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你能治癒你自己——了解與身體對話的智慧

2020-12-15 文默默愛學習

你了解自己的身體嗎?

你有覺得疲憊嗎?

你也在忍受頭痛、悲痛或者其他慢性疼痛嗎?

你在經歷抑鬱和焦慮嗎?

你有過敏、皮疹或自身免疫性問題嗎?

想要終結者一切,最好的方法就是你要懂得自己的身體在說什麼。

《與身體對話》這是一位美史丹福大學醫學博士瑞秋醫生撰寫的愈療書。她的主張結合了中西醫的治療理念,推廣身體的自療機制。從了解生活狀態與心裡困惑著手,輔助溫和藥物、引導患者通過與身體對話的方式遠離病痛與慢性消耗。

瑞秋醫生認為:包括醫師在內,沒有人比我們自己更了解自己的身體。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無論是哪個年齡段的人群(尤其是女性),從二十幾歲的大學生到七十幾歲的退休人士,每個階段都被迫為生活耗盡心力。長時間對快節奏的世界保持高度警惕,使我們對身體缺乏深層的感知。

這樣,就引發出一個問題:慢性身體損耗。

慢性身體損耗,產生於現代生活我們對身體的索取,也源於我們喪失了與自己身體的溝通。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需要重新找回自己的身體智慧——體商(Body Quotient)。

只有擁有身體智慧,才能遠離損耗,變得充實,逐漸達到一種完整和全面健康的狀態。

第一部分:重獲身體智慧

一、 如何改進你的體商

重獲身體智慧可以從四個不同層面入手。

測量:通過採集的數據來了解自己的健康量化水平(這一步通常靠實驗室和設備來進行)比如我們平日簡單的測量脈搏、體重、或者睡眠周期、甚至醫療評估方式中的血壓、尿液、血液、身體成分測試等,都是重要普遍的健康測量方式。

感覺(身體):我們身體內部的感受。比如我們自己身體發出的信號:口渴、瞌睡、肌肉疲勞、頭暈眼花、各種疼痛等等。需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人都能清晰的感受到我們身體「傳達」的信號,不是身體沒有傳達,而是一些人已經關閉了大腦對身體感受的接收系統——沒有在「聽」。失去飽腹感而過度飲食胡吃海塞,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感受(內心):追蹤與感受相關聯的一切感覺或情感。這裡的感覺有點類似於我們的「直覺」。有時我們常會有種直覺,直覺告訴我們身體某處出了問題。然後我們去做體檢,以求安心。事實上,我們在做很多預見性決策時,「心的思考」及直覺是先於「大腦思考」及直覺的。而通過練習,我們也可以體驗到如何能獲得身體感受的智慧。

辨別:試著去辨別能幫助我們理解自己感覺和感受的經歷模式。(綜合了所有我們能手機到的數據、感受、和情緒)為了了解患者的健康,瑞秋醫生常常從患者經歷的故事中去試圖尋找他們各自身體智慧所表現的方式。比如她本人,只有在工作日才會出現偏頭痛時,那麼這種偏頭痛的身體模式就是在告訴自己,自己的工作實在是個「頭痛之事」。同樣,她的一些女性患者也時常向她抱怨自己的婦科問題,但這些問題都在結束了一段不健康的伴侶關係後,自發性的治癒了。因為身體試圖告訴我們:讓他或者她快點離開。只是身體在傳達信號的時候,我們還需要花一些時間去想明白。

身體智慧的辨別能力同樣可以通過潛意識的象徵和夢境發揮作用。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論證了潛意識大腦會很大程度上指導我們的生活。我們所接觸到的大部分感官信息(包括從身體內部和外部獲得的),都是由潛意識大腦來處理的。

而潛意識幫助我們的其中一種方式,就是把現在的體驗和過去的某種經歷連接起來。比如曾經受到過搶劫或襲擊的女孩在走夜路時會怕黑,心率、血壓、腹部等會出現一系列感受,潛意識告訴她要小心,不要選擇走小路,給她各種微小提示。事實上,這種潛意識是在努力保護我們遠離危險。

