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大腸、小腸、軟管…豬內臟就用這招去腥!

2021-02-07 生活小妙招小技巧

有別於西方國家不太能接受內臟料理,堪稱最懂吃的中國人不僅接受度高,甚至還能變化出多款美味料理。相較於豬的其他部位,內臟的處理較為繁瑣而且也難度高,但其實只要掌握穢物清除及汆燙去腥兩大關鍵,就能像大廚們一樣端出美味佳餚。


腸管:大腸、小腸、粉腸

用來輸送、消化食物的豬腸是一般消費者常購買的內臟部位。大腸與小腸在外觀上很好辨別,而粉腸是位在小腸的最前端與胃連接,在粉腸中具有絨毛組織和脂肪,也就是大家吃粉腸時,為什麼口感會有些粉粉的。

大腸

小腸


豬腸常見的料理是薑絲炒大腸(大腸)、四神湯與豬腸冬粉(小腸),另外粉腸只需簡單汆燙搭配蒜蓉醬就是常見的黑白切料理之一。

粉腸

大腸與小腸要再謹慎清洗!


選購&處理

如果想自己購買、處理豬腸,除了粉腸只需要稍用清水衝洗外,大腸與小腸應該要再以鹽巴加以清洗;最好能利用筷子將腸子翻過來,更能有效清除腸裡的黏液,最後倒進可樂繼續搓揉個幾次,然後再用清水將其洗淨即可。


腸管:脆管、軟管、生腸

脆管是豬內動脈血管,摸起來也比較硬,主要是吃其脆度。軟管則是指豬的食道,顏色上要比脆管要紅潤一些,脆度雖不及脆管,但多了Q軟口感。另外,俗稱的「生腸」則是豬的輸卵管(包含子宮)。


選購&處理

兩者除了汆燙做成黑白切,也有人會把脆管填入軟管,汆燙或滷過,讓口感更具有層次感。「生腸」的寬度比上述兩者更寬,不過因為腥味重,食用前應先汆燙去腥。

生腸

潔白的脆管吃起來爽脆不膩,是黑白切當中常見的食材。


脆管、軟管與生腸也是黑白切常見的食材之一,另外滷脆管與滷生腸也是常有的料理方式。亦可汆燙後搭配醬油膏即可上桌。


臟器:豬心

豬心的營養價值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鐵質與維生素B,因此也被視為保護心血管的高營養食材。


選購&處理

選購豬心先看顏色,越是鮮紅表示距離宰殺的時間越近,自然比較新鮮。購買時可以用手觸摸,平整沒有腫塊的豬心較為健康。

常用來做藥燉或麻油料理的豬心,買回來後可先對剖開來,把心室裡的血管清除,用以清水把心室裡的髒汙血水一併洗淨清除,才不會造成苦味。接著可整塊下鍋煮再切片,較能保留鮮味。


 臟器:豬肝

豬肝的變化多,在中西式料理都可以看見它的蹤影。至於大家常聽到的「粉肝」,其實就是「脂肪肝」,豬粉肝通常不像是鴨肝刻意餵養而造成,只是有些豬肝本身就帶有比較多的脂肪,所以好吃的粉肝通常會以蒸或燜熟,才能呈現粉嫩的口感。


選購&處理

選購豬肝除了注意顏色應呈暗紅色,也可以用手觸摸,新鮮良好的豬肝應該是稍具彈性與平滑。

買回家之後只需用清水衝洗過即可,然後將豬肝切片後,浸泡在牛奶中10~15分鐘,不僅可以去除腥味,也會讓豬肝保持軟嫩。


 臟器:豬腰

豬腰子指的就是豬的腎臟,不過大家常有疑問的部位,應該是被稱做「腰尺」的部位,腰尺是豬的脾臟,外型呈現長條狀,顏色也較腰子鮮紅,但腰尺價格較腰子便宜許多,所以在豬肉業者在販賣腰子時,通常會順帶奉送腰尺,而兩者料理方式也十分相近。


選購&處理

選購豬腰只要注意是否具有光澤,摸起來不要太軟即可。

通常腰子買來就是一對,這時候要先將腰子對半切開,然後把裡頭得白色尿泡清除,否則腰子會有很重的尿騷味,最後以清水洗淨即可。另外為了保持新鮮與脆度,可以浸泡在冰水中,可讓口感更爽脆。

