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天,我們來到鹽城的東臺西溪,品味美食,過一回桃源生活

2021-01-12 覓食健康坊

東臺西溪,位於古運鹽河畔,是兩淮海鹽文化起源地,也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董永傳說」的源頭地。今天,就帶你走進西溪,走進那淳樸、寧靜的世外桃源!

古宅、寺院、拱橋,那些經歷歲月滄桑的老房、灰牆、青瓦、傴僂的磚拱橋,它們依水而築、傍河而立,年復一年,守候在這片幽寂靜謐的土地上。

吃早茶:清晨,天剛剛亮,西溪古城內的茶社裡,就有客人陸陸續續趕來吃早茶了。要知道,東臺人的一天,可是和親朋好友圍在一起吃早飯開始的!

吃早茶是東臺人的生活習慣。這種特色生活方式世代流傳,也寄託著東臺人悠閒、釋然的生活情調。

在這些早茶中,最讓我難以忘懷的,當屬魚湯麵了。

而想要製作好一碗特色的東臺魚湯麵,熬好魚湯是關鍵,魚湯的主要材料是鯽魚,按照東臺傳統的製法,必須要選用125克左右的鮮活野生鯽魚來熬製,鯽魚過大,肉質粗老,湯的味道就打折扣;鯽魚過小,熬起來的湯汁發灰黑,達不到乳白的要求。

關於東臺魚湯麵傳說:相傳乾隆年間,東臺古城有家開麵館的老店,一天晚上,掌柜在幽深的老街上發現一戶新來賣麵條的小攤子,便去買了一碗。

端在手上一看,只見麵湯濃厚雪白。一會兒功夫,碗面上就結了一層薄膜。他嘗了一口,又鮮又香,比自己店裡的不知要強多少倍。

掌柜心裡一動,便向攤主細細盤問。原來,那攤主竟是來自皇宮的御廚,由於元宵節那天深夜誤把皇妃娘娘喝的湯弄鹹了,挨了一頓痛打還被逐出皇宮。無奈之下只能挑個小攤,四處流浪,聊以餬口。

掌柜聽說後,心想這竟然是一道御膳,怪不得如此美味可口。於是連忙將攤主請到店中掌廚。此後這店裡的麵條全用御廚親手調製的魚湯,嘗過的顧客人人讚不絕口。一傳十,十傳百,不久便遠近聞名了。從此「魚湯麵」就成了東臺最享有盛名的特產了。

逛董永七仙女文化園:董永七仙女文化園——只為與你相遇,這裡的建築為漢唐風格,建有董孝賢祠、浮雕長廊等24個景點。走進文化園《董永與七仙女》,雙人站像,首先映入眼帘,雕像高6.8米,臺高2米,是由中國美術學院潘錫柔教授設計的。

漢白玉雕刻的董永七仙女雕塑神形兼備,在藍天白雲下,默默演繹著傳頌千年的愛情佳話。當記憶重回董永七仙女的愛情故事,不經意間,仿佛又邂逅那個白衣飄飄的仙子。

走進東臺西溪古鎮:西溪古鎮位於鹽城東臺市,曾是歷史上鹽稅的主要徵集地。傳說中的西溪,是七仙女與董永相依相存的地方,這裡有當時的傅家遺址。

古鎮的南面,有唐代建築物——海春軒塔,綠樹掩映的古塔默默佇立著,蔚藍的天穹,幾片白雲輕悠悠飄向遠方。

許河豬頭肉:豬頭肉的美味,於民間早就聲譽鶴起,據說淮揚菜系中的「扒燒整豬頭」火工最講究、歷史最悠久,是道久負盛名的淮揚名菜。而在東臺,許河豬頭肉是最出名的。

在許河鎮許樂村,一家不過三四十平米的賣豬頭肉小店,沒有店牌,工作人員就兩名——崔世勇和他的女婿,就這樣一個小店,賣豬頭肉卻「跩」得很。很多美食愛好者數裡路趕來只為買肉,並且買前需要預定,晚點就買不到了。

後港茶幹:其可用於盤中配菜,亦可品茶小吃,即便隨意放塊嘴裡也鹹甜適度,齒頰留香。

後港茶幹的整個製作過程沿用著傳統手工,道道工序嚴謹、處處注重質量。多年來沒貼一張廣告,沒印片紙介紹,只憑食客相傳,卻暢銷不衰。多年來後港茶幹的製作與銷售可謂富庶了一方。

