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千萬別喝「英國茶」,小心喝到羊糞

2020-12-26 抱樸財經

茶葉是中國人削弱敵手的致命武器,茶葉所向無敵,是中國人對付其他人的利器。——喬納斯·漢維

茶文化系列之②

出品:抱樸藝文工作室

這是英國歷史上著名的旅行家和慈善家喬納斯·漢維(Jonas Hanway)在自己的著作《茶葉隨筆》(Essay on Tea)中的論調。他這本書出版於1756年,距離葡萄牙公主凱薩琳(英國歷史上著名的飲茶王后)把中國茶葉和飲茶習慣帶到英國王室已經有90多年。在這90多年中,飲茶的風氣逐漸從王公貴族向下傳遞,此時已經風靡整個聯合王國,即使是最底層的英國民眾都養成了每天必須喝茶的習慣。來自中國的飲料徵服了英國,這讓少數英國名流不滿,而喬納斯·漢維是其中最氣急敗壞的一個,我們在本文第二個小節將專門講述他如何跟英國「擁茶派」學者爭相發表文章隔空罵戰了一年多。

一、處女、絲質手套和金剪刀

90多年,對應的差不多是四代人甚至五代人,由此也可以看出來,要改變一個國家全體國民的飲食習慣、生活規律,並不容易,那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期間還需要各種力量的推動。

我們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經提到,葡萄牙公主凱薩琳帶著中國茶葉做嫁妝,於1662年嫁給了英國國王查理二世,並把飲茶習慣帶到了英國宮廷。不過當時凱薩琳王后的嫁妝中只有一箱子茶葉,就算是能裝幾十斤的大箱子,一眾王公貴族們挨個品嘗一杯,一兩年時間也消耗得差不多了。

英國東印度公司看到凱薩琳王后的茶葉社交搞得風生水起,品茗成了宮廷時尚,覺得這是一個十分難得的機會。

▲洋畫中的廣州十三行

1664年,東印度公司從一個據說是到過中國的公司職員手中收購了2磅2盎司高品質茶葉(也有一種說法是這些中國茶葉其實是從荷蘭商人手中收購來的),他們把這些茶葉「作為一種珍奇的禮品」奉獻給英國國王。現在也不太清楚當時這2磅2盎司茶葉到底是什麼茶,記載上只說它黑乎乎的,大概可能是紅茶吧,據描述,這種葉片「香味雋永」、「作用柔和」,國王非常高興,還獎賞了東印度公司。

▲東印度公司的官員聚集在創建者的辦公室

2磅2盎司約等於964克,也就是還不到兩斤茶葉。都不一定夠國王和王后喝的,地位稍低點的貴族估計連一口都分不到。但這也許正是商人的營銷策略,物以稀為貴,而且他們強調這種珍貴的仙草在遙遠的東方古國也是專供皇帝享用的。(這當然是利用信息不對稱信口開河,這一年是清康熙三年、明永曆十八年,中國人喝茶都至少2000年了,連販夫走卒都能喝上茶水,即使是貢茶,流通到民間的也不少。)

▲洋畫中的中國制茶婦女

英國人這樣講述關於中國貢茶的故事:一群年輕的處女,在晨霧中走向茶園,她們提前數天被禁止食用任何具有強烈氣味的食物,在採摘的時候也被要求不能用手觸碰到茶葉,以確保茶葉不會受到汙染。因此這些處女都戴著絲綢製作的手套,僅在指尖部分開口,她們用指甲掐下最嫩的葉芽,一群人忙碌一整個清晨才能採摘大約一磅茶葉。後來他們乾脆說這些嫩芽是用純金的剪刀剪下來的。

這樣的傳說讓「中國仙草」顯得神秘而金貴,英國王公貴族們對中國茶葉的需求也就更加強烈了。於是,到了1666年,東印度公司再次向英國國王進獻中國茶葉的時候,數量就增長為22磅12盎司(約為10.32千克)。

但是,即使進獻茶葉量漲到原來的10倍多,顯然還是不夠喝。第二年(1667年),東印度公司董事會命令其派去中國的商人採購100磅茶葉運回英國。據說這一訂單其實是1664年就布置下去的,這批中國茶葉先是被運到了爪哇,然後又在大洋上顛簸了兩年左右才運到了英國。

