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何有在娑婆,與不在娑婆之相」見性是心見,娑婆世界在法界中

2021-01-14 禪淨密實修

「常在靈鷲山,及於諸住處,豈離伽耶別求常寂?」他全都在這裡,所以文說「離伽耶城」,這其實法常住,也沒有離和不離,沒有說離開和不離開。佛陀入滅和沒有入滅一樣,因為我們現在還是,佛,釋迦牟尼佛說的法,延伸至現在,佛陀的法身,還是住在我們現在中,沒有滅,也沒有生。所以,這不是在那個時候說哪裡,才去哪裡坐菩提樹、才在哪裡成佛,其實原來佛陀他就是在靈鷲山,靈鷲山是要代表什麼呢?

代表大乘法集中的地方,就是講《法華經》處;能夠講《法華經》,菩薩法在那個地方延伸出去,將這個法顯現出來那個道場,就是顯一乘法的道場,所以這是「常寂」。「法性身緣遍法界」,這是法性身,不論是生、老、病、死,也不離開法性身。不論是講「阿含」的時代,「法華」、「華嚴」,這都是同樣不離法性身,這就是佛他的智慧,法身永遠存在。

「一真常住」,這個真如人人本具,是常住的,沒有開頭,也沒有結束,無始終,常常有,所以就無生死、沒有生滅。「生死」、「生滅」,只是一個名詞、一個形象,是無常的形象。其實真實的真如是永恆,所以「一真常住」。

「固無方際」;是很堅固,沒有起分別,通通一樣。人種是紅、黑、白,都是一樣,同樣是平等的法性,沒有分東西南北。所以,「佛之報身,果覺圓滿」,已經從早早大通智勝佛,那個時代發心以來,「六度萬行」,已經「果覺圓滿」了,「無欠無遺」,所以無缺,沒有一點點留著,全都是一樣,在這個地方不動,沒有遺漏掉。「圓同法界」,真正圓滿了,就像是法界一樣,不增不減,「亦不可以壽限」,也不能說有壽命,到底有多少?也已經沒有量的壽命了。

「又報身既圓同法界」。佛陀就是現身來人間,讓我們看得到,他的依報、正報是在哪裡,在迦毘羅衛國,在皇宮的裡面身為王子,這就是他的正報、他的依報,在那個地方開始修行,在那個地方只是現一個相,讓大家看得到這樣而已,其實,佛說八十歲入涅槃,涅槃而不滅,還是永恆的、沒有滅,到現在法身還是存在。

「云何有在娑婆,與不在娑婆之相」。其實報身已經圓了,圓同法界,歸於法界,到底是不是在娑婆,沒有娑婆,這些愛、恨、情、仇等等;生、老、病、死等等的苦,全都沒有,他本來就是這樣,這麼清淨,這真如本性,就是不必說是在娑婆,也就是在中道之中,早就已經不是屬於娑婆。但是他是娑婆的教主,是發心立願,成為娑婆世界的教主,也是「四生慈父」,這是他很甘願而來,他不是堪忍來的,他是自願、誓願來。

「及常在此界,與不常在之相」。是不是出生在世間會永遠存在,以人的形態來說,沒有了,已經是圓寂了,但是「不常住之相」,難道真的不在了呢?其實佛還在,他的法身一直存在,要不然我們怎麼會每天都在叫「佛」?我們怎麼每天都說:「佛這樣說,……。」這真實是佛這樣說啊,所以佛在法之中。

我們是接受佛的法,所以佛並沒有滅,永遠就是在心;回歸我們的心,與佛的心在一起,就是真如本性。佛法要用在什麼樣的地方、要如何去救人,這個方法就是要不斷不斷延伸,去實際度人,這才是真正的教化。「故於餘處,皆利一切眾生