麻油腰花就是在腰子利用斜刀在腰子刻出一格一格的刀痕,再烹煮過後就會有微微的彎度。


臟器:豬肚

豬肚其實就是豬的胃部,是豬內臟裡體積最大的器官,外頭覆蓋有一大藏油脂,摸起來富有彈性。豬肚比起其他臟器較無腥味,另外肉販業者會替顧客把包覆在外層白色油脂去除。


選購&處理

常用來做肚片湯的豬肚,買回來後要將其剖開,翻到內側將油脂和黏膜刮除。至於內側黏液則可以用麵粉來回抓揉幾次,最後將豬肚切片就可以放進熱水裡汆燙。豬肚片吃起來Q彈有勁,不論搭配乾貝或是酸菜都是一絕。


臟器:豬腦

由於現代人擔心膽固醇過高,因此少有家庭烹煮豬腦料理,目前豬腦都是賣給餐廳業者居多,所以如果消費者想要購買一定要記得事前預訂。


選購&處理

豬腦買回來後只需要洗淨即可。

料理方式:中式料理常見的就是直接用來燉湯、搭配香菇等食材,另外在西式料理中也會把豬腦蒸熟後,搭配豆腐等內餡包進餃子,口感極為特殊。


豬舌

帶有些韌度的豬舌也是黑白切常見的內容之一,選購豬舌除了要注意彈性,也要注意顏色,正常的豬舌略呈現灰白色,但如果摸起來有過多黏液則表示已經不新鮮。

處理技巧:料理豬舌前,必須經過汆燙與刮除舌苔等步驟。


豬內臟小知識

除了前述介紹的內臟與腸管等部位,像是豬肺、豬小肚(豬膀胱)、豬尾巴等,幾乎都可以拿來料理,至於為什麼民眾不常吃到?


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處理費工,像是豬肺得要經過把水灌進肺裡,反覆衝洗到沒有泡沫與雜質才可以食用,第二則是現代人生活富裕、可以吃的選擇多,昔日可以吃的部位現在全都沒人要吃,有人認為不乾淨、有太多藥物殘留,久之這樣的觀念養成後,就很難再看到這些「稀有部位」上桌了。


內臟類如何去腥味?

最簡單的汆燙是在水中加入米酒(白酒)與薑絲,另外也可以加入洋蔥(青蔥)、月桂葉、紅蘿蔔等材料一起汆燙(擇一亦可),去腥的效果會更好,且添加一點辛香料也能提升鮮甜味。


為什麼不先將一整塊部位切開之後再汆燙?

因為用整塊部位下鍋汆燙,不僅能保留鮮甜味,也能避免把內臟或豬肉燙得過熟、過老。

內臟的膽固醇高,最好不要吃?

老一輩的人把豬內臟當成寶,不過現代人卻避之唯恐不及。營養師陳弈翰分析,其實這和現代人飲食不均勻、營養過剩有關,由於內臟比起瘦肉的膽固醇多出好幾倍,如果不忌口天天吃,很容易變成身體負擔。

但豬內臟並非一無是處,它是身體鐵質與油脂補充來源之一,倘若擔心攝取不均,可以在食用時搭配蔬果類增加纖維質,讓營養更均衡。不過對於三高患者來說,內臟的攝取上確實應該儘量避免。

