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不是極簡主義,弄懂這些才知道什麼是好設計

2021-03-01 手望Sowarm


提到「極簡主義」,或許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無印良品。

 

它的商品正如名字描述的一樣,簡潔到忘記商標的存在,因為它省去了不必要的設計,也去除了一切不必要加工的顏色,只保留了素材和功能本身。極簡,好像就是它最大的特點。

 

正當我們絕大多數人都認為無印良品就是標準「極簡主義」風格的時候,無印良品官網卻發出申明,無印良品不是極簡主義風格

 

● 無印良品官網的「聲明」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極簡主義」這個話題。

 

● 常被認為是極簡主義代表的無印良品

 

在一開始,「極簡主義」其實是一個貶義詞。最早提出這個概念的批評家叫理察·沃爾海姆(Richard Wollheim, 1923-2003),他主要是用來批判馬塞爾·杜尚、阿道夫·萊因哈特和波普藝術的。

 

他說:「在極簡藝術中的藝術含量不斷減少、設計也越來越成為趨於簡單化的代名詞。」

 

所以最開始是在藝術的評判中出現「極簡主義」這個詞的。

● 藝術家馬塞爾·杜尚與其作品 《自行車》

 

而我們現在說的「極簡主義設計」,是來源於上個世紀60年代。彼時二戰後的經濟復甦得很快,很多設計有了巨大的創新機會,於是很多工業設計師開始去除掉一些多餘的裝飾,將產品的功能性放在最重要位置。

 

一些結構簡單,但是功能性很強的產品應運而生。因為這類產品可以很快地投入大規模生產,所以它們迅速佔領了國際市場,也帶來了一大批推崇者。這一類的設計風格,在當時就被稱為「極簡主義風格」。

 

很顯然,當時的「極簡主義風格」主要目的是為了批量化生產,所以設計出來的東西都是十分簡潔,線條感很強,因而價格自然就很低廉,當時很多窮人都搶著買。

● 從古典建築(上)到現代建築(下)也是典型的「極簡主義運動」

 

這時候肯定有人會問,這和無印良品有啥關係呢?上面說的這個極簡主義,和我們現在看到的那種無印良品所呈現出來的極簡主義,完全就是兩回事啊。

 

先別急,這裡就需要提到一個人了,他就是田中一光,無印良品早期的海報設計師。

● 日本國寶級平面設計師 田中一光(1930-2002年)

 

上個世紀60年代,工業帶動了整個日本的迅速發展。然而隨著整個亞洲經濟格局的發展變化,日本也面臨著巨大挑戰。

 

在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時期,中產階級成為消費的中堅力量,這就導致了消費市場對商品的需求有所變化。當時的整個日本市場急需一批有強化品牌意識,又不能太過昂貴的設計產品來填充。

 

到1980年,田中一光出現了。在最初對於「無印良品」的開發構想中,他提出了「以最合適的形態展現產品本質」的想法,大概意思就是設計應深入到大眾生活,注重環保,從基本觀念入手,而這一想法和無印良品的品牌理念正好契合。

 

● 田中一光1981年設計的海報 《Nihon Buyo》,這是他將日本傳統藝術轉化為20世紀後期現代設計的完美案例

 

於是在這一品牌理念的支撐下,無印良品的產品不斷凸顯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同時也傳遞著日本傳統的樸素美學,為當時的新興消費者提供了「無品牌概念」,從此奠定了日後無印良品極簡的設計和簡約的包裝。

 

此外,田中一光設計出的「無印良品」海報也一貫是純樸簡潔的特色,在複雜凌亂的設計作品中脫穎而出,並常在海報設計領域中獲獎。

 

● 1980年,MUJI的第一張海報《有道理的便宜》

說了這麼多,不難發現,20世紀60年代的極簡主義,提出的主要是「少則是多」,意思就是設計的東西越簡單就越便宜,所以用的人就越多,自然大家就覺得越美好。

 

而無印良品的設計師,除了注重產品的功能性之外,他們還更多的注意到資源循環利用,比如我們看看下面兩幅圖。

 

● 圖一:工業化生產火柴

 