生熗條蝦:這個「生熗條蝦」——東臺的名菜。因蝦呈這個長條形,取名「條蝦」。又因蝦外殼白裡透青,故名「白條蝦」。

秋冬季南遊產籽,幼蝦於清明前後向北回遊,此時蝦殼柔軟,肉質鮮嫩,又得名「迎春蝦」。用此蝦製成的「生熗條蝦」為東台歷史上的節令佳品。

下灶蠶豆:這是安豐鎮下灶村獨有的特產。明清時被列為"貢品"。這種蠶豆,粒形扁圓,大如拇指,豆身中間略呈凹陷,形似牛腳,俗名"牛腳扁"。

奇異的是,若把"牛腳扁"換一個地方種植,就是與下灶村一埂之隔,長出來卻面目全非,不是顆粒較小,就是味道不佳。

當年,這裡的寺廟庵堂都競相選用"牛腳扁"豆瓣做湯下麵,湯白如乳,其味鮮美。興化學士李春芳來安豐求學於王艮門下,每逢青豆上市時,師生兩人最喜採食品賞。

下灶蠶豆青豆鮮嫩,幹豆炒吃香酥,煮成「五香豆」沙而不膩,用油炸成「蘭花瓣」香脆可口。明清兩代此豆曾作為貢品向皇帝進貢,有「貢豆」之稱。

溱東老鵝:這個是溱東的傳統特色菜。溱東老鵝學名「晏溪家雁」。北宋名相晏殊在西溪任鹽官時,喜食西溪老鵝,贊其味美如雁。古時鵝又稱雁,與天鵝同為一族,又為家養,寓意美好吉祥,故名「晏溪家雁」,俗稱溱東老鵝。

時堰煮乾絲:這是時堰的傳統早點。時堰的煮乾絲軟而不爛、鮮而不厭、肥而不膩,是人們最喜歡的大眾早點,有不少東臺食客開車幾十裡來時堰吃早點,為的就是時堰煮乾絲。

時堰的煮乾絲與普通煮乾絲的不同之處,其一是內容豐富,其二是分量充足。從內容上看,煮乾絲以乾絲為主,但從乾絲上看便有講究,乾絲須切得細長如絲,入口後稍加咬嚼便可入喉。

乾絲之外,配有木耳、蝦米、餚肉、荸薺等種種美味,輔以高湯勾兌而成。從分量上看,時堰的煮乾絲是用鬥盆裝的,不像有的地方,淺淺一碟,伸筷幾次,便已見底。

哈蜊夾肉:蛤蜊學名青蛤,為東臺近海又一貝類特產,肉質肥厚豐滿,聯想盛唐崇尚肥美,貴妃圓潤豐盈,將蛤肉嵌於肉末之中形似含珠,故名「貴妃含珠」,俗稱蛤蜊夾肉。

免責聲明:「覓食健康坊」所推送的文章,其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所發布的爆料不代表本號同意其觀點和其真實負責。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敬請諒解。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告知我們。

一線潮流情報,一線時尚資訊!編輯:覓食健康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你的印象,我封存之;你的時光,我另存為。