經過四五年的高層公關和市場培養,1668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終於迎來了決定其命運的重大事件:其獲得了運茶進入英國的特許經營權。後面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了,英國東印度公司發展成為富可敵國的世界第一大跨國貿易公司,茶葉貿易在該公司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最終,公司放棄了其他所有商品,專營茶葉,其「利潤百分之一百來自茶葉」。

二、「茶葉是中國人削弱敵手的致命武器」

在各種力量的推動下,飲茶這種宮廷時尚變成了英國整個上流社會的習慣,然後又用大約五十年的時間逐漸傳導到了英國中產階級和底層民眾。到了18世紀上半葉,英國人已經真正成為飲茶的民族。英國有記載的茶葉進口量,從1699年的13082磅增長到1721年的1241629磅,到了1750年,茶葉進口總量已達到4727992磅,50年增長了360多倍,英國的「每個家庭,不管其地位多麼低下,都要喝茶。」

▲十七世紀風格英國的茶廣告,裡面繪有中國商人的形象

整個國家的飲食習慣、生活節奏都發生了變化,難免就有人跳出來發表類似「禮崩樂壞、人心不古」之類的論調,其中最惡毒的攻擊就來自文章開頭提到的喬納斯·漢維,他於1757年撰寫的文章《有害健康、阻礙工業發展、並使民族貧困化的茶》提到:

▲東印度公司logo

「當普通民眾不滿足於自己國家的健康食品,而要到最偏遠的地區去滿足他們邪惡的味覺的時候,那麼可以想像,這個民族已經墮落到了何等愚蠢的地步。」(但是人類學家艾倫·麥克法蘭Alan Macfarlane卻認為正是茶推動了英國的工業革命和大英帝國的形成,關於這一點,筆者將在今後的一個月內專門用一整篇文章來講述。)

漢維在《茶葉隨筆》裡大談進口的中國茶葉導致英國女性無精打採,損害了她們的美麗和健康,他提倡戒茶,並建議由女士做起,樹立銅像或石像,題寫戒茶女士領軍人物的姓名等等。這一論調惹火了當時英國最著名的文學家塞繆爾·詹森(Samuel Johnson)(第一部《英語大辭典》的編撰人),身為「資深茶客」的詹森給《文學雜誌》(Literary Magazine)寫了一篇書評痛斥漢維,並在文章結尾稱自己「白天喝茶下飯、傍晚喝茶解悶、夜半喝茶忘憂、早起喝茶提神,20年來茶爐子沒冷過。」漢維看了不服,寫文章回應。詹森看過更是生氣,再寫一篇文章懟回去。廣大英國民眾喝著茶旁觀兩位名流隔空互掐了一年多。蒸蒸日上的茶葉消費表明,最終是詹森取得了勝利。

▲跟漢維互掐的塞繆爾·詹森(Samuel Johnson)

其實關於為何茶葉能夠在英國普及,而在其他歐洲國家卻沒有出現這種情況,迄今並無定論,有一種相對靠譜的說法是,茶葉的普及與英國的清教運動有關,與聖公會提倡清廉純潔的享受有關,曾於18世紀早期在牛津大學任教的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就曾大力宣揚飲茶的好處,強烈主張所有的聖公會教徒應該以茶代酒,「茶葉對那些嚴守教義的人是一種很好的飲品」。「擁茶派」們斷言:茶葉的溫和品格作為一種文明會影響個人性格,與此相反,酒卻經常導致暴力和錯誤;茶葉使人們較為節制,減少酒徒的出現。因此飲茶得到女性、醫生、公職人員和教會人士的青睞。

喬納斯·漢維卻覺得,這正是中國人的陰謀,誘惑英國人喝茶,讓英國人變得柔弱,「茶葉是中國人削弱敵手的致命武器,茶葉所向無敵,是中國人對付其他人的利器。」這種說法當然是無稽之談,中國人喝茶比英國人多得多,難道是自己毒害自己?反倒是幾十年後英國向中國輸出的鴉片,才是真正的毒品,害得中國財富流失、國民孱弱。

三、英國奸商喪心病狂的茶葉造假運動

不過喬納斯·漢維歇斯底裡的態度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的中國茶葉在英國有多麼供不應求。畢竟,早期的時候,茶葉進口量實在有限,基本都流向了上流社會,而為這些上等人服務的傭人們,則成為奸商攻略的目標。商人們從這些傭人手中收購已經泡過的茶葉渣子,烘乾後再稍微處理一下,就拿去賣給中下層民眾。即使是後來英國茶葉進口量大增,這種現象依舊屢禁不止,因為利潤實在豐厚,商人們禁不住誘惑。這導致了英國富貴人士不得不看緊了自己喝剩下的茶渣,因為他們害怕自己哪天不小心喝到了這種被稱為「混合茶葉」的二手茶。