了解了我們身體智慧的四個層面,就可以通過書中瑞秋醫生分享的方法進行自己的體商測試。但這個測試不要求分數是完美的,我們要做的,只是需要知道了解自己日後需要從哪方面入手,提高體商,進而提升我們整體的幸福感。

二、 身體智慧養成法

依照作者的觀點,改進體商其實比我們自己想像的要容易。因為我們已經了解了獲得身體智慧的四個層面,因此可以針對每個層面掌握相應的練習,關注重點要放在自己分值較低的層面。

改進測量能力首先要做的當然是改進測量能力——這屬於進行身體智慧計劃中最簡單的一個層面。

瑞秋醫生建議,可以從最基礎的如「脈搏和血壓」、「體重和身體組成」、「追蹤月經周期」、「睡眠監測」等幾個方面入手,收集有關自己身體運行狀況的信息。通過不同的專業級測量方法、健康指標的參考數據、做出調整。

擴展我們的感覺因為工作繁忙的緣故,很多人經常會忽略我們自己身體的感覺。比如工作忙而錯過吃飯時間反而不餓,忙碌過度反而興奮的睡不著覺等等,這對職場一族來說時有發生。但是,長期這樣的結果會導致很嚴重的生理方面的後果。

但是,如果當你身處假期,你就會發現,自己好像就又有能力、可以集中更多的精神在身體對睡眠、食物以及活動的需求上。

培養身體智慧其實就是要把這種敏感再次帶入我們的生活中。

一份「身體感覺」清單,可以幫助我們做「身體意識」的練習。通過這種練習,我們可以感覺到身體的每個部位,並與之「對話」,不論我們的身體處在何種狀況,都能很容易知道如何去滿足身體的需求。

當然,在這種「意識療法」中,如果你感覺不到自己的身體正在發生什麼變化,或者你感受不到自己身體的某個部位,也不用驚慌。我們過往的故事和不幸的經歷,都可能是造成這種現象發生的原因。但不管怎樣,收聽自己身體的生理感覺非常重要,因為這是治癒過程中很重要的一步。

學著去感受很多人分不清「感覺」和「感受」,因為它們在我們身體內經常是一體化的體驗。但是,很多感覺是和情緒體驗有關的。比如我們在緊張時,心窩總有一種被噎住的感覺,這種感覺的含義是心理性的。

「感覺」身體像是理解身體的基本詞語,「感受」身體就像是研究身體的是個或者隱喻表達。

我們可以學著做相應的「身體感受」練習,花時間去回顧自己過去的經歷、不論是用寫或者畫的方式把它們記錄下來,幫助自己理解身體對我們究竟要說些什麼。

找到辨別力辨別力是一種綜合前三部分信息的綜合能力。

身體智慧計劃——讓我們學習身體的語言。

測量——讓我們可以收集我們的語言表達的數據和信息;

感覺——幫助我們建立一個身體語言的詞彙庫;

感受——幫助我們理解身體的隱喻表達;

辨別——將測量、感覺、感受放到一起,來創造一個故事,以便理解身體試圖想要跟我們說什麼。

這一部分,作者會用真實的案例分享,教我們如何從「實踐中辨別」、「辨別要聽從什麼聲音」、以及辨別要學會區分究竟是病理因素還是心理作用。同時,她也給出了例如正念訓練、親近大自然(海邊靜坐、遊泳、沐浴)、「身體智慧活動練習」等療法建議。

第二部分:戰勝慢性損耗

慢性身體損耗幾乎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市人都在經歷的。它的症狀包括疲勞、慢性疼痛、低力比多、焦慮和沮喪、過敏症和自身免疫疾病。我們常說的亞健康,就類似於慢性身體損耗。每天都覺得不舒服,但具體哪裡不對也說不出,反正就是全身都難受。

每到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靜下來與身體對話,然後運用身體的智慧來根治源頭。

慶幸的是,作者針慢性損耗給出了非常專業的建議和方法。當然,在這一切開始之前還是需要我們自己來進行測試,通過測試,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然後再去判斷究竟我們應該在哪一方面更加關注。