相關焦點

  • 「危險」的美食豬大腸豬小腸
    第一次看到顏一煙先生《鹽丁兒》裡,說她家的貓食是豬大腸拌米飯,我驚得嘴閉不上了。八十年代啊!能有豬腸子吃,也是不容易的。說豬大腸豬小腸危險,也就是本世紀初開始的。有肉吃了,有魚蝦吃了,有海鮮吃了,豬腸子就被比下來了。有高級貨了,吃腸子的就少了。然後就開始汙名化豬腸子了,膽固醇高脂肪高等等。總之吃口豬腸子,好像能要了命。
  • 洗豬大腸時,別只會加醋,加一點它,大腸更香,還除髒去腥無異味
    洗豬大腸時,別只會加醋,加一點它,大腸更香,還除髒去腥無異味!豬大腸可算是一種讓人又愛又恨的食材,愛是由於滷水豬大腸真的是非常好吃,作為下酒菜,下飯菜都是棒棒的。並且冬天吃點豬大腸還有補益身體的作用。恨的原因就是豬大腸要完全清洗乾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洗的不乾淨,做出來的豬大腸不僅不衛生,腥臊味還很濃鬱。這叫人怎麼能下口啊?這也是很多家庭主婦對豬大腸這食材避之則吉的最重要的原因。但對於我這等吃貨來說。這哪算什麼困難?為了吃好吃的豬大腸,花點功夫清洗還是很值得的。所以今天我到菜市場就買了一條豬大腸。晚上準備做一道辣炒豬大腸。
  • 洗豬大腸時,不用鹽和醋,老師傅教你一招,不腥不燥,很乾淨!
    導讀:洗豬大腸時,不用鹽和醋,老師傅教你一招,不腥不燥,很乾淨!因此非常的頭疼,今天小編就會帶著大家來解決這個難題,因此給大家帶來了清洗豬大腸的小妙招,這是一個有10年大廚經驗的老師傅告訴我的,不用鹽和醋就能輕鬆搞定,而且這個洗出來的豬大腸不腥不燥,很乾淨,感興趣的朋友跟著小編學起來吧。
  • 炒豬大腸時,萬萬別直接下油鍋,如果少了這一步,豬大腸又臭又腥
    至於家常菜的種類有很多種,其中最家常的一種當屬炒豬大腸,可是很多人對這種美食的態度是兩種極端的,因為有一部分人認為豬大腸很髒,而且炒出之後又臭又腥,吃起來並感覺不到美味,但是另一部分人非常喜歡吃豬大腸,甚至只要連著3天不吃就會不舒服,同樣也會被豬大腸的臭腥味困惱。
  • 豬小腸好吃卻不知怎麼洗,學會這一招,乾淨無異味
    相信不少人都喜歡吃肥腸也就是豬大腸,但是很多人很少吃過豬小腸吧!豬小腸因為吃著有些淡淡的苦味,所以又叫苦腸。很多人好奇苦腸又是哪一個部位,苦腸就是位於豬小腸的後面的部分,可能大家也都聽說過粉腸,粉腸其實就是豬小腸前段部分。這個苦腸剛吃的時候確實是覺得有苦味,不過當嚼上幾口之後就會發現越嚼越好吃,所以喜歡吃的人都覺得挺好吃。
  • 豬小腸這樣做比豬大腸好吃多了,沒有一點異味,你有吃過嗎?
    酸辣爽口豬小腸,這道菜還是上次去同事家裡做客時,她有做,我才知道的。豬小腸,可能很多人都沒吃過,一般吃的最多的還是豬大腸。
  • 想吃內臟怕不乾淨怎麼辦?豬的內臟這樣清洗,比去飯店吃更放心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豬肉是最常見的肉類了,是我們餐桌的常客,但豬身上,除了各部位的肉,我還喜歡內臟。雖然身邊很多朋友都說堅決不吃內臟,但我依然覺得內臟的味道很多樣很豐富,很有特色,只要做得好,味道好吃極了。雖然內臟好吃,但挑選和清洗處理卻因為不同內臟而方法不同,接下來就分享一下常見豬內臟的挑選和清洗方法,以及主要的吃法。
  • 清洗豬大腸,別只會用鹽和鹼,學會這招,就能輕鬆去除大腸腥味!
    導讀:清洗豬大腸,別只會用鹽和鹼,學會這招,就能輕鬆去除大腸腥味!豬大腸這種東西是一個很神奇的存在,很多吃貨朋友們都對它又愛又恨的,畢竟它的口感非常的好,不過清洗起來特別的麻煩,如果沒有清洗乾淨,又會讓人覺得很噁心,那麼我們該怎麼清洗豬大腸呢?
  • 豬大腸別再用鹽洗了!屠夫教你一妙招,5分鐘就能自動去腥除臭!
    豬身上的每塊肉都是寶,不同部位上的肉其烹飪方式也是不一樣的,那麼請問你喜歡吃豬身上哪個部位的肉呢?反正陽仔最愛吃的就是豬大腸,用來爆炒可真叫一個香呢,我家裡的人也都對豬大腸情有獨鍾,每炒一盤都會吃得連湯汁都不剩。
  • 怎樣挑選清洗豬小腸 豬小腸精選特色菜譜
