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臺西溪,位於古運鹽河畔,是兩淮海鹽文化起源地,也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董永傳說」的源頭地。今天,就帶你走進西溪,走進那淳樸、寧靜的世外桃源!
古宅、寺院、拱橋,那些經歷歲月滄桑的老房、灰牆、青瓦、傴僂的磚拱橋,它們依水而築、傍河而立,年復一年,守候在這片幽寂靜謐的土地上。
吃早茶:清晨,天剛剛亮,西溪古城內的茶社裡,就有客人陸陸續續趕來吃早茶了。要知道,東臺人的一天,可是和親朋好友圍在一起吃早飯開始的!
吃早茶是東臺人的生活習慣。這種特色生活方式世代流傳,也寄託著東臺人悠閒、釋然的生活情調。
在這些早茶中,最讓我難以忘懷的,當屬魚湯麵了。
而想要製作好一碗特色的東臺魚湯麵,熬好魚湯是關鍵,魚湯的主要材料是鯽魚,按照東臺傳統的製法,必須要選用125克左右的鮮活野生鯽魚來熬製,鯽魚過大,肉質粗老,湯的味道就打折扣;鯽魚過小,熬起來的湯汁發灰黑,達不到乳白的要求。
關於東臺魚湯麵傳說:相傳乾隆年間,東臺古城有家開麵館的老店,一天晚上,掌柜在幽深的老街上發現一戶新來賣麵條的小攤子,便去買了一碗。
端在手上一看,只見麵湯濃厚雪白。一會兒功夫,碗面上就結了一層薄膜。他嘗了一口,又鮮又香,比自己店裡的不知要強多少倍。
掌柜心裡一動,便向攤主細細盤問。原來,那攤主竟是來自皇宮的御廚,由於元宵節那天深夜誤把皇妃娘娘喝的湯弄鹹了,挨了一頓痛打還被逐出皇宮。無奈之下只能挑個小攤,四處流浪,聊以餬口。
掌柜聽說後,心想這竟然是一道御膳,怪不得如此美味可口。於是連忙將攤主請到店中掌廚。此後這店裡的麵條全用御廚親手調製的魚湯,嘗過的顧客人人讚不絕口。一傳十,十傳百,不久便遠近聞名了。從此「魚湯麵」就成了東臺最享有盛名的特產了。
逛董永七仙女文化園:董永七仙女文化園——只為與你相遇,這裡的建築為漢唐風格,建有董孝賢祠、浮雕長廊等24個景點。走進文化園《董永與七仙女》,雙人站像,首先映入眼帘,雕像高6.8米,臺高2米,是由中國美術學院潘錫柔教授設計的。
漢白玉雕刻的董永七仙女雕塑神形兼備,在藍天白雲下,默默演繹著傳頌千年的愛情佳話。當記憶重回董永七仙女的愛情故事,不經意間,仿佛又邂逅那個白衣飄飄的仙子。
走進東臺西溪古鎮:西溪古鎮位於鹽城東臺市,曾是歷史上鹽稅的主要徵集地。傳說中的西溪,是七仙女與董永相依相存的地方,這裡有當時的傅家遺址。
古鎮的南面,有唐代建築物——海春軒塔,綠樹掩映的古塔默默佇立著,蔚藍的天穹,幾片白雲輕悠悠飄向遠方。
許河豬頭肉:豬頭肉的美味,於民間早就聲譽鶴起,據說淮揚菜系中的「扒燒整豬頭」火工最講究、歷史最悠久,是道久負盛名的淮揚名菜。而在東臺,許河豬頭肉是最出名的。
在許河鎮許樂村,一家不過三四十平米的賣豬頭肉小店,沒有店牌,工作人員就兩名——崔世勇和他的女婿,就這樣一個小店,賣豬頭肉卻「跩」得很。很多美食愛好者數裡路趕來只為買肉,並且買前需要預定,晚點就買不到了。
後港茶幹:其可用於盤中配菜,亦可品茶小吃,即便隨意放塊嘴裡也鹹甜適度,齒頰留香。
後港茶幹的整個製作過程沿用著傳統手工,道道工序嚴謹、處處注重質量。多年來沒貼一張廣告,沒印片紙介紹,只憑食客相傳,卻暢銷不衰。多年來後港茶幹的製作與銷售可謂富庶了一方。
生熗條蝦:這個「生熗條蝦」——東臺的名菜。因蝦呈這個長條形,取名「條蝦」。又因蝦外殼白裡透青,故名「白條蝦」。
秋冬季南遊產籽,幼蝦於清明前後向北回遊,此時蝦殼柔軟,肉質鮮嫩,又得名「迎春蝦」。用此蝦製成的「生熗條蝦」為東台歷史上的節令佳品。
下灶蠶豆:這是安豐鎮下灶村獨有的特產。明清時被列為"貢品"。這種蠶豆,粒形扁圓,大如拇指,豆身中間略呈凹陷,形似牛腳,俗名"牛腳扁"。
奇異的是,若把"牛腳扁"換一個地方種植,就是與下灶村一埂之隔,長出來卻面目全非,不是顆粒較小,就是味道不佳。
當年,這裡的寺廟庵堂都競相選用"牛腳扁"豆瓣做湯下麵,湯白如乳,其味鮮美。興化學士李春芳來安豐求學於王艮門下,每逢青豆上市時,師生兩人最喜採食品賞。
下灶蠶豆青豆鮮嫩,幹豆炒吃香酥,煮成「五香豆」沙而不膩,用油炸成「蘭花瓣」香脆可口。明清兩代此豆曾作為貢品向皇帝進貢,有「貢豆」之稱。
溱東老鵝:這個是溱東的傳統特色菜。溱東老鵝學名「晏溪家雁」。北宋名相晏殊在西溪任鹽官時,喜食西溪老鵝,贊其味美如雁。古時鵝又稱雁,與天鵝同為一族,又為家養,寓意美好吉祥,故名「晏溪家雁」,俗稱溱東老鵝。
時堰煮乾絲:這是時堰的傳統早點。時堰的煮乾絲軟而不爛、鮮而不厭、肥而不膩,是人們最喜歡的大眾早點,有不少東臺食客開車幾十裡來時堰吃早點,為的就是時堰煮乾絲。
時堰的煮乾絲與普通煮乾絲的不同之處,其一是內容豐富,其二是分量充足。從內容上看,煮乾絲以乾絲為主,但從乾絲上看便有講究,乾絲須切得細長如絲,入口後稍加咬嚼便可入喉。
乾絲之外,配有木耳、蝦米、餚肉、荸薺等種種美味,輔以高湯勾兌而成。從分量上看,時堰的煮乾絲是用鬥盆裝的,不像有的地方,淺淺一碟,伸筷幾次,便已見底。
哈蜊夾肉:蛤蜊學名青蛤,為東臺近海又一貝類特產,肉質肥厚豐滿,聯想盛唐崇尚肥美,貴妃圓潤豐盈,將蛤肉嵌於肉末之中形似含珠,故名「貴妃含珠」,俗稱蛤蜊夾肉。
免責聲明:「覓食健康坊」所推送的文章,其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所發布的爆料不代表本號同意其觀點和其真實負責。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敬請諒解。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告知我們。
一線潮流情報,一線時尚資訊!編輯:覓食健康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你的印象,我封存之;你的時光,我另存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