別讓身體被掏空「疲勞」是職場一族的「好夥伴」。而對於很多女性朋友尤其是媽媽們,疲勞二字幾乎形影不離。

而當我們了解了這些使自己疲勞的因素,如:睡眠不足、腎上腺疲乏、營養不良、會導致疲勞的醫療狀況、藥物、毒品和酒精、抑鬱、甚至有毒物質的接觸等,那這些因素都有可能把你的身體掏空,並造成慢性疲勞症候群。

慢性疲勞症候群很青睞女性,且容易被認為是詐病,但它的確是一種疾病,目前為止還沒有徹底的了解它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需要指出的是:疲勞並不是由於單一種因素造成的,作為專業醫師,作者建議還需要根據上述指標做出綜合檢測,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終止慢性疼痛慢性疼痛和我們理解的普通生理性疼痛不同,它是一種持續的身體疼痛症候群。研究表明,在美國46%的人都遭受著某種形式的慢性疼痛所帶來的痛苦,通常女性更容易遭受。

而某些嚴重的受傷的確會導致慢性疼痛,但受傷本身的病例剖析並不能區分誰會得慢性疼痛、誰又不會得。

而事實上,慢性疼痛也會有一系列的前兆。但如果能夠運用自己的身體智慧,就有機會幫助改變並糾正身體的姿勢和活動、採用手法醫療、尋找能夠治癒的運動、處理焦慮和抑鬱等諸多方法進行治療。同時,思想和心靈療法對改善慢性疼痛也有幫助。

找回你的力比多力比多的話題在我們傳統的亞洲文化裡真的很少在公開場合被關注甚至提及。

但當我們的身體被掏空時,就沒有足夠的能量再去完成其他各種好心勞神的事。缺少力比多,不只是缺乏性慾,同樣還會缺乏對生活的熱情。

美國全民健康和社會生活調查發現,三分之一的女性抱怨在性方面缺乏興趣。全球性態度和性行為研究(GSSAB)發現,全球範圍內26%~43%的女性都有過低性與體驗。

但是,女性的性生活與關乎我們健康的和幸福的其他重要部分是分不開的。但受社會和文化的影響,女性們談論到此類問題都會被動甚至難以啟齒。而有的女性有過創傷和糟糕的性體驗更是無處傾訴。最終結果,這種受傷不僅涉及情感,還生理的存在於身體經歷之中。

減輕抑鬱和焦慮抑鬱和焦慮是個大問題,不分男女,也不分老中青。甚至,連動物都會出現抑鬱。儘管這兩個概念在生理上是不一樣的體驗,但很多人卻是在同時經歷焦慮和抑鬱。

然而,抑這個大問題給我們的健康和幸福帶來了巨大的陰影,嚴重的甚至影響我們的生命。孩子因學習壓力導致的抑鬱、媽媽們/爸爸們經歷的產後抑鬱、家長們在育兒中產生的教育焦慮、以及職場中帶給我們的各式各樣的壓力都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

然而,根據作者的經驗,多數抑鬱患者在服用扛抑鬱藥物時,能夠得到改善的只是偶爾狀況。但針對重度抑鬱患者,也依舊建議使用藥物。然而,越來越多的研究表示,採用草藥和營養補充劑;多花時間與相愛的人在一起、找到好的心理醫生;正念冥想或者生物反饋技術;通過睡眠、運動、和健康的飲食調節;中醫針灸也都是能夠改善焦慮和抑鬱的新舉措。

療愈過敏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成為一名母親之前,我很少關注過敏的問題。但在有了孩子之後,才逐漸了解到,原來自己周圍患有過敏(最典型的就是鼻炎、溼疹等)及自身免疫疾病的朋友不在少數。

當人類的免疫系統在對環境中的良性蛋白質(食物、動物、昆蟲、黴菌、化學物質以及藥物)進行攻擊時,我們稱之為過敏;當免疫系統攻擊我們自己的身體細胞時,我們把它叫做自身免疫疾病。

同樣,作者在這部分裡通過講述一位患者的真實經歷,從患者的生活環境、身邊相處的人找到最終病因。也通過聽從患者自己的身體智慧,找到了正確的身、心療法,幫助患者最終治癒。

第三部分 與身體對話,治癒你的生活

瑞秋醫生說: 88%需要求助醫生的疾病,都是由我們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造成的。

