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景颯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01熬過了夜奶,熬過了斷奶,卻敗給可怕的2歲
很多媽媽們都在吐槽:孩子到了2歲,瞬間就變身「小惡魔」。
確實!2歲的孩子熊得可上房揭瓦。
但我卻覺得2歲是一個奇妙而有趣的階段。
這個階段孩子的成長跨上了一個小小的裡程碑。孩子需要爸爸媽媽更加用心地探索他們的世界,也需要更多的包容和愛擠滿這個小小的世界。
前段時間帶著孩子一起回了趟娘家。身邊的事例讓我不禁反思,媽媽們理解一個2歲孩子的世界,對孩子有多重要!
02都說2歲可怕,其實可怕的不是2歲,而是我們不理解2歲
孩子2歲時開始認識自我,自主意識會變得越來越強。並且開始想要學習如何做一個獨立的人。
同時,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像力都會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甚至有時候,只需要一周的時間,細心的父母就會發現孩子的變化。
除了解鎖各項技能,他們還會進入各種敏感期,比如物權意識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所以爸爸媽媽也可能會發現孩子瞬間就變成了「小魔王」,脾氣不好還愛哭鬧。
這個階段孩子對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依舊很有限,仍然需要足夠多的安全感,需要爸爸媽媽帶他們繼續探索和認知。
有一次,我女兒小妤兒和隔壁的弟弟一起玩。這個剛過完2周歲生日的弟弟,在村裡的長輩們眼中是個比較「虎」的孩子。
突然,聽到我女兒的哭聲,轉頭看到弟弟笑著舉起小手拍打我女兒,他的媽媽三步並兩步衝過去攔下,逮著兒子一通臭罵,順便把他的小臉揍紅了!
回到家,小妤兒和外公外婆撒嬌,說弟弟打了她。外公半開玩笑地說:「那咱不要再和他玩了。」隨後又把那位弟弟平日的「惡行」一通描述。
後來的幾天裡,我發現弟弟被打被罵是家常便飯,他媽媽也因為他的「鬧騰」而崩潰。在村裡這些長輩們眼中,鬧騰=調皮。可他們卻不了解,2歲的孩子,既不同於1歲以下那麼弱小無助,又不同於3歲以上能聽得進很多「道理」。
2歲的娃,需要更多的了解和包容,只有在了解了他們此時的世界,父母才能給與更正確的教養。
03減少咆哮和怒吼,從認識他開始
一起來認識2歲的「常見病」!
01、 「這是我的!」——愛爭搶,不分享,就是這麼「霸氣」
你們家2歲的寶寶是不是突然就有了這樣的口頭禪:「這是我的」?
不管是你的手機還是電腦,或者是零食,只要他看見即是他的。一定得給他,否則就大哭大鬧。
爸爸媽媽也會發現孩子原本「大度」的孩子突然不愛分享了。其他小朋友拿了自己的玩具,他會立馬放下手裡的東西去把玩具搶回來!
看似很「霸道」、很「小氣」、很「自私」,其實不過是這個階段他們的自主意識「作祟」,他們有了物權意識。爸爸媽媽應該明白,這個階段不愛分享,並不能決定孩子今後就一定會是個自私而又小氣的人!
推薦閱讀:物權意識萌芽,「小魔王」上線,媽媽有妙招!
02、「不是這樣的!」——執拗與秩序敏感期,分分鐘崩潰給你看
你想協助孩子脫衣服,可他非要自己來,你看他弄半天忍不住搭了把手,結果他哭得上氣不接下氣。
你把某個他熟悉的東西挪個位置,他看見了也大哭。
突然間,什麼事都得「順著他」了。
如果有上述表現,很大概率就是秩序敏感期來了。
這個時候不少家長又覺得是不是自己的孩子「任性」,「沒事找事」還有什麼「怪癖」?
蒙臺梭利在該書中提到,孩子0~4歲這一時期是對秩序最敏感的時期,因為他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
一旦這個秩序被打亂,他們就會焦慮哭鬧,有些嚴重的甚至會生病。所以不是孩子固執,愛哭鬧,只是他迎來了秩序敏感期。
03、穿媽媽的鞋,塗媽媽的口紅!你以為只是她也愛美?