    豬小腸是很好吃的食材,雖然豬小腸是很好吃的,但是豬小腸的清洗很困難,怎麼洗也洗不乾淨,今天就來看看豬小腸怎麼清洗好?豬小腸精選菜譜推薦。
  • 洗豬大腸怎麼做才幹淨?別只用水洗,牢記正確方法,大腸不臭不腥
    別只用水洗,牢記正確方法,大腸不臭不腥豬大腸,有人很喜歡,有人很討厭,我想一般討厭吃豬大腸的人,多半是不喜歡豬大腸的樣子和不喜歡豬大腸的氣味,而有勇氣吃豬大腸的人,多半都會覺得很好吃。其實只要把豬大腸清洗的非常乾淨,即使只是簡單的水煮,再蘸料汁吃都非常美味,也就是說想要豬大腸好吃,清洗乾淨是重中之重,絕不能馬虎。
  • 炒豬大腸,萬萬不能直接下油鍋,多加「1步」,大腸不臭也不腥
    小編說起豬大腸,相信大家並不會感到陌生,畢竟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對於這個部位的態度是兩種極端的,有一半的人非常喜愛吃,並且只要2天不吃就會覺得不舒服,至於另一種是不喜歡吃,因為炒出後的豬大腸又腥又臭,只要聞一下就下不去嘴巴。
  • 臺灣小吃——大腸包小腸(相關做法)
  • 在豬的身上,這片「梅花」為君開
    在豬身上,一頭豬,各個部位都有專門的名稱或者代指,比如說,豬的脖子部位,很多地方不叫脖子而叫項圈肉的,還有的幾個部位用一個代稱的,比如豬下水。豬下水,一般指豬內臟,或泛指除去肌肉以外的其他豬器官。因各地的風俗及飲食習慣不同,下水的具體所指範圍也有很大不同。豬大腸屬於豬下水是毋庸置疑的,豬腸子是用於輸送和消化食物的。
  • 小腸炒什麼好吃
    小腸炒什麼好吃小腸味道比較重,需要和一些去腥的一起炒,如姜和大蔥和蒜苗等等。紅椒爆小腸:薑片、 蒜片各適量,小紅椒2兩切成辣椒圈,蒜苗適量切成段。豬小腸洗淨,切成小段。鍋燒熱去油,倒入薑片和蒜片,用小火煸香,再倒入小紅椒圈和薑片、蒜片一起煸出辣椒的香氣。倒入小腸,小火煸炒出小腸的水份和腸內的油份,然後加入適量的老抽和鹽,轉大火爆炒少許。
  • 炒豬大腸時,多加這一步,豬大腸又脆又入味!
    大家都知道,豬大腸下鍋炒前,焯水是必要步驟,不然腥臭味會很重,但是光會焯水,也是炒不出好吃的豬大腸的,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小妙招:熗炒豬大腸時,只需多加這一步,保證豬大腸又脆又入味,吃著超香!熗炒豬大腸時,別只會焯水,多加這一步,豬大腸又脆又入味!
  • 豬大腸怎樣炒才脆?廚師長教我1招,大腸脆爽入味,乾淨還無腥味
    其實做廚師長的朋友分享給我一個小妙招,做好的豬大腸口感才會更加好,而且還無異味,用這個方法做的豬大腸家人吃著也會特別開心,下面我便將豬大腸的處理方法詳細分享給大家。爆炒豬大腸的做法:備用食材:豬大腸400克,青紅椒各1個,大蒜4瓣,生薑1塊,幹紅辣椒4個,料酒1勺,生抽2勺;
  • 去農村男友家,公公特意買的豬頭豬內臟,吃的我想吐
    這次去農村也看到了很多農村人的缺點,今天就說公公婆婆給我做的菜,我就有些吃不下。婆婆在處理那些豬內臟,我要幫忙婆婆還怕弄髒了我的衣服和手這是洗乾淨已經處理好的內臟,我家是城市裡的,我家裡是不怎麼吃內臟的
  • 清洗豬大腸,加鹽加醋都不對,教你一招,操作簡單,乾淨沒臭味
    清洗豬大腸,加鹽加醋都不對,教你一招,操作簡單,乾淨沒臭味除了豬肉之外,豬的內臟似乎也備受歡迎,豬肚、豬大腸、豬肝等等,都成為了不少人的最愛。
  • 洗豬大腸,有人用鹽有人用醋!教你用它洗,20分鐘洗乾淨,不腥臭
    洗豬大腸,有人用鹽有人用醋!教你用它洗,20分鐘洗乾淨,不腥臭大家好,感謝閱讀我分享的文章,今天我要和大家說的是:『洗豬大腸,有人用鹽有人用醋!教你用它洗,20分鐘洗乾淨,不腥臭!』豬大腸,也叫肥腸,是一種常見的豬內臟副食品,不少人都愛吃,最好吃的做法就是爆炒和滷製。在飯店裡,爆炒肥腸也是「招牌菜」,很有嚼勁,香辣入味,能下酒也能下飯。肥腸好吃,但必須處理乾淨才行。豬大腸是豬的消化、排洩器官,自帶一股腥臭味,如果處理不好,做出來的菜就會非常腥臭。那豬大腸要怎麼清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