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極簡主義」,或許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無印良品。
它的商品正如名字描述的一樣,簡潔到忘記商標的存在,因為它省去了不必要的設計,也去除了一切不必要加工的顏色,只保留了素材和功能本身。極簡,好像就是它最大的特點。
正當我們絕大多數人都認為無印良品就是標準「極簡主義」風格的時候,無印良品官網卻發出申明,無印良品不是極簡主義風格。
● 無印良品官網的「聲明」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極簡主義」這個話題。
● 常被認為是極簡主義代表的無印良品
在一開始,「極簡主義」其實是一個貶義詞。最早提出這個概念的批評家叫理察·沃爾海姆(Richard Wollheim, 1923-2003),他主要是用來批判馬塞爾·杜尚、阿道夫·萊因哈特和波普藝術的。
他說:「在極簡藝術中的藝術含量不斷減少、設計也越來越成為趨於簡單化的代名詞。」
所以最開始是在藝術的評判中出現「極簡主義」這個詞的。
● 藝術家馬塞爾·杜尚與其作品 《自行車》
而我們現在說的「極簡主義設計」,是來源於上個世紀60年代。彼時二戰後的經濟復甦得很快,很多設計有了巨大的創新機會,於是很多工業設計師開始去除掉一些多餘的裝飾,將產品的功能性放在最重要位置。
一些結構簡單,但是功能性很強的產品應運而生。因為這類產品可以很快地投入大規模生產,所以它們迅速佔領了國際市場,也帶來了一大批推崇者。這一類的設計風格,在當時就被稱為「極簡主義風格」。
很顯然,當時的「極簡主義風格」主要目的是為了批量化生產,所以設計出來的東西都是十分簡潔,線條感很強,因而價格自然就很低廉,當時很多窮人都搶著買。
● 從古典建築(上)到現代建築(下)也是典型的「極簡主義運動」
這時候肯定有人會問,這和無印良品有啥關係呢?上面說的這個極簡主義,和我們現在看到的那種無印良品所呈現出來的極簡主義,完全就是兩回事啊。
先別急,這裡就需要提到一個人了,他就是田中一光,無印良品早期的海報設計師。
● 日本國寶級平面設計師 田中一光(1930-2002年)
上個世紀60年代,工業帶動了整個日本的迅速發展。然而隨著整個亞洲經濟格局的發展變化,日本也面臨著巨大挑戰。
在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時期,中產階級成為消費的中堅力量,這就導致了消費市場對商品的需求有所變化。當時的整個日本市場急需一批有強化品牌意識,又不能太過昂貴的設計產品來填充。
到1980年,田中一光出現了。在最初對於「無印良品」的開發構想中,他提出了「以最合適的形態展現產品本質」的想法,大概意思就是設計應深入到大眾生活,注重環保,從基本觀念入手,而這一想法和無印良品的品牌理念正好契合。
● 田中一光1981年設計的海報 《Nihon Buyo》,這是他將日本傳統藝術轉化為20世紀後期現代設計的完美案例
於是在這一品牌理念的支撐下,無印良品的產品不斷凸顯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同時也傳遞著日本傳統的樸素美學,為當時的新興消費者提供了「無品牌概念」,從此奠定了日後無印良品極簡的設計和簡約的包裝。
此外,田中一光設計出的「無印良品」海報也一貫是純樸簡潔的特色,在複雜凌亂的設計作品中脫穎而出,並常在海報設計領域中獲獎。
● 1980年,MUJI的第一張海報《有道理的便宜》
說了這麼多,不難發現,20世紀60年代的極簡主義,提出的主要是「少則是多」,意思就是設計的東西越簡單就越便宜,所以用的人就越多,自然大家就覺得越美好。
而無印良品的設計師,除了注重產品的功能性之外,他們還更多的注意到資源循環利用,比如我們看看下面兩幅圖。
● 圖一:工業化生產火柴
● 圖二:面出薰與火柴
同樣是火柴,極簡主義風格下的火柴就非常具有批量生產的特點,火柴的長度、形態、角度都如出一轍,這得益於機械生產的結果,這樣的好處就是投入少、回報快、效益高。
而圖二是無印良品設計師原研哉在《設計中的設計》一書中所展示的火柴的再設計。這個設計中的火柴應用的是一節小枯枝的自然形態,賦予了小枯枝最後的新意義,像火柴這樣別出心裁的小枯枝設計,就完全不是極簡主義的體現。
我們從這個火柴不同的設計中就能窺探出,由於時代背景相似,無印良品的設計可能多少受到極簡主義風格的影響,但不能以此就判定無印良品為極簡主義風格,從最核心的目的中就體現出了兩者的巨大差異。
● 1983年,《自然、當然、無印》
這樣對比我們就不難發現,如果從藝術語言來看,確實會將無印良品誤判成極簡主義,但藝術語言並不等同於設計。「藝術」初衷在於情感的傳遞,「設計」則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極簡主義在誕生之初,就是為了解決人們的實際問題,卻缺少了情感的傳遞,這和無印良品的理念大相逕庭,所以我們可以說無印良品屬於簡約風格,而非極簡主義。
田中一光曾寫道:設計師的工作其實是種不為人知的幕後工作。即使在我親手設計的商品或企業標誌上,也並不會留有我的名字,一切都是在幕後默默地完成。可我喜歡著這樣的工作。
● 無印良品的極簡禪學
如今,崇尚「簡單、純粹、寧靜」的生活哲學的人群正在不斷增加,減去一切不必要的物品,維持生活的秩序,度過更有意義的生活,才是他們真正想要的。
或許無印良品給了我們一個現代美學設計最好的開端,正如他的官網中提到的「空容器」那樣,這是一種生活哲學,是一種文化透過設計表達給我們的形式,它無處不體現著禪學之美。
也告訴了我們設計上的簡約風格並不是盲目地追求極簡主義,只有摒棄了過度追求形式的的束縛,才可以把精力都集中在產品本身上,「展現本質」才是最高的設計原則。
參考文獻:
無印良品官網:《何謂無印良品》
三體文明《無印良品:極簡設計的海報,也能徵服全世界》
陳薔, 翁漲煥. 無印良品不是極簡主義風格[J]. 戲劇之家, 2019
韓巖巖,李煒. 無印良品極簡主義設計理念解析[J].阜陽師範大學,2016
張立華. 以「無印良品」設計為例分析極簡主義設計風格的三個層次[J]. 大眾文藝, 2015
內容為『手望Sowarm』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推 薦 閱 讀
· 點擊圖片即可跳轉閱讀 ·
「這麼好的文章,朋友圈分享一波吧」
"嘿,你在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