相關焦點

  • ...西安|太倉市|董永|仙女|東臺|上海|中醫藥博物館|旅遊景區|西溪
    距離上海一小時車程的太倉,正被打造成為融入長三角都市圈的度假旅遊目的地和宜居、宜業、宜購、宜遊的現代田園城市。小鎮【東臺:追尋董永和七仙女的傳說】董永和七仙女的神話故事在中國可謂人盡皆知,而這個傳說的發源地——江蘇東臺市,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有些陌生。東臺是江蘇縣域面積最大的縣級市。
  • 東臺西溪七夕音樂節燃爆愛情古城
    東臺西溪七夕音樂節現場 西溪景區供圖8月12日至13日,2019東臺西溪七夕音樂節在西溪植物園揭開神秘面紗。「中國風」來襲,樂迷直呼過癮颱風過後,8月13日下午,東臺的天空已經完全放晴,陽光灑在西溪植物園的草坪上,一批批樂迷跟隨音樂的節拍,繼續在東臺西溪激情跳動。來自鹽城本土的「孫修文與樂隊」的聲線,宛如初秋的涼風,小清新的節拍令人神清氣爽。壓軸的南無樂隊作為根植於中國本土文化的新生代樂隊,悠揚的笛聲、婉轉的歌聲……引來現場樂迷陣陣的鼓掌與歡呼。
  • 東臺西溪「五一」大餐收穫滿堂喝彩
    現代快報訊(記者 姜振軍)小丑嘉年華、民俗絕活表演、漢服cosplay、街頭達人秀、影視真人秀……今年「五一」期間,東臺西溪旅遊文化景區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精心準備了漢俗文化節等系列活動,讓廣大市民和遊客在欣賞景區生態美景的同時,感受到濃濃的文化魅力。
  • 江蘇鹽城 黃海溼地之濱,關於一次金秋的都市逃離
    這個時候去鹽城,再好不過。一次回歸心靈的都市逃離鹽城於是說走就走。訂高鐵票、租車、訂酒店整個動作一氣呵成。剛一下班,就已經坐在了北上的高鐵上。在車上,聊起了如今彼此的生活。她問我:「旅行了這麼久,對你最大的改變是什麼?」
  • 2018東臺西溪草莓音樂節 | 總攻略
    周邊互動體驗 草莓音樂節作為最為多元化的音樂節之一,一直在嘗試著音樂節的更多打開方式草莓音樂節來到了東臺,將為你帶來此次演出之外的Something More!東臺西溪草莓音樂節,他們將首次見面!太空人都開始撒狗糧了,草莓星人也不能示弱呀!在東臺西溪草莓音樂節現場,和TA一起與兩位太空人合影,微博帶話題#草莓音樂節#分享合影並@摩登天空,我們將選出最有創意的7組,,各送草莓音樂節PRO禮包一份。獲獎名單公布時間:8月20日。
  • 透過楹聯看西溪,別有韻味
    沒錯,這幾副楹聯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楹聯愛好者為鹽城東臺西溪景區所撰寫。  1月10日,由新華報業傳媒集團主辦的「城門掛春聯 江蘇開門紅」(鹽城站)活動新聞發布會在鹽城舉行,宣布東臺西溪古城門被選為為本次活動場地,同時面向全球發出楹聯徵集令。短短幾天時間,已徵集來自全國各地的楹聯近700副。
  • 繼「東臺市」後,鹽城新增一「猛將」,經濟發展「如虎添翼」!
    眾所周知江蘇是一個有相當實力的省,但其國內鹽城是一個有很大發展潛力的城市。 20世紀80年代「東臺市」成立後,鹽城又增加了「猛將」。 這是一個強大的阜寧縣。阜寧縣位於江蘇省東邊地區,位於淮安市和鹽城交界處,是這兩個城市溝通交流的重要通道。
  • 東臺全域旅遊開啟「全景模式」
    ,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泥質潮間帶溼地和輻射沙脊群,在此棲息、停留的鳥類有黑臉琵鷺、卷羽鵜鶘等33種全球瀕危物種,其中包括被譽為「鳥中大熊貓」的勺嘴鷸;4A級景區西溪景區,是國家級非遺「董永七仙女傳說」發祥地,北宋的晏殊、呂夷簡、範仲淹三任宰相曾在此任鹽官,海春軒塔由唐代名將尉遲敬德監造,為江蘇第一古塔;4A級景區安豐古鎮
  • 東臺市歷史悠久,風景名勝眾多,是「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
    東臺市,江蘇省轄縣級市,由鹽城市代管,東臺古稱晏,又稱西溪、東亭等,1987年國務院批准東臺撤縣建市(縣級)。東臺市自古以產鹽出名。東臺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江蘇省政府批覆的江蘇省20個中心城市之一,確立為沿海現代化工商業城市、沿海城市軸重要中心城市,省計劃單列市。
