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水比的疑惑 | 水到底是算注水總量還是最終萃取量

2021-02-14 前街咖啡

點擊關注 | 專業咖啡烘焙5周年

更多精品咖啡豆請加

私人微信前街,微信號:

(長按複製)

qiannjie

最近,又有小夥伴向小編提出一個疑問,大家經常說的金杯萃取、金杯理論,到底是算粉水比還是粉液比?或者簡單說吧,我們經常建議粉水比1:15,那究竟是指1克粉衝15克水,還是指1克粉衝出15克咖啡液?

從字面上來解釋,「粉水比」當然是指咖啡粉和衝煮用水的比例,畢竟水一旦參與了萃取,就變成了咖啡液(沒有人會稱之為『咖啡水』吧?),咖啡粉和咖啡液的比例,不就應該稱為「粉液比」了嗎?

來,我們簡單參照一下日常的掛耳包衝煮數據:10克的咖啡粉,我們用150克(或者150ml)的熱水來衝煮,最後等它流完,接到的咖啡液大概在130克左右,因為咖啡渣裡還會殘留乾重的1.5——2倍重量的水分,也就是10克粉經過萃取後,除去萃取率、蒸發量巴拉巴拉等一系列複雜計算,大概會吸收殘留15克——20克水。這種情況下,計算粉水比,就是10克粉:150克水=1:15,粉液比就是10克粉:130克咖啡液=1:13。


當然,這個粉水比的定義前提是,衝煮用水要基本從容器裡或者濾器裡流完,不能剩下太多的水。

很多人對於粉水比的觀念都是來源金杯理論、金杯準則,因為金杯準則裡建議1:16.7、1:17、1:18.18……等,其實,金杯理論裡的粉水比,水就是指總注水量、所有參與到萃取過程裡的水,1:17等於10克粉用170克的水來萃取,並讓水從容器中流完。

那麼,為什麼會有人依然堅持要以最終萃取量作為衝煮參數的依據,而不是更精確的總注水量呢?

根據小編的觀察和考究,大概是以下幾種情況:

1,有些人的衝煮手法裡,是不會讓濾杯裡的水全部流完的。

這種手法主要是臺灣日本方面使用得比較多,日式的」滴滴法「就是這種情況,最後一段注水用超大水流讓所有粉翻滾起來,但在最後翻滾完畢後就立刻移走濾杯,避免細粉沉降堵塞、泡沫下沉穿出(某些人認為,濾杯中的泡沫含有苦澀味的物質,不可接取)。

若然濾杯中的水並不會全部流完,那麼計算總注水量便毫無意義,反而是通過觀察分享壺裡的刻度,計算最終萃取液的體積與咖啡粉的比例,要來得準確,起碼每次出品的萃取率都能夠比較接近。

2、有些人的衝煮習慣裡面,就是以分享壺的刻度線來作為參考依據,對於電子秤反而沒有需求。

在一些比較傳統的流派裡面,是非常嚴謹地講究衝煮過程中的手感和感官經驗,要求用眼看、用鼻子聞、用固定注水量的手法,來代替電子秤的用途。暫且不談論誰對誰錯,但是既然這種流派根本就沒有使用電子秤,那麼計算總注水量便無法成為衝煮過程中的參考依據——除非你先稱好剛剛合適的水量再來加熱,然後注水剛好全部注完。

3、還有些人,就是習慣了用手衝架。

使用手衝架的情況下,就無法測量到濾杯上的水量——總不能買個大稱,連上手衝架一起放上去稱量啊。這時候就只能使用最終萃取量來作為萃取的依據。無論看刻度還是加電子秤,都無法準確掌控濾杯中的水量,所以這種衝煮手法依然沒辦法計算總注水量,只能計算最終萃取量。

4、最後,其實還有一些人是比較純粹的。因為他們從一開始學習手衝的時候,就是以最終萃取量作為衝煮參數的依據標準。乾脆也就一直沿用下來了。

粉水比和粉液比怎麼換算?


最後,粉水比和粉液比究竟要怎麼換算?其實也不難,正如前面所說的,咖啡渣裡大概吸收自身乾重的1.5——2倍重量的水,那麼粉水比與粉液比,也就是相差1.5——2而已。舉例子說,粉水比1:15,就相當於粉液比1:13——1:13.5。在遇到某些跟自己手法、算法不同的同行時,只要簡單地偷偷換算一下,就能與自己的參數進行對比參考了。

實際上,小編並沒有看不起哪種做法、算法的意思,存在即合理。既然有人使用,並能夠流傳下來,自然有他的過人之處,自然是因為有人用這種算法也能衝出好喝的咖啡,那不就夠了嗎?

金杯準則,並不是衝煮的標準,它只是一個建議,一種參考,不在金杯準則裡的衝煮,不代表一定難喝,正中金杯萃取的咖啡,也不一定就好喝。只要能衝煮出穩定的、好喝的咖啡,管它定義不定義、金杯不金杯?關鍵還是相互理解和相互交流,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往期回顧】

日常測試 | 悶蒸水量的多寡對咖啡萃取的影響有多大?

日常測試 | 悶蒸時間30秒是從注水開始算還是注完水才開始算?