如何飲食、睡眠、運動、與別人相處,還有找到生活的方向,決定了我們大多數人的健康水平。

儘管每個人的身體狀況是不同的,但是有一些基本原則是所有人都需要的。

就好比我們無論性別、種族、階級、國籍,每個人都需要有營養的食品、獲得充分休息的睡眠、保持健康和強壯的運動、讓人愉悅的社會關係,以及明確的生活目標。這些都是治癒慢性身體損耗的根本。

飲食:比體重增減更重要的是滋養身體中國有句老話:「民以食為天」。充分證明了「吃」對人類的重要性。

但是,進肚的東西也是要講究的。

作者曾經治療過兩位很典型患者:一位是身、心、靈非常健康,具備身體智慧但是體型超重的女士,另一位則是苗條但卻忍受抑鬱和焦慮、每日強迫自己高強度運動導致腎上腺既能失調、對自己的瘦有苛刻要求的女性。

但作者建議:無論是對外表有怎樣追求的女性,都應該聽從自己身體的聲音,了解自己的身體究竟需要什麼。雖然很多時候我們對一些食物的渴望是生理性的,但對於那些讓人上癮的食物,尤其是糖和加工食品,我們需要找到這類食品的代替物。

那我們到底該吃些什麼呢?

作者給了一些很好的建議

吃彩虹!如果食物是深紅、紫色、藍色、綠色、橘色或者深棕色(漿果、葡萄、紅薯等)

吃黃豆和扁豆、十字花科蔬菜、洋蔥、大蒜和蘑菇、釀造食品(酸奶、酸麵包、醋、發酵茶等)、健康的脂肪(橄欖油、椰子油、牛油果、堅果和種子等)、全穀物、魚類(要選擇汙染物含量低的)、喝茶(紅茶、綠茶)、咖啡(如果不是用來熬夜,休息的好的情況下日常喝1-2杯是可以的。但若一天多於8盎司的量會對胃產生傷害,還會提高血壓和心率)等。

睡眠:讓身體和精神都獲得休息與充實睡眠問題對於產後媽媽特別的不友好,很多媽媽會有產後抑鬱,除了身體疼痛的因素,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也是由於睡眠不足而引起的。

但無論是失眠或者缺覺,都會讓人呈現出瘋狂的一面——易怒、脾氣暴躁、健忘、沮喪,嚴重的時候會偏執或者精神病。

而缺乏睡眠並不是個例,已經是一個跨越現代社會的流行難題。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建議,一位成年人需要7-9小時睡眠才能得到充分休息。青少年需要更多——8-10小時。

想要獲得正常的睡眠,避開咖啡因、限制酒精很重要。在白天活躍起來(多一些運動),以及在睡前一兩小時把家中的燈光調低都能夠對我們的生理調節起到幫助。睡前一個熱水澡,舒適的床墊、以及晚上10點開始就進入睡前準備,都是很好的助眠方式。作者建議,對於那些有嚴重睡眠困難的患者來說,選用草藥和補充劑也是一種選擇。

運動:加強力量、平衡、柔韌性人類生來就是要活動的,活動對我們的健康來說必不可少。一旦身體適應了某種正循環並從運動中獲益,那麼身體就學會了渴求能讓它感覺好的東西。這就是身體的自我強化循環,擁有身體智慧的人會充分利用好這一點。

但是,也有很多人很不活躍。尤其當我們正在經歷疲憊或者壓力的時候,被工作和家庭需求佔滿活動時間的時候。

但事實上,運動既能解壓又能緩解疲勞。

除了日常的運動能夠讓我們保持強壯、靈活和年輕,戶外運動也是非常有益的。史丹福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在散步時間相同的情況下,與在堵車區域散步相比,在校園蒼翠繁茂的綠色區域散步能夠減輕焦慮和沉思,並改善工作中的記憶水平。

有氧運動、力量訓練、柔韌性和平衡性的訓練都能夠幫助我們恢復活力。運動是生命的慶典,找到屬於自己的身體智慧表達方式,讓它滋養我們的身體和靈魂。

愛:用友誼和熱情豐富心靈在我們的生命中,愛是不可缺少的一種力量。無論這種愛是來自最親密的人、親人或者朋友。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愛與被愛。

