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長身體的階段,家長會經常忍不住餵給孩子各種食物,生怕他們餓著或營養不良。其實往往這個時候,我們最應該關注的是孩子身體的反應。家長過量的投食只會給孩子的脾胃帶來負擔,造成積食。
孩子如果經常出現積食的情況,家長們要深刻反思一下,平日裡孩子的飲食是否得當。
前不久我的一位同事無精打採,看起來非常疲憊。一問才知道,起因是家裡剛剛1歲的孩子半夜突然發燒,還嘔吐不止,全家人當時急瘋了,趕緊送孩子去醫院檢查。
最讓他們感到困惑的是孩子生病的原因竟然是吃多了。後來我同事回想了一下,好像當天確實給孩子在吃正餐前又餵了一碗麵條。家長的好心反而辦了「壞事」,給孩子身體造成了傷害。
一、到底什麼是積食?
嚴格來說就是孩子飲食不當,過量的食物超出了脾胃能負荷的程度,食物無法及時消化,停滯胃中,給孩子的脾胃造成損傷。
二、家長要注意,當孩子身體出現這6種表現時,很可能是積食
1、舌苔出現變化
如果孩子的舌苔中間變厚、或全部變厚,還有出現類似於硬幣厚度的一個圓圈,家長們要清楚地意識到,這說明孩子可能飲食過量。
2、孩子沒胃口,不想吃飯
如果孩子平時飲食都非常規律,但突然說不想吃飯,食慾下降,很可能是出現積食的情況。
3、孩子出現嘔吐打嗝等現象
孩子如果一直打嗝,反酸嚴重,甚至還伴有嘔吐頭暈等現象,這說明孩子出現了腸胃問題,積食很容易引發這幾個現象。
4、孩子口中出現異味
如果孩子出現積食,我們家長是可以通過孩子口中的氣味察覺的。往往那種腐敗、泛酸的氣味多半能說明問題。
5、孩子腹部難受
如果孩子的腹部發生變化,摸上去不是柔軟有彈性,而是非常堅硬腫脹,這說明孩子出現積食。
6、孩子睡眠不好
平日裡孩子都睡覺規律,突然出現睡不著或者反覆翻動身體,情緒開始變得不安焦躁,還「咬牙切齒」,家長要重視起來,孩子是不是已經積食了。
三、孩子為什麼會出現積食?
1、一次吃得太多
很多孩子都難以抵抗美食的誘惑,尤其是在家長還一直餵的情況下,更容易一次就吃得很多。
在喜歡的食物面前孩子的抵抗力很小,家長不阻攔的情況下,會吃很多食物。這樣長時間地超量進食,孩子的腸胃功能會漸漸變得脆弱不堪。
2、消化系統可能出現問題
孩子在發育階段,消化系統相對不夠完善,無論是胃液分泌還是肝與胰腺分泌的消化液都相對不足。
如果孩子還因為腸道菌群失衡出現消化功能紊亂,這時候吃得過飽無疑是「雪上加霜」,會導致孩子消化不良。
3、孩子心情不好
孩子情緒波動大,心情不好時,家長這時候還強迫孩子吃飯,很容易造成孩子肝氣鬱結,從而產生積食。
四、孩子出現積食,家長該怎麼辦?
1、先在飲食調理下功夫
出現積食這種情況,我們家長要趕緊調整孩子飲食,先少吃,讓孩子的胃休息一下。在選擇食物方面,挑選一些比較容易消化的流食。
常見的有:小米粥、稠米湯、雞蛋羹等等。這個時候千萬不要給孩子吃一些甜膩、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加重孩子的腸胃負擔。
注意飲食要相對清淡溫和。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藉助一些消化類的食物給孩子減輕積食帶來的痛苦。
2、適度地運動一下
適度的運動可以增強腸胃的蠕動,有輔助消化的作用,我們可以在孩子飯後陪他們去外面散散步,消消食,在散步中還可以用雙手輕輕按摩腹部,利於積食的緩解。
3、使用藥物處理
如果孩子出現的是比較嚴重的積食,還會伴有頭暈發燒,嘔吐不止等現象出現。這時候家長一定重視起來。
趕緊帶孩子去醫院檢查,進行藥物治療,在醫生建議下,服用一些益生菌或者類似於山楂丸的消化藥,來處理孩子的病情。
五、如何避免孩子出現積食?
不希望孩子被積食困擾,我們家長就要儘量避免並預防孩子積食。平時飲食最好相對來說比較清淡溫和,保證營養均衡的前提下,少油少鹽少糖,適度攝入蛋白質及脂肪,比較生冷或者黏稠不易消化的食物要儘量讓孩子少吃。
平時要養成孩子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吃飯時要用心,不可三心二意,吃飯速度不可狼吞虎咽,要細嚼慢咽。還有比較關鍵的一點,吃飯時最好保持愉快的心情,才能吃得舒心不易積食。
總結:
孩子出現積食是比較常見的現象,尤其容易發生在嬰幼兒身上。我們家長一定要重視對孩子飲食方面的調整和飲食習慣的養成,儘量預防孩子出現積食,當孩子身上不可避免地出現了「積食」的情況時,家長要儘快處理,以確保孩子的身體健康。