▲18世紀的英國咖啡館,也是茶葉銷售場所

其實這種二手茶都還算好的,畢竟還是真正的茶葉。為了牟取暴利,商人們可是無所不用其極,有人用山茶科植物的葉子製成「茶葉」,然後將之作為「英國茶」出售。1710年,有人就曾經打廣告推銷一種「幾乎可以與最好的進口武夷茶相媲美的」茶葉。最常被用來造假的葉子是山楂樹葉(冒充綠茶)和黑刺梨樹葉(冒充紅茶),接骨木、白蠟樹和樺樹的葉子也曾被用來冒充茶葉。當然,用這些葉子泡出來的湯水並不是很像茶水,因此奸商們就用上了染色劑。這些染色劑包括從合歡樹中提取的單寧、銅綠、硫酸鐵、普魯士藍、荷蘭粉紅、碳酸銅,甚至是羊糞。在這些染色劑中,羊糞可能還是危害最小的一種。

▲18世紀有關茶葉栽培與承銷的畫報

所有這些染色茶都被稱為「英國茶」,以遠低於進口中國茶的價格在市場上銷售。當年的造假規模大到了什麼程度呢?據官方評估,可能有「數百萬磅計」,這都趕上英國東印度公司正規進口的中國茶葉數量了。因此,英國議會於1725年通過了一項法律,嚴禁以任何藥物改變、偽造或生產茶葉,嚴禁將其他不屬於茶葉的葉子摻入茶葉中銷售,違者將予以重罰。但根據當年的媒體報導,造假、售假者還是前赴後繼。

▲中國茶葉的確是人民精耕細作的勞動結晶

廣東省茶文化促進會副會長、廣東思普貢茗茶業有限公司茗六福茶行創始人王藍指出,當時英國媒體對於茶葉造假、摻假案件的曝光,可能導致了英國茶葉消費從綠茶向紅茶的轉變。當茶葉在17世紀被引入英國的時候,當時進口的大多數都是綠茶(上一篇提到過,青綠色的茶葉,不一定都是中國人認為的那種綠茶,青綠色的鐵觀音、生普當時可能都被英國人直接劃歸為綠茶了,想想看,山楂樹、樺樹的葉片那麼大,染了色也不像細小狹長的中國綠茶),但由於媒體經常報導奸商使用有毒銅化合物染色劑來製造假綠茶,於是越來越多的英國人開始轉喝紅茶。到了18世紀末,雖然綠茶仍然很受歡迎,但是紅茶的銷量已經略微超過了綠茶。