相關焦點

  • 娑婆世界
    娑婆世界為釋迦牟尼佛教化的的三千大世界。此界眾生安於十惡,堪於忍受諸苦惱而不肯出離,為三惡五趣雜會之所。  「娑婆」是梵語的音譯,也譯作「索訶」、「娑河」等,意為「堪忍」,也就是說這個世界的眾生忍苦的能力相當強,何以言之是苦呢?這個世界一切法都是染汙法,不清淨的,故非常痛苦;縱是樂,都是苦的因,沒有真正的快樂,所以叫堪忍。  如穿新衣服是快樂,但被塵埃染汙就生煩惱。
  • 【修行人生】大安法師:娑婆世界的厭離行
    然娑婆世界眾生欲生起厭離心,殊為不易,是故釋尊詳陳西方淨土依正莊嚴,極樂聖眾種種功德,意在由此參照系,反襯出娑婆世界的穢濁與敗壞,激活厭離娑婆、欣慕極樂之心。對娑婆世界五欲六塵的厭離,需要甚深般若智慧的觀照。或藉助苦緣的逼迫,激揚娑婆眾生厭離心。娑婆眾生耽戀五欲六塵,無有休止。設使這個世間絕對沒有生老病死、刀兵水火等苦難,那麼,人人悉皆在放逸安樂中醉生夢死,誰還肯發出世心,修淨業以了生脫死?!
  • 娑婆世界與西方極樂世界分別
    同居五濁輕,無分段八苦,但受不病不老,自在遊行,天食天衣,諸善聚會等樂。方便體觀巧,無沉空滯寂之苦,但受遊戲神通等樂。實報心觀圓,無隔別不融之苦,但受無礙不思議樂。寂光究竟等,無法身滲漏,真常流注之苦,但受稱性圓滿究竟樂。」  「一往分別」大略分別,就是依這四種淨土來略明苦樂有無之相。
  • 【佛教常識】【娑婆世界】是什麼意思?娑婆世界是怎麼形成的?
    娑婆世界是什麼意思?  娑婆世界,即世人們所在的「大千世界」。這個世界的教主是釋迦牟尼佛。娑婆世界為釋迦牟尼佛教化的的三千大世界。此界眾生安於十惡,堪於忍受諸苦惱而不肯出離,為三惡五趣雜會之所。  「娑婆」是梵語的音譯,也譯作「索訶」、「娑河」等,意為「堪忍」,也就是說這個世界的眾生忍苦的能力相當強,何以言之是苦呢?
  • 極樂世界和娑婆世界的對比,您想去哪裡?
    娑婆世界:眾生與眾邪魔一起同行,在六道中輪迴,直至無人身可成,無佛法可聞,在三惡道永無出離之日。娑婆世界:一翳二障三塗四苦五惑六衰七垢八邪九慢十惡樣樣齊全,眾生沉溺在生死苦海中,難有出離之日。娑婆世界:人類以物為食,由於食物中有對身體不利的成分,再加上汙染,故而有礙健康,因此產生種種疾病。
  • 娑婆世界的快樂,沒有一個是安穩的.
    其實人生是得不償失,快樂跟痛苦不成比例,佛陀說如刀上的蜂蜜。當然,人生也有快樂的一面,我們不能否認,但是快樂就像刀上的蜂蜜,你舔蜂蜜時你的舌頭被割傷,你付出代價。所以,娑婆世界的快樂全部要有代價。  但是現在有什麼問題呢?就是說,既然人生是得不償失,那麼為什麼我們還要繼續輪迴呢?因為你被你的妄想騙了,我們總是記住娑婆世界美好的影像。
  • 「娑婆世界」的樣子?(二)
    (一)「娑婆世界」的樣子? 1、摘錄一:《無量壽經》佛陀:「然世人薄俗,共諍不急之事!」 筆者註:意思是說:我們所有這些紅塵俗世中人,大多福報不夠,佛緣淺薄,所以智慧不夠!而且為了錢,都是機關算盡、煞費苦心,一顆心總是被錢財牽著鼻子走,從沒有安樂知足的時候!沒錢的時候呢,天天惦記算計錢,為錢而奔波!而一旦有了些錢,又不知足,更是天天惦記掙大錢、做大買賣,為了大錢而不擇手段!沒田、沒地、沒房子、沒有女人的時候,著急、惦記!等到有田、有地、有房子、有了女人的時候,還要繼續著急、繼續惦記!慾海貪心,周而復始,永無知足安樂之日!
  • 開示丨身在娑婆 心在極樂
    如果我們都能這樣深信,我們在這個穢土世界的日子就好過了,心裡就沒有恐懼。我們的身體雖然還在娑婆世界,還要吃飯,還要喝水,還要睡覺,但也就是一個假殼子在這裡,犯不著為它太動心,犯不著為它煩惱、發脾氣,那就把它太當真了。活在這裡就是一具行屍走肉,利用這個身體在世間跟別人結緣,多勸幾個人回淨土。
  • 極樂世界和娑婆世界的對比,何去何從?附:宇宙三十六維空間!
    娑婆世界:人要依過去世之業受現世之胎,聚四大為體,生出六根,受苦樂之報,復增貪嗔痴之業,直至老死。極樂世界:往生至該國土的諸有情眾生,壽命無量無邊,儘管娑婆世界經歷無數次毀滅,其壽量永遠不變。娑婆世界:有能令洪水泛濫危及生命和摧毀家園的狂風暴雨,有毛毛淫雨,有酸雨、黑雨等被汙染而下的雨。極樂世界:沒有春夏秋冬四季和晴雨天的分別,氣候不寒不熱不溼不燥,令生活於此的眾生感到極之調順安適。
  • 娑婆世界到極樂世界之間,難的是距離
    娑婆世界到極樂世界之間,難的是距離嗎?原創 傳喜法師 中國佛教慧日法寶 ■NO.壹■這個世間,比如說我們到某一地,開車、坐高鐵、坐飛機,只要你別上錯車,就能把你運到目的地。但是這個修行,極樂世界到娑婆世界,如果有個高鐵就好了,坐著上去,這頭出發了那頭就到站了,如果是這樣會簡單很多。但這個生命的提升,五濁惡世到淨土之間實際上不是物理的距離。所以《阿彌陀經》上來說去此向西十萬億佛土,這個「去此向西」,從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到極樂世界,說有十萬億佛土這麼長,我們很容易理解成是物理的空間,佛陀也是怕我們理解成物理空間,所以說遠一點,十萬億,坐火箭也去不了。
