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有多大?有一個世界那麼大!南京大學一直致力於推進學生前往全球各知名大學進行學術交流,使學生獲得更開闊的全球化視野。在全球眾多著名高校中,牛津大學以其悠久的歷史和過硬的學術能力一直吸引著各地學子的目光,南京大學也積極推進與牛津大學的各項學術合作。
01
校際關係及交換項目
2016年,南京大學與牛津大學數學係數理金融團隊建立了全面合作關係。2018年「中英大學校長圓桌論壇」上,南京大學推進了與牛津大學的深度合作。除此之外,為給廣大學子提供更多交流學習的機會,南京大學與牛津大學開展了多年的暑期學生交流項目合作。
我校與牛津大學暑期項目合作開始於2012年。迄今為止,我校已有上百名來自各專業的學生參與該項目,為我校學生國際化視野的培養提供了平臺。2017年,在牛津劍橋國際教育交流峰會上,我校獲得了牛津劍橋聯合頒發的「暑期學校榮譽合作夥伴」獎盃。南大為學生提供了非常多赴牛津大學交流交換的機會,短期項目有赴Regent’s Park學院、Hertford學院、Lady Margret Hall學院等學院進行為期數周的交流學習,長期交換項目有交流時長一學年的卓越計劃項目等。
出國交流學習對於同學們來說一定是一次特別的體驗,異國求學的經歷總能成為人生和學習生涯中可以影響我們的一部分。每年前往牛津大學各個學院參加交換學習的同學們對自己的遊學總有很多想和大家分享,小藍鯨在這裡為大家開設了一個交流分享的窗口——提問:在牛津大學Hertford學院交換遊學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02
學生交換體驗
舒適的城市
謝邀。在Hertford學院參加暑校無疑是特別又微微奢侈的: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同坐在一張長桌上吃飯,住在有一兩百年歷史的單人房間,步行十分鐘便能到達牛津中心的繁華商圈;而我們每天從宿舍走到食堂和教室需要穿過的拱形小廊,則是遊人來牛津必打卡的嘆息橋。
在英國暑校的三周時間裡我們不止在牛津留下足跡,但四處遊玩之後還是牛津最能給我舒適的感覺。不僅因為牛津有我們兩位美麗熱情的學伴、從不同文化角度獲得新思想的課堂,也因為牛津本身的溫和以及多元。牛津的安穩和包容讓我們能夠放開膽子探索這座城市,暑校課程理念的開放也給了我們把想研究的問題付諸實踐的機會,所以我們暑校的課程匯報選擇在牛津進行了一次田野調查。我們的採訪對象,不論是中餐麵館的老闆娘還是商店街Zara門店裡的保安,大家都有並且很樂意分享各自與英國和牛津的故事。暑校的交流經歷讓我們收穫了很多超於課程本身的有趣的東西,雖然離牛津已遠,但我還是會一直記得那座給我三周溫暖的城市和其中的人們。
——17級本科 文學院 劉暢
(牛津地標嘆息橋)
(嘆息橋內部)
第一次嘗試
暑假有幸參與了牛津Hertford學院的交流項目,這是我第一次踏出國門的經歷,實在是一段美好的回憶。牛津大學和整個城鎮是交融的,充滿歷史氣息的古典建築風格、修建整齊的草坪、精緻繁複的花紋雕像,讓我感受到英國百年前的典雅風情,然而踏出學院的木門後幾步路又是現代文明的超市、酒吧、商場,古典與現代在這裡充分融合而不衝突。大多數時候,給我們上課的都是一位年長的男老師,每天的上下午我們都在他的引導下交流討論各種話題,我們大膽嘗試著用並不熟練的口語表達我們的觀點,而他最常掛在嘴上的肯定「good」,無疑是對我們很大的鼓舞。課後的閒暇時光,RA小姐姐帶我們去草場漫步、去小河上划船、去各式各樣的酒吧喝酒聊天感受當地的文化,我和幾個好友也在周末規划行程前往倫敦、科茨沃爾德小鎮、巴斯等地區遊玩,沿路的風土人情總是讓我們流連忘返。短短三周的時間,我體驗了完全不同的生活,有了種種第一次的嘗試。
——17級本科 文學院 曹玥
牛津小記
今年暑假,我參加了為期三周的牛津大學Hertford學院短期交流項目,留下了一段愉快而獲益匪淺的難忘經歷。我們的住處和上課地點在學院裡面。平時周一到周四上課,主要內容是語言訓練以及英國文化和歷史,我的英語水平也因此得到了提升。周五集體出遊,我們去了一次倫敦一次巴斯,時間比較趕。周六日是自由活動時間,可以和小夥伴們出去玩。有兩位RA(牛津學生)和我們一起生活玩耍,她們都很熱情很善良,課餘時間會帶我們去探索牛津的各個角落,進行有趣的活動。學院為我們提供的服務也很周到,比如接送飛機,房間打掃等。唯一的不足就是英國的網絡連接並不穩定,飲食也比較難以習慣。最後一天我們吃了晚宴,然後與朋友們告別,不舍地離開了牛津。
——18級本科 匡亞明學院 王樂
(牛津大學一角)
(王樂與兩位RA合影)
一場瑰麗的異國體驗
不知不覺到了十二月底,距離在牛津的生活已去四月,搜尋記憶中的那座大學城,卻依舊雄偉、瑰麗,它在絲雨裡透露出憂鬱氣質,而在驕陽下從容堅定,切切地訴說著他近千年的歷史。
參加學校組織為時三周的牛津暑校活動的決定是草率的,幾乎是報名截止前一周才聽聞此消息並忙亂填完各種表,正式去英國之前,籤證等相關申請有時也讓人焦頭爛額,但真正置身於牛津時,前期準備的煩惱在此地化為雲煙。上課是一天的主要日程,學習內容基本是關於英語語言知識和英國的政治、文化、經濟等,老師與我們近於交流式互動,時常讓我們小組討論,陳述自己的觀點,在提高了英語口語的同時與不同專業的同學關係更加緊密。兩位學伴都是很負責並且可愛的,為我們細心、合理地規划行程,在兩個周五時,她們組織我們去了倫敦和巴斯,在遠離稍顯凝重和靜謐的牛津小鎮之外的都市,我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熱鬧和繁華,我最喜愛的地方當屬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一進館,引入眼帘的便是其「鎮館之寶」——一副完整的鯨魚骨架,在巨大無比的白骨之下,恐懼感逐漸轉化為敬畏之心,對古老生物的曾經存在的敬畏,而館內更是珍品無數,琳琅滿目,記得當時腿走酸了還不停下腳步,生怕錯過每一件美好。我深知英國如自然歷史博物館一般,去一次是不夠的,它的滋味和風景,還需要千萬次的體悟……
——18級碩士 文學院 王雍
(學伴們為我們規劃的一周行程)
(Hertford學院的庭院)
(自然歷史博物館內懸掛的令人生畏鯨魚骨架)
幾位答主的文字從Hertford學院小小一方庭院發散到英國的各個角落,牛津大學的暑校交流帶給南大學子們的不僅僅是課堂上的知識,也有更多的收穫和感悟。在南京大學為同學們提供的多如繁星的交流項目中,牛津大學Hertford學院的短期項目只是其中燦爛的一顆,還有更多可能有待你去探索。站在開闊的觀星臺上,便手可摘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