相關焦點

  • 日常衝煮 | 粉水比的疑惑 ,金杯萃取到底是算粉水比還是粉液比?
    、金杯理論,到底是算粉水比還是粉液比?或者簡單說吧,我們經常建議粉水比1:15 ,那究竟是指1克粉衝15克水,還是指1克粉衝出15克咖啡液?從字面上來解釋,「粉水比」當然是指咖啡粉和衝煮用水的比例,畢竟水一旦參與了萃取,就變成了咖啡液(沒有人會稱之為『咖啡水』吧?)
  • 咖啡師養成記 | 手衝咖啡比例應該用粉水比還是粉液比? 粉水比和粉液比怎麼換算?
    15克水還是1克粉萃取出15克咖啡液?】 粉水比與粉液比的區別粉水比就是咖啡粉與注水總量的比例,比如我們平常說的15克粉,1:15的粉水比,意思就是15克粉,注入熱水總量是225克。比如聞名日本的河野點滴式,在後段衝煮會用大水流把粉層翻滾起來,防止泡沫中的不良風味掉入咖啡液中,所以並不會等濾杯上的水全部流入下壺,而是採取定量截流的形式。既然不是全部注水都流入下壺,所以算粉水比也是毫無意義的,所以最終是計算粉量與咖啡液的比例。
  • 手衝 | 悶蒸注水也有講究?悶蒸應該怎麼注水?
    這種情況對於新手來說比較常見,在不熟悉手衝壺的時候也很容易發生:水柱忽細忽粗,繞圈不圓,注水不對稱,造成的後果就是注水多的地方水漫出,穿透濾紙而出;水少的地方無法完全沾溼咖啡粉,悶蒸效果大打折扣。最終導致後面注水萃取時,部分萃取過度,部分萃取不足,風味雜亂,容易出現澀味。2、注水太溫柔。
  • 手衝咖啡怎麼注水|手衝咖啡15g粉衝多少水 手衝咖啡三段注水比例
    手衝咖啡粉水比首先,我們先來定好粉水比,所謂粉水比是指粉碗中加入的咖啡量與萃取出的咖啡液總量的關係。根據SCAA美國精品咖啡協所建議的濃度在1.2-1.45%之間,前街咖啡可以給大家計算一下,為了達到這個濃度範圍,咖啡粉與注水量的比例就在1:12-1:15之間。
  • 手衝咖啡步驟 v60濾杯手衝溫度研磨度粉水比例注水水流萃取時間
    V60濾杯常見有分01號濾杯和02號濾杯,01號濾杯衝煮1-2人分量,02號濾杯衝煮3-4人粉量,所以購買何使用濾紙的的時候要看清楚型號哦~3.潤溼濾紙&溫壺把濾紙折好有紋路的邊緣放進濾杯中,然後濾杯放上咖啡分享壺上,在濾杯上方繞圈注入熱水。
  • 談談手衝萃取當中的「注水」!
    衝出來的咖啡除了苦還是苦 感覺自已就是在浪費咖啡豆 還不如去咖啡館喝一杯來的划算 啊哈??? 好吧!那就來聊聊手衝咖啡當中的注水咯~
  • 手衝咖啡分幾次注水 手衝咖啡15克粉衝多少水 手衝咖啡三段式注水
    前街咖啡覺得分段式萃取能使在濾紙邊緣的咖啡粉牆不容易被衝破,而且分段注水也有助於增加咖啡粉在衝煮時的攪拌,注水水流可以穿透咖啡粉以提高萃取率。前街咖啡覺得無論什麼烘焙程度也是可以採用分段式萃取的。所以當水位到達粉層平面,開始漫過咖啡粉時,再注水繞幾圈,我們就會停下來,讓水位下降再重新注水,以利咖啡粉粒之間喝咖啡與水之間有更多的摩擦,提高萃取效果。而深烘焙咖啡由於有足夠多的排氣來撐起粉粒,很大一部分的咖啡會懸浮在上層,那在衝煮時就能隨著水位一起上升,注水能一直讓咖啡上下翻滾,即使不用分段萃取也可以達到高的萃取率。
  • 影響金杯咖啡萃取濃度因素 影響手衝萃取的原因 手衝咖啡粉水比例
    ,所以我們喝的手衝咖啡大部分都是水。前街咖啡建議大家可以用計算器算一下,為了達到1.2-1.45%這個濃度範圍,咖啡粉與注水量的比例就在1:12-1:15之間。前街咖啡就是根據這個範圍,作出了1:15的衝煮參數,那麼如果按照前街的建議衝煮參數咖啡的味道還是出現過濃過淡尖酸苦澀等等不舒服的味道,是哪一個步驟出現問題呢?這次前街咖啡就來說說影響金杯萃取濃度的因素。
  • 咖啡衝煮 | 不同手衝咖啡粉水比風味區別
    前街採用分段式萃取的衝煮手法,第一次注水30克(粉量的2倍),進行悶蒸30秒,注水以小水柱從中心注入,然後慢慢往外繞出,雖然是小水柱但請注意繞圈速度不要刻意變慢,因為一旦繞圈速度太慢,水柱就會往單一方向流入,這樣粉層吃水就不均勻
  • 手衝咖啡指南 | 如何找到最佳粉水比?