愛能夠讓我們變得長壽、但除了愛,有更多的社會聯繫也有助於我們的健康。

與朋友及家庭之間的親密關係能夠保護我們的身體免於壓力的傷害。和他人之間的聯繫,無論是情感上的還是身體上的,能夠緩和我們的應激反應,減少壓力及壓力激素對身體的負面影響。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關係都能讓我們健康。我們需要運用自己的身體智慧來鍛造自己的關係,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找到對自己的健康和幸福有益的關係,而不是讓你的生活過度複雜以及精力被過度消耗。

目標:找到生活意義與謀生之道有多少人曾因為失掉了生活目標而變得抑鬱?

又有多少人問過自己:我們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

哈佛大學的研究表明,相比不付出的人,那些在時間和金錢上有所付出的人,快樂的可能性會高出42%。[1]簡單的說,如果有目標感,我們抑鬱和焦慮的可能性會小很多。

目標感不光對我們年輕時獲得健康很重要,當我們變老的時候目標感也依舊重要。《普通精神病學紀要》雜誌在一項對900與人的研究中顯示,那些在生活中有方向感和目標感的人發展成阿茲海默症的概率是不具備這個特性的人的40%。[2]拉什大學醫學中心的另外一項研究顯示,在開始研究的三年中,那些有強烈目標感的老人的死亡率是其他人的一半。在尊重老人且老人有能力為社區福祉進行積極貢獻的社會中,老人的壽命會更長,生活也更加獨立。

結語:《學會與身體對話》是教你學習如何與身體對話,了解自己的身體並自我治癒的書。非常適合女性閱讀。正如作者瑞秋醫生所說:「我們每一個人都值得擁有一個健康、有愛、有熱情和目標的生活。懂得自己的身體語言,擁有自己的身體智慧,治癒自己,進而成為一個更為完整的人。」

本書末尾還附有作者給出的「培養身體智慧的28日計劃」,每一周都會聚焦在健康的某個方面,如飲食、睡眠、運動、人際關係和生活目標,幫助讀者把培養身體智慧的原則付出實踐。

