的不足就是英國的網絡連接並不穩定,飲食也比較難以習慣。最後一天我們吃了晚宴,然後與朋友們告別,不舍地離開了牛津。

——18級本科 匡亞明學院 王樂

(牛津大學一角)

(王樂與兩位RA合影)

一場瑰麗的異國體驗

不知不覺到了十二月底,距離在牛津的生活已去四月,搜尋記憶中的那座大學城,卻依舊雄偉、瑰麗,它在絲雨裡透露出憂鬱氣質,而在驕陽下從容堅定,切切地訴說著他近千年的歷史。

參加學校組織為時三周的牛津暑校活動的決定是草率的,幾乎是報名截止前一周才聽聞此消息並忙亂填完各種表,正式去英國之前,籤證等相關申請有時也讓人焦頭爛額,但真正置身於牛津時,前期準備的煩惱在此地化為雲煙。上課是一天的主要日程,學習內容基本是關於英語語言知識和英國的政治、文化、經濟等,老師與我們近於交流式互動,時常讓我們小組討論,陳述自己的觀點,在提高了英語口語的同時與不同專業的同學關係更加緊密。兩位學伴都是很負責並且可愛的,為我們細心、合理地規划行程,在兩個周五時,她們組織我們去了倫敦和巴斯,在遠離稍顯凝重和靜謐的牛津小鎮之外的都市,我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熱鬧和繁華,我最喜愛的地方當屬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一進館,引入眼帘的便是其「鎮館之寶」——一副完整的鯨魚骨架,在巨大無比的白骨之下,恐懼感逐漸轉化為敬畏之心,對古老生物的曾經存在的敬畏,而館內更是珍品無數,琳琅滿目,記得當時腿走酸了還不停下腳步,生怕錯過每一件美好。我深知英國如自然歷史博物館一般,去一次是不夠的,它的滋味和風景,還需要千萬次的體悟……

——18級碩士 文學院 王雍

(學伴們為我們規劃的一周行程)

(Hertford學院的庭院)

(自然歷史博物館內懸掛的令人生畏鯨魚骨架)

幾位答主的文字從Hertford學院小小一方庭院發散到英國的各個角落,牛津大學的暑校交流帶給南大學子們的不僅僅是課堂上的知識,也有更多的收穫和感悟。在南京大學為同學們提供的多如繁星的交流項目中,牛津大學Hertford學院的短期項目只是其中燦爛的一顆,還有更多可能有待你去探索。站在開闊的觀星臺上,便手可摘星辰。

