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後不定時更新,無論你在哪裡,請記得打開手機
茫茫人海中,為防大家走失,請大家
點擊上方 「健身計劃 」 → 點擊右上角「...」 → 蘋果點選「設為星標 ★ 」→安卓點選「置頂」
為健身計劃加上星標置頂,就再也不會迷路啦!
無論你需不需要減肥,吃糖太多,並不好。
可是,在我們的生活中,糖已經無孔不入。而吃糖過多對健康的影響,比想像中更糟糕。
是時候嚴肅地談談這件事了。
澳大利亞有個導演 Damon Gameau,為了弄明白糖對健康的影響,做了個有趣又勇敢的實驗:
他把自己當小白鼠,連續 60 天,每天吃 40 勺(約 160 g)糖。
在連續 60 天的時間內,Damon 並不吃糖果、汽水這樣的含糖量高的食品,所有的 40 勺糖都來自於公認的健康食品。
你以為不可思議?不可能有這麼多?
來看 Damon 實驗期間的一頓早餐:
甜味早餐穀物:含糖 7.5 勺
低脂酸奶:含糖 4 勺
蘋果汁:含糖 9 勺
僅僅一頓早飯,就吃了 20 勺(約 80 g)糖。
現在你明白了,哪怕不吃任何含糖量高的食物,也可以輕易攝入 40 勺糖。
他請了一支專家團隊,來監測整個實驗過程中的身體變化。
還拍成了紀錄片:《一部關於糖的電影》
(That Sugar Film)下面是測試結果的視頻
▼
體重增加了 8.5 kg
▼
腰圍增加了 10 cm
▼
在實驗後的體檢中,Damon 的谷丙轉氨酶已超過安全範圍,還有了脂肪肝,很可能導致胰島素抵抗和 2 型糖尿病。
而甘油三酯的水平,也就是血液中的脂肪含量,也已經達到危險水平,可能誘發心臟病。
在這吃糖的兩個月中,Damon 的情緒變得不穩定,也很難集中精力。
常常陷入一種喜怒無常的情緒中:吃完甜食心情就好,不吃就抑鬱。
Damon 開始長痘痘,而醫生告訴他,這很可能是肝功能出了問題。
大腦會對我們說:快把它喝了!
然後我們乖乖地喝了,感受到美妙的甜味,大腦就會釋放內啡肽,我們會感覺無比愉悅和滿足。
但這樣的快樂並不會持續太久,它需要下一次「吃糖」來觸發。
也就是說,糖吃得越多,你就會越想吃。
吃糖讓人上癮。而這種成癮的機制,和尼古丁和毒品類似。
實驗中,小鼠對糖的依賴甚至比古柯鹼還大
▼
不同的是,吸毒違法,但高糖食物卻唾手可得。
快餐店的 1 杯混合果汁,就有 134 g 糖:相當於 4 個桃子 + 9 個橙子 + 30 個檸檬 + 30 個草莓中的糖。並不是鮮榨,只是濃縮果汁調配的。
根據世衛組織的標準,成年人每日攝取的游離糖不應超過當天攝取全部熱量的5%,約為25克。而2008年一項調查發現,我國平均每人每日的糖攝入量接近53.7克,與30年前相比整整上升了5倍,遠高過世界衛生組織的推薦量。
關於吃糖的壞處,大家知道最多的是損害牙齒,其實真相遠比你想的要嚴重!
