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在月初,大寒年夜交」,今冬是冷冬?老農民早有判斷

2020-12-21 騰訊網

今年冬天是冷冬還是暖冬,相信大家都會特別關心,對農民來說,如果是冷冬的話,莊稼可以很好的生長,病蟲也能凍死在農田裡,第二年莊稼能更好的生長,產量也會更多一些,迎來一年的豐收季。相反,如果是暖冬的話,小麥冬季還在生長,抗寒能力減弱,病蟲順利過冬,第二年一旦出現倒春寒,那莊稼產量降低、品質下降。

一、冬至將至

今年的冬季相比往年更為寒冷,就連南方人都不得不穿上棉襖,而長沙、南京等南方省會城市,如今早已降雪,氣溫也跌到了冰點,近幾天的氣溫一直比較寒冷。要知道如今還沒迎來「冬至」,天氣就如此寒冷,一旦「數九」趕來,那豈不是要跌到零下10℃?

就拿筆者的家鄉膠東地區來說,最低溫度在-9℃左右,去年一整年都沒這麼低的氣溫,即便是一年的最冷時「三九」都沒這麼低過。很多人猜測,現在就這麼低,豈不是冬至到來後天氣更嚴寒呢?

今年的冬至是12月21日(後天),也就是農曆十一月初七,每當這天到來,也是一年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時候,這之後白天會陸續變長,各地氣溫也會進入最寒冷的時候。而在古人來看,「冬至」是非常重要的節氣,大家將冬至當成一年初始的時候,也是萬物生長的起點。古人也會將這一天當成祭祀的好日子。

冬至是24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此時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不過伴隨著太陽光的北移,北半球的日光時間延長,不過因太陽光輻射的角度比較小,北半球反而步入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也就是數九寒冬。

二、今冬是冷是晚?明年收成咋樣?

從冬至這天起,「數九」也隨之開始,以「9」為單位,第1個九天是「一九」,一直順延到九九結束。在農村中預測冬天冷暖、明年收成的,很多都和冬至有關。

1、「冬至西北風,來年幹一春」

在冬至這一天來臨後,如果颳起了西北風,那就表明冬天的雨雪情況不是太好,不利於莊稼的生長,到了明年開春後,土地墒情不是太好,小麥的返青也會受影響。因此大家要特別注意,做好追肥、灌溉工作,這樣小麥返青後才能避免「春旱」的局面,有足夠多的水分生長。

2、「一年春水看冬至」

莊稼想要生長,那就要有更多的水分,特別是春水更是貴如油,而春天也是農作物快速生長的時候,對水分的要求比較高。而預測來年春水如何,人們通過觀察冬至的節氣變化就行,如果這個節氣降水比較多,來年春水也會更多,反之就要注意好防旱才行。

3、「冬至在月初,大寒年夜交」

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

如果冬至節氣是在冬月上旬,那就表明冬天比較寒冷,一直要冷到年底,因此大家要注意好禦寒的工作。冬至在月頭,那就意味著「三九、四九」剛好在春節前,處在小寒、大寒的節氣。

通常來說,北方地區「三九」為最冷,南方地區「四九」最冷,比如說「三九四九冰上走」就反應這一時期的嚴寒,此時地球熱量已經消耗殆盡,太陽光白天提供的熱量小於晚上的消耗量,因此天氣最為嚴寒。

冬至在月中,天冷也無霜

冬至如果是在冬月的11-20日,那就表明冬天的氣候十分嚴寒,不過雨雪天氣比較少,也沒有什麼冰霜,冬天沒下多少雨雪,來年很有可能會引來「春旱」,不利於莊稼的生長,農民需要提前進行灌溉,保證土壤中水分足量,從而讓莊稼更好的生長。

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

冬至節氣如果是在冬月的21-30日,那就表明冬天不會太寒冷,很有可能是正月、二月才會冷,這就是明顯的暖冬天氣,需要等來年春季冷空氣才會到來,這就是農民所說的「倒春寒」,農民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才行。

在農村也有「三九不冷看六九,六九不冷倒春寒」的說法,如果「三九」時天氣不是太寒冷,那就要看「六九」,六九已在立春前後,還不冷的話很大概率會有倒春寒。

今年是冬月初七,也就是月頭,按照農諺的觀點,今年冬天是冷冬,而從天氣情況來看,今年的西伯利亞冷空氣比較強,活動十分頻繁,因此天氣比較寒冷。而如今的氣溫已經比去年三九四九的溫度還冷,很多南方朋友受不住,可見「三九四九」氣溫還會更冷。

三、冬至習俗

1、吃餃子

古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漢代時認為冬至是一年的起點,畢竟此時太陽處在最南側,白天最短,夜間最長,因此這一天也會進行慶祝,南北方的習俗各有不同,北方會吃上餃子,南方愛吃湯圓。

而在北京地區,還有吃餛飩的講究,這一習俗是有說法的,傳說漢代時,匈奴經常侵犯邊境,讓百姓們很是驚恐,為了解恨,大家將肉餡捏成角兒,並以匈奴首領的名字為寓,將其稱呼為「餛飩。

