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鑑讀|曜變盞,宋代建盞的華美曜變

2020-12-15 養老在線

收藏於日本京都大德寺龍光院、靜嘉堂文庫美術館、大阪藤田美術館的3件曜變盞(從左至右)

宋代,茶文化空前興盛。從貴族到百姓,社會各階層掀起一股「飲茶」和「鬥茶」的風氣,連帶出的是與之相關的文化藝術繁榮。從宋徽宗趙佶的《文會圖》裡,我們可以看到貴族階層在庭院裡茶宴會飲的情形乃至於對各色茶器的細緻描繪,而建盞就是其中的重要角色。

宋人飲茶講究「點茶」 ,他們將團茶擊碎,研磨成粉末,再篩出最細緻的倒入建盞,加以開水衝泡,緊接著用在盞中擊拂,打出泡沫,泡沫越細,口感就越順滑,茶湯的色澤也就越白。這種白色茶湯因在黑釉茶盞裡顯得歷歷分明,相互襯託;建盞就這樣成為鬥茶的利器。根據陶榖《清異錄》中記載: 「閩中造盞,花紋類鷓鴣斑,點試茶家珍之。 」這就點到油滴盞中鷓鴣斑在茶器中的價值。而對茶道研究頗深的宋徽宗曾在專著《大觀茶論》裡留下自己評判建盞的標準: 「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取其燠發茶採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寬。底深則茶宜立而易於取乳,寬則運旋徹不礙擊拂。 」顯然在宋徽宗眼裡,兔毫盞是上等品。但南宋的《方輿勝覽》對建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評價: 「兔毫盞,出鷗寧之水吉……然毫色異者,土人謂之『毫變盞』 ,其價甚高,且艱得之。 」這裡的「毫變」較為符合「曜變」的特徵。

日本大德寺龍光院藏建窯曜變盞 口徑:12.1CM 高度:6.6CM 底徑:3.8CM

在日本,曜變盞被認為是盞中極品,根據日本16世紀的《君臺觀左右帳記》裡記載:「曜變斑建盞乃無上神品,值萬匹絹;油滴斑建盞是第二重寶,值五千匹絹;兔毫盞值三千匹絹。 」並稱它們為「曜變天目」 。因此那些「毫色異者」的盞多藏於日本,在日本國寶級陶瓷文物裡就包括3件曜變盞,它們目前分別收藏在東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大阪藤田美術館和京都大德寺龍光院,這3件也是世間僅存的宋代曜變盞。

人們用「入窯一色,出窯萬彩」來形容燒制建盞中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在宋代,燒制建盞廣泛使用龍窯,這種隧道形窯爐依山坡傾斜而建,與地平面約呈20至30度角,分窯頭、窯床、窯尾三部分,窯頭用來預熱,是整窯火力最強部分,火力隨著坡度逐漸引導上行。由於龍窯內部空間很大,各處的溫度和火候都有差別,因此不同窯段燒出的盞紋路各不相同,諸如油滴、兔毫或是曜變等珍貴品種,皆可出自一窯,全憑運氣。但要燒制出一件外觀完好、斑紋美麗的建盞極困難。宋人燒制建盞,燒數十萬才得一二件兔毫盞;燒百萬才得一二件油滴盞;曜變盞則需燒幾千萬件才能偶然得到,難度極大。因此,這3件曜變天目才會受到日本如此珍視。

日本東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稻葉天目 口徑:12.2CM 高度:7.2CM 底徑:3.8CM

曜變盞的美在於釉面可見圓形斑點邊緣環繞著藍色主調的七彩光暈,隨著觀賞角度改變,這七彩光暈就如同宇宙中的星辰之光一般深邃幽玄,攝人心魄。形成這些斑紋都靠釉料中的鐵元素,它是讓建盞色澤萬千的所在。在建盞的胎和釉料裡,鐵的含量都很高,鐵胎可以幫助釉色形成美麗的斑紋,但也因為收縮率高,在一千多度的高溫下燒制極易變形。因此燒制前施釉要厚,釉水在高溫中會向下流動,出斑紋結晶,隨機性很強,就像日本的3件曜變天目盞一樣,看起來類似卻各具特色。