● 圖二:面出薰與火柴

 

同樣是火柴,極簡主義風格下的火柴就非常具有批量生產的特點,火柴的長度、形態、角度都如出一轍,這得益於機械生產的結果,這樣的好處就是投入少、回報快、效益高。

 

而圖二是無印良品設計師原研哉在《設計中的設計》一書中所展示的火柴的再設計。這個設計中的火柴應用的是一節小枯枝的自然形態,賦予了小枯枝最後的新意義,像火柴這樣別出心裁的小枯枝設計,就完全不是極簡主義的體現。

 

我們從這個火柴不同的設計中就能窺探出,由於時代背景相似,無印良品的設計可能多少受到極簡主義風格的影響,但不能以此就判定無印良品為極簡主義風格,從最核心的目的中就體現出了兩者的巨大差異。

● 1983年,《自然、當然、無印》

 

這樣對比我們就不難發現,如果從藝術語言來看,確實會將無印良品誤判成極簡主義,但藝術語言並不等同於設計。「藝術」初衷在於情感的傳遞,「設計」則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極簡主義在誕生之初,就是為了解決人們的實際問題,卻缺少了情感的傳遞,這和無印良品的理念大相逕庭,所以我們可以說無印良品屬於簡約風格,而非極簡主義

 

田中一光曾寫道:設計師的工作其實是種不為人知的幕後工作。即使在我親手設計的商品或企業標誌上,也並不會留有我的名字,一切都是在幕後默默地完成。可我喜歡著這樣的工作。

 

● 無印良品的極簡禪學

 

如今,崇尚「簡單、純粹、寧靜」的生活哲學的人群正在不斷增加,減去一切不必要的物品,維持生活的秩序,度過更有意義的生活,才是他們真正想要的。

 

或許無印良品給了我們一個現代美學設計最好的開端,正如他的官網中提到的「空容器」那樣,這是一種生活哲學,是一種文化透過設計表達給我們的形式,它無處不體現著禪學之美。

也告訴了我們設計上的簡約風格並不是盲目地追求極簡主義,只有摒棄了過度追求形式的的束縛,才可以把精力都集中在產品本身上,「展現本質」才是最高的設計原則

 

參考文獻:

無印良品官網:《何謂無印良品》

三體文明《無印良品:極簡設計的海報,也能徵服全世界》

陳薔, 翁漲煥. 無印良品不是極簡主義風格[J]. 戲劇之家, 2019

韓巖巖,李煒. 無印良品極簡主義設計理念解析[J].阜陽師範大學,2016

張立華. 以「無印良品」設計為例分析極簡主義設計風格的三個層次[J]. 大眾文藝, 2015

內容為『手望Sowarm』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推 薦 閱 讀

· 點擊圖片即可跳轉閱讀 ·

「這麼好的文章,朋友圈分享一波吧」

 