    — — 粉水比與衝煮時間/萃取率/濃度的關係 — —在豆子、水質、研磨度、水溫、擾流(衝煮手法)固定的情況下,粉水比和衝煮時間成正相關關係。粉量相同,所用的水越多,所需要的衝煮時間越長,水量越少,衝煮時間越短。在豆子、水質、研磨度、水溫、擾流(衝煮手法)固定的情況下,粉水比和萃取率成正相關關係。粉量相同,所用的水越多,萃取率越高,水量越少,萃取率越低。(咖啡濃度在衝煮過程中是呈現遞增關係)在豆子、水質、研磨度、水溫、擾流(衝煮手法)固定的情況下,粉水比和濃度成負相關關係。
  • 咖啡界的粉水比到底是個什麼東東?
    不論我們喝到的咖啡是酸甜苦,是美味還是難以下咽的味道,能夠決定這些味道的關鍵,取決於咖啡豆的品質、使用的水、以及結合它們的方法。結合的方法又可細分為:研磨粗細、衝煮時間、水溫、衝煮器具等。而其中當然也包含了「粉水比」,顧名思義就是咖啡粉跟水的比例,影響著咖啡的濃淡度、口感等結果。
  • 咖啡濃度、粉水比、金杯比例...
    先喝一口感受一下,接著這時候我就會直接在咖啡液裡面兌水,讓味道舒展開來。再喝一口,舌頭會瞬間可以感受到各種味道變化。然後再去看這支豆子適合什麼樣的粉水比是最好喝的。而且我這麼做是有我自己一套想法的。由於萃取的時間也會影響萃出來的物質和風味,時間拉長了有可能會過萃產生澀味雜味。我先衝濃度比較高、時間好控制,也不致於為了等水流而把萃取時間拉到過長。
  • 手衝咖啡粉水比例 | 如何把握手衝咖啡的粉水比例?
    ,也有人認為粉量本身沒有什麼影響,起到影響的是萃取時間。那麼,手衝咖啡有沒有最佳的黃金粉水比例?不同粉水比的咖啡口感如何?所謂粉水比是指粉碗中加入的咖啡量與萃取出的咖啡液總量的關係,一般以【1:xx】的方式來呈現,即1份咖啡粉對應多少份水的比例。下面來看看哥倫比亞和巴西進行拼配的精品拼配豆子三種不同粉水比(1:1、1:1.5以及1:2)對咖啡味道有何影響!
  • 單人量手衝咖啡水粉比|手衝咖啡水粉比怎麼算 花月夜手衝咖啡風味
    影響一杯咖啡口感的因素有很多種,手衝咖啡的粉水比例是其中之一,今天前街咖啡就來講講單人量的手衝咖啡粉水比要怎麼算。前街咖啡手衝咖啡萃取濃度無論是單人還是多人,都遵循這個金杯萃取率的範圍,前街咖啡選擇1:15的粉水比,用的粉量是
  • 一起來了解一下,手衝咖啡的「注水高度」和「注水速率」
    除了要在一些特定的萃取階段調整水的高度,以間接影響咖啡的萃取時間之外,將水倒在咖啡粉上的速度也對水與咖啡粉的攪動程度,以及最終在咖啡粉床上是否會留下一個凹陷有重要的影響。但這也與注水高度,以及與水壺的流嘴有關。
  • 咖啡萃取率和黃金粉水比
  • 江湖客 | Espresso粉水比例
    粉水比例指的就是用幾克的粉萃取多少比例的濃縮液,比如10g粉萃取20g濃縮液,那粉水比就是1:2。因為是用差不多量的咖啡粉萃取少量的濃縮液,所以研磨度可以設置的比普通意式濃縮咖啡更細一些,以萃取出更多的咖啡風味。 1:2粉水比15g粉萃取30g濃縮液,30秒左右的萃取時間。這是比較常用的組合了,奶油感強,油脂豐富,酸苦平衡,柑橘類氣息明顯,回甘帶甜,似楓糖漿,還帶些巧克力、堅果氣息,會伴隨輕微煙燻感。
  • 手衝咖啡時,注水方式與技巧將決定咖啡美味!
    咖啡與水的接觸時間會直接影響風味分子的溶解度,接下來則會說明水攪動的程度會如何影響萃取。換句話說,快速注水和隨意注水都可顯著(且負面)影響最終結果。所以緩慢、穩定的注水技巧衝煮出來的咖啡風味絕對會有顯著的不同。 想要緩慢、穩定地注水,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使用手衝壺。
  • 四大手衝咖啡技巧 咖啡水粉比和萃取時間 手衝咖啡三段式注水時間
    手衝咖啡的興起讓更多的人喜歡上自己衝煮咖啡,衝煮器具層出不斷,許多新手剛入門還是無法掌握怎麼衝煮好一杯咖啡,前街咖啡覺得衝煮咖啡無非是這四步-咖啡粉量-研磨度-衝煮水溫-衝煮時間,掌握好了這四步,下面一起跟著前街咖啡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