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喜歡吃豬小腸,尤其是不少人都會將豬小腸做成下酒菜食用,然而有的時候人們發現豬小腸帶有些微的苦味,那麼豬小腸為什麼是苦的?豬小腸發苦的原因是什麼?
1、豬小腸為什麼會苦(1)殘留了苦腸豬小腸中一段花油裡面夾著一根分泌膽汁的導管,通常也稱為苦腸。我們都知道膽囊分泌的汁液是苦的,如果屠工沒將其管道摘除乾淨,買回家後又沒有注意到,炒出來的小腸就會帶有苦味。
(2)膽汁分泌過剩有的豬在生長時,由於某種原因單子分泌過剩或通路不暢,使得豬小腸、豬大腸等消化器官,膽汁聚集過多,會使得豬小腸苦味增加。
(3)清洗不當引起豬小腸裡面有很多消化液及食物殘渣,這些消化液是有苦味和腥臭味的,在清洗這些粘液的時候,既要確保粘液被徹底洗乾淨了,同時也要避免揉搓太久,弄破黏膜而引起腸發苦。
(4)豬小腸苦能吃嗎一般是能吃的。大多數情況豬小腸發苦,是因為苦腸,這是豬腸中特定的一段,除了口感不太好意外,對健康沒有大礙,是可以吃的。而且多數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不會全部都是苦的。
(5)豬小腸怎麼清洗不發苦第一步:把新鮮的豬小腸買回家以後,不要急於清洗,先放入冰箱冷藏一小時左右再開始清洗。這樣,去除肥油的時候會更快更方便。
第二步:用手捋去小腸中的汙穢,然後摘掉小腸表面的大片肥油,但不用除得太乾淨,小腸要帶點油脂更好吃。
第三步:準備一盆溫熱水,把整根豬小腸放入熱水中燙一下,然後撈出。
第四步:將小腸的一端的開口往外翻一點,將翻開的一端抵住筷子。然後,順著筷子將小腸往筷子上套,一邊套一邊往筷子尾端捋,直到小腸的另一端也穿過筷子的頭部。
第五步:一端拉著筷子的頭部,另一手拉著筷子上小腸。拿著筷子的手和抓小腸的手往反方向拉。筷子抽出後,順勢翻出餘下的小腸,直到小腸翻個面。
第六步:翻好面的小腸用溫水漂洗一遍,去除汙穢和部分粘液。然後再準備一盆乾淨的溫水,加入適量的醋、料酒、以及地瓜粉(或者麵粉也可以),用手充分揉搓,但這個過程不要太久,儘量快。
2、如何辨別問題豬肉(1)從顏色上辨別問題豬肉健康豬肉的瘦肉一般為紅色或淡紅色,光澤鮮豔,表皮沒有任何斑痕;病死的問題豬肉顏色發紅髮紫,無光澤,表皮上常有紫色出血斑點。再觀察豬肉的肥肉,新鮮豬肉的脂肪呈白色或乳白色,有光澤的病死豬肉的脂肪呈紅色、黃色或綠色等異常色澤。
(2)從氣味上辨別問題豬肉從氣味上辨別問題豬肉可發現,新鮮豬肉具有鮮豬肉正常的鮮香味,而飼料所致的劣質肉會有廢水或藥水等的氣味;病理所致的問題豬肉有油脂、糞臭、腐敗等氣味。
(3)從手感上辨別問題豬肉用手指按壓表皮,新鮮豬肉因質地緊密富有彈性,按壓的凹陷會立即復原;變質的問題豬肉由於自身被分解嚴重,組織失去原有的彈性而出現不同程度的腐爛,按壓後的凹陷不能復原,甚至有暗紅色的血汁滲出。
(4)鍋中燒煮辨別問題豬肉除感官檢測外,還可以將豬肉放到鍋裡燒煮,如果是變質豬肉,燒煮時水分很多,沒有豬肉的清香味道,湯裡也沒有薄薄的脂肪層,再用嘴一咬肉很硬,肌纖維粗。
(5)問題豬肉有哪幾種米豬肉:米豬肉是指患有囊蟲病的豬肉,這種肉對人體的危害很大,不能食用,囊蟲主要寄生在瘦肉中,腰肌是囊包蟲寄生最多的地方,用到刀在肌肉上切,如發現肌肉上附有石榴籽一般大小的水泡狀,即為囊包蟲。
注水豬肉:注水豬肉因為在豬肉中注入了大量水分而使其常常含有致病物質,豬肉注水會使其重量增加,而且不易存放,易腐敗變質,容易致病,注水豬肉看上去會水淋淋的發亮,顏色較淡,沒有黏性,彈性也較差。
病死豬肉:對於養殖戶來說,如何如理病死豬是一項非常麻煩的事情,需要進行無害化處理,無害化處理手續繁瑣,政府的補貼也少,不收動了歪心思的豬販會收購這些病死豬,將其投放如生豬市場,或者夾軌器販賣給食品公司,滷料生產商等,這些豬肉被製成火腿腸,肉餡等。
3、豬肉變綠色能吃嗎(1)豬肉變綠色能吃嗎豬肉變綠最好不要吃。新鮮熱豬肉,特別是較為肥碩的豬肉,如果保存不當,或者不經冷卻就將鮮肉保存在通風不良和氣溫較高的環境下,會使肉「變綠」,通常還伴有酸臭味,不宜再食用了。
(2)豬肉為什麼會變綠豬肉溫度發散不良,其肌肉組織中酶的活性增強,會促使蛋白質分解,釋放含硫化合物,這些產物與還原型的肌紅蛋白或血紅蛋白化合時,就會使形成的含硫血紅蛋白呈現綠色。
(3)豬肉變黑了能吃嗎豬肉變黑也是因為發生了自溶導致的。明顯變黑的豬肉不能食用。如果只是呈現輕微醬色,還可以食用,但最好剔除變色部分,將肉切成小塊,放在通風處,散掉不良氣味後再烹製。
(4)豬肉變味了能吃嗎豬肉變味了不要吃。豬肉表面通常都會附著細菌,在合適的溫度及溼度條件下,細菌會大量繁殖並向內部入侵,分解蛋白質產生氨、氮、糞臭素等帶有惡臭的物質,這種情況下,豬肉就不宜再食用了。
(5)豬肉怎麼保存買回來的豬肉如果不能立即吃完,應用保鮮袋裹好,放入冰箱冷凍或冷藏。如果下一頓烹飪時間間隔不久,建議用冷鹽水浸泡豬肉半小時,再放入乾淨的容器中,也能保持豬肉不變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