"嘿,你在看嗎?"↓

相關焦點

  • 簡單設計其實不簡單!|無印良品|極簡主義|日本|jagda|...
    MUJI:生而簡單從一開始,MUJI就有一種極簡主義的風格。1980年,MUJI發布的第一張海報廣告就非常簡單。海報印在一張牛皮紙上,畫面只有一個舉著的牌子和文字介紹,牌子上是無印良品的品牌名稱。而且,整張海報的顏色只有牛皮紙的本色和無印良品的品牌色調。從這則海報開始,極簡就成為無印良品海報的一貫風格與調性。
  • 無印良品 | 極簡主義的白色藝術!
    「無印良品(MUJI)」創始於日本,其本意是「沒有商標與優質」。
  • 無印良品和蘋果,誰的極簡設計更勝一籌?
    說到極簡風格的設計,大家最先想到的應該是無印良品和蘋果,但二者的設計其實還有很大區別,首先是設計調性的不同,前者偏向文藝和性冷淡,後者偏向年輕、時尚、高端。其次,落到具體的視覺表現上,無印良品的設計用色更少,大多數作品都是以黑、白、灰、米色等中性色為主。
  • 無印良品:極簡主義,低調務實,專注產品,平實設計,環保材質
    無印良品MUJI是日本的一個日用品的品牌,中文意思是沒有品牌的好產品,它省去了繁雜的設計、加工、包裝、顏色,保留最實用主義的商品本身功能,意為崇尚自然簡樸的生活。無印良品的產品包含了日常用品、文具、飲食、家居、服裝鞋飾,產品的顏色偏向低調務實的白色、米黃色、褐色、黑色等,並且從環保的角度出發,使用再生材料製作產品,並進行包裝。
  • 「Photoshop視頻教程」從無印良品海報學習極簡設計
    他找來了幾位知名的設計師好友如田中一光、小池一子、天野勝和杉本貫志,開設了「無印良品」,開始家庭用品、食品。而田中一光之後把接力棒交到了原研哉手裡,也繼續引領了「空」設計理念在東亞的流行。在極簡主義審美意識的影響下,無印良品在簡化造型同時,簡化生產過程和包裝,製造了一批造型簡潔、樸素、價格適中的商品群(在國內可能有點貴,這是商業化問題)。
  • 無印良品的涼
    2005年,無印良品將日本的極簡主義帶到中國,極簡主義本來是經濟萎靡時期的產物,來到中國後卻成為高逼格的象徵,無印良品也將目標客戶鎖定在中產階級,一改原先「便宜」的形象。 十幾年過去了,無印良品終於為這個決定付出了沉痛的代價。
  • 無印良品失寵
    零售商無印良品(Muji)通過銷售簡單實用的產品成為了日本最知名的品牌之一,該公司希望這種模式的效果能持續數十年。但事實證明,「少即是多」作為一種商業策略存在其局限性。無印良品將極簡主義的百貨空間、模塊化的貨架風格、冷峻的廚房用品以及素色的服飾帶到了從多倫多到上海的全球各地的城市,但在經歷了十年的擴張後,這家公司陷入了發展困境。
  • 無印良品大潰敗
    無印良品,就是這樣的例子,產品精緻歸精緻,但並沒有護城河,最終還是太高估了自己。第二點,無印良品的設計,有點一根筋。其實,無印良品的性冷淡風,是吸收了日本的「空」文化的設計理念,本質上來說,和中華文化中的「留白」,北歐的斯堪地那維亞極簡主義是有相似之處的。斯堪地那維亞極簡主義能夠在市場上賣出高價,賣出輕奢感,無印良品覺得自己也可以。
  • 無印良品的總監,不用無印良品的家具
    就是大神原研哉最近在上海搞一個展覽時,有人問:「把無印良品按照樣板間的布置搬回家可好?」身為無印良品(Muji)的美學締造者和14年的藝術總監,原研哉說:更讓人凌亂的是,這個夏天穿一件黑T恤,冬天穿黑T+黑外套,寫本書都要起名叫《白》的原研哉,不僅沒在家好好用muji的家具,反而在用帶蕾絲的紙巾盒!
  • 無印良品,這樣就好——無印良品的品牌形象管理
    無印良品的藝術設計總監——原研哉在《設計中的設計》裡說到:目前,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商品形式已經兩極分化:一種是以新奇的素材或誇張的造型來強調自身的獨特性,以限量生產來標榜品牌的價值,以創造出心甘情願地接受其超高價格的忠實消費者為目標;另一種則是在儘可能的範圍裡降低成本,使用最便宜的素材,竭力簡化生產過程,在勞動力相對便宜的國家加工,竭盡所能地降低價格。
  • 無印良品破產,拖垮它的也有這些令人氣憤的產品設計