日本大阪藤田美術館藏建窯曜變天目 口徑:12.3CM 高度6.8CM 底徑:3.6CM

藏於東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的那件也叫「稻葉天目」 ,屬於該美術館的頭號藏品。這件盞為束口型,深腹、圈足矮小。施釉不及底足,有釉淚,說明燒制溫度較高,整體風格端莊沉穩。稻葉天目之罕見在於它釉面上帶有的藍色光輝,這種光會隨著周圍光線角度的不同變幻不定,因此日本人也稱其為「碗中宇宙」 。大阪藤田美術館藏的曜變天目同樣為束口盞,口沿扣銀,器施黑釉。它的胎骨顏色較深沉,其表面質地較粗,陳腐的時間較長。器物內壁曜變斑點呈細小密布狀,外壁釉面上也隱約可見如夜間星空的斑點,令人目眩。在這三者裡最「高冷」的是京都大德寺龍光院藏的曜變天目,因其樸素含蓄,加上極少公開展出,知名度不及前二者。這隻曜變盞內壁釉色初看似油滴,再仔細觀察這些釉斑就會發現隨著光線的改變,出現了黑斑點套紫藍色光環的現象。在2019年3月至6月間,當這3件曜變天目分別在日本3座博物館同期對外公開展出時,在收藏圈引起不小轟動,各地人們慕名趕來日本,只為一睹「曜變神話」的風採。

從樸素的黑釉到華美的曜變,建盞在近千年的時光裡展示出自然和工藝的融合,將謙遜又強大的格調耀眼地向世界展示,更以當時「天下無貴賤通用之」的氣魄被各階層所喜愛。

版權聲明:資訊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原文刊於中國藝術報原題:盞中見「宇宙」——曜變天目,宋代建盞裡最華麗的個性