  • 《文匯報》《新民晚報》:世界那麼大、先到鹽城去看看!
    此外,東晉水城《印象大縱湖光影秀》、歐風花街《鏡花緣》、東臺西溪《天仙緣》等景區演藝項目一經推出,受到市場熱捧。 讓我們一起 「打開心扉,暢遊鹽城」! 東方溼地鶴鹿故鄉 「走過那條小河、你可曾聽說,有一位女孩她曾經來過。」
  • 鹽城移動紅外熱成像精準篩查技術助力景區智能防疫
    近日,由鹽城移動提供的紅外熱成像精準篩查儀在東臺西溪景區投入使用,在景區優質移動5G網絡的加持下,進一步提升了景區全方位智能防疫篩查能力。西溪旅遊文化景區位於江蘇省東臺市西部,集孝賢文化(董永七仙女文化園)、生態文化(西溪植物園)、佛教文化(西溪泰山寺)海鹽文化(海春軒塔)為一體的歷史人文景觀區。由於景區出入口較多,隨著當前疫情反覆情況的出現,尤其是冬季因為遊客衣帽等物品對體溫測量可能帶來的測溫準確度影響,景區的防疫要求進一步提升。
  • 江蘇鹽城的3道地道美食,味道讓人難忘,衝擊自己的味蕾
    江蘇鹽城的3道地道美食,味道讓人難忘,衝擊自己的味蕾!蘇北有座城市叫做鹽城,雖說是位於蘇北,鹽城可是地地道道的江南城市,還有很美的海岸線。江南地區,自古以來盛產稻米和魚類,憑藉良好的氣候和地理位置,物質資源極為豐富。
  • 鹽城最受歡迎的6種美食,每一種都秀色可餐,看看你都吃過幾種?
    大家好,我是尋食小哥:鹽城最受歡迎的6種美食,每一種都秀色可餐,看看你都吃過幾種?同時,鹽城還擁有江蘇省最長的海岸線,最大的沿海灘涂和最廣的海域面積,其中還建有麋鹿和丹頂鶴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直有東方溼地之都和仙鶴神鹿世界的美譽。當然,鹽城不僅麋鹿和丹頂鶴眾多,其境內的特色美食和小吃也是數不勝的,各類食材很鮮,湯類更是出名。今天給大家推薦鹽城最受歡迎的6種美食,每一種都秀色可餐,看看你都吃過幾種?
  • 鹽城的這7種特色美食,被當地人和遊客大力追捧
    民諺有云:「兩淮鹽,天下鹹」,鹽城以產鹽而得名。鹽城,自鹽起步,因鹽興旺,到處都散發著濃鬱的海鹽文化氣息,民俗民風也處處與鹽有著密切的聯繫;這裡物產豐饒,風景秀麗,民風淳樸,素有「金灘銀蕩、魚米之鄉」的美稱。其境內的特色美食和小吃也是數不勝的,各類食材很鮮,湯類更是出名。
  • 擦亮生態名片叫響世遺品牌 東臺全域旅遊開啟「全景模式」
    ,在此棲息、停留的鳥類有黑臉琵鷺、卷羽鵜鶘等33種全球瀕危物種,其中包括被譽為「鳥中大熊貓」的勺嘴鷸;  4A級景區西溪景區,是國家級非遺「董永七仙女傳說」發祥地,北宋的晏殊、呂夷簡、範仲淹三任宰相曾在此任鹽官,海春軒塔由唐代名將尉遲敬德監造,為江蘇第一古塔;  4A級景區安豐古鎮,曾是古代鹽場所在地,明清時期產鹽規模佔兩淮鹽場一半,500米老街共有11個展館和30多家特色店鋪
  • 東臺十大名菜
    學名原由: 東臺東臨黃海,東晉時在西溪設臨海縣。大蟶盛產於東臺近海,尤以竹節蟶最為名貴,俗稱本港蟶。蘿蔔古稱「土人參」,大蟶、白蘿蔔二物相配,一葷一素,營養互補,故名「臨海參蟶」。 學名原由:唐貞觀年間,尉遲敬德在西溪建有鎮海塔,又名定海神針,為體現春回西溪,漁鹽興旺,後更名為海春軒塔,一直沿襲至今。梅童魚為東臺近海又一特產,頭部渾圓、眼睛細小俗稱小眼睛,故名「春軒梅童」。
  • 鹽城市民宗局赴東臺市調研檢查「紅石榴家園」創建情況
    12月15日,鹽城市統戰部和民宗局聯合赴東臺市對民族工作「紅石榴家園」創建情況以及企業民族工作進行調研檢查。鹽城市民宗局副局長王啟東,民族處負責同志;鹽城市委統戰部四級調研員趙承東,民族宗教處負責同志參加調研。
  • 江蘇鹽城這三所重點中學,地址位於東臺市,教學設備先進!
    東臺市,江蘇省縣級市,鹽城市代管。2018年11月,東臺市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縣(市),入選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東臺市是比較注重教育的,重點學校大多都是從師資力量還是教學質量、學校管理都一般比較具有優勢。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盤點一下東臺市著名的中學,給大家做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