商人們瘋狂的茶葉造假行為,反映出當時英國的茶葉貿易有多麼火熱和暴利,而暴利、特許經營、重稅必然導致走私,筆者將在下一篇文章中具體講述當年那些血腥、殘酷的茶葉走私故事。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英國人喜歡喝傳統英國下午茶
    今天小編與大家分享一下傳統的喝英國下午茶的攻略吧!而英國最好的伯爵紅茶是來自rare tea company(珍稀茶公司)手工烘培的珍稀伯爵紅茶如果是有慶祝意義的下午茶,例如婚禮或者生日,下午茶的飲品常常還伴有氣泡酒,在歐洲氣泡酒的總體售價要高於普通紅酒,屬於高檔的飲品,尤其是特殊的場合,我們熟知的香檳(Champagne)就是氣泡酒的一種,只有產自於法國香檳省的氣泡酒才能被稱為香檳,同樣口感的氣泡酒來自義大利的叫做義大利氣泡酒(Prosecco),產自英國的叫做氣泡酒(Sparkling wine)英國因為氣候潮溼
  • 英國愛喝下午茶,紅茶必不可少的原因:與地理環境和氣象密不可分
    從1661年起,英國就開始了吃茶品茗文明的構成。儘管茶鄉在中國,然則英國的茶卻沒有間接從中國引進。當時的葡萄牙公主凱薩琳始終愛好喝這類來自西方的茶,因而和英王查理二世結婚後,把茶文化從葡萄牙帶到了英國。
  • 全世界為何只有中國人愛喝熱水?200年前的英國人早已給出了答案
    全世界為何只有中國人愛喝熱水?200年前的英國人早已給出了答案!水對人體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人們每天都需要飲用一定量的水來維持身體所需,不過也會有人發現,許多外國人並不喝熱水,全世界為何只有中國人愛喝熱水?200年前的英國人早已給出了答案!
  • 英國人不理解:中國人都這樣喝奶茶的嗎?跟我們下午茶很像
    大家生活在中國的話都知道我們的傳統飲料是茶,也是世界上產茶大國之一,各家各戶都不可或缺的都是茶,無論是小孩還是老人,每個年齡段的人都會選擇喝茶。然後說到喝茶這件事,我們肯定也會想到英國這個國家。他們也非常喜歡喝茶,茶在英國也是非常有地位的。雖然兩個國家都是以喝茶為日常,但是怎么喝茶,喝茶的意義等這些地方就體現了國與國之間的不同。
  • 這家店的茶,英國人喝了100多年!
    英國王室授予Whittard「英國國民下午茶品牌」的稱號。已有129年歷史的Whittard,目前在英國有55家分店,在全世界30個國家或地區可以看到它的身影,現在每年銷售額仍然保持在6億英鎊(約60億元人民幣)。
  • 在英國非常昂貴的飲品,中國人卻是隨便喝,網友:羨慕了
    所以今天我現在跟我說的就是這樣一個在英國非常昂貴的飲品,中國人卻是隨便喝,網友都表示:羨慕了。相信很多人聽到這裡肯定是比較好奇,這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飲品,為什麼會在中國和英國的價格相差這麼大?其實這種飲品就是我們中國人非常常見的茶葉茶了,許多的人們都知道,我們中國的茶文化是非常悠久,可以說家家戶戶都是有喝茶的習慣的。
  • 正宗英式下午茶:吃的是風雅 喝的是講究
    【深度解讀】作者:夏瑾  在人們普遍印象中,下午茶可以說是英國最為典型的傳統習俗之一,但其實英國人喝下午茶的歷史卻並不算悠久。英國人喝茶的習俗可以追溯到300多年前。
  • 梵誓第一大忌丨千萬別找設計師要水喝
    梵誓第一大忌千萬別找設計師要水喝
  • 英國女人的下午茶到底在喝什麼?
    享受一頓高貴優雅的英式下午茶,已經成為英國旅行最經典的體驗之一。那麼,究竟什麼才能被稱作英式下午茶?傳統的英式下午茶都有哪些特點?去哪裡才能品嘗到最好的英式下午茶?新鮮出爐還帶著熱氣的司康趁熱掰開,抹上果醬和英國特有的Clotted Cream,還沒吃就被感動到了。好的下午茶,用的一定是產自於德文郡的Clotted Cream,濃稠、醇厚,奶香撲鼻,多吃不膩。
  • 英國下午茶文化是怎樣風靡全歐洲的?
    18世紀初的某段時間,倫敦茶價,每磅茶值到四英鎊,折合人民幣約8千。到18世紀中期,茶價還是很高。當時茶葉稀少罕見,英國人並不是人人都懂得喝。《吃茶去》中就記述英國人」吃茶「是吃茶葉渣子,還拌些黃油和鹽,敷在麵包上吃。
  • 英國人多愛茶:看美國人喝茶姿勢不對被氣炸