2、喝羊肉湯

冬天天氣寒冷,喝上一碗溫熱的羊肉湯,也能讓人渾身暖和起來,而相傳早在漢代時就有冬至喝羊肉湯的習俗,一個冬至時,劉邦吃了樊噲煮的羊肉湯,感覺味道美味,渾身暖和和,對其各種誇讚,這之後喝羊肉湯成了一種習慣,一直延續到今天。

在山東滕州一帶,冬至前家裡晚輩會給親戚長輩送上羊肉等禮品,讓他們都能喝上羊肉湯。

3、祭祀先祖

在宋代時,冬至祭祖的講究就已興起,此時要更換新衣服,準備好食材,祭祀先祖食用。而在明清時期,祭祖更為盛行,此時皇帝要舉辦祭天大典,民眾也要祭拜尊長。

今年的冬至即將來臨,相比往年今年的氣溫更冷一些,在元旦前後氣溫更是低到了零下10℃左右,大家也要注意好禦寒工作。農民也要注意好農田的禦寒,加強牲畜圈舍的保暖工作。

相關焦點

  • 即將迎來「數九」,冷冬實錘了?老農民其實早有預測
    而如今江蘇南、安徽中南、江西西北、湖南北、湖北、山東半島均已出現雨夾雪或小到中雪天氣,而省會城市南京、長沙、南昌等,目前也都已迎來了今冬第一場大雪。不少人只能提前穿上棉襖,大家抱怨今年南方的冬季來的太早。如今下周一開始數九,很多人感慨,冷冬是否迎來實錘?接下來的天氣真的會迎來60年最冷寒冬嗎?
  • 「冬至在月中,單衣度寒冬」,有道理嗎?今冬過年最冷?答案來了
    據劉大爺說,「在家休息個年頭兒,年後還得去打工,學點電工的知識,工地用得上!」在談及今冬的冷暖時,劉大爺飽腹經綸,深諳俗語內涵的他,讓大家刮目相看!他說,「今年冬天冷不冷,還得看冬至,俗話說,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單衣度寒冬;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這句俗語到底是啥意思呢?聽聽劉大爺的解釋!
  • 俗語: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告訴你,過年冷不冷!
    王大爺在一旁接話道:冬至的早晚,可預測冬天的冷暖,還可預測過年的冷暖,接著他說了這麼幾句農諺老話,具體來看看吧。今年的冬至是12月21日,也就是農曆十一月初七,每當這天到來,也是一年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時候,這之後白天會陸續變長,各地氣溫也會進入最寒冷的時候。而在古人來看,「冬至」是非常重要的節氣,大家將冬至當成一年初始的時候,也是萬物生長的起點。古人也會將這一天當成祭祀的好日子。
  • 冬至農諺:冬至大如年,冬至無雨一冬晴,冬至在頭凍死老牛是啥意
    今日(12月21日)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冬至節氣。冬至又稱冬節、亞歲等。對咱農村老百姓來說冬至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日。在農村裡就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北方老百姓過冬至,家家戶戶都有吃餃子習俗。
  • 今年是「冷冬」嗎?今冬啥時候最冷?聽聽農村的老諺語咋說
    導讀:今年是「冷冬」嗎?啥時候最冷?有些人就疑惑了,冬至節氣不是每年都是在12月22日前後嗎?怎麼還會在月初、月中和月末呢?其實在古代的時候,農民安排農事勞動都是依據農曆的。而冬至節氣在每年農曆的時間是不一樣的,有些年份是在月初,有些年份是在月末,還有些年份是在月中。因此這句農諺的意思是說,如果冬至節氣是在農曆的上旬,那就是「冬在頭」,這樣的冬季會很寒冷,有些老牛都可能會被凍死。
  • 農俗「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啥意思
    昨天是農曆的冬月初七,是二十四節氣之首「冬至」日,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也就是說冬至節的地位一點不亞於過年。在北方農村,冬至這天要包餃子還要給祖宗供奉祭品,而且有著跟過年一樣的習俗,女兒在這一天不能回家,通過這種種足可見冬至日的重要了。
  • 冬至將至,農諺「冬至在月尾,寒冷正二月」是啥意思?在理嗎?
    農村諺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諺語是和二十四節氣有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關於冬至節氣的諺語「冬至在月尾,寒冷正二月」,這句諺語的意思是什麼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冬至在月尾,寒冷正二月: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如果冬至節氣在農曆十一月的月末,那麼當年冬天的氣溫要稍微高一些,不過在第二年春天容易發生倒春寒。
  • 農村俗語「冬至有雪來年旱,冬至有風冷半冬」啥意思?今冬冷嗎?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冬季的第4個節氣,從今天開始我們就已經進入到數九寒冬,今天是一九的第一天。作為二十四節氣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氣,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有雪來年旱,冬至有風冷半年」,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冬天會不會冷呢?
  • 看冬至俗語怎麼說