因此,這不僅是一本好的愈療理論書,更是一本實踐書。因為,一旦你選擇傾聽自己的身體語言,將你的思想、心靈與身體結為同盟,你的生活將會發生不可思議的奇蹟。

相關焦點

  • 愛自己,從學會與身體對話開始
    實際工作中,我見到許多不會愛的人,有的40歲50歲,甚至60歲70歲,他們以愛的名義折磨自己和家人,傷痕累累痛苦不堪。愛是需要學習的,學會愛從愛自己開始,愛自己從愛自己的身體開始。學會「與身體對話」便是愛自己身體的重要方式。在實踐「和身體對話」的過程中,慢慢地你會發現,我們來學習辟穀,其實是來學習愛。
  • 停下來,與自己對話,你也可以擁有不一樣的人生
    一個人在路上跑,只有自己陪伴,讓他更清醒地面對自己,感受身體因運動帶來的變化,他一次又一次地和內心的自己對話,體味內心深處的感悟,思考人生的意義。這些獨處時與自己內心的深度溝通,讓村上春樹始終保持一種清澈的理性,也最終影響著他的文學創作。
  • 人啊,認識你自己,學會與自己和解,你才能變得更強大
    學會與自己和解,才能更好的治癒內心的傷痛。放下一切,你才能好好活。我們每個人內心都住著一個長不大的孩子。這是另一個為我們。我們需要了解我們內心,了解自己的心理訴求,學會認識自己才能更好的看待這個世界。學會認識你自己,與自己內心裡另一個你對話,了解真實的你,而不是別人眼裡的你。學會專注於自己的內心,你的優點還有缺點你都統統知道嗎?在別人眼裡的你是你所希望的你嗎。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只有認識自己了,你的心才會從裡向內看。
  • 松筋—與自己的身體對話
    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無與倫比的智慧,中醫治病,佛家調心,道家養生!現在我們找到了一種能幫助你啟動這套機制的方法,那就是松筋術,身體哪裡疼就松哪裡。經過臨床的驗證和觀察,在人體特定部位施施松筋術後,穴位和經絡之氣可自行加強運轉,實際上,通過松筋,我們能迅速發現身體上的毛病,得知自己身上哪些經絡不通,那條經筋開始僵硬。
  • 《與身體對話》:感到難以入睡,這些方法幫助你擺脫睡眠困境
    《與身體對話:終結疲憊的自療啟示錄》,以下簡稱《與身體對話》第九章告訴我們導致難以入睡的幾種原因,並給出擺脫睡眠困境的方法,讓我們找到睡眠問題的解決途徑。《與身體對話》是由瑞秋·卡爾頓·艾布拉姆斯博士著作,她創辦了加州聖克魯斯整合醫療診所,她致力於引導患者與身體對話的方式遠離病痛,因為她深厚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治療經驗,治癒了很多病患,深受患者好評,因為她的傑出貢獻,連續9年被評為當地傑出醫生,並榮獲諾貝爾獎。
  • 身體智慧:別不信,你的疲憊和委屈,身體都知道
    我們聽過智商,情商,甚至財商,可你知道什麼是體商嗎?從名字上看,大致可以理解為是一種身體的智慧。身體給了我們很多美好的東西,譬如知覺和情感,甚至我們很多人的財富也來自於它。可以說,身體是我們的依託。有些人身體不舒服會去醫院,也有一些人非要拖到十分嚴重才去醫院。有些病能查出原因並獲得治療,有些病,則無法查明原因。你知道這又是怎麼回事嗎?原來,不同的做法說明每個人對自己身體了解情況不同,也就是體商不同。當然,過度治療也不是高體商的表現。
  • 你的愛與恨,都是自己與自己的鬥爭和對話
    有些人因自己的成長經歷,習慣於在對話中用冷漠、無所謂、質疑和不回應來保護自己,可惜總會被人們誤會為難交往,而這種誤會並不會讓他去解釋,相反只會導致更大的反彈和對抗。
  • 《關鍵對話》:對話失敗後,總是悔不當初?告訴你3招對話技巧
    前兩天,同事小楊和小李在對接工作的時候在領導面前鬧得不可開交,領導讓我分別找她倆談話,了解一下情況。我找她倆談話時,兩人都覺得自己很委屈,通過了解後才知道是這麼一回事。小楊現在負責工會的事情,之前這項工作是小李在負責,於是小李就對小楊說:這次我幫你們弄,下次我就不管了。
  • 如果在未來,我們能跟死者對話,你想說什麼?
    雖然她已經醫學死亡,但不知什麼原因,她竟然能通過電腦與自己的女兒對話,詢問早飯該吃什麼。這一現象立即震驚了世界,人們紛紛開始進行了猖獗的掘墓活動。直到發現過世太久的人,並不能對話,才放棄了掘墓。慢慢地,每天都有人跟死者對話,只是對話內容有點慘不忍睹。
  • 對話2020節目:智慧養老時代的「後浪」創業者金柳頎
    來源標題:對話2020節目:智慧養老時代的「後浪」創業者金柳頎 中國的老年人數量是世界上排名靠前的國家,隨著老齡化的呈現趨勢越來越明顯,老年人成為目前最需要特殊關注的群體,其面臨的諸多問題,如生活起居的照料、疾病康養的關注,有時子女未必能