在小妤兒一周十左右,我化妝的時候她總喜歡跑到我跟前:「媽媽你在幹嘛?媽媽,你在化妝嗎?」
後來還會拿我的口紅塗自己的嘴唇。
而最近,她開始對大人的鞋瘋狂感興趣。每天穿門口的鞋還不夠,還得鞋櫃的鞋一雙雙搬出來穿。家裡每天像是賣鞋的地攤。
一開始我在想是不是小女生愛美了。可是她不僅愛學化妝,愛穿大人的鞋,還愛拿掃把拖地、還喜歡學我拿塊布擦桌子,擦遊戲墊,一逮到有機會玩水還會學洗衣服……(當然十有八九都在幫倒忙)
我才知道,她開始迷了上模仿!
2歲的孩子通過模仿,他的認知能力也會飛速地發展。這個時候不要覺得孩子愛搗亂,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讓他盡情地造吧!不斷地模仿和探索,他的理解能力和動手技能都會不斷進步。
當然這個時候,作為父母的言行舉止也被他盡收眼底!從這一刻起,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的孩子也會是什麼樣的人。
04、「我不要在這裡睡,我要回自己家」——分離焦慮讓她無所適從
2歲左右的寶寶雖然開始行走自如了,但是大部分的孩子依舊會經常粘著父母。你就算下樓倒個垃圾,也必須得帶著他。
晚上睡覺時緊緊抱著媽媽不放,如果哪天下班晚回來,他就一直熬著不肯睡!或者一天看不見,他就念念叨叨,哭哭唧唧地找媽媽……
不是孩子脆弱,也不是愛哭,他只是正在經歷分離焦慮期!此時他需要得到更多的安全感!
那幾天在我媽家,我閨女從第二個晚上開始,睡前都要哭幾句:「媽媽,我想回自己的房間睡!我不要睡這裡!」
外公外婆聽了苦著臉說,孩子跟他們不親,白疼了……
其實哪有那麼嚴重!我知道她只是想她爸爸了,也想念她熟悉的一切。這種突然的分離,以及有些陌生的環境,她有些不適應,甚至無所適從!
04撕掉孩子「任性」的標籤,需要媽媽們正確的引導!別再只是吼和打!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成長發育的規律和特點,每個階段表現也各不盡相同。2歲的孩子也不僅僅只有這4種表現。比如可能,你還會發現孩子變得脾氣非常的大,還有特別愛妒忌。
但是無論什麼樣的表現,我們只需要堅持底線,比如哪些是一定不能做的,然後給與他正確的引導!其餘的就交給時間和孩子自己,靜待花開。
話說回頭,關於弟弟打人的事,我告訴他的媽媽,其實小妤兒一歲多的時候也出現過打人的情況,並與她分享我的一些心得體會:
「你也試著跟他說:『弟弟是不是喜歡姐姐,想和姐姐玩?如果是,你就牽牽小手,或者摸摸她。』」
後來,當有一次弟弟又想打另外一個小哥哥時,她媽媽一改粗暴的喝斥,嘗試溫柔地溝通,沒想到弟弟真的去牽了牽小哥哥的手。
我相信 「弟弟愛打人」的標籤,在村子裡,很快就可以撕下來了。
2歲左右的寶寶可能會有很多「任性」的表現,但這是他們探索世界的方式!在不違背一些原則和底線的情況下,我們應該給與孩子更多的空間。
比如尊重他們的秩序,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他們按自己的速度去完成事情。還可以創造一些安全的環境讓他們去嘗試他們想要模仿的事情。
總之,怒吼和打罵只是在宣洩爸爸媽媽們的情緒,而非是教養孩子的正確方式。
在正確教養的路上,不妨讓我們先認識2歲的他們,並給予多一些寬容吧!
2歲的娃,沒有你想的那麼恐怖。識別他們發出的信號,你的養育會更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