    為了保證前線的英國士兵能在安全的前提下喝上熱乎乎的茶,英國政府在二戰後造的所有坦克中都安置了一個叫做「 Boiling vessel 」的煮茶器,用於滿足士兵在坦克內喝茶的需要。為了將茶泡出極致的味道,英國人專門成立了泡茶協會。英國泡茶協會(Tea and Infusions Organisation),幫助您更好的泡茶。點進這個網站,你會發現在網站的右上角有一個一直更新的數字,顯示當天整個英國喝了多少杯茶……
  • 「茶」可不能亂喝!如果有人請你喝這種「茶葉」,千萬別碰!
    但有些「茶」可不能亂喝,因為裡面裝的可能不是茶葉,而是可怕的新型毒品!近日,深圳蓮塘派出所接到群眾舉報稱有人在羅湖區某酒店內進行非法藥品交易。接報後,蓮塘所民警立即開展行動。於當日20時在該酒店抓獲嫌疑人莫某某和莫某,並當場繳獲用茶葉袋包裝的尼美西泮,據統計民警共繳獲172包,約261.4克樣品,查獲涉案金額4萬餘元人民幣。
  • 「千萬」別喝蜂蜜了!再忙都要看!
    千萬別喝蜂蜜因為喝了,你會發現你開始嫌棄其他飲料了,蜂蜜是唯一沒有添加劑的飲料,它健康。千萬別喝蜂蜜因為喝了,你會發現你以後怎麼吃也不會胖,浪費糧食!喝蜂蜜會去油解膩,燃燒脂肪。千萬別喝蜂蜜因為喝了,你會發現咽喉炎好了,即使熬夜火氣也消除的很快,不用擔心上火了。
  • 企貢說茶|低頭凝神,唇舌暖暖有地位的人都在喝什麼茶
    英國17世紀著名詩人拜倫在他的著名《唐璜》(長詩)裡道:「我覺得心兒變得那麼富於同情我一定要去求助於武夷的紅茶」這富有文學浪漫色彩的贊評是給紅茶的,眾所周知,早期的紅茶是武夷山的紅茶在英國的流行,這一切都緣於英國安妮女王——她提倡以茶代酒,將茶引入上流社會,為此紅茶作為當時的奢侈品,後逐漸演化成下午茶。在此期間老茶師、英國人諾頓誇獎說:「喝這種茶勝過飲人參湯。」從此喝紅茶便成了英國皇室家庭生活的一部分。不知何時,午後茶成為風行全國的一種時興的禮儀,通常都在紅茶中加入牛奶或奶酪。
  • 優雅下午茶居然用手吃?原來人們喝下午茶的姿勢是錯的!
    其次,吃茶點時通常不用刀叉,直接用手指拿起點心食用,小心不弄髒手指。可用餐巾輕沾唇部和手指以做清潔。如果離開座位,餐巾應放置在座椅上。用完餐後,餐巾則應較隨意地放置在桌子上,不要摺疊得太整齊,以免被認為沒有用過,涉嫌主人招呼不周。點心食用的順序是從下至上,從鹹味的三明治,到中層的英式鬆餅,最後才是上層的甜點。
  • 英國的下午茶文化讓人羨慕
    不久,英國朝廷大臣、貴族、社會名流紛紛效仿喝茶的風氣逐漸遍及全英國。到今天飲茶已經是英國人所喜愛的消遣方式。一位英國劇作家曾經說過:「While there is tea, there is hope.」有茶就有希望。喝茶在英國已成為一種習慣一種風俗。茶的重要性也體現在英語中並逐漸融入到英國文化中。
  • 千萬別喝蜂蜜,我說真的!蜂蜜的10大真相已曝光!
    千萬別喝蜂蜜因為喝了,你會發現你以後怎麼吃也不會胖,浪費糧食!喝蜂蜜會去油解膩,燃燒脂肪。千萬別喝蜂蜜因為喝了,你會發現咽喉炎好了,即使熬夜火氣也消除的很快,不用擔心上火了。千萬別喝蜂蜜因為喝了,不再擔心心血管硬化了,蜂蜜可以預防和緩解血管硬化。千萬別喝蜂蜜因為喝了,你會發現不小心刮傷的傷口很快就癒合了,蜂蜜塗抹傷口,可以營養皮膚、治癒傷痛、消炎殺菌、快速癒合。
  • 英國人:早飯可以不吃,但不能少了這杯茶
    這杯茶,和早飯重要程度不相上下,於是便順理成章地被稱為:English Breakfast Tea,也就是耳熟能詳的早餐茶。對一個傲嬌又老派的英國人而言,早飯可以不吃,但絕對不能少了這杯早餐茶! 據考證,英國人的確有習慣,邊吃早飯邊喝茶。
  • 英國來的豬豬,泡了真好喝!
    多喝奶茶會「月半」,咖啡喝多了要失眠,對換著法喝水的我來說,茶包可不就是生活必需品麼!最近我發現了一個在國內或許還很小眾,但在英國非常火的茶包品牌。 👇        /// HERE WE GO ///        英國人愛喝茶大家都是知道的,據說英國人每天大約喝掉1億3500萬杯茶。雖然不產茶,卻是世界上喝茶最多的國家。
  • 早餐茶?伯爵茶?英國紅茶全攻略
    相信Tea time這個詞對於在英國生活的小夥伴們都不陌生,Tea在英國人的生活中佔得地位就想土豆一樣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