相關焦點

  • 知乎十周年發布「十大知乎梗」:謝邀 剛下飛機上榜
    大家都非常熟悉「謝邀」、「剛下飛機」等知名直呼梗都已上榜。謝邀更是毫無懸念成為知乎梗的第一,其他還有剛下飛機、實名反對、細思極恐、小透明、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鏡像問題、以上、如何評價、什麼體驗等,這些梗也是知乎的常用語。知乎上線於2011年,最初的定位為高端、專業的垂直知識問答社區。
  • 人在美國剛下飛機是什麼梗?人在美國剛下飛機全套梗匯總
    人在美國剛下飛機是什麼梗?人在美國剛下飛機全套梗匯總 最近不少的網友在各大網際網路論壇上經常的看到「人在美國,剛下飛機,博士學位,月入千萬」的梗,一些小夥伴還不知道這個梗到底出處是哪裡,是什麼意思,下面就來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
  • 專訪牛津大學政治經濟哲學PPE謝成鍇:全球化的青年領導力
    在之前謝成鍇已經多次作為嘉賓出現在曼漢的線下活動上,想必不少同學都已跟他有了一定的了解。三年留英求學的經歷讓他變成了一位沉熟穩重的獨立思考者。在本屆「曼」談教育論壇上,我們將會再次見到謝成鍇,他將給我們帶來以「全球化的青年領導力」為主題的演講。
  • 學在南大|樊響:從歷史學院本科生到牛津大學offer holder,熱愛可抵...
    三年GPA位列專業第一名,藝術學院第二專業GPA位列學年第二。參與牛津大學Hertford學院暑期交換,藝術學院義大利國際科考項目,並設計匯報展覽。樊響曾加入歷史學院殷潔老師六朝石刻數位化項目,並成為大學生創新項目「文物數位化與新媒體應用」的核心成員之一。
  • 走進牛津大學城,尋找霍格華茲魔法學院的蹤跡
    喜歡哈利波特這個故事或電影的人來到英國,一定要去牛津拜訪下,電影裡很多霍格華茲魔法學院的場景,都是參考這裡的大學城去設計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基督學院,所以牛津大學城到處都充滿了哈利波特的影子,非常適合影迷來巡禮一下。
  • 從「謝邀」到「知乎宇宙」,知乎公布十年十大盤點
    從全網皆知的「謝邀」「剛下飛機」等知乎梗,到「假如被蝸牛追殺」「吃一勺xx」等知乎腦洞,再到知乎版「我不是藥神」「與命運抗爭的程浩」等知乎故事,這些盤點背後,凝結了十年間,知乎用戶的共同記憶、習慣與精神,構成了一種屬於知乎的「本質意志」。  十大知乎梗:謝邀,人在xx,剛下飛機  知乎以問答起步,用戶在一問一答間,逐步形成專業、開放分享的內容社區特質。
  • 現實中的霍格沃茲學院?每年秘密招收十幾人,堪比哈佛牛津!
    就像一些著名的世界級學院,就成了全球學子最夢寐以求的地方,比如世界著名的學院哈佛大學和牛津大學一樣,今天就來介紹一個和這兩個學院同等級別的學校。現實中的霍格沃茲學院?每年秘密招收十幾人,堪比哈佛牛津!這個學校可以說是現實中的霍格沃茲學院,但它不是教授魔法的,是一個正經的大學。
  • 從雪梨大學到牛津MPhil
    82)    獲得Offer:   牛津大學 MPhil in Economics  劍橋大學 MPhil in Economics (Darwin College)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MSc in Economics  倫敦大學學院 MSc in Economics  Rej:   PhD programs
  • 牛津大學發榜——最好的英國大學青睞哪些中國學生?
    招生通知由學生申請的牛津大學各相關學院直接發出。開放錄取(Open Offer)意味著申請人獲得牛津大學的入學資格,但尚未確定入學的學院。具體就讀學院必須等到最後考試成績公布後再作決定。這兩所古老的大學在辦學模式、管理框架等各方面都非常相似,兩校同時展開相當悠久的競爭歲月,故常被合稱為「牛劍」。牛津大學由38所獨立書院及4所學術學院組成。各個書院為獨立的行政機構並隸屬於大學。它們有自己的管理框架、收生以及學生活動安排;而學術學院則負責安排教職員講課及指導研究項目,另負責編制課程及給予學術指引。
  • 放任自流的時光中,那些牛津大學的年輕人
    《牛津大學如何塑造了「脫歐派」和英國新首相》的文章中提到:翻開30年前牛津大學發黃的學生報紙,會發現,上面報導的人與當今英國媒體上的保守黨人士是同一批人。他10歲搬到牛津生活,16歲時就到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工作。整個青年時代,他都享受著牛津的開放音樂會、展覽和講座帶來的濃厚知識氛圍。後來,瓊斯從溫徹斯特藝術學院畢業回到牛津,想做攝影師但沒有機會,就開始為學生雜誌和牛津大學出版社工作。瓊斯學習和成長的20世紀70年代是左翼當道的時代,大部分學生熱衷參與罷工和示威遊行。