  • 樊登推薦的《關鍵對話:如何高效能溝通》,一文了解全書核心內容
    尷尬、憤怒,還是立馬反擊;只有關注自己的真實目的,我們才能冷靜下來;有了這個意識,我們才會控制好自己的身體、情緒和語言。對於真實目的的關注,我們可以問自己這樣的問題:(1)我的真正目的是什麼?(3)我們能控制的只有自己。既關注對話內容,確保主題不偏離目標,又要觀察對話氣氛,看其是否在安全範圍內,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而我們沒辦法要求別人,只能想法控制好自己。具體而言,就是要在對話過程中,密切關注自己的做法,以及這些做法造成的影響,不能只顧表達自己,不觀察對方的感受和反應。
  • 《生活在開悟的智慧中》|你的智慧在身體裡
    身體的智慧我們當中有多少人意識到我們身體擁有多大的智慧?消化系統的智能以我們的消化系統為例。將麵包轉化為血液的整個過程是如此複雜而微妙,需要高智慧才能將不同種類的食物轉化為能量來讓身體運作。如果這是身體外的一種產業,那麼通過幾英尺長的大腸所能達到的效果在體外則需要幾英裡。消化的過程從我們的嘴開始。我們咀嚼食物,分泌的唾液開始消化。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身體元素髮揮著驚人的作用。
  • 與自己對話
    世界上能感同身受的人很多,但能幫到你的只有你自己。再說,誰沒事會去醫院走一遭呢?所以說去醫院看看這種方式,也只能是安慰人的話語罷了。大多數人身體裡住著兩個小人,一個感性小人,一個理性小人。紅樓夢中的寶姐姐就是理性人物的代表,而林妹妹卻是典型的感性人物。最初被林妹妹吸引的一點,在第一集中,黛玉辭別父親,乘船前往京都投靠外祖母。
  • 10月5-7日 |身體的智慧—啟動自我療愈的本能
    你無法索求,是不是不甘成為負累?你無法付出,是不是懷疑自己貧乏?你無法接受,是不是覺得自己不配?你無法勇敢,是不是憂慮得失成敗?你無法懦弱,是不是懼怕隨時崩潰?你無法靠近,是不是難以忍受分離?你無法離開,是不是不相信未來已至?你無法獨立,是不是把襁褓當作牢籠?
  • 你只有愛自己,才值得被愛
    工作的繁忙,情感的寄託,精神的歸屬……而正是這些看似逆來順受的忍耐,使我們內心默默生長出更加強大的自己。那些當時讓我們狼狽不堪的事或情,在我們與時光一次又一次的告別後,慢慢感悟,我們的坦然面對給予自己一份豐富的安寧。回首甚至會發現原來還有無數種可能,但我們的選擇皆是因為我們就是我們,不是過去的我們,也不是未來的我們。
  • 如果你不開心,那就跑步吧,每一次跑步,都是對自己的一次治癒
    導語:相信大家都了解跑步的好處,所以現在有許多人把跑步當成自己的愛好,每天都堅持跑步。只有當你真正的喜歡上這一項運動,每天都進行跑步,你就能發現跑步為身體帶來的並不只有健康的體魄和完美的形體,在跑步的過程當中,所有煩惱與壓力都被拋出腦後,任何不開心的事情也能夠被打敗。
  • 療愈人生,治癒心靈,"很高興認識你"——對話主創,全國首檔所有格...
    而這正是抖音攜手阿雅及奇遇文化推出的首檔全直播紀實真人秀——"很高興認識你"所要面對的。抖音"很高興認識你",聚焦於現代人普遍的生活壓力及焦慮心理,用"故事和旅行治癒現代人焦慮",呼籲眾人"從心發現生活",引導一場與"自我和解"之旅。
  • 這篇文章能治癒你~對話京都的古書店與京阿尼
    像極了京都這座城市本身,在繁華浮躁的世界固守著自己的心率。· 京阿尼 ·——————————京都除了傳統風情,另一有名的則是京阿尼。京阿尼是年輕人對它的愛稱,全稱為京都動畫(京都アニメーション/Kyoto Animation),是以動畫的企劃、製作以及動畫製作相關的技術指導為主要營業事項的日本公司2。
  • 聽,身體在唱歌——屬於你自己生命的旋律
    當你在觀看以下這段創意舞動之視頻的時候,試著先深呼吸3次,將自己帶回到身體裡,帶著覺知,讓這段視頻喚醒你內心的耳朵,聽到,並跟隨身體深處的律動與節奏
  • 與身體對話,與神對話,與自然對話
    每當我咳嗽,我知道這是身體的語言,告訴我正在清除外來的入侵者,那麼及時而巧妙,那麼自然而不凡。每當我流了鼻涕,我知道,那是多麼神奇的力量,通過身體的黏膜組織分泌粘液,清理著垃圾。 我絕對信任我的身體,我知道,無論發生任何事情,他都不會背叛我,他都在盡一切可能幫助我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