經常吃糖又不及時漱口,極易患齲齒(蛀牙)及多種口腔疾病。
過多食用甜食,會抑制食慾,依賴甜味也是部分兒童厭食的重要原因。
糖進入到人體後,一部在胰島素的作用下分解,來供應人體所需要的能量,另一部分也在胰島素的作用下合成糖原儲存起來,以備急用。但是人體合成糖原是有上限的,再多的糖就會轉化成脂肪儲存到體內,久而久之引起肥胖,而肥胖能引起很多慢性疾病,包括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
糖過量易導致人體內源性尿酸的形成,而尿酸過高,就很容易引發痛風,痛風很折磨人,死不了,卻疼得想死,所以它有一個綽號叫「不死的癌症」。美國調查顯示,大量喝甜飲料的人痛風的發病率比不喝甜飲料的人高出120倍。
許多嗜糖兒童會發生精神改變,性格怪僻異常。專家分析,體內糖分過多可以導致精神障礙。
日本科學家發現,甜食吃得多會影響人的智力。日本、美國的動物實驗均顯示,長期高果糖飲食會使大鼠大腦遲鈍、學習記憶能力下降。
糖含量的增加會引起眼球房水、晶體滲透壓改變,導致近視的發生。過多地攝入糖及高碳水化合物也會使眼內組織彈性降低,微量元素鉻的儲存量減少,使得眼軸容易變長。
美國加州皮膚護理科醫生阿瓦·山姆賓表示,糖分會與皮膚中的膠原蛋白結合,削弱膠原蛋白對皮膚的修復和再生功能,導致皮膚過早出現皺紋和變得鬆弛。研究表明,50~70歲的人如果血糖水平增高,會讓他們看上去老了5~7個月。
增加患癌風險
攝入過量甜食會增加胰腺癌發病機率。吃糖會導致胰島素大量分泌,使胰島功能受到損傷,而這是引起胰腺癌的潛在因素之一。
除了胰腺癌,研究顯示,較高的空腹及餐後血糖水平還可以明顯增加人類患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和黑色素瘤的風險。
生活中多數增甜的食品,都是添加了白糖。白糖隱形在飲料、糖果、麵包、點心、餅乾、能量棒、果醬、果凍、蜜餞、雪糕、冰淇淋、速衝糊粉等食品中。
喝一罐330毫升的可樂,就能攝入約35克的糖;
喝一瓶430毫升的果汁,就攝入約45克的糖;
幾塊甜餅乾含糖約10克;
吃100克雪糕,其中可能就有近20克的糖……
此外,在餐飲業裡有句行話叫「糖調百味」,糖是必不可少的調料:
一份蔥燒海參也許要加糖15~25克;
紅燒排骨、紅燒魚、魚香肉絲也要加25~30克;
紅燒肉要加40~50克;
九轉大腸甚至要加50~60克;
最高的是無錫排骨,每份要加入75克左右糖;
加工肉製品,如肉脯裡也含有不少糖。
一些甜味食品在標籤上列有相關的含糖量:
如一些可樂或果汁每100克含糖量在10克左右;
一些雪糕也標明每100克含糖量約20克。
沒有標明含糖量的,可參考其碳水化合物含量:
如一些飲料,其含糖量與碳水化合物含量基本相當。
在標籤中,如果白糖、砂糖、蔗糖、果糖、葡萄糖、糊精、麥芽糊精、澱粉糖漿、果葡糖漿、麥芽糖、玉米糖漿等字眼排在成分中的前幾名,就意味著其「隱形糖」的含量可能不少,吃起來應有所節制。
日常儘量不喝各種甜飲料。偶爾一次聚會也就罷了,自己不要主動去喝。
直接吃水果,市售果汁和榨的「原汁」應當控制在1杯以內。榨果蔬汁時儘量多放蔬菜,少放水果,避免自製果蔬汁含糖過多。
乳酸菌飲料限量飲用,認真閱讀食品標籤上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一項。
如果每天要喝一杯紅糖水或蜂蜜水,就最好遠離其他甜食、甜飲料,餅乾曲奇巧克力之類最好免掉。
如果某種產品號稱「低糖」,那麼要看看它是否達到營養標籤上說明的低糖標準(100毫升液體或固體當中的糖含量是否低於5g)。
焙烤食品儘量控制數量,自己製作麵包餅乾點心可能很有情調,但除非不加糖,否則也不是可以每天放開吃的理由。
日常家庭調味,儘量不要養成喝粥加糖的習慣。甜湯要少喝,做菜放糖最好限制在不明顯感覺到甜味的程度。
小心「營養麥片」和各種「糊粉」類產品中加的糖,數量真的非常可觀。
因為澱粉就可以在身體當中轉化為葡萄糖,足夠身體代謝使用。
即便有低血糖,只要餐間加一點澱粉類食品也能解決,糖水不是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