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感覺,即使睡了很長的時間,但還是感覺精神萎靡,甚至頭昏頭痛,但有的人只需休息一會兒,就可以精神抖擻,那麼這種差異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科學研究發現,睡眠因人而異,雖然睡眠質量大有不同,但睡眠狀態卻大同小異,基本上分為深度睡眠和淺度睡眠兩種,並且只有當人體處於深度睡眠的時候,身體才處於真正的休息中。
那什麼是「深度睡眠」呢?
就是當一個人熟睡到對外部聲音不在敏感的時候,就算是進入到深度睡眠的狀態,它雖然僅佔整個睡眠時間的四分之一左右,但卻對身體起到強大的修復作用,因而被稱之為「金子」般的睡眠。
睡眠不好的人,身體通常易有這5個「症狀」
1、心臟變脆弱
每當人體處在深度睡眠時,就會降低身體組織的活動頻率,血壓下降,血液流速就會變緩,心跳頻率隨之下調,才會讓心臟得到休息。假如缺乏深度睡眠,那麼心臟就會處於高負荷運轉,增加心肌的壓迫感,讓心臟變得脆弱,甚至有可能增加心源性猝死的機率。
2、尿頻現象增多
在人體處於深度睡眠時,腎臟就會進入休息模式,產生的尿液就會減少,若一個人經常睡得淺,一有動靜就會被驚醒,就會刺激腎臟的功能,導致尿量的增多,如果不及時排尿,或許會引發身體的各種水腫反應,常見的像下肢腫脹、眼皮浮腫等,對身體健康十分不好。
3、不利於腸胃的消化吸收
大腦活動與消化系統的運行密切相關,大腦處於深度睡眠時,腸道也會進入修復模式,從而促進人體新陳代謝的運轉。反之,如果人缺少深度睡眠,情緒就不容易穩定,就會影響到人體腸道的功能,因而,精神狀況經常不好的人,一般看起來也較孱弱。
4、加速大腦衰老的進程
科學研究顯示,缺少深度睡眠的人,因為大腦每日產生的垃圾毒素沒有辦法順利清除代謝,漸漸就會令大腦思維變得遲緩,加速大腦老化,從而增加將來患老年痴呆症的概率。
5、免疫力日益下降
對於長期缺乏深度睡眠的人來說,即便睡著了,人的大腦皮層同時也會處於半活躍的狀態,這時身體不但得不到有效的修復,疲勞感也不能充分消除,時間久了之後,自身免疫力自然而然就會降低,從而導致細菌和病毒更易侵入體內,增加得病的風險。
因而為了避免上述的5件事,平常就要提高睡眠質量,讓自己進入深度睡眠模式,醫生建議,可從以下的4件事開始做起:
1、睡前避免食用提神的食物
一般來說,人們因夜晚加班的原因,會喝一些功能飲料來提神,例如咖啡、可樂等,這些東西會讓大腦處於持續過度興奮的狀態,這也是造成失眠的一個原因。因而要想晚上睡得好,在睡覺之前應避免食用提神的食物。
2、23點之前入睡
人在入睡後會經過由淺入深的睡眠周期過程,但對大多數人來說,如果要想保證人體新陳代謝的穩定,每天至少要有7至8小時的休息,由於身體內各個器官會在23點後進入休息修復模式,所以23點之前入睡,才可能會讓身體釋放很多的免疫物質,從而提高自身的抵抗力。
3、嘗試助眠小食方:安眠茶
《千金要方》中有記載,將酸棗仁、枸杞、桑葚、梔子、杜仲、茯苓、百合、蓮子、雄花等食材混合泡水,可有助於改善睡眠質量,這也是現在不少中醫推薦的養生食譜。原理如下:
酸棗仁:安神養心、理脾健胃、促進睡眠、提升精力
茯苓:鎮靜安神、助眠安眠、養精蓄銳、寧心安神
蓮子:安心寧神、益智補腦、利溼消積、補血養氣
大家可以選擇枸杞、茯苓、酸棗仁等食材自行調製,如果覺得麻煩,也可以選擇製作好的茶包,用開水衝泡5分鐘,睡前來上一杯,暖身又助眠。健康無小事,養希望你可以擁有一個健康的人生。
4、不要躺在床上玩手機
現如今手機成為了人們的標配,有的人手機不離身,即使睡前也要玩會,否則總感覺少了些什麼,可是這麼做的結果必然會讓大腦處於活躍狀態,從而妨礙入睡,因此,準備睡覺時,要把手機遠離床頭,這樣才會幫助入睡,慢慢的讓人體精力得到緩緩恢復。
結語:為了防止睡眠對人體的免疫系統造成危害,我們平時就要養成合理的作息時間,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讓大腦保持放鬆的狀態,讓深度睡眠的時間長度增加,優質的睡眠才會有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