編輯︱禾雲

校對︱阿凡

圖︱自網絡

養老在線

新養老 新生活

相關焦點

  • 何為曜變建盞?曜變盞該如此鑑定呢?斑核和光暈又是什麼?
    曜變是什麼?廣義的意義就是黑釉上出現的自然大大小小的斑點,斑點周圍呈現藍色,綠色等各色光環,用不同的視角觀察會顯示不同的色彩,正所謂光輝照耀,曜變就是這個意思。知曉了廣義的曜變,那狹義的曜變是怎麼個意思呢?
  • 為何日本首相獨愛中國曜變建盞?
    曜變天目盞是產於我國宋代福建建陽地區、屬於建窯的特殊品種,現在的名稱來源於日本,在我國宋代也被稱為「異毫盞」或「毫變盞」。在宋代,有關建盞記載最重要的著述是《方輿勝覽》,作者祝穆寫到:「兔毫盞,出鷗寧之水吉。……然毫色異者,土人謂之「毫變盞」,其價甚高,且艱得之。」宋代滅亡後,「曜變天目」也隨之失傳。
  • 與天意對話:孫建興為仿燒宋代曜變盞做了什麼?
    曜變是宋代建盞中最為奇絕稀有的釉色品種,目前已知僅存三件半。 ▲日本藏三隻國寶曜變建盞與杭州出土曜變殘件 作為傳世品比汝窯還少的陶瓷史奇蹟,曜變在外觀上以聚落成群的斑核
  • 為何曜變天目全世界只剩三件半?因為千年前被當成次品、「妖物」打碎了!
    曜變盞,作為建盞中最為神秘的品類,本應世世代代在家族中流傳,但日本大正年間(1912-1926年間),它卻意外被送上了拍賣臺。 建窯遺址曜變盞燒制難度極高,成品率極低,萬無所得,要從上百萬件、乃至更多的建盞裡才能偶然發現,在宋朝當時的條件下不可複製,完全不能量產,珍稀非凡。
  • 建盞界都有哪些大師,哪個名家的建盞最有名?看完你就明白了
    在這個艱難的過程中有很多"心專一藝,事在一工"的匠人們投身其中,憑藉著精心對建盞的潛心孤詣,復原了失傳近千年的傳統技藝,填補和豐富了近代建盞的歷史,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下那些建盞界的大師們:孫建興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國禮建盞製作人孫建興目前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建窯代表性傳承人。
  • 日本又發現了國寶曜變天目?中國大媽:來中國,一個80塊賣你
    宋代第一神器——建盞,曾經是黑釉瓷藝術的巔峰,就連九五之尊宋徽宗都為之傾倒,是唐宋以來人盡皆知的名瓷,而作為建盞中至高無上之神品,流傳到至今,公認的宋代曜變全品僅有三隻,均藏於日本相關機構,為國寶級別。中國僅在行貨走出土殘件,日方稱其燒制原理為"陶瓷史上最大的不解之謎之一"。
  • 宋代黑釉瓷屬建盞甲冠天下,經典斑紋形成的奧秘在這3點
    張守智[注]先生在《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作品集》這樣介紹李達:「1994年,福建省輕工業研究所李達工藝師,在數年系統研究宋代建盞兔毫釉和華北油滴以及鐵鏽斑釉的基礎上,經過數千次工藝實驗,成功的恢復了國際陶瓷界公認的宋建窯絕世珍品鷓鴣斑(即建窯國寶級油滴)建盞。作品鷓鴣斑建盞,分別被國務院紫光閣、北京故宮博物院和國家珍寶館館藏。
  • 建窯建盞就是宋代茶文化的體現 黑釉瓷器為何風靡宋朝?
    宋代陶瓷形成了一種頗具時代特徵的審美文化,它們典雅含蓄、質樸內斂,極具東方文化之韻。宋代瓷器秉承著極簡之美,尤以單色釉瓷器為美。其中宋代建窯黑釉盞,引領了宋代舉國上下的黑釉茶盞潮流,也成為黑釉瓷的代表。建窯茶盞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茶碗,備受歷來中外茶人的寶愛而享有大名,只要一出現市場,莫不成為眾人頭號珍藏目標。
  • 失傳700多年的宋人技藝:碗裡有宇宙的曜變天目,最精美的在日本
    日本東京靜嘉堂文庫,一個專門收藏古籍的圖書館裡,卻有這樣一件被當作國寶級文物的中國宋代瓷器——一個茶碗,一個被認為碗中有宇宙的神品:曜變天目茶碗。「天目」也就是黑釉,是瓷器釉色之一,這種瓷器在宋代時傳至日本,被叫做「天目」。
  • 建盞究竟為何能拍出天價7800w?還被奉為日本國寶?
    建盞也不例外,這個一度在中國絕跡的瓷器,如今已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並價格不菲而且建盞價格還不菲。最早的建盞拍賣是在2003年倫敦蘇富比,當時一件建窯油滴撇口盞成交價折合人民幣約300萬,放在現在肯定不止這個價了。在此之後,宋代建盞交易排行還在不斷地刷新。