  • 牛津大學運作100座圖書館 書架首尾相連長190公裡
    大學城牛津的人口約為15萬,但牛津大學的圖書館總數就不下100個!其中,校級分館約50所、學院分館約40所。這些大大小小的圖書館幾乎遍布整個校園、覆蓋各個學科。說圖書館多於餐廳,恐怕並不為過。  新生入校的「必修課」之一,就是先去第一大館——博德利拉德克裡夫圖書館參觀,由圖書館專門人員「導覽」,告知怎麼才能在這個巨大的書籍海洋裡找到方向。
  • 英國歷史最悠久的大學有哪些?牛津大學已924歲了!
    英國的發展歷史是很悠久的,所開設的大學有很多時間也比較久遠,英國一直都是熱門的留學國家,在教學水平上是世界公認的強大,因此每一年申請去英國留學的學生都數不勝數,大家可以選擇的學校範圍很廣,那麼問題來了,大家知道英國歷史最悠久的大學有哪些?這十大名校有你喜歡的嗎?接下來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來了解下相關介紹吧!
  • 「中小學陪餐制」和「牛津大學的高桌宴會」
    這卻讓我想到與此不搭的"牛津高桌宴會″。牛津大學是天下聞名的高等學府。牛津高桌宴會是牛津大學的一個古老傳統。之所以叫高桌,是因為宴會中有一排桌子比其它兩排桌子高。牛津各學院的餐廳有一個固定模式。長方形的大廳中央一般放有三長排的餐桌,靠裡面的因地面略高,那一排餐桌看起來就高一點,那就是教師們用餐的地方,又叫高桌。
  • 交流交換|顧怡寧:在韓國,體驗不一樣的生活
    顧怡寧,畢業於江蘇省奔牛高級中學,2017級新聞傳播學院本科生,於2019年下半學期赴韓國中央大學交換。中共預備黨員,現任新傳院團副,曾獲人民獎學金以及南京大學優秀學生幹部、南京大學優秀共青團幹部等榮譽稱號。
  • 人民大學法學院與哈佛大學法學院籤署合作交流協議
    安守廉教授對人大法學院近年來的發展給予高度評價,讚賞人大法學院的國際交流工作,並對人大法學院此前派往哈佛法學院交換生的表現給予充分肯定。韓大元院長對哈佛法學院對人大法學院發展給予的支持,特別是安守廉教授在兩院合作中所做出的貢獻表示感謝,並介紹了人民大學法學院近年來的發展情況以及未來在學生培養、教學科研以及國際合作方面的基本構想。
  • 「杯酒釋兵權」丨剛下飛機,人在老家
    剛下班,老趙就發話了,大家上班辛苦了,啊,這段時間咱加班加點的,不就是為大宋子民多做點事兒,讓老百姓安安心心的嘛,群臣接連稱是,心裡暗道:「不就是想多創點稅收嘛!」吐槽歸吐槽,大家對老趙還是服的,自他上位以來,確確實實地提高了大宋子民的人均GDP,這點沒得黑。老趙接著說:「那咱待會兒聚個餐,可以吧,改善一下夥食。」
  • 臺灣省第一所學院暨大學,與英國牛津大學同名,建校歷史上百年
    說到世界頂尖的大學,英國牛津大學必定榜上有名,畢竟72位諾貝爾獎得主、3位菲爾茲獎得主以及6位圖靈獎得主的「戰績」擺在那裡,任何排名不會將其排出前十,THE世界大學排名更是連續四年將其列為世界第一。不過在我國臺灣省,也有一個大學曾以「牛津」為名,一用就是上百年,現在雖然已經改名,牛津學堂卻也保存了下來,這便是位於新北市淡水區真理街32號的真理大學。
  • 牛津大學不讓食堂賣肉,竟是為了減少碳排放,素食主義者太可怕了
    就在前兩天牛津大學學生會經過表決,通過一項動議,要求未來牛津大學的各個食堂,咖啡館,小賣部不得在販賣肉食,為什麼?他們的原因就是,人類由於吃肉增加了碳排放,而西方很多國家都提出,在未來5年10年要達到碳排放的歸零,要推動這一項目就必須不吃肉。
  • 表情包"行走"在大學校園 "鬥圖"成年輕人交流方式
    通常群裡有人剛發問,就會有無數的表情包「砸」過來。表情包與現實生活的重疊鄭州大學的大三學生李爽,開學初的幾天格外忙碌。每天除了上課,剩下的時間她幾乎都在操場上奔波忙碌,報導新生軍訓活動。除了完成政工組的宣傳工作,她還拍到了很多令人難忘的新生表情,這令她開心不已。因為這些都將成為她製作表情包的素材,她打算做一組24張圖的軍訓表情包系列。
  • 「憨豆先生」:牛津大學電氣工程碩士,變成影響數十載的喜劇泰鬥
    14個鮮為人知的「憨豆先生」電氣工程理學碩士羅溫在預備學校學習時,以科學最高成績入讀紐卡斯爾大學並獲得了電氣和電子工程學位。之後更在牛津大學王后學院獲得電氣工程理學碩士學位。他在一次飛機意外中救了家人在2001年,羅溫與家人一起乘坐私人飛機飛越肯亞的時候,飛行員突然暈過去了。羅溫以前從未駕駛過飛機,但是他為了要拯救家人,臨時上陣控制已經在失重的飛機,直到飛行員甦醒後將飛機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