    無印良品自始至終堅持3個基本原則。1.原材料的選擇2.工序的改善3.包裝的簡化從合理的生產工序中誕生的無印良品的商品非常簡潔,這並非是極簡主義風格。可以用「空容器」做比喻。以上摘自無印良品官網。作為中國消費者,看到「製造了簡潔而舒心的低價位」這一句話,心裡是有許多話想說了。作為日本品牌,無印良品漂洋過海來到中國,主打「低價位」的它居然「水土不服」,漲價了!沒辦法誰叫它在中國的定位是「輕奢」呢……購買過無印良品的產品的朋友們都知道,它家商品的價格標籤上,是保留了日語原文的。
  • 無印良品,破產了?
    不過,狂人在去年發現 無印良品部分商品已經重新定價 例如文具、香薰機、護膚品等產品 而這,也側面印證了無印良品 開始對產品價格策略進行了再思考
  • 無印良品在中國賣不動了,日本成功無印良品在中國做錯了什麼?
    但是讓無印良品更寒心的是,業績如此不好卻不僅僅因為價格原因,因為無印良品已經降價了整整9次了,從2014年10月起,無印良品在中國推出「新定價」策略,降價頻率基本達到每年兩次。今年8月底,無印良品宣布進行第9次降價,平均降價幅度為20%,最高達到了四成。但很明顯,降價並沒有為無印良品帶來其期待中的效果。在日本大獲成功的無印良品,到底在中國這個特殊的市場上做錯了什麼?
  • 品牌故事丨無印良品——無品牌設計
    早晨,你可以穿著「無印良品」的睡袍,在「無印良品」的床上醒來,用「無印良品」的牙刷刷牙,喝「無印良品」咖啡機煮出來的咖啡,坐在「無印良品」的沙發上,聽「無印良品」CD機送出的音樂……所有的一切,簡簡單單,不嬌揉,不造作,卻又認真貼切地照顧到我們的生活需要。
  • 無印良品的廣告,就是最好的公關稿!(無印良品十二年廣告合集)
    以下是無印良品2002-2014年的廣告合集,包括報紙、海報、雜誌、視頻四個部分,一起來欣賞無印良品的極簡主義美學:01 報紙/海報2003/報紙:「地平線」蒙古無印良品與茶室的跨時空合作,展示日本特有的古樸閒靜之美。
  • 品設計 | 東京 · 無印良品銀座酒店
    無印良品日本銀座酒店提供79間精心設計和裝修的客房。每一間都延續了無印良品一貫的簡潔、明白的美學風格,並以大家所知、所愛的木材作為內部裝飾的主要元素。考慮到持續性與環保,酒店在建造時使用了許多可回收材料。
  • 聽說,她比無印良品(MUJI)更性冷淡!今天她要眾籌了!
    金六福酒今年推出的新品一壇好酒,秉承「大道至簡」的理念,從產品包裝到設計理念,帶著鮮明的「極簡主義」風格,被譽為白酒界的「無印良品」,顛覆了消費者對白酒的固有印象,也為中國白酒行業帶來了全新的思考角度。
  • 在「設計 MUJI 化、價格小米化」的今天,無印良品會被取代嗎?
    文:劉莎有人愛它空靈冷淡的侘寂,有人嫌它搞差別待遇性價比低,不過它的確引領了一股專注設計與品質的極簡主義風潮。它就是無印良品。然而在「拜無印教」們對原研哉的設計頂禮膜拜時,國內也誕生了一批「設計 MUJI 化、價格小米化」的「學習者」,差不多的設計和低了一大截的價格無疑將給無印良品帶來很大的危機感。無印良品會如何應對呢?
  • 除了宜家和無印良品,極簡家居還有這些品牌呢!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室內設計颳起一陣「性冷淡」風,可能我們更多了解這種極簡風格,是來自於宜家和無印良品這兩個家居品牌,這樣的產品充滿了大氣優雅,不但賞心悅目而且舒適溫馨。除了宜家和無印良品,還有很多好的家居品牌值得我們關注。北歐家居除了瑞典的宜家,丹麥也有很多家居品牌。
  • 無印良品賣菜了?如何拯救無印良品現況
    在2017年無印良品就在日本東京開設了生鮮市場,主打高端食材的銷售。無印良品生鮮市場設計仍舊是和品牌相同的簡約風,無印良品生鮮市場除了售賣生鮮農副產品外,也提供食材加工和用餐服務。特別的是消費者不僅僅能在生鮮市場購買食材,還可以參與製作食物。 無印良品是一家專門生產家用產品,以設計為導向的日本公司,自開創以來就主打簡約的生活理念,在全世界掀起一陣「無印」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