    可能有很多人說,今年冬季非常寒冷的,他們的依據是因為今年早早的下過雪了,大家沒有記錯的話,今年下半年第一次大範圍下雪是在陽曆10月初的時候,在八天黃金周期間,很多在外遊玩的人們感受到雪來的突然,正是這種突然飄雪才有驚喜的假期,從那個時候,今年冬季寒冷的說法就傳來了,甚至有人拋出了六十年以來最冷的冬季。
  • 俗語「冬在頭,冷年兜」,今年冬天會冷麼?老話有道理嗎
    「冬至在月頭」有何說法俗語「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俗語;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也沒霜」,今年的冬至在月頭,那麼今年不出意外的話就會冷到年底了。如果冬至在月初,那麼這個冬天就會冷到年根,如果冬至是在月末,那麼這個冬天就會冷到正月裡,如果這個冬至出現在月中,那麼這個冬天既不會出現霜凍,也不會出現大雪。有些地方俗語還會這樣說「冬在頭,冷在兜」,這裡的兜想必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通俗點講就是這兜就相當於人揣東西的布兜。
  • 冬至到了,明年是旱還是澇?農村老農民坦言,看冬至天氣就知道
    時間如梭而逝,下周我們即將迎來冬至節。冬至大如年,在農村,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冬至,還被作為重要的節日。冬至之後,天地漸寒,人們進入「數九」的寒冬世界;同時,晝夜長短漸變,冬至節當天成為了一年中白晝時間最短,黑夜時間最長的一天。
  • 今年或遇60年極寒冬天?拉尼娜現象升級,今冬將有暴雪
    氣象數據顯示,更為強大的冷空氣正在西伯利亞上空形成,將在10月末或者11月初大舉南下。如果颱風「燦鴻」偏西,這股冷空氣的寒冷程度,可能讓人難以想像。 拉尼娜現象會導致全球冷冬嗎?
  • 冬至快到了,「冬至在月中,賣被買耕牛」,今年冬季是冷還是暖?
    在陽曆12月份有兩個節氣,第一是大雪節氣,時間在12月7號,大雪節氣交節時間已經過去好幾天,今天已經到12月17號了,而12月份第二個節氣是冬至節氣。冬至節氣冬至節氣之所以說24節氣快要結束了,因為冬至節氣是排名第22位的節氣,後面只有小寒和大寒節氣了,也就是一個多月時間就要結束一輪24節氣了,然後又重新開啟新一輪二十四節氣之路。
  • 冬至到了,數九寒天開始了,今年什麼時候「最冷」,春節會冷嗎?
    最近這段時間各地又來了一次降溫,相信不少小夥伴都已經感受到了冬天的寒冷,也看到了今冬的第一場雪。 因為根據國內外專家的推斷,今年拉尼娜現象發生率可以說是100%,而拉尼娜最大的影響就是會在我國形成寒冬,2016年的寒冬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印象,那一年就是遇到了拉尼娜現象。
  • 小寒比大寒冷,今冬立春為何在除夕?
    小寒比大寒冷,今冬立春為何在除夕?今年的冬天有些古怪,已經立冬很久,但是氣溫一直不算低,有很多人說今年是「暖冬」,難道今年就要像春天一樣過完冬天嗎?俗話說,「冷在三九」,那今年的三九天是什麼時候開始算呢?是小寒比較冷,還是大寒比較冷呢?聽說今年立春正好在除夕那天,這是為什麼呢?一、「冷在三九」,三九究竟是哪幾天呢?
  • 農村俗語「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烤火到小滿」,啥意思?在理嗎?
    冬至的到來也預示著數九寒天的來到,農村俗語叫做: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一年之中最為寒冷的季節莫過於是三九和四九期間。三九和四九也正處於小寒和大寒節氣之中,所以不論是從數九歌還是從節氣方面來講,這段時間都是全年之中最為嚴寒的時間段。農冬至節氣這一天也是傳統的節日,被叫做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
  • 【廿四節氣頌古·大寒】香甜的臘八節
    因為己亥年沒有閏月,因而臘月來得早,臘八節竟然早早的出現在冬至節氣中。而庚子年的臘月又來得晚,臘八節恰好與大寒節氣撞在了同一天。因此,往年都是小寒節氣明星主打飲食的臘八粥,竟然連續兩年不在小寒中。最重要的中氣就是冬至,按規定必須要在農曆十一月(冬月)。因此,冬至所在的摩羯座 也被視為 十二星座 廿四節氣之始。相對應的,大寒就一定要處在臘月。
  • 後天冬至,農村俗語「冬至出日頭,過年凍死牛」,今年過年冷不冷
    導讀:後天冬至,農村俗語「冬至出日頭,過年凍死牛」,今年過年冷不冷後天也就是2020年12月21日的18:02:12,將會迎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冬至,冬至也是全年白晝最短的一天,農村俗語叫做:冬至夜最長,難得到天光,
  • 今日冬至|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定出的。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
  • 冬至飆大雪,糧價往下跌,啥意思?
    今天早晨 ,有一位好友給我發來一張冬至的照片 ,上面寫著冬至的祝福 ,原來,今天是冬至了 。今天是2020年12月的21日 ,這一天是冬至 。冬至在一年當中,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 ,也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第22個節氣 ,冬至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冬至這一天 ,最明顯的變化就是白天開始變長,夜晚開始變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