  • 太上無極盤古大帝尊 聖諭(20180120)告娑婆兒女書(一)
    太上無極盤古大帝尊 聖諭(七)告娑婆兒女書(一)吾乃無極古天真
  • 印光法師: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則雖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
    而口之所言,身之所行,與聖賢所言所行,若明暗之不相和,方圓之不相入,遑問究及於隱微幾希之間哉。近世的儒家學人只是學習詞句文章。對於正心誠意(端正內心、至誠真意)都放在一邊不去理會。雖然每天讀聖賢書,完全不知聖賢寫書教誨世人的用意。他們口中所說,身體所做,與聖賢所說所行,如同明和暗不相融和,方和圓不相契入,(在大體上尚且相差天淵,)更不用說在隱幽微細之處了。
  • 在娑婆世界西方的離垢世界中,四聖諦有這四百億十千的名字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此娑婆世界,所言苦聖諦者。彼離垢世界中,或名悔恨。或名資待。或名展轉。或名住城。或名一味。或名非法。或名居宅。或名妄著處。或名虛妄見。或名無有數。文殊師利菩薩,又稱一聲諸位佛的弟子!你們應該明白四聖諦的道理,也應該知道四聖諦的名字。在這個娑婆世界中,所說的四聖諦中苦聖諦的名字有很多種。在那個離垢世界(西方世界)中,也有種種不同的名字。簡略來說有十種。
  • 法華經:富樓那的成佛授記,那時候的娑婆國土比現在美好(48)
    【心淨踴躍,即從座起,到於佛前,頭面禮足,卻住一面,瞻仰尊顏,目不暫舍,而作是念:世尊甚奇特,所為稀有。隨順世間若干種性,以方便知見而為說法,拔出眾生處處貪著。我等於佛功德,言不能宣,惟佛世尊能知我等深心本願。】
  • 無極老父傳真言,詔告娑婆兒女速返天盤(2019015)
    ,哪句經文惡語言句句教化修良善,句句都是真理言何來邪魔外道言,竟敢誹謗新經卷你是無知昏了頭,還是腦殘智障頭句句佛言治昏頭,句句良言勸回頭不知天高愚迷頭,不知地厚糊塗頭新經良言記心頭,不必擔心地獄投新經內涵參悟透,今生得道就出頭新經佛寶天下投,贖罪了業能到頭功德無量智慧頭,福德無量衝前頭
  • 淨宗法師:娑婆世界,只不過是一場遊戲一場夢
    有什麼好苦惱的?你要這麼想,你就安樂。所謂「示現種種應化身」,你這個身體,也是阿彌陀佛示現的應化,你就該這麼得度。生病就生病吧,那怎麼辦呢?沒有別人聰明,那就笨一點吧,就你這樣就行了,就可以了。大家在一起,都是遊戲一場,只要能把眾生引度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可以了。
  • 娑婆的苦,衝斥著整個空氣.在解脫的路上,有了南無阿彌陀佛,就一直晴天
    娑婆的苦,衝斥著整個空氣。呼吸的是苦,包圍的是苦。看見的是苦,聽到的是苦。 無處不是苦,感覺不是苦,是心的麻木,是用五欲轉移了注意力。轉移不等於最終逃出了苦,轉移的過程中陷入了更大的苦。無始劫的輪迴中,每個人都很默契地配合著,演著一場場電影,總是悲劇片、恐怖片居多,個個演技高超,電影情真意切,引人入勝,每一部都堪得奧斯卡金像獎,卻沒人得到一分片酬。
  • 【心遇.圍城情空】情重生娑婆 緣深結夫妻
    情重生娑婆 緣深結夫妻     誦讀|莉音佛家認為,人類是因為有情愛才生到人間來的。父母如果不相愛,就不可能結為夫妻,子女又怎能生到人間來呢?所以說:「情不重,不生娑婆。」然而,人活在世上了為情愛,常常苦樂參半,為情所苦,所以對待情愛也要講究方法。
  • 【娑婆隨示】外面有風,屋裡有燈
    其間居士多有疑惑,於世間種種及個人生活,所憂所煩所惱處,祈請師父開示,師父皆一一作答,無有漏處。居士開解,心下歡喜,再三頂禮,感恩師父。師父說:「感佛恩。」彼時風起,其聲嘯嘯,居士見狀,愕然驚嘆:「好大的風呀,吹的窗戶都在抖動了!」師即復曰:「外面有風,屋裡有燈。」
  • 娑婆極樂光對比 念佛當下佛光攝
    娑婆世界光的傳播,如果在一個均勻的介質當中,一般是直線的——筷子放到水裡,為什麼看上去就彎了呢?因為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和在水中傳播的速度不一樣,它遇到另外一種介質就有折射,所以你看筷子就彎了。但總之它是直線性的傳播。極樂世界的光是可以迴旋的,它可以繞彎,像毛線一樣,怎麼編都可以。《無量壽經》裡有這兩句話:回光圍繞身,三匝從頂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