  • 建盞要究竟哪裡好 讀懂這六點 了解真正的宋代御盞
    在宋代,建盞曾被多位文人雅客,重臣帝王歌頌。大文豪蘇軾就寫過:雪沫乳花浮午盞來抒發用建盞泡茶時的雅趣。詩人楊萬裡也曾在《以六一泉煮雙井茶》中說到:鷹爪新茶蟹眼湯,松風鳴雪兔毫霜,描繪了茶與盞相融之美。古人善用詩句表達情感,但是建盞卻無法用著簡單的一兩句來說清。
  • 建盞怎麼養出七彩光?建盞養出七彩光之後,喝茶還會安全嗎?
    建盞彩光釉面形成原因兔毫釉面作為宋代建盞的主要品種,雖然油滴盞的數量不是很多,但從形成原理來看,和兔毫並沒有區別。燒制建盞時,當溫度不斷的升高,原本結成圓形的結晶就會向下流動,細長的兔毫就這樣形成了。窯變是釉水發生的物理和化學變化,所以建盞彩光是窯變下的特殊產物。促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建盞的原料比較複雜,所用的釉礦和草木灰皆為建陽水吉所產,裡面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因此就算同一元素在燒制時,也會產生很大的差別,加上胎體中高量鐵元素,都會對最終作品呈色產生影響,像日本現存的三隻曜變盞都是鐵胎。
  • 日本最有錢的美術館,僅存三個我國南宋曜變天目建盞
    曜變天目茶碗,我國南宋時期,藤田美術保藏,國寶其間,最受重視的展品,當屬這盞曜變天目茶碗。盞曜變天目茶碗是南宋期間福建建安水吉窯出品的一種黑釉建盞,南宋文人用來鬥茶所用。宋代,有關建盞記載最主要的著述是《方輿勝覽》,作者祝穆寫到:「兔毫盞,出鷗寧之水吉。
  • 挑選建盞時,哪款建盞較耐看,讓人一見鍾情的經典釉色究竟什麼樣
    說到建盞,有細如絲狀的兔毫,有水上浮珠的油滴,有黑底白斑的鷓鴣和美如織錦的曜變。我們在入手建盞時雖說可以按照規範標準去挑選,可是有一點往往不能忽略,那就是眼緣。既自出心裁,又契合本原,既高度理性,又無限感性。在驚鴻一瞥中觸動內心,這樣讓人一見鍾情的建盞經典釉色應該是什麼樣的?
  • 曜變斑紋比銀色斑紋難度更大的原因在於... ..
    由於建盞斑紋須在1300℃以上的還原焰中形成,坯體在這種條件下,極易產生變型、起泡等缺陷,宋代建盞坯中含有粗顆粒石英,雖然對克服這些缺陷有幫助,但容易造成釉面有顆粒凸起的毛病。如果採用氧化鐵含量較低的粘土,或採用瓷土加氧化鐵製坯,雖可提高耐火度,但燒出的釉面斑紋效果不佳。這表明坯體的化學和礦物組成對釉面斑紋有重大影響。南宋時期福建其它窯口兔毫效果不好,與坯鐵含量低有直接關係。
  • 建盞到底有多少種類?建盞和天目瓷又是什麼關係?看完你就明白了
    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建盞所燒瓷為黑瓷,是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因產於建州建安縣而得名。由於釉料配方的不同,窯內溫度及氣氛的變化等因素影響,建窯黑瓷釉面呈現多種紋理,筆者認為大致可分為烏金(紺黑)、兔毫、油滴、鷓鴣斑、曜變及雜色等類。
  • 密藏日本400年,三件頂級國寶「曜變天目」首次同期公開
    大德寺龍光院收藏的曜變天目©MIHOMUSEUM現在全世界最完整的宋代曜變天目有三件,全部都收藏在日本。從3月到6月間,這三件國寶曜變會分別先後在滋賀、東京、奈良展出,三個展覽的展期有一個月的重疊時間。
  • 建盞並不神秘,了解到這些讓你輕鬆入門
    想要更了解建盞和名師?關注我吧!多多分享給喜愛建盞的朋友!隨著建盞在市場上的日益走俏,它也開始走進越來越多人的視野,從宋代開始,建盞就憑藉其獨一無二的燒制工藝被推上了高位,即使歷經近千年沉浮,它依舊在中華文化的長河中熠熠生輝,讓人忍不住靠近。
  • 建窯建盞的前世今生
    從左向右依次為宋代油滴建盞、宋代曜變建盞、宋代兔毫建盞。伴著婉轉低沉的琴音,一邊欣賞身著宋代服飾的點茶師表演宋代茶藝,一邊品味盛在建盞中的茶湯,在沁人心脾的茶香、清甜醇爽的茶味中,感受建盞的魅力。這種茶盞交融的美景,仿佛讓人回到了那個盞與茶相得益彰的宋代。
  • 建盞,宋代茶文化的王者! 最閩北
    這種美絕沒有奼紫嫣紅,波濤洶湧,起初並不吸引人,就這樣呆在那裡,靜如處子,等待能欣賞建盞之美的人深陷其中。而方家們都知曉,這樣的美雖多耗人工,但關鍵卻靠天成,大美之物,往往是萬裡成一,而諸如曜變、異毫之類的絕品,則只能祈禱窯神的恩賜。這也就無怪乎連宋徽宗這樣的風雅皇帝也會視之如隨珠和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