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在靈鷲山,及於諸住處,豈離伽耶別求常寂?」他全都在這裡,所以文說「離伽耶城」,這其實法常住,也沒有離和不離,沒有說離開和不離開。佛陀入滅和沒有入滅一樣,因為我們現在還是,佛,釋迦牟尼佛說的法,延伸至現在,佛陀的法身,還是住在我們現在中,沒有滅,也沒有生。所以,這不是在那個時候說哪裡,才去哪裡坐菩提樹、才在哪裡成佛,其實原來佛陀他就是在靈鷲山,靈鷲山是要代表什麼呢?
代表大乘法集中的地方,就是講《法華經》處;能夠講《法華經》,菩薩法在那個地方延伸出去,將這個法顯現出來那個道場,就是顯一乘法的道場,所以這是「常寂」。「法性身緣遍法界」,這是法性身,不論是生、老、病、死,也不離開法性身。不論是講「阿含」的時代,「法華」、「華嚴」,這都是同樣不離法性身,這就是佛他的智慧,法身永遠存在。
「一真常住」,這個真如人人本具,是常住的,沒有開頭,也沒有結束,無始終,常常有,所以就無生死、沒有生滅。「生死」、「生滅」,只是一個名詞、一個形象,是無常的形象。其實真實的真如是永恆,所以「一真常住」。
「固無方際」;是很堅固,沒有起分別,通通一樣。人種是紅、黑、白,都是一樣,同樣是平等的法性,沒有分東西南北。所以,「佛之報身,果覺圓滿」,已經從早早大通智勝佛,那個時代發心以來,「六度萬行」,已經「果覺圓滿」了,「無欠無遺」,所以無缺,沒有一點點留著,全都是一樣,在這個地方不動,沒有遺漏掉。「圓同法界」,真正圓滿了,就像是法界一樣,不增不減,「亦不可以壽限」,也不能說有壽命,到底有多少?也已經沒有量的壽命了。
「又報身既圓同法界」。佛陀就是現身來人間,讓我們看得到,他的依報、正報是在哪裡,在迦毘羅衛國,在皇宮的裡面身為王子,這就是他的正報、他的依報,在那個地方開始修行,在那個地方只是現一個相,讓大家看得到這樣而已,其實,佛說八十歲入涅槃,涅槃而不滅,還是永恆的、沒有滅,到現在法身還是存在。
「云何有在娑婆,與不在娑婆之相」。其實報身已經圓了,圓同法界,歸於法界,到底是不是在娑婆,沒有娑婆,這些愛、恨、情、仇等等;生、老、病、死等等的苦,全都沒有,他本來就是這樣,這麼清淨,這真如本性,就是不必說是在娑婆,也就是在中道之中,早就已經不是屬於娑婆。但是他是娑婆的教主,是發心立願,成為娑婆世界的教主,也是「四生慈父」,這是他很甘願而來,他不是堪忍來的,他是自願、誓願來。
「及常在此界,與不常在之相」。是不是出生在世間會永遠存在,以人的形態來說,沒有了,已經是圓寂了,但是「不常住之相」,難道真的不在了呢?其實佛還在,他的法身一直存在,要不然我們怎麼會每天都在叫「佛」?我們怎麼每天都說:「佛這樣說,……。」這真實是佛這樣說啊,所以佛在法之中。
我們是接受佛的法,所以佛並沒有滅,永遠就是在心;回歸我們的心,與佛的心在一起,就是真如本性。佛法要用在什麼樣的地方、要如何去救人,這個方法就是要不斷不斷延伸,去實際度人,這才是真正的教化